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发挥国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范文

发挥国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2-02-13 09:51:32

发挥国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党的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特别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国家审计是国家监管体制的重要环节,发挥国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重要步骤。在新时代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的生态环境的要求,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政府未来一段时间的关键任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借助这一手段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内涵丰富,详细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结合中国国情实际和阶段特征,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发展特点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开创生态文明实践的新局面。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深刻揭示和探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自然对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地认识了彼此之间客观存在的冲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指明了整体方向。马克思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是人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统一体。此外,马克思主义还认为,自然是人类劳动的对象,只有自然界得以存在,人们才可能从中获取生存和生产资料,人类文明才能得以延续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和谐发展。马克思认为人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基础是实践,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导致人类与环境关系恶化最直接的根源。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特定的生产方式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该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尊重、顺应、爱护自然,才可能长久地生存。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全球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中国生态文明的实践道路指明了方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出了包括兴修水利、工业布局、植树造林、厉行节约、资源利用和人口控制等方面的生态思想,奠定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思想,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建设的渊源,对我国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邓小平对于经济建设中忽视生态环境的倾向提出了警示,指出必须坚持“能够持续,有后劲”的原则。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伟大创新和成果,蕴含着的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了党和国家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文明被提升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高度,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就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国家审计的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将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生态文明建既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也不能忽视党和政府的顶层设计和主导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审计直接相关,借助后者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生的生态文明建设行为与结果之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环境性以及公平性等发表审计和鉴证意见,借此指导生态文明的建设方向、内容和形式。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享受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福祉的同时,也正越来越受到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的重要保障,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1.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民生也是民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党的报告指出,未来几年我国需要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不断体现其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意义,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建设美丽中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2.建设生态文明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由之路。当前,由于环境恶化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积聚,唯有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和谐相处,才会确保人类社会得到整体性发展和全面进步。在思想架构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视为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在经济建设方面,推动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注重人类和自然界互惠互利与共生共存关系的同时,让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在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3.建设生态文明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基于生产方式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对自然资源环境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倡导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使用;而在价值观念层面,构建生态文明体系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并倡导社会公众进行绿色消费。从这个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消减由于空气、水、土壤等污染给人类的文明生活带来重大威胁;可以让自然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

(二)国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报告中指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资源环境审计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努力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加强学习,做好规划,开展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政府环境审计在保护和管理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发现我国在发展中给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并提出完善的整顿计划,从而更好地优化环境和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以及预防环境风险,进而创造一个安全的国家环境,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积极推进国家资源环境政策的实行。国家审计对生态文明审计的作用体现在审查国家节能降耗和水资源节约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等监管政策的落实方面。与此同时,要对资源产品的价格机制、资源环境的产权交易情况,以及相关机制的有效性和环保产品政策的落实情况等进行审查,以确保生态保护政策更加积极有效,确保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落实。比如,在对“节能减排”项目开展审计调查的过程中,国家审计可以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国家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加以审查,针对监管缺位、违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让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得到政策的长期有效支持。

2.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在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国家审计时,审计内容一般为自然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是否具有合规性、合法性,同时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同时,要对资金分配的合理性、拨付渠道的通畅性、资金使用效率性等予以审查,以此提升资金管理的成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

3.有效促进资源节约和保护。把生态文明和国家审计相结合,能够对政府和企业、社会组织的生态制度以及生态行为等进行检查,看其审计对象之环境管理系统是不是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符,借此可以持续强化管理者与员工的生态文明意识,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关注和关心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以自觉的态度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借助国家审计重点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的建设状况,第一时间揭示与查处在项目建设和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与破坏环境的问题,以此保证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三、国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瓶颈分析

我国社会处于既保持中高经济增长速度,又应维护适宜人类居住生养的生态环境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会出现一个“两难境地”和“三期叠加”的状态。期间,一方面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过期命题,强化生态环境的“正外部性”,恢复生态环境的自平衡;另一方面,要通过国家审计工具的介入,让生态文明建设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却存在审计范围狭窄、审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生态伦理观念滞后、审计人才缺乏等瓶颈。

