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创建国际教育统计指标系统范文

创建国际教育统计指标系统范文

时间:2022-08-20 11:09:41

创建国际教育统计指标系统

一、构建国际教育统计指标是我国教

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迫切要求国际教育统计指标体系是对世界各国及各国际组织的整个教育状况和教育发展水平的一系列参数的科学界定,能够全面地反映教育发展的规模、水平、比例和速度等,可以科学地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从而对教育的未来作出科学的决策,是宏观教育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的局面,我国大部分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都将融入国际社会,进入国际教育市场,参与国际教育竞争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目前,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机构正准备或已经进入了我国的教育领域。我国教育要在世界教育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升教育质量,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这就需要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教育改革。国际教育统计指标体系具有描述、比较、评价、监测的功能。通过描述、比较、评价、监测各国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教育内部的协调性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全面了解国外教育发展的状况、特点,找出我国教育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存在的差距有多大,从而有的放矢地改进教育工作,使我国的教育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国内外教育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国内教育指标体系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的部级教育指标体系有:教育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和教育评价与监测指标体系。教育统计调查指标体系是教育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完善的年度统计用指标体系,共7类90项,侧重于教育现状的数量型描述,基本上属于原生性或基础性指标。教育评价与监测指标体系由原国家教委于1991年4月正式颁发试行,共4类77项,侧重于对整个国民教育水平、结构及其支持条件的评价与监测,全部为再生性或结构比例指标。我国现有的指标体系不能系统、全面地反映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教育指标有些滞后于教育发展现状,逻辑性和可比性较差,所采集的指标缺乏对我国教育现象的深刻分析,更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存在的不足有:反映教育质量效益的指标薄弱,反映成人教育的指标薄弱,反映非学历教育或非学位教育的指标薄弱,反映教育资源和结果的指标薄弱,反映学校管理水平的指标薄弱,反映教育投资使用效益的指标薄弱,评价与监测指标体系不够完整,整体效益差。当前,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教育信息管理中心正在研究国家教育指标体系的改进,主要考虑要适应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而导致教育行为的变化。

(二)国际教育指标体系的现状

目前,世界上比较通用的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有四种: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教育指标体系、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教育指标体系和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教育指标体系。

1?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OECD教育发展指标自1991年推出,经过多年的实践已日趋完善,框架也基本稳定下来。采用CIPP分析模式(背景context———投入input———过程process———产出product),从政策决策的需要出发,除了数据的更新,每期的重点和选用的具体指标都有一定的变化。2003年,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共分为4类34个指标,现简要介绍如下。教育机构输出与学习效果:(1)高级中等教育的完成情况;(2)成年人口的教育成就;(3)第三级教育合格证书的专业分布;(4)四年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5)15岁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6)15岁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7)15岁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差异;(8)15岁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9)15岁学生分性别、背景的阅读交流能力;(10)15岁学生的自学能力(PISA);(11)15岁学生成绩上的性别差异;(12)按教育成就分的劳动参与率;(13)15-29岁按教育成就分失业与就业预期年限;(14)教育与就业收入(含内部收益率);(15)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投入教育的财政与人力资源:(1)生均教育支出;(2)教育支出占GDP的相对比例;(3)公共与私人教育投资的相对比例;(4)各级政府的教育财政投入比例;(5)公共财政对学生及家庭的补贴;(6)按支出类别分的各种教育支出比例。公民的教育参与和进步:(1)正规教育的参与率;(2)中等教育参与率及三级教育的净入学率;(3)三级教育中的外国留学生比例;(4)青年的教育与就业状况;(5)低教育水平的青年与失业。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组织管理:(1)义务教育年限和中等教育以下的必修课;(2)学校生师比与义务教育班级规模;(3)中等教育中信息技术和知识的利用;(4)中等教育以下教师的培训与专业发展;(5)公立中小学教师的法定工资;(6)教师每学年的教学与工作时间;(7)教师的供需情况;(8)全体教职工的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指标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教育指标体系由教育供给、教育需求、入学和参与、教育内部效率、教育产出五部分组成,共21项指标。教育供给:(1)经费:①公共教育开支占GNP的百分比;②公共教育开支占政府公共总开支的百分比;③各级教育公共日常开支分配的百分比;④生均公共日常经费开支;(2)人力资源指标:①生师比;②女教师所占的百分比。教育需求:(1)成人文盲数;(2)教育成就。入学和参与:(1)毛入学率;(2)净入学率;(3)升学率;(4)预期受教育年限;(5)中等教育毛入学率;(6)分年龄的入学率。教育内部效率:(1)留级生所占的百分比;(2)留级率;(3)各年级的保留率;(4)效率系数(每年教育经费培养的学生数);(5)每位毕业生的年均投入。教育产出:(1)识字率;(2)教育成就。

3?世界银行的教育指标体系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教育指标是由教育投入、受教育机会、教育效率、教育成果、性别与教育五部分组成,共有16项,即(1)用于教育的公共支出占GNP的百分比;(2)用于不同教育级别每个学生的支出;(3)教师津贴的支出占经常性支出总额的百分比;(4)小学生与教师比;(5)义务教育年限;(6)各级教育毛入学率;(7)净入学率;(8)读到五年级的人占同龄级人口百分比;(9)中小学生复读率;(10)失学儿童人数;(11)成人文盲率;(12)青年文盲率;(13)预期受教育年限;(14)中小学女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百分比;(15)中小学女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16)中小学生中女童失学率。

