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审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范文

审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范文

时间:2022-08-14 03:32:51

审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

摘要:审计风险在审计研究工作中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审计环境不断变化的阶段,对其研究更有重要意义。审计风险伴随审计行为,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审计所承担的责任也在增大。审计工作的难度系数上升,审计风险也将不断增大,怎样规避审计风险也就成为人们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剖析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形成原因,并阐述了导致产生审计风险的环节,进而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防范;控制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所处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实践表明,审计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然而众多因素的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导致产生了审计风险。审计风险不只是给被审计单位带来严重的损失,而且也会扰乱社会经济的秩序,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每个时期的审计风险都有其特征,审计风险源自于不同的因素。与审计工作的实践相联系,探讨导致产生审计风险的原因以及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将帮助审计人员找到新的方法来防范控制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含义

有关审计风险的定义,许多不同国家的学者都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际上存在错误的财务资料提供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没有意识到对存在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出具不合理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提供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即得出错误审计结论的可能性。本文探讨的审计风险的定义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给的定义为主。

3.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存在环节

3.1审计风险的成因

审计风险受审计机构影响较大,审计机构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自身的专业能力的不同,对于同一项审计业务做出的审计结论也会出现差异;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对审计结论有直接影响;审计环节的操作不标准、审计程序之间衔接不当、过多的主观推断,这些都会增加审计风险;审计方法的选用是否得当也会对最终的审计结论造成一定的影响。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当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控制环境糟糕的时候,较高的控制风险会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提高,进而影响审计风险。作为企业应该建设和维护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个完善和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审计是经济生活的一部分,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市场经济的波动性;被审计单位运转状况的不确定性;交易的复杂性;企业并购、重组;行业市场的相互竞争;企业材料的供应与经营过程中耗用的各项成本等,使审计人员不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审计和评估,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

3.2审计风险存在的环节

3.2.1签订审计约定书环节的风险审计机构

在承接审计业务时会与被审计单位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约定书具有法律效力,审计业务的受托方和委托方都必须按照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要求开展审计工作。但在实际业务中,很多审计机构为了得到更多的业务,通常在没有签订审计约定书的情况下就开始审计工作,然后再补办相关手续。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纠纷,容易发生潜在的风险。

3.2.2审计抽样环节的风险审计

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总体中的某一部分项目施行审计程序,为注册会计师得出有关总体结论提供合理基础。通过审计抽样获得和评价有关所选取项目特征的审计证据,从而得出与总体有关的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无法做到也不必做到对审计过程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进行验证甄别,这就要求在选取样本的过程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使样本最大程度上代表总体特征。如果样本反映的特征差异超过可容忍的范围,就会导致审计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带来审计风险。

3.2.3审计取证环节的风险

在审计过程中搜集到的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必须在每项审计工作中获取可靠的审计证据,确保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获取并记录审计证据,保证审计证据的真实、充分与适当。当审计证据不够充分,对事实认定不明确,与实际数据或情况不符,缺乏说服力或所取得的证据不能直接或间接支撑审计结论都是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

3.2.4审计报告环节的风险审计

报告是审计机构对受托业务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追查审计责任的依据,审计风险的定义也反映出审计报告的重要性。市场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投资人越来越关注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重视审计报告。一些被审计单位不惜利用高价收买审计机构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另一方面一些执业人员为了节省时间,违背职业准则要求出具审计报告。

4.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4.1监管机构方面

完善执业人员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监督,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只要健全了监督制度,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体系也就随之得到加强和完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执业人员、审计机构的监督的力度,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进行调查,采取措施保证审计的独立性。比如设定一个部门统一收取企业的审计费用,随机为企业指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人为选择事务所隐瞒财务造假的行为。

4.2审计机构和人员素质能力方面

在审计机构方面,提高自身相关资质,保证审计质量;讲求诚信,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完善优化审计工作制度,强化审计职业道德教育以降低审计风险。在执业人员方面,提高审计执业人员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在执行审计工作过程中,要做好计划工作,编制审计计划,分析审计风险,重视审计证据收集工作,采用恰当的审计方式来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综合应用相关专业技术和经验,进行正确的决策,做出适当的审计结论。

4.3实施审计程序方面

4.3.1受托阶段

审计机构应该按照执业准则的要求,决定是否接受某项审计业务的委托。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其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就不能获得可靠的审计证据,由此可能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正确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该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比如业务类型、经营大小、层级机构等情况,从而具有针对性的来安排进一步审计工作;当然作为审计机构,要对自身胜任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只有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才能接受这项审计业务。签订的审计约定书可以使审计机构和委托方相互了解,而且可以帮助委托方了解审计工作的进程,总之我们在接受业务委托时就对审计风险加以防范和控制。

4.3.2准备阶段

审计机构要依据工作内容的需要和委托方的情况,挑选专业技术强、能胜任的人员进行审计工作。审计对工作人员执业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执业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则容易导致错误的审计结论。在执行审计工作时,要制定好相关任务的工作方案。注册会计师根据实际情况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有利于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审计目标,而且可以降低审计业务的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4.3.3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依据注册会计师在计划阶段确定的审计范围和审计要点来搜集证据,并对获取的审计证据进行评估,得出审计结论,这一阶段的审计风险防范主要有三个环节:首先是在搜集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得出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是建立在取得合理的证据的基础上的。如果审计过程中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可靠,那么由此得出的审计报告就不可信赖。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应首先通过适当的审计程序将收集到的零散的证据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整理,使这些证据系统化,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在整理的过程中对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寻找更多的证据来完成审计目标。

在收集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不能只看表象而忽略其本质,同时注册会计师应注意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虚伪的证据。其次在实施审计程序时,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找出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将其作为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尤其在进行实质性测试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审计风险点。另外也应对审计工作底稿加以规范。每项审计业务一般由多人共同来完成,在项目小组内进行分工,要把不同审计人员的工作连接起来形成总体结论,而审计工作底稿就是将他们联系起来的载体。在审计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来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级复核,提高审计质量水平,降低审计过程中产生风险的可能性。

4.3.4报告阶段

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有助于政府、社会公众、投资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等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作出正确的决策。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阶段总结审计工作,注意是否存在遗漏的地方,检查审计工作人员是否按照相关制度准则的要求进行审计工作;通过对审计工作底稿的整理和分析来确定审计报告的类型,并按照编制审计报告的要求出具合理的审计报告。

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工作底稿中重大问题重点关注,检查所采用的审计程序是否恰当,审计工作底稿是否表述清楚,记录是否完整,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项目以及审计工作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审计报告要按照业务约定书要求来写,审计报告初稿完成后,征求委托方意见并对委托方反馈意见并加以说明,整理完成后形成审计报告。

作者:王俊娟 单位: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审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jlw/sjfxlw/70601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