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绩效审计方法范文

高校绩效审计方法范文

高校绩效审计方法

1高校绩效审计的特点

进入21世纪,教育市场竞争激烈,作为高等学校既面临危机也蕴含新的发展机遇。高等学校是既区别于企业又不同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营利组织,这使高校的绩效审计具有某些特殊要求:一是高等学校进行绩效审计,除了考虑教育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外,还应该考虑高等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二是高等学校的成本不易考核,高等学校没有专门的成本核算账户,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显得较为困难。对高等学校进行审计,应建立人才培养成本的管理和核算办法,建立绩效审计的考核指标,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三是高等学校拥有大量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成本是高校全部资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高校进行绩效审计,需要考虑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将高等学校在提高社会声誉、教学质量、就业率及生产专利、著作、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培育过程中的效率反映出来,从数量上加以概括。因此,高校绩效审计需要分析具体情况,根据具体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综合评价。高校绩效审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绩效审计建议的前瞻性。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培养专门人才的活动,在促进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方面的成效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并且持续的时间较为长久。如科研经费、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的投入,其效益须经过社会检验才能确定。因此,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立足点应确立在正视现在与展望未来的基础上,通过评价当前经济管理活动的“经济”、“有效”过程,揭示影响未来效益的关键所在,提出富有前瞻性的意见与建议。二是绩效审计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目前高校绩效审计涉及的被审计对象有:单纯承担教育、科研任务的学院;承担管理职能的机关部处室;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附属单位、经济实体;有资源配置的重点项目、重大科研项目等。经济管理活动的多样化决定了绩效审计具体目标的多元化。衡量经济效益可以运用价值指标,而社会效益、管理效益则难以从数量上加以概括。

2高校绩效审计的内容

绩效审计在国外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趋于完善,财务活动违纪违规现象日趋减少,因而传统合规性财务审计自然减少,绩效审计则越来越多;如加拿大是第一个采用绩效审计的国家,它创立了综合运用绩效审计与常规审计之手段;美国是最早将绩效审计注入政府审计的国家,它在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黄皮书》中明确规定应实施三E审计,即经济性、效率和绩效审计,得到国际审计的普遍认同。高校绩效审计的包括以下内容:

2.1人力资源配置的绩效审计

人力资源绩效审计是指审计部门运用专门方法,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的投入、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效益性进行分析,以促进人力资源运营向低成本、高效率方向发展的活动。高校的人力资源配置主要包括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方面的人员配备,绩效审计的重点应围绕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特点开展,针对人员配置开发系统性、群体相容性及人才选任等方而进行审计,人力资源效益审计不仅需要人员经费、科研经费投入和产出等会计资料,更需要人事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档案报告等文字性资料,同时要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如座谈、调查、问询等辅助审计手段进行。

2.2管理责任方面的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的中心目标就是发现管理效益问题,确定责任,提出管理建议,强化公共管理部门的效益责任,从而促进管理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当前开展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涉及管理责任的一种审计,就其涉及的内容而言包含绩效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

2.3资金的绩效审计

内部审计通过资金的绩效审计将学校的财务管理状况、经济投入状况、经济实力作出全而详尽的论述、评价,针对资金使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及促进学校的发展服务。此部分绩效审计一般直接以货币价值形态为单位尺度来评价被审计项目的效益情况,运用的审计资料主要是财务资料。资金的绩效审计可根据资金的来源、用途等设立教育经费、科研经费、专项经费等审计项目,任何项目的审计重点都应以是被审项目的资金是否节约,经济效益如何考核评价被审计事项,值得注意的是要将资金的使用、产生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权衡,全而评价被审计事项。

2.4管理服务质量方面的绩效审计

涉及管理服务质量方面的绩效审计,主要涉及管理部门提供的服务状况,其主要是针对高校的机关部处等有关管理服务部门进行绩效审计。这类绩效审计内容的评价重点主要不是经济效益问题,而更关注服务效果问题。

2.5管理控制方面的绩效审计

管理控制方面的绩效审计主要涉及部门单位或审计项目管理方面的效益状况。如管理系统是否健全,财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系统和责任机制是否健全,有无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管理是否科学,有无管理漏洞等。

3完善高校绩效审计的建议

高校审计应结合国内审计的现实并逐步展开绩效审计,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完善内部控制,推动高校内部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进行高校审计要紧跟时代步伐,将绩效审计和财政收支真实合法审计并举,这必将促使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审计程序的规范,同时对整个审计工作程序、方法和报告体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3.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一个有效的审计工作者要具备宏观经济知识和意识,具备高度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专业竞争能力和判断能力,绩效审计目的是揭露管理上或效益上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绩效审计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首先,要求审计人员优化知识结构,不仅要有财会专业知识,还要有审计业务相关知识,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是知识全面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内部审计要培养和吸纳高素质人才。其次,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不仅要有足够的财会审计人员,而且要有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要有经济学家、计算机和信息专家等加盟。否则,就无法揭露管理上或效益上的问题。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娴热、作风正派、工作高效的内部审计队伍,是推进高校绩效审计实现有效监督的基础。第三,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很强的法制观念和规则观念,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减实、守信,必须掌握内部控制规律,逐步实行教育审计职业化,这样才可以保证绩效审计顺利展开。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掌握现代化审计手段,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选派优秀人员到审计从业。

3.2创新高校绩效审计工作思路和方法

教育审计的目的是通过有效地监督为学校发展服务,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办学效益。随着绩效审计在我国逐步被接受并开始应用,高校应着手创新审计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已实行的以应用财务审计为主的基础上,要积极采取效益审计的思想,寻找方法,要加快制度控制体系和防范体系的建设,把绩效审计纳入工作制度当中,并加以实施,强化质量控制标准,促进学校经济健康发展。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审计综合分析能力,在过去审计的基础上,加强对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制度上、体制上、政策上和法律上去研究一些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来推动高校内部答理,加强高校经济监控,从而实行高校内部经济调控。随着经济越来越发展,高校发展规模越来越快,高校审计观念必须要与时展同步,要创新工作思路,不仅观念要更新,而且方法也要更新,审计人员不能仅仅使用传统财务审计方法,还必须运用内控制度测评、审计环境控制和抽样审计等先进科学的审计方法,改变审计模式提高审计质量,作为适用高校内部管理发展而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审计环境不断变化而采取新的方法,以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推动高校审计事业不断发展。

3.3加强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

绩效审计不仅涉及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涉及一系列理论研究及立法问题。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输送所需人才,因此,应根据当今形势,培养高素质复合性审计人才,完善审计教育理论。绩效审计走进我国20余年,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体系,所以高校要从理论上进行创新,审计专业教育也应紧跟形势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当前高校应根据国际国内新的经济形势,组织教师编写适应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教材,要切实做好我国大学审计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的相关性,使审计课程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在国际视野这个大背景下,从理论上加以推广,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3.4优化审计环境,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高校审计的存在和发展与审计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审计环境有助于审计业务的开展。同时审计监督的实施将会作用于环境,促进学校经济发展,尤其是将绩效审计运用到高校,高校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教学、科研上,促进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以低成木、高产出,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尽可能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自由地客观地进行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应从组织上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有尽可能高的独立性,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各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绩效审计不可或缺的价值,确立其独立设置的组织地位,保障内部审计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