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

统计分析论文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剖宫产率在一定范围内升高,确实降低了孕产妇及围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但在上升至一定程度后,围生儿死亡率不再随之下降。同时由于剖宫产是违背生理规律的分娩方式,破坏了妇女身体的完整性,给产妇带来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5]。全面评价剖宫产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我们产科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社会因素的剖宫产,即产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de-liveryonmaternalrequest,CDMR),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定义为:无任何医学及产科手术指征,仅因产妇要求而进行的剖宫产[6]。这是世界性难题,有文献报导我国无指征的剖宫产占11.7%,成为世界之最。本资料统计的结果证实了近几年社会因素的剖宫产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且逐年上升。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各个:(1)孕妇及家属对妊娠和分娩的过程缺乏充分的了解,对阴道分娩过于恐惧,或者盲目认为阴道分娩及哺乳等正常的生理过程会影响术后体型的恢复,片面扩大了剖宫产的好处,忽略了手术的风险;(2)由于目前严酷的医疗环境,造成医患关系逐年紧张,在患者随意置疑医生,不愿和医生共担医疗风险时,为避免事后受到埋怨或报复,医生只能将各种可能一一告之,任其选择,后果自负,致使剖宫产医学指征名存实亡;(3)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更多的高龄初产、巨大儿,而性生活糜烂、不良孕产史造就了更多的试管儿、珍贵儿,生育指标的逐步放开又增加了瘢痕子宫生育的机会;(4)有一小部分受封建迷信的影响,为了自家的兴旺发达、升官发财,选择“良辰吉日”分娩。近年来由于医疗保健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孕妇开始接受详细而全面的产前检查,脐带绕颈是产检的副产品,有报告说B超检查发现超过1/3的胎儿存在脐带绕颈,无论B超医生如何告之孕妇,产科医生都认为脐带绕颈是否能顺产,是由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决定的。另外产科界也不再坚持“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的理论,除非前次剖宫产的指征持续存在,再次妊娠时可在产程中加强监护,争取阴道分娩的成功,为此2004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制定了剖宫产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建议

2.1健康教育从备孕开始针对妊娠前、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新生儿期各时期的特点,对夫妻双方进行生理知识的普及教育。我国很多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和私立机构都有设立孕妇学校,但大多数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效果不很理想。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课堂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鼓励夫妻双方甚至是老人一同参与,如妊娠前的生理及心理准备,妊娠期的母胎变化,孕期营养、卫生及用药,孕期的各种自我监测方法,分娩前的准备,正常的分娩过程,阴道分娩的好处,如何能阴道分娩成功,产褥期的康复,新生儿的护理方法等等。掌握了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可以学会孕期的自我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早期发现和处理异常胎位、发育异常,减少了巨大儿的发生,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相对指征的发生率。通过健康教育的普及,可以增强孕妇及家属阴道分娩的信心,使无指征的手术比率降低,而且在产程中这部分人更容易理解与沟通,有利于产科医生迅速、正确的选择。尤其重要的是健康教育的长期性,经过几代人的持续性宣教,相信人们的孕产保健知识可以得到全面的提高。

2.2增强医务人员素质现今的医疗体制造就了严酷的医疗环境,医疗行业成为高风险职业,而产科则是其中之最。妊娠与分娩虽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发生异常时却往往迅速而凶险,一旦结局不好则可能造成家毁人亡。分娩方式的选择就是利弊关系的比较,除了绝对指征,大多数的医学指征都是相对的,都是风险的比较和选择的过程,而且手术指征有时段性,具有相对指征者也可能成功阴道分娩,但正常孕妇却可能出现难产的结果。所以剖宫产指征的掌握和判断异常复杂,需要产科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加上耐心细致的病情观察,充分全面的医患沟通,才能作出相对准确的判断。由于手术技巧的提高,麻醉的进步,术后抗感染的加强,剖宫产的风险已降至极低,所以一旦在产检或产程中稍有异常,为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更多的医生选择手术分娩。本资料中属于相对指征的瘢痕子宫、臀位、双胎、羊水过少、巨大儿、相对头盆不称等,都可以在严密观察下进行阴道试产,而且只有在异常产程的历练中,产科医生才能提高技术和能力,否则就只会做剖宫产,臀位接生、双胎接生、阴道助产技术逐渐没有人掌握了,这是产科医生的遗憾,又是全社会的损失。对每一位产科医务人员来说只能先改变自己,增强专业素质,善于沟通交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降低剖宫产率,作出有利于母胎的医学判断,这至关重要。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通过能源审计,规范油田企业节能管理工作:满足政府节能监管需要。政府可以通过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来考核评价用能单位节能目标的完成情况,以达到节能监管的目的。促进节能管理工作规范化。通过能源审计,中原油田在节能管理工作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各用能单位管理水平不一,通过解决能源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油田节能工作的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推进了油田节能降耗的深入开展。促进油田企业节能减排,为分析能源管理水平和用能状况、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成本提供依据。