4.美国教育统计指标体系美国教育统计中心“Theconditionofeducation2004”以38个指标反映美国教育的各个方面。一级指标有六个。教育的参与:(1)分年龄段的入学率及趋势;(2)美国公立学校接受幼儿园学龄前教育情况;(3)全日制及半日制幼儿园入学趋势;(4)基础及二级教育过去及预计的入学情况;(5)种族民族及贫困地区人口的入学集中度;(6)过去及预计的本科入学情况;(7)成年人在于工作相关的教育中的参与情况。学习成果:(8)三年级学生阅读及数学成绩;(9)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阅读成绩;(10)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写作成绩;(11)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数学成绩;(12)教育及健康;(13)青年待业人数;(14)成人青年年收入。学生努力程度及教育过程:(15)10年级学生接受二级后教育的期望;(16)由于家庭收入引起的退学率;(17)升入二级后教育情况的国际比较;(18)补习及学位完成情况;(19)本科教育巩固率及完成趋势;(20)女性学位获得情况。基础/二级教育环境:(21)学习科学和数学课程的趋势;(22)学习科学和数学课程学生的特点;(23)八年级科学课程的讲授方法;(24)贫困人口集中和少数民族地区非专业教师的数量;(25)选择母校的情况;(26)学校领导者的特征;(27)高中学校指导咨询;(28)公立学校中从事学生服务的员工数。二级后教育的环境:(29)参加学习的在职员工人数;(30)前30名二级后教育课程;(31)参与补习课程情况;(32)二级后教育机构的远程教育情况。社会对学习的支持情况:(33)学生放学后的照顾和安排;(34)学生课余活动;(35)公立基础/二级教育支出;(36)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37)四年制学院及大学的公共机构援助情况;(38)大学毕业生的债务负担情况。

5?国际组织教育指标体系比较分析分析这四个指标体系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OECD指标体系最为完善,因为OECD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吸收了众多国家的参与,以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并吸收其他理论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分析模式,即CIPP分析模式。优点是建立在严密的理论基础之上,有一定的理论分析价值,对教育发展问题的分析较为透彻,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统一性,能够全面地、完整地、系统地描述教育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采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具有较强的国际通用性,得到许多国家的广泛认可。OECD教育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针对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对现行政策有争议的问题,为制定政策服务。(2)从社会、经济大系统出发,描述和评价教育,十分关注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和教育的效率、效果。(3)十分重视对教育过程的监测和比较分析,为教育政策制定机关制定政策,教育管理机构、学校以及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提供了大量丰富、具体的信息。(4)收录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国际可比性。在比较中可以看出,四个指标体系共同关注的问题有:教育的投入、教育的参与和受教育机会、教育的成果及产出。由于各国教育的人口、社会和经济背景不同,所以,各个指标体系制定的出发点不同。世界银行是一种金融组织机构,所以更关注教育的投入,因而对教育成果、产出和教育效益的指标较少。在教育的背景方面,美国没有明显的指标,其他三个都有指标,OECD的指标比较全面。它们的不同点是:美国和OECD比较关注教育的环境和学校的组织管理,美国的指标分的更细一些,这两个指标体系尤其关注数学和科学的成绩。国际上普遍认为,国家经济生产力与学生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成绩有关。20世纪60年代,曾对学生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成绩做过一次国际性调查,结果是,各个国家都力争使本国数学和科学的成绩达到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及其他国家主要的政策导向就是确定并采取行动,使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并保持住这个水平。美国从参与、学习成果、学生努力程度及教育过程、教育环境、社会对学习的支持情况6个方面、以38个指标来反映美国教育的各个方面,除了教育的背景没有明确的指标外,其他指标比较全面,指标也比较新,能够跟上国际动态,如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等。其缺陷是:由于美国各州没有与全国教育统计中心合作开发出各州的可信数据,教育管理的高度分散导致教育统计的非标准化现象,没有国家教育成就评价体系的可靠数据库,给全国范围的比较分析带来了困难。美国教育部正在努力寻找一些措施,改进教育管理中统计非标准化的状况。世界银行的指标体系比较直观,针对性强,数据来源可靠,是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但指标较少,缺乏严密性的逻辑统一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标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统一性,直观性强,比较合理,但指标较少,无法全面地、系统地反映教育发展的全部过程。

三、构建国际教育统计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构建国际教育统计指标体系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教育测量与评估、教育统计理论为基础,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制定的指标要具有科学性、有效性、通用性、动态性和可比性。在指标定义、统计口径等方面要界定清楚、意义明确,以便于我国教育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在确定指标时,应将下列指标重点考虑:(1)反映教育质量效益的指标;(2)反映成人教育的指标;(3)反映非学历教育或非学位教育的指标;(4)反映教育资源和结果的指标;(5)反映学校管理水平的指标;(6)反映教育投资使用效益的指标;(7)应有完整的评价与监测指标体系。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须与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相结合,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体制、结构都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教育指标体系的制定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应参照现有的这四种教育指标体系,取长补短,借鉴各国比较成熟的先进经验,参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研究构建出一套新的科学适用的国际教育统计指标体系,既能满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又具有国际通用性,加强国际教育界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资源共享。

被举报文档标题:创建国际教育统计指标系统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jlw/jytjlw/60943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