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议国家审计文化的建构范文

小议国家审计文化的建构范文

时间:2022-07-08 08:54:28

小议国家审计文化的建构

后审计风暴时代中国国家审计的环境特征

(一)审计风暴和后审计风暴时代。自1983年我国恢复审计制度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审计事业发展缓慢,审计机关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查账”部门,其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中的知名度较低,审计文化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2004年审计公告制度的正式实施催生了全社会瞩目的审计风暴。2004年6月23日,时任审计长李金华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一份很有分量的审计清单:包括国防科工委、中国工商银行等在内的7个中央部门采取虚报人员、编造虚假项目等方式,套取财政资金9673万元;41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专项拨款和其他有专项用途的资金14.2亿元,主要用于建设职工住宅、办公楼和发放各类补贴……。报告中的每一项内容都足够震撼。人们用“审计风暴”来形容报告所带来的冲击波。接下来的几年里,每到六月份,人们都能看到审计署提交给全国人大的足以引起全国关注的审计报告。这一段时间,我们称之为审计风暴时代,审计部门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国家经济警察的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其知名度得到大大提升。审计文化建设成为审计机关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2008年,现任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提出了审计是国家经济的“免疫系统”的观点,他认为审计监督的本质是“免疫系统”,现阶段审计工作的重点是揭示重大体制性障碍,关键是完善制度,要切断“火源”,而不是充当救火队员,四处救火。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国家审计迎来了后审计风暴时代。根据审计法,审计要“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审计监督不仅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国家审计具有内生性的威慑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其对影响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各种“病害”的抑制作用。审计机关具有独立、客观、公正、超脱、涉及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优势,能够而且有责任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感受风险,起到预警作用,调动积极因素,防止消极因素入侵整个经济社会系统,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绩效,增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后审计风暴时代的中国审计环境。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重点。2008年以后,中国遇到两个大的重点,一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当时对救灾资金的监督呼声很强烈;二是2008年金融风暴以后,对国家采取的措施方面的监督。总理和审计署提出,财政资金走到哪儿,审计要跟踪到哪儿,审计的任务更加艰巨。这一时期我们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自然灾害频发,财政救灾资金的支出量非常大;二是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使得政府和企业以至于整个社会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环境下,我国国家审计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一是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进一步推进;二是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加大。

1.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进一步推进。在现实的环境背景下,国家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家审计的主要工作由“揭盖子”,将丑事公诸于众,促使其自我纠正,自我完善,帮助被审计人事前完善,以达到帮其“免疫”的目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必须进一步推进引发了审计风暴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发扬,而不是摈弃,不是彻底的改变。审计署十二五规划亦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把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2008年抗震救灾审计及其审计结果的及时公开,使资金的使用实现了“防患于未然”。审计人员对多个部门和单位的救灾款物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审计,提出了3640多条审计建议,促进了救灾款物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安全有效。这次审计和过去对救灾资金的审计有很大的不同。以往是事后审计,现在则转变为事中审计,对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切实发挥即时监督功能,并定期公告审计结果,对重大问题随时公告。

2.经济责任审计加大力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审计署探索建立了在国际上尚无先例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目前,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逐步得到规范,地厅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开,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正在继续试点,并将制度化。

推进后审计风暴时代中国国家审计文化建设的策略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后审计风暴的社会背景下,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以及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审计制度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的审计文化需要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培育和建设:

(一)正确定位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国家审计制度是结构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和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这种认识较传统观念中审计是国家“经济监督系统”是一个重大进步。审计文化建设要强化审计的正确定位,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维护国家安全,推动法治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保障民生等方面的重要职能,从而推进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进步。这就需要我们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正确认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从根本上讲,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两者最终统一到服务上。树立服务大局观、和谐发展观、民本审计观,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效果的不断提高。

(二)强化审计问责制度。现实中出现的“屡查屡犯、屡犯屡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现行审计问责力度的薄弱。审计风暴并没有带来问责风暴,这在客观上使得审计风暴的效果打了很大折扣。在后审计风暴时代的审计文化建设中,问责制度的建设应是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作为国家政治的组成部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审计监督逐步将其物化的审计对象予以人格化,以问责政府为审计工作导向,强化对审计发现问题的责任追究,促进政府改善绩效、增强审计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否则,如果问责机制依然弱化的话,随着审计公告制度的进一步推进,公民对审计结果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将会使审计的社会公信力受到质疑,阻碍审计制度的发展。于是,强化审计问责制度将成为今后审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惟其得到强化,才能真正提升审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其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三)强化职业责任观念。审计的客观动因来自受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直接目标就是确定这种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并且是审计基本职责的简约概括。现代审计有越来越强调确定受托人的责任性的趋势,国家审计日益强调对政府责任性的确定;民间审计日益强调对职业经理人责任性的确定;内部审计则日益强调对决策执行人责任性的确定。而责任性的外延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即由财务责任性扩大到管理责任性(尤其是决策责任性),再扩大到社会责任性。国外如此,国内也是如此。我国国家审计机关,近些年来一直在强调要从管理和决策入手,确定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失浪费的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推进将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审计人员要对政府负责,对社会公众负责。这就需要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进一步强化职业责任观念,推动审计文化进步和审计事业发展。

(四)恪守独立原则和职业谨慎态度。独立性是审计文化最重要、最能反映审计本质特征的精神元素,也是审计生存立身的基础。审计的独立性一般被分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审计在组织、人员、经费和业务上的独立性只是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性,即指思想上(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等)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内在于人们思想意识之中,没有可视性。但是,它决定了审计是否真正地保持了独立。这种隐含的独立性,才是审计能否真正独立的最终决定因素。在思想上保持独立,或者,保持独立的精神状态,是审计人员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审计文化建设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谨慎也是对审计人员行为的要求,审计作为一种专业性极强的智力作业,具有高风险特征。那么出于避险的动机,审计人员在执业时必须持有合理的职业谨慎态度,即必须遵守公认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这是对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基本要求。因为,遵守职业界公认的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可将因疏忽或失职而导致审计失败或他人损失的风险降至最低。谨慎应该是审计人员的最佳行为范式,也是审计文化建设中应该强调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加大审计文化宣传力度。文化建设离不开审计文化宣传。虽然对审计口号的张扬、审计标识的设立、以及审计着装等都含有文化宣传的成分,但仍然要经常开展一些审计文化演出、审计查处竞赛、审计知识竞赛等活动,甚至编排一些以审计工作或审计人员为核心的电影、电视剧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审计文化不仅为审计人所熟知,而且在社会中广泛传播,让审计文化建设得到社会的理解、支持和监督,从而促进其不断进步。总之,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必须全方位地开展和进行,这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审计人的共同努力。(本文作者:郑秀杰、王建新单位: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河北分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小议国家审计文化的建构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jlw/gjsjlw/62227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