2油田企业能源审计效果分析

2.1能源管理制度

用能单位虽然都制定了节能能源管理办法,但缺乏有针对性的能源管理制度。通过能源审计,60%的用能单位单位建立了《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能源统计管理办法》、《能源计量管理办法》、《能耗定额管理办法》等节能管理制度,对节能目标考核、能源统计、计量和定额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基本能够满足能源管理的需要。

2.2能源计量

2009年,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单位占被审计单位总数的25%,2010年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单位占审计单位总数的90%,2011年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单位为100%。至2012年,各单位设立了管理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建立了能源计量器具统计台帐,绘制了网络图。

2.3能源统计

经审计,用能单位虽普遍有相应管理制度,但存在着以下2个问题:能源统计管理制定过于笼统;存在能耗统计漏失现象。随着审计结果在用能单位的应用,油田在能源统计方面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各单位都制定了能源统计管理制度,设立了管理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建立了能源消耗统计台帐。

2.4能源定额

各用能单位虽都根据实际情况对能耗进行了定额管理,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能源定额管理不全面,如大部分单位只对成品油进行了定额,未对其它能源进行定额。能耗定额指标未细化到单台耗能设备,如某单位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油料、天然气、外出车辆用油定额管理制度,但是没有细化到单台设备。为规范用能单位的能源定额管理,2011年-2012年,油田起草并标准Q/SH10250866-2012《油田主要用能单位能耗定额编制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节能效果。

2.5节能目标考核

经审计,各用能单位在节能目标考核过程中还存在“节能指标约束性不强、年度节能奖励侧重力度不够”等问题,随着油田节能目标考核的规范,各单位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开展了节能目标考核及树标达标活动,促进了节能工作的开展。

2.6更换高耗能设备

至2012年,油田在淘汰高耗能设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6.1国家明令淘汰电动机情况

2010年11月总共更换国家明令淘汰电动机402台,更换国家明令淘汰成套设备103套。目前油田已无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型号电动机。

2.6.2高耗能变压器淘汰情况

油田利用三年的时间分批更换了挂网运行的S7及以下型号的高耗能变压器。截止到2009年底,更换高耗能变压器1042台,安装S11型节能变压器942台。目前分公司挂网运行的配电变压器全部为S11型的节能型变压器。通过能源审计,摸清了油田企业的能源管理状况、企业的用能概况、生产工艺和能源流程,并通过对审计资料和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目前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节能潜力所在和改进措施建议,推进了油田节能降耗的深入开展。

3油田企业能源审计发展方向探讨

油田企业能源审计主要以规范节能管理工作为目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能源审计提高了油田节能管理水平,规范了节能管理工作,并形成了中石化标准《油田企业能源审计方法》标准,油田企业下一步能源审计工作重点是什么,“审什么,如何审”这是我们能源审计人员目前思考的问题。按能源审计内容来分,能源审计可分为初步审计、专项审计、全面审计,油田对用能单位审计为初步审计,下一步油田企业能源审计方向应向专项发展,更加充分发挥能源审计在节能管理中的作用,保证节能目标的顺利完成。

4结束语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SPSS17.0软件来分析血清生化测试的结果,连续变量两组比较时,采用t检验;连续变量多组比较时则使用单因子变异数分析,事后比较则使用Scheffe法,并评估其95%置信区间.每一次资料的选取都要将各个性别特征及年龄特征显现出来,参考值的数据则是反映在评估第2.5至第97.5百分位(2.5th~97.5thpercentiles)的非参数范围内,结果若P<0.05则认定为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1是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分析的结果,成年人相比儿童有较高的生化分析值(尿素氮/肌酐比值除外),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6岁儿童与≥20岁成年人相比χ2=20.43,P<0.01;9~12岁儿童与≥20岁成年人相比χ2=21.62,P<0.01;13~15岁儿童与≥20岁成年人相比χ2=23.16,P<0.01.

