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国家标准实践范文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国家标准实践范文

时间:2022-07-01 06:33:01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国家标准实践

[摘要]从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出发,探讨国家标准在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教学实施中的有效运用。笔者以国家标准为教学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水泥的检测为例,将国家标准贯穿教学始终,从确定建筑材料的检测任务、细化检测任务以及判断建筑材料的质量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强化了国家标准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标准;建筑材料与检测;水泥检测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是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砌墙砖与砌块、建筑钢材、防水材料几个部分,涉及内容广泛,各个内容之间逻辑性不强,上课内容文字性多,相对枯燥,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该门课程的教改与探讨。首先,结合中职学生本身学习理论知识能力薄弱以及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将课程重点偏向于实践性,即建筑材料的检测。选用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根据工作任务确定了该门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有:水泥的检测与保管、混凝土的检测、建筑钢材的检测、防水材料的检测以及装饰材料的选用。在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在教室讲解理论知识,再带到实训场地讲解仪器的使用与注意事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处理数据。最后,教师检查并讲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对材料的检测进行了动手操作,但是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与教授下,只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缺乏有效的主动思考与设计,对材料的检测仅仅停留在“怎么做”层面,而对“为什么”这么做并没有很好地认知和理解,对于材料的检测缺乏本质的理解,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帮助较少。工学结合课程模式的核心特点是“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工作,通过工作来完成学习”,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真实工作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达不到这一目的。我们从工作任务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假设对某一建筑材料的检测是完全未知的情况下,思考工作的流程。经过思考与讨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国家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确定检测任务,强化国家标准的作用。下面将以水泥的检测为例,探讨我们该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所进行的思考。

1以国家标准为依据确定材料的检测任务

建筑材料的检测本就是以标准为依据,所有材料的检测都是按照标准执行。学生在校期间只可能学习部分材料的检测,而工作中可能会面对不同材料的检测,不可能全部都学过。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校期间强化标准的重要性与指导作用,让学生对标准有所了解和认识,对学生今后的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在水泥的检测中,先要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标准规范,指导学生上工标网,查阅《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将其下载打印发放给学生。学生阅读后,发现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有化学指标、碱含量(选择指标)、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细度(选择性指标)六个。学生在标准中查出水泥的出厂检验标准为化学指标、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者为不合格品。教师结合实训场地具体情况以及强制性要求的情况,确定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为水泥的检测项目。该标准指出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按GB/T1346-2011进行检验,强度按GB/T17671-1999进行检验,指导学生查阅该标准。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标准,以国家标准为依据,自行制订自己的检测计划。例如在国家标准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中,查出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方法——标准法的检测步骤。学生仔细阅读并思考,将重要步骤划出,以小组为单位,集中讨论,制订简单的检测计划,分为试验前准备工作—水泥净浆拌制—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三步。

2以标准为依据结合实物展示将检测任务细化

学生在查阅标准后,通过文字性描述对材料的检测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检测任务的具体实施没有直观性的认识。需要结合仪器,观察仪器,看懂仪器的操作步骤,共同讨论,将任务细化,才能进行材料的检测。例如在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检测中,学生依据国家标准,初步制订检测步骤,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检测步骤,制订检测计划如下:①试验前准备工作包括:维卡仪的准备,搅拌机的准备。②水泥净浆的拌制工作包括:搅拌锅和搅拌叶的润湿,称料(水泥500g,水未知),加入搅拌机,搅拌。③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工作包括:将水泥净浆装入试模,装满刮平抹平净浆,维卡仪测定读数,判定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需在实训场地将搅拌机、维卡仪、电子秤、滴定管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仪器设备的使用,学习仪器的操作,详细制订材料的检测任务,细化如下:

2.1试验前准备工作

①维卡仪的准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确定维卡仪的滑杆能够自由滑动,将玻璃板放在维卡仪上,试杆底端接触到玻璃板时,指针调零。②开动搅拌机,检验运行是否正常。

2.2水泥净浆的拌制工作

①结合实物演示,润湿搅拌锅和搅拌叶。②称料:使用电子秤称取500g水泥,引导学生通过24%~33%计算得到120~165g之间,结合所用水泥情况,取130g,130mL水试用,介绍滴定管的使用方法。③加入搅拌机。顺序为先加入水至搅拌锅中,后加入水泥。④搅拌,先低速120s,停15s,再高速120s。

2.3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工作

①用直边刀将水泥净浆一次性装入试模。②模拟演示刮平:轻轻拍打超出试模浆体5次,在试模表面约1/3处,倾斜轻轻锯掉多余水泥净浆,抹平。③测定数据:结合仪器演示将试模放入维卡仪试杆下,试杆底端接触净浆表面,拧紧螺丝后,突然放松,使其自由落入试模中,读数。在这个演示过程中,提问学生“测得的数据为哪个?为何开始要调零”引导学生思考测试的原理。④计算标准稠度用水量:提问学生“测得的数据为什么时需要计算标准稠度用水量?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内,该如何操作?”通过提问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标准稠度用水量概念的理解。

3以标准为依据判断材料质量

依据国家标准制订检测计划,完成检测任务后,引导学生根据所得结果对照国家标准,判断材料的质量是否合格,将国家标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学会建筑材料的检测。例如在水泥的检测中,检测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后,应返回对照《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中对该性质的要求,从而判断该水泥是否合格。

4结语

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依据,在后续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专业课程学习中,始终贯彻此理念。因此我们在建筑材料与检测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不再只是灌输理论知识,而是强化标准的作用,将国家标准贯穿教学的始终,强化标准在材料的检测中的指导意义,强化学生们关于标准的认识,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工作的胜任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制订检测计划,对于课堂的实施更加有效,学生更加有意愿参与课堂学习,学习效果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孟源北.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建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11[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作者:郭晓明 单位: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中国家标准实践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jlw/jztjlw/73621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