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形势背景下教育统计问题范文

新形势背景下教育统计问题范文

时间:2022-08-20 02:39:31

新形势背景下教育统计问题

教育统计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教育实行科学管理、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事业制定发展规划和措施的重要依据。它既是学校领导层的参谋助手,也是上级党政主管部门制定与形成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如何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教育统计工作,是高校统计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根据从事高教统计工作的实践,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育统计发展相对滞后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科技信息化、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了教育的根本宗旨。随着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教育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基础作用更加明显,国家推行一系列措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有力地推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教扩招,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转入大众教育,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联办、民办教育等办学形式不断涌现。与此相比,教育统计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

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我国的高等教育统计,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基本上形成一套统计指标体系,客观反映了学校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内容、结构。但是,现行的高教统计指标体系已不能反映高教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是就教育论教育,没有把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起来考查,没有把目前日新月异的高等教育发展现实,及时填充进高校教育统计内容中去,只重数量指标,缺乏反映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指标,缺乏反映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指标,如学生学习的状况,毕业生分配状况,毕业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高校科研成果转让,学生的教育实习等等。如高校经批准可实行“学分制”试点,允许学生学完规定学分后,修第二学科或报考研究生,也可以提前毕业作为本届毕业生就业。这样就打破了传统的学制计划。《普通高校基层报表》中的学生数指标是按学制设立的,若继续沿用会使信息失真。随着高教改革新举措不断出台,现行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将愈加难尽其职。

2.统计模式滞后。高教统计模式与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相适应。我国的教育统计实行“统一集中,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适应计划经济需要的统计体系。而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打破国家包办高等教育的单一办学方式,正在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种形式和途径办学的新格局。私立学校不断出现,大有发展之势,高等教育将逐步形成公办、民办、企业办学、国际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显然,高教统计现状已滞后于高教改革步伐,集中、单一的教育统计将难统计多种形势的改革局面。

3.统计方法滞后。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化,高校已由过去的单一的教学职能扩展到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综合职能。高校参与经济建设已成为现实。在为高教改革提供及时、准确信息的统计中,教育统计仅用单一调查方法已显不足。目前教育统计调查采用逐级汇总上报的报表制度,一般是由各基层单位填写各种二维报表,然后层层汇总,形成全面的综合数据。这种传统采集的数据一般只能满足于既定的使用方式,例如选择各类综合统计报表方法原始,很难做到一源多用,造成统计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4.统计手段滞后。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统计工作是靠手工完成的,这种建立在手工劳动基础上的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和方法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式发展的要求,统计信息处理手段和技术落后,造成已收集统计信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也使各项管理急需信息资源难以进一步开发,直接影响统计信息的时效性。早在1982年教育部就决定在教育统计工作中推广使用微机,利用计算机建立中央到基层学校强有力的教育统计信息系统,以适应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1985年成功研制开发的“高等学校事业统计微机处理系统”使1986年高校统计年报资料全部使用了计算机汇总,并实现了软盘报送,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教育统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的气息。然而随着发展,其自身的局限性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首先,由于填写基层报表,再按照计算机屏幕提示的步骤一步步将数据逐项录入,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还编入了若干算数及逻辑的校验关系,以模拟人脑的检验过程,如总计是分项之和,总计大于女生数等,这虽然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但增加了编程的工作量,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计算机有其特殊的规律,让它在高级程序应用系统下,去做那些专为手工设计的题目是不经济和低效率的,我们在输入数据的过程中计算机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因此,软件的开发是极其重要而迫切的。

5.统计队伍滞后。新形势下,信息日益发达、对统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但当前统计队伍中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粗通业务的多,精通业务的少,高教统计队伍专业素质较低,缺乏现代统计科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统计队伍亟待稳定,统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6.统计服务滞后。服务是高等教育统计工作的中心环节和根本目的,教育统计不仅要为领导决策服务,还要为教育改革,为一切关心教育发展的人提供服务。但现在教育统计的社会化程度不高,服务方向单一。基本上是为检查计划执行和编制下年计划服务,不提供或不能提供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分析研究的综合信息。

二、创新教育统计的思路

1.创新观念,增强统计意识。教育的领导者必须善于利用统计手段、研究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要,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对领导决策质量要求越高,对统计信息依赖的程度就越大,要求占有信息的比重也越大。形成分析统计信息的习惯。并利用有关统计信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生产等各项工作服务,以求决策的科学化。

2.创新体系,调整统计指标。高校基层事业统计和各专业统计的指标体系必须结合高教发展形势,重新进行全面审视、删选、更新和补充统计指标。如《高校基层报表》中反映“休退学的主要原因”的表,属非宏观统计指标,可删。实行“学分制”试点,“学生数”或“学制”有待更新。根据当前教育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民办教育机构的出现,学校由多方投资建设的股份制结构日趋普遍,师资队伍的流动日益频繁,也需要简化统计指标体系,增强实,用性、准确性、时效性。

3.扩大服务,发挥统计作用。教育统计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就要提供优质服务,扩大统计工作的服务面。高教统计要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关键是要改革统计服务范围,扩大服务面,不仅要为计划,为领导决策服务,而且要为社会服务,为社会了解高等教育,实现信息社会共享。在扩大服务的同时,要提高质量,加强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与典型情况相结合,反映高教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并对高教事业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

4.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从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要求出发,首先要稳定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这是开展统计分析的关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应用,强化统计人员对计算机的认识和应用,力求熟练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5.创新方法,构建统计系统。高教统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与高教管理、决策相适应的灵敏、准确的统计信息反馈系统。随着高校自主权的扩大,高等教育的复杂性增强了,决策也由过去中央高度集中向分层次决策转变。国家教委就着手改革现行集中、单一的高教统计系统,建立一个灵敏、高教统计系统,做好信息工作,为加强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被举报文档标题:新形势背景下教育统计问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jlw/jytjlw/60947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