2.2不同性别儿童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2是根据性别特征分析血糖、丙氨酸转氨酶、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及B/C比值(尿素氮与肌酐浓度的比值)与参考值(第2.5至第97.5百分位),依多元回归分析法取得的生化分析值数据,男性要比女性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17,P<0.01).表2是依性别特性以多元回归分析法为基础,在不同性别组群的血糖、丙氨酸转氨酶、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的95%信赖区间值(95%CIs)与参考值(第2.5至第97.5百分位)的结果显示:丙氨酸转氨酶值是1~179IU/L,最大值是≥20岁的女性,而最小值是3~6岁的女童;血糖值是介于52~183mg/dL之间,最高值是≥20岁的男性,最低值是9~12岁的女孩;血尿素氮值从5~34mg/dL,最大值是≥20岁的女性,而最小值是3~6岁的女童;血清肌酐值是0.2~2.2mg/dL,最高值是≥20岁的女性,最低值是3~6岁的男童;B/C比值是4.6~80.0,最高是3~6岁的男生,最低是≥20岁的女性.血糖及肌酐浓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相反地,B/C比值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减(如表1).所谓不正常范围是测出来的结果落在均值与标准偏差计算范围之外,通常是将统计所得结果的均值正负一个标准偏差(meanSD)或正负一个标准误差(meanSE),也可以用第2.5至第97.5百分位(2.5%~97.5%)的非参数评估法显示.2.3儿童整体生化指标值统计分析表3结果显示从第2.5至第97.5百分位(2.5%~97.5%)的各种生化指标的范围:丙氨酸转氨酶值为8~38IU/L、血糖值为60~99mg/dL、血尿素氮值8.7~18.0mg/dL、血清肌酐值是0.4~1.1mg/dL、B/C比值是10~34.

3讨论

本研究中幼儿园儿童的血糖浓度比一般参考值(表3)要低10.4%,而且所有女性的血糖浓度比男性还要稍为低一点(表2),其他的研究者也有类似的报告[1-3].在表1中可看出血糖浓度数值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的,9岁至15岁年龄组的血糖浓度已经与他们的老师相仿,Jagarinecetal.[3]的报告也指出由儿童到青少年时期血糖浓度已经跟他们的成人期相类似.儿童和青少年的丙氨酸转氨酶值(ALT)比成年人低,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而且男性高过女性,其他研究者也有相同的报告,Jagarinecetal.[3]及Mohamadnejadetal.[4]的报告显示丙氨酸转氨酶值在青少年期即已跟成年人相似.肌酐浓度在14岁之后即朝着成年人值稳定地增加,而且与性别有关[3].在本研究中,肌酐浓度在青少年时期(13~15岁年龄组)即与他们的老师相似.在表2中男性的肌酐值高过女性,而且具统计学上的差异,许多研究者确信在性成熟的年龄期会迅速升至成年人值,最近的研究显示从食物中摄取蛋白质会影响肌酐的产生,进而影响个人块状肌肉的形成.Hristovaetal.[5]Jonesetal.[6]也报告男性的各年龄层的肌酐值都比女性高,可能是男性的肌肉比较强壮的原因.血中尿素氮值儿童要比成年人低,男性高于女性且发现具统计学上的意义,Jagarinecetal.[3]也有类似的报告.Hristovaetal.[5]的报告显示:若是正常的成人正常的进食,多数人其尿素氮/肌酐比值的参考值是10~20,一般都在12~16之间.肌酐值正常而有高的尿素氮/肌酐比值,是典型的高蛋白质摄取者.严重的肝病患者其蛋白质吸收缺乏,则会导致低的尿素氮/肌酐比值,不过这种病例非常罕见.在本研究中,3~6岁年龄群的尿素氮/肌酐比值要比参考值高出65%,这可能跟儿童时期正在成长发育而需要摄取大量的蛋白质有关,我们期待将来有更多的研究去探测这种现象的原因.

