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工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范文

人工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范文

时间:2022-11-11 05:12:00

人工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提要]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给会计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会计工作中的会计核算与部分标准化操作都可以用智能机器人来替代。高校会计专业必须正视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挑战,积极转变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会计人才,更好地应对科技进步给高校会计人才教育带来的挑战。本文分析人工智能时代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指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人工智能从20世纪40年展至今,在计算机行业、银行业、会计行业等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传统的会计行业中,会计的核算工作大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但是当前的大部分会计工作都可以用会计软件来处理完成,节省了人力。2016年,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宣布和KiraSystems联合将人工智能引入到会计、税务等工作中,这一科技创新对人工智能时代下会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在新的形势下,传统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内部的财务制度也随之发生变革,财务管理向着智能化、多元化发展,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财务共享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财务共享时代要求财务人员由核算、报表等事务性工作转向财务战略管理工作。未来会计的目标是为管理层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随着ERP系统功能不断完善,财会工作重心转变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管理领域。财务人员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录入、核算工作所占比例越来越低,财务的功能偏向于管理与分析方面,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具有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高学历财务人员。人工智能时代,会计市场功能体现为信息交流功能,需要会计人员运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会计核算能力、合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决策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高校会计教育应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转变教育模式,根据市场导向调整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

二、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会计信息化是网络环境下管理层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会计信息化可有效规避会计电算化孤岛问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被信息化技术取代。信息化发展对会计人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会计人才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当前,我国高校会计教学中对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足,导致培养的会计人才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适应企业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从整体上来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同质化比较明显,很多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在基本素养、专业技能方面都很类似,不能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当前,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体现在缺乏信息化方面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开设较少等方面。高校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占用了大量的学时,低年级学生在基础课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高年级课程安排紧张,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等课程在高校会计专业开设较少,学生的知识结构、核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综合素养不高。部分高校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普识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陈旧。会计实践课程多为基础性会计软件实训,缺乏会计综合实训等管理型实训,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教学中仍以灌输方式为主,信息化教学方法应用不足,学生死记硬背会计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导致学生不能将信息化融入到会计实践中。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考察,缺乏对企业的动态跟踪,教学案例一般为大型的上市公司,对中小微企业的财务案例研究不足。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等创新型教学方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四)考核方式单一。目前,高校会计专业考核学生知识能力的方式仍以闭卷考试为主,还是注重对结果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考试内容多为客观题类型,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考核。考核对学生的要求偏低,考试课程难度较低,学生提交的结课报告多为网上抄袭,学校缺乏有效监管,影响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实践课程仅对规范性进行简单的检查,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三、人工智能时代会计教育模式的创新

人工智能背景下“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在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变化的背景下,高校针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随之改变,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特色的体现,本文提出了“四位一体”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手段。

(一)合理制定培养目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要培养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会计人才。因此,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在确立培养目标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智商、财商与情商”为目标,着力培养管理型、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的会计人才,不断提升学生个人价值,增强学生自身社会适应性和不可替代性。1、关注企业需求,培养管理型人才。随着人工智能在企业的推广应用,企业对于管理型财务人员的偏好将显著增强。因此,高校除了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财务处理能力外,更应当注重学生在管理层面能力素质的培养。学生要对宏观和微观的经济环境变化有所关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运作流程有所了解,对重大事件在商业社会中起到的影响有所思考,要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能通过合理的职业判断与专业分析做出恰当的决策,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寻求跨界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财务的自由度将变得更高,高端复合型财务人才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要引导学生扩大自身能力培养的范围,加大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力度,适当增加除财会以外的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通过形式多样的“二课”活动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争取培养出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与更高价值的复合型财务人员。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目前,高校毕业生反映出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动手能力不强、实操能力较弱,在企业中难以迅速“上手”,对待实际问题无法灵活处理,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因此,高校应加大实践课程和实践考核的力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业务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4、立足全球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沿线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强,国际经贸活动日益频繁,国际性的会计师事务处理逐渐增多,高校会计教育应配合我国“走出去”政策,突破原有内容框架和教学模式的桎梏,培养既精通财会业务,又了解世界经济动态、国际财税制度、企业商业模式,同时具有国际化视野、战略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会计人才。

(二)优化设置课程体系1、调整课时比例,重构教学模块。在以往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业务核算课程所占比例较大,而项目投资经济评价、财务报表分析普遍作为高级课程授课,所占比例较小。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会计人才培养中,可以保证学生通过一定的基础类会计课程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重在让学生掌握核算方法和要领,进而加大公司战略、风险管理、预算编制、绩效衡量、决策分析等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的比例,尝试引导学生以管理层的角色来思考问题。此外,在课程体系中可以增设数据处理与分析、基础编程教学等课程,培养一批既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熟悉会计业务流程、明确会计处理痛点,又具备一定计算机理论基础,能够与专业人工智能编程开发人员在平台设计、业务处理、软件维护方面进行沟通的复合型人才。2、坚持就业导向,实现“课证”融合。为了减少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高校在优化课程体系时,应当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进一步融合:把注册会计师课程、ACCA课程适当地引入本科教育体系,实现本科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在本科期间及毕业后顺利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增加获取理想职位的优势。同时,高校可以与会计行业协会、企业或相关机构开展合作,在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引进更多资深从业人员和业内专家,通过双方对职业能力需求的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共同商讨会计专业课程的改进与设计,进而输出满足市场要求的高质量会计人才。同时,在课程体系中可以嵌入大数据、云计算方法的基础教学,培养出具有数据处理能力与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此外,还可聘请专业的职业规划导师,增设更有针对性的职业发展课,解读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及能力培养途径,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构建创新创业培养平台。在针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学习主要通过第一课堂获得,对于知识的运用及创新则需要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除课堂教学外,要营造良好的实践创新氛围,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专业前瞻性目光。可以成立会计信息化协会、企业沙盘模拟协会、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为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提供平台。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的会计知识竞赛,比如会计信息化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等。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如笔者所在学校实施的项目导师制课程,主持科研项目的教师遴选优秀的学生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需要完成调研报告、期刊论文、专利等成果,自身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与校外相关企业、科研院校协作,构建全程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学校利用众创空间,让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企业挑选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同时选择优秀的学生全程参与项目建设,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创新创业体验,利用校内外、课内外结合的培养模式,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

(四)完善评价体系。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综合能力为目标,对理论基础要求扎实掌握的学科,考察学生对理论内涵的掌握,对分析类课程,应以主观题考核为主。结合行业案例设计考试内容,以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新环境下应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可采用笔试、提交报告、答辩等多种方式组合的形式,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导向作用。此外,提高学生平时成绩的比重。笔者所在学校从2016年开始实施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统一的评价模式,将学生平时成绩占比提高到期末总评价的50%,主要目的是改变每个学期结束后的一考定成绩的做法,发挥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平时的学习,避免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应付的情况。如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考核,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数据收集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为避免学生相互抄袭现象,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学号为上市公司证券交易代码,选择报表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课状态是否认真,课堂回答问题的实际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试成绩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结束语

智能时代的发展对会计理论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财务会计人员工作重心向内控分析、风险管理等管理领域发展。人工智能时代下,具备较强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是企业急需的人才。高校会计教育应针对当前企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加快推进会计教育模式转型,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培养更多适应社会、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伟锋,郭媛媛.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人力资源的影响分析[J].山西青年,2018(18).

[2]唐倩.人工智能时代的会计综述与展望[J].河北企业,2018(9).

[3]齐殿伟.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重构———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J].商业会计,2018(16).

作者:郭飞 单位:郑州财经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人工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