(一)生态国家审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在我国,现有的和生态文明建设审计相关的会计披露规定一般都在政府层面以信息公开和制度、条款的形式让公众知晓。但是,因为在制度层面上未对此设置强制要求,使得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审计信息披露效果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审计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评价和对环保决策风险的评估,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审计工作无法做到提前预防和全过程监督。

(二)生态伦理观念滞后

生态文明建设审计是一类新的审计模式,可以有效监督与评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与治理效果。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生态伦理观念还相对滞后,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存在较多误区甚至不同程度的偏离。比如,在以往社会中,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主要的思想引导,在此惯性推动下,社会上出现了并将继续存在以经济利益得失为标准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衡量系统,一些地方政府也出于发展地方经济和突出政绩的目的大兴土木和重复建设,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审计工作受到了极大制约,国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难以得到真正发挥。

(三)生态文明审计范围狭窄

当前,我国针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的国家审计工作以环保资金审计和环境政策法规审计为主,在实施的过程中一般倾向财务收支审计和资源环境的合规性审计方面。即便近年来对生态环境建设审计的范围有所扩展,但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深入而有序的进行。而这势必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和国家审计的开展工作朝着纵深方向发展,让国家审计的“评估环境管理绩效、控制环境风险和监管环境违法行为”功能难以得到真正发挥。

四、国家审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对策

在面对资源环境恶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的当今时代,需要全面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突出位置。同时,要求社会公众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建设形成更高层次的认识,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使之朝着更高层次迈进。为了实现这一点,本文认为,除了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国家审计体系、创新生态审计的形式和方法外,还应强化国家审计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作用机制、借助国家审计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让生态文明建设更加符合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创新生态审计的形式和方法

相关政府审计机关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该借助联合审计的形式强化国家审计过程中的协调、交流与沟通工作,借此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良好解决;同时,应针对重大生态环境管理政策措施与战略规划问题,重点开展跟踪审计工作,借助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跟踪审查,让国家审计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直接压力。比如,在对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予以审计时,可以借助边际分析法和污染物减排核算法等把获得的数据和原始数据予以对比分析,以便在审计实践中能够得到更为真实、准确的信息。比如,2017年8月,重庆开州区审计局在重大政策跟踪审计中,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情况跟踪问效,具体做法是:第一,立足要点,问效重点环保任务。在第三季度,严格按照市审计局下发的工作动态和区委区政府“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开州”工作目标持续跟踪;第二,适度延伸,揭示问题产生根源;第三,合理建议,转化成果堵塞漏洞。从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的角度,将审计发现的淘汰进度严重滞后问题及时以专报的形式上报区政府。区政府责成区环保局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做到了环境保护无死角、无漏洞。

(二)强化国家审计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作用机制

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突出地位之后,借助国家审计对其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将其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文化环境组建等各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丰富与发展国家审计的理念与内涵,最终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至国家审计工作的不同层面。比如,财政审计应关注财政支出的生态环境效益状况,金融审计信贷政策与资金投向应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符。同时,还应不断提升国家审计的层次和覆盖面,在对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消除国家审计地负面影响。

(三)借助国家审计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为了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需要紧紧围绕国土空间开发事实,坚决执行生态环保政策,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以及重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中,应持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比如,在资金筹集层面上,应关注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的筹集、分配与管理、使用等情况,揭露其中的拖欠和损失浪费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非法出让、转让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以及损害人民利益等行为。比如,2017年6月26日到8月31日,贵阳市审计局通过多种形式,对清镇市自然资源资产进行了审计,指出清镇市在营造林方面存在2个大项4个小项10个分项的问题,需要进行整改。借此促进了自然资源的节约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为及时掌握清镇市整改情况,督促并完成整改任务,11月3日,贵阳市生态文明委组成贵阳市自然资产审计复核组,对清镇市营造林2017年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复核。复核组针对贵阳市审计组在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逐条、逐项,深入营造林小班山头地块进行复核,力求核实存在问题的真伪性,提高存在问题的精准性。接下来,贵阳市生态文明委针对复核发现的问题,督促清镇市逐项落实整改,强化作业设计、施工督查、营造林后期管护等工作,真正实现国家审计或者生态文明审计的目标。

作者:秦天真

被举报文档标题:发挥国家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jlw/gjsjlw/71145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