肥胖不仅会影响成人的健康,也会带给青少年威胁.陈志成等[7]的研究表明,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0的肥胖青少年,肝功能指数异常比率是其他人的40倍.如果这些青少年是男性且为B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异常比率甚至高出百倍以上,若不及早减肥,未来很有可能走上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该研究以3610名高一学生的健康检查资料,分析体重与肝功能指数之间的关系,赫然发现BMI值超过25就会引发肝功能指数的ALT检测值异常,一旦BMI值超过30,异常值更上升到令人担心的地步.当前家庭独生子女多、单亲及隔代教养等因素,让不少小孩子备受宠爱,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长期吃脂肪含量过高的食品,必定会导致肥胖.因为BMI值过高的儿童会影响ALT以及血糖的检测值,所以本研究中必须将太肥胖的学龄儿童剔除于统计数值之外.根据Jaffe反应动力学法显示:血浆置24h后肌酐会增加100%,血清中肌酐则增加60%,这种影响可能造成所谓的伪肌酐值(False-Cr)[8],有些戏剧性的增加不能用单纯的血液浓缩来解释,因为有许多其他的非代谢性自我分解(如:血尿素氮)仅仅上升2%至6%[9].血糖浓度在第一个24h时会迅速下降,之后到56h则缓慢下降,但在血浆中的下降更显著,血浆或血清中的葡萄糖都是以化学当量法经由醣分解产生乳酸盐[9],在本研究中,血糖的浓度比参考值要低5%至15%,可能是血清检体送到实验室或与全血分离时延缓所致,但在流行病学的研究上,血液检体的采集需要大量样本及到地域分布较广的地区进行,因此血液的分离及输送难免会延误[10].以前的研究显示,中国儿童的生化参考值比克罗地亚的小孩要高[3],相反地,中国儿童的生化分析值比澳大利亚及美国的小孩要低[11],我们的生化分析参考值则比较相似于西班牙儿童的生化分析值[1],会使人联想到是种族的因素,或许也有以下两种的可能性:不同的生活习性或不同的地理位置所致.

4结论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一)研究对象

本文在中国知网(CNKI),以“企业工会”为主题和关键词,发表时间限定为1979—2012年,检索得到2372篇期刊,去除政策解读、工运信息等文献,共得2359篇文献。其年度分布。再以核心期刊为文献来源,精确检索并筛除无统计价值的文献后,共得核心论文272篇。

(二)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文献的发展阶段作出判断,选择1979—2012年共2359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其次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利用文献的篇名、摘要以及关键词对研究方法、对象、方向等进行分析,分析每一发展阶段以企业工会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核心内容,并且以发表时间的变化为线索,概括每个时间段的研究重点,为保证分析的合理性和权威性,以272篇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

二、计量分析

根据普赖斯理论,将年份作为因变量,篇数作为自变量,运用SPSS19.0软件,对2359篇文献做曲线回归估计,结果如图所示,说明对企业工会研究的论文符合logistic曲线分布。并且P值小于0.001,表明统计结果显著,R方值为0.760,模型拟合程度较好,适用于普赖斯理论。结合文献的曲线分布结果可以将研究企业工会的文献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萌芽期(1979—1992年);发展一期(1993—2000年);发展二期(2001年至今)。

三、文献分析

(一)编码与统计

本文以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方向为类对286篇核心期刊分别进行编码,建立数据库以供统计分析。其中研究方法分为文献综述、对比研究、案例研究、实证研究共四类;研究对象分为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三资企业共六类;研究方向分为现状分析、理论研究、解决方法共三类。利用核心论文的篇名、摘要和关键词,根据文献的侧重点和中心内容对其进行编码。如果出现综合研究类的文献,采用重复统计的编码方式;出现难以分辨的文献直接剔除,不予编码统计。

(二)统计结果

1.研究方法

(1)萌芽期(1979—1992年)

在企业工会研究的萌芽期,研究方法比较少,局限于案例研究、实证研究以及规范研究三类,但以规范研究为主。比如吕建章、赵秀民(1992)提出企业工会的信息工作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包括状态封闭、行为具有短期性、信息质量不高等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一系列规范性的研究文献为早期企业工会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2)发展一期(1993—2000年)

与前一期相比,研究方法更为丰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文献综述的形式。但文献综述仅有一篇,这一阶段虽然仍以规范性研究文献为主,但案例研究比重显著增多,说明这一时期的学者开始从个体入手,逐步以微观的角度关注企业工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3)发展二期(2001年至今)

经过前二十余年的研究,对企业工会的研究渐趋成熟,研究方式也更为全面,出现了对比研究的新方式,同时采用综合研究方式的文献也不断显现。石晓天(2012)以案例研究和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实现工资集体协商的条件与路径;从统计结果上来看,规范性研究仍占主要地位,文献综述、对比以及实证类研究比重较小,案例研究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从前一期24%降至17.8%。

2.研究对象

(1)萌芽期(1979—1992年)

统计结果显示,企业工会研究的萌芽期,学者主要针对外资企业(50%)、私营企业(33.3%)、三资企业(16.7%)进行了研究。80年代初,中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逐步兴起,私营企业蓬勃发展,企业工会的发展产生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继而引发了相关研究。

(2)发展一期(1993—2000年)

1993—2000年处于中国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的阶段,因此,该时间段企业工会的研究对象种类繁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以国有企业工会、外资企业工会研究为主流的背景下,对其他企业工会的研究百花齐放,特征鲜明,并且研究对象较为均衡,偏重性不大。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市场化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各类企业工会在市场改革阶段所面临的问题繁多,企业工会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比较严峻的考验。

(3)发展二期(2001年至今)

进入到21世纪后,对不同企业工会的文献研究数量明显减少,主要是对私营企业工会、外资企业工会、国有企业工会的研究,其中私营企业工会比重最大占总研究对象的35%,其次是外资企业工会占30%。近年来,各企业工会不断相互借鉴、学习国外企业工会的发展经验,渐趋成熟,没有显著矛盾。

3.研究方向

(1)萌芽期(1979—1992年)

现状描述、理论分析类文献在此阶段比例相同,属于解决办法类的文献比重略低。理论研究方面,学者探讨了企业工会的社团法人地位、工会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作用、外资企业工会活动方式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为以后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2)发展一期(1993—2000年)

学界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抓住改革现状,进行了大量现状描述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企业工会作用或职能的分析、对企业工会的建设和发展现状的描述。包括该时期的解决方法类文献,也是在现状描述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改善性意见。因此,发展一期的文献研究实际上都是以现状分析为前提进行的进一步理论或建设性研究。

(3)发展二期(2001年至今)

从164篇文献总体来看,有61%的文献属于理论研究,21.1%的文献属于解决方法类研究,17.9%属于现状描述研究。虽然理论研究中仍有比较多的以描述性研究为基础的工会职能分析、工会建设思考,但出现了更多的理论研究内容,包括企业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会组织公信力、工会创新、激发工会活力等更为新颖的理论内容,与时俱进,具有现实意义。

四、总结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技术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刊物,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SCI-Expanded(以下简称SCIE)是汤姆森公司在原有的SCI文摘版源刊基础上精选了另外的部分杂志所形成的网络版,一般称之为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当前,尽管科学引文索引(SCI)在我国科技评价实践中备受争议,但是在某一科研单位、某一地区的综合科研能力的评价,甚至科研领域的战略性研究的制定等方面,有其一定的宏观评价价值。本文以2009年浙江省论文在SCIE数据库中被收录的数据为基础,将对浙江省的科研水平进行多种角度的分析,为科研管理部门、科技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2009年度SCIE收录浙江省论文的统计分析

以地址“zhejiang”为检索字段,限定入库时间为“2009年”和数据库为“SCI-EXPANDED”,在Webof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得到7879条检索记录,即2009年浙江省共有7879篇论文被SCIE数据库收录。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1机构分布统计分析

根据被收录论文数量排名统计,排名前十的机构分别为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温州医学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科技论文是一个机构基础科研力量的反映指标。从上述两表可以看出,整个浙江省的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而浙江大学更是占绝对优势,被收录论文达5000多篇,占据所有被收录论文的2/3。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比较薄弱,在排名前一百个机构中,仅仅只有六个机构为非大学机构,且除了浙江农业学院被收录论文数量为58篇,其它机构被收录论文数量均在50篇以内。企业的基础科研非常欠缺,在排名前一百个机构中,没有浙江省内大中型企业出现。

2.2合作机构统计分析

当今科学研究在研究规模、投资强度、研究方式以及涉及的领域等方面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双边和多边参与的学术合作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个趋势,也是推动科学前沿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通过对非浙江省机构(即合作机构)进行排名统计,排名前十的合作机构分别为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以及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从上表可以得出,在合作机构选择中,浙江省内作者以选择国内机构为主要合作方,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为合作最为密切的两家机构。但国际合作相对较少,排名前十的十家合作机构中,只有香港中文大学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为大陆外合作机构。

2.3被引频次统计分析

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质量评价指标,与期刊的总被引频次类似,文章的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对某项研究工作的关注程度,从某一方面可以显示科学论文在科研过程中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目前的研究评价中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采用被引频次来衡量论文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7879条检索结果中的文献进行被引频次的统计排序,得出,超过被引频次10次(含10次)的论文有153篇,其中,被引频次超过100次的有1篇,超过50次的有9篇。被引频次统计排名前十的10篇论文中,有8篇论文的作者机构为浙江大学,有8篇论文的学科类别为跨学科类别。

2.4学科分布统计

通过对7879条检索结果进行学科领域分布统计,所属学科领域排名前十的主要有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应用数学、电气电子工程学、光学、化学工程学等。从学科类别排名可以发现,浙江省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材料科学、化工、应用物理领域以及跨学科领域等,但学科领域之间的研究力量比较均匀。

3结论

(1)科研力量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基础科研能力非常欠缺。政府在科研投入时应充分考虑资源均衡;科研院所应该加强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企业要扬长避短,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或引进创新,然后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研发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是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综合研究的一种分析研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所收集的文献信息进行客观、系统和量化的描述与分析展现某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综合运用了文献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外部特征与内容特征分析、空间分析与时间分析,因此更能客观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的整体态势,有助于厘清研究思路,掌握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找到研究的创新点。(王曰芬,2009:901-908)本研究的文献信息为国内有关科马克•麦卡锡作品的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研究中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均源于国内权威的期刊数据库CNKI和读秀学术搜索。通过检索与核实,CNKI收录28篇硕士毕业论文,2篇博士毕业论文。读秀学术搜索收录39篇硕士毕业论文,没有收录博士毕业论文。两个数据库共有28篇论文重叠,最终统计的硕博毕业论文总数为41篇。本研究以上述数据为基础,通过多维度梳理,客观地展现科马克•麦卡锡研究的发展现状,以期把握研究趋向,发掘新的研究点。

二、结果分析

(一)年代分布

从文献计量学理论出发,对论文的年代分布进行整理可以“直观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状况”,有助于掌握该领域研究在某个时间段内的整体趋势与变化(邱均平2008:16)。从检索的41篇论文的年代分布来看,南京理工大学的彭饮冰2007年撰写的硕士毕业论文《从社会化角度对科马克•麦卡锡小说〈骏马〉中主人公成长与命运的分析》标志国内硕士和博士对科马克•麦卡锡研究的开始,此时距麦卡锡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看果园的人》(1965)已经30余年,距论文研究对象《骏马》的发表(1992)也已经15年。2008年有两篇硕士毕业论文,2009年没有。2010年至2012年掀起麦卡锡研究的热潮,论文数量从2010年的3篇骤增到2012年的15篇,达到顶峰。从折线图上看,2012年到2013年虽然论文的篇数降幅明显,但是2013年仍然有10篇硕博毕业论文。总体而言,硕博论文的年代分布可以分为两个时期,2007年到2010年为萌芽期,特点是论文数量少,且有断层。2011年到2013年为快速发展期,三年时间发文35篇,是前4年发文数的约6倍。发文量激增体现国内硕博群体对麦卡锡关注度的迅速提升,预示未来一段时期国内麦卡锡研究将保持热度甚至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

(二)作品分布

对硕博论文所研究的作品进行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有助于揭示国内硕博群体的研究重点和倾向性,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经过统计,所有硕博论文的研究对象均为现已有汉译本的6部作品。在进行统计时,将“边境三部曲”三部作品的相关论文全部归为“边境三部曲”,其余涉及多部作品的论文单列一项“综合研究”。作品研究非常不均衡。硕博论文的重点研究作品是《路》和“边境三部曲”,两者相加占作品研究的81%。麦卡锡因《路》荣膺美国文学的重要奖项———普利策奖,也因《路》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对该作品的青睐不难理解。“边境三部曲”使麦卡锡成为美国西部文学的代表人物。三部曲中的暴力、成长、生态叙事契合了研究生青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和社会关切,因而成为重点研究作品。《血色子午线》被美国评论界认为是麦卡锡最成功的一部小说,但是仅有4篇论文研究该作品。《血色子午线》仍属西部小说,但叙述语言却是典型的南方文学代表人物福克纳式语言。文本中融入宗教、神话、哲学、历史、科学、文学等多重元素,加之惜用标点符号,长句俯拾皆是,难以卒读,更难翻译,导致研究该著作的论文相对较少。令人意外的是,只有1篇关于《老无所依》的论文。2008年,根据《老无所依》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国内上映,引起轰动。仅2008年发表在各类期刊上关于电影《老无所依》的论文就达30多篇,至今相关论文已达70余篇。莫非电影的光芒掩盖了原著的受关注度?个中情形有待深究。从上可以发现,对麦卡锡单一作品(包括“边境三部曲”)的研究占据麦卡锡作品研究的绝大部分,仅有3篇综合研究的论文,这其中包括统计中仅有的2篇博士毕业论文。一方面,表明综合研究的难度更大,对研究者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也凸显目前硕博论文对麦卡锡作品的整体观照不够。在基础研究已近饱和的情况下,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就是作品的总体关照和深度研究。此外,所有的统计论文研究的都是麦卡锡的中后期作品,前期作品无一涉猎。这固然是一大缺憾,却为后来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巨大的阐释空间。

(三)主题分布

根据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法理论,通过对研究者的研究主题进行聚类分析可以了解相关研究的热点、重点和变化等。通过对检出论文的主题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硕博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学理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以及具体作品的道德、精神、文化解读两个方面。被统计的论文共分为7大主题。其中研究后现代主义相关主题的论文共14篇,占比最大,主要包括作品的后现代主义基本特征研究如存在主义、不确定性和空间阐释等。其中11篇文章研究麦卡锡的后启示录小说《路》。结合“作品分布”一节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于最受关注的作品《路》,研究者的研究重点为其后现代性。麦卡锡的主要作品都创作于后现代主义盛行的20世纪60年代至今,后现代性也是其主要作品的创作模式和叙事特征。以“道德与精神”为主题的论文有9篇,其中7篇研究《路》,成为《路》的第二大研究重点。研究“生态主义”主题的论文有9篇,其中7篇研究对象为“边境三部曲”,这与“边境三部曲”本身的主题完全吻合。总体而言,对麦卡锡作品的研究主题比较丰富,但仍然有创造的空间,比如理论性研究、宗教叙事、创作视角等。

三、结论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7篇

(一)翻译硕士教育研究整体情况本研究共检索出国内2005-2013年翻译硕士教育研究的学术期刊论文196篇。经描述性统计分析,翻译硕士教育研究的发展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翻译硕士教育经历了萌芽期(2005-2006年)、探索期(2007-2009年)和发展期(2010-2013年)三个时期,产出文献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由图1可知,萌芽期始于2005年,翻译教育研究主题开始进入研究者视野,但数量有限。在探索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7年审议通过《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2009年,《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发展期产出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2010-2012年的文献数量持续上升,激增为106篇,占总篇数的54.1%。2013年的期刊文献仅涉及前半年,共31篇相关文献,占总篇数的15.8%。

(二)翻译硕士教育研究主题描述与分析本研究将文献内容分为学习者、教师、教学体系、教育管理、课程以及其他等主题,研究主题的统计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翻译硕士教育研究主题具有分布广、多元化的特性,内容涉及翻译硕士教育的各个方面。其中,“教学体系”主体文献所占比例最大,占总篇数的49.5%;其次为“课程”,占总篇数的32.7%;而“学习者”“教师”和“教育管理”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涉及翻译学习者的相关文献仅有6篇,主要探究学习者信念与素养问题。有研究者通过翻译教学课程BBS对学习者的学习信念、态度进行考察,发现翻译教学课程BBS的开设能够培育学习者自我效能信念、翻译学习信念及自主学习信念。此外,学习者的理论素养也倍受关注。有研究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必要对翻译硕士的理论素养培养进行分析。遵循技能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理论性原则与阶段性原则,提升高级翻译人才的理论素养。另有研究者指出,译者素养是译者素质与能力的综合,译者可根据不同的翻译情境与目的,对翻译自主性、灵活性及创造性进行建构,促进译者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本研究关于翻译教师主题的文献仅9篇,主要探讨翻译教师的发展、培训、角色及素养等问题。

有研究者指出,翻译师资是翻译教学的瓶颈,当下翻译教师角色的转换应该是诸多研究关注的重点,研究者应以翻译过程为导向,以翻译产品为中心,重视翻译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其实现的主客观条件。翻译教师应扮演“设计者”“诱导者”“研究者”“管理者”等角色,只有及时调整角色定位,才能适应翻译硕士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挑战。与此同时,国内高校翻译师资在年龄、学位及职称结构方面较有所改善,但学术型和应用型师资的配备不够合理,需做进一步调整;研究者探究的另一重点是,在翻译专业创建伊始就应注重培养高素质的翻译专业教师。此外,翻译教师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自身信息素质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作为翻译硕士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教学体系是由多个教学因素组成的统一整体,包括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评价等。根据统计,发现设计教学体系相关文献共计97篇。通过深入分析该主题研究内容和所选文献的具体内容,将教学体系细化为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等主题。教学资源主要指翻译教材。

首先,随着国内翻译硕士的培养兴起,翻译教材的编写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翻译硕士教育需要向社会输送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为此,翻译硕士教材的编写至关重要。其次,教学模式也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论题,教学模式由长期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主要针对教学过程的结构、程序及阶段等。有学者研究翻译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应用,指出教学模式由五部分构成: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教学内容在教学体系中所占比例不多,但也不容忽视。研究者在教学内容方面更注重对职业伦理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文化类课程、术语课程、本地化课程等的探究。第三个方面是教学方法的研究,它是翻译教学体系中的关键主题。研究教学方法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包括:交互式、项目式、协作式、工作坊、基于任务式、基于问题式等。关于教学评价的研究较少。翻译硕士教育仍处于初创阶段,还存在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翻译硕士的教学评估研究也至关重要。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而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翻译人才的重要手段。翻译硕士教育研究在翻译教学方面成效显著,但无论是对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是对应用理论的探索,翻译课程的发展速度缓慢,始终未达到理想效果。本研究对课程的探索主要涵盖课程理念、课程体系/方案、课程设置/内容、课程发展及经验介绍等,检索文献共计64篇。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研究者对课程理念的探索聚焦于对翻译教学或翻译硕士教育等问题的思考,在构建翻译硕士教育特色课程时,注重强调技术写作理念对翻译教学乃至整个翻译行业的重要意义。有学者指出,我国翻译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够重视学生专业双语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翻译教学专业化的前提下,双语课程体系应与传统双语教学有所区别,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双语转换能力为目标。此外,研究者也注重翻译硕士课程方案的调整与更新,强调区分学术型翻译人才与专业性或职业化翻译人才培养的差别。研究者发现,不同区域的翻译市场对翻译人才需求也不尽相同。

近年来,翻译硕士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区分不明显、结构不合理及专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因此,有学者认为翻译硕士的课程设置应立足于当地市场需求,发展自身特色专业。课程发展研究的主题较少,研究者基于国内翻译学科发展现状,提出翻译硕士培养方案的试行计划及课程发展等问题。另有学者强调翻译课程不同于其他外语课程,我国翻译硕士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者在引进国外独特翻译教学方式的同时,还需结合翻译市场需求及翻译特色,探索适合我国翻译硕士教育发展的道路。教育管理要求管理者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积极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翻译教育管理的相关文献主要分析毕业论文与学制管理的问题。对于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的探讨,研究者主要集中于毕业论文的撰写、方案及评价形式等方面,指出翻译硕士学位论文要逐步趋于实践型学位报告的模式,注重“翻译述评”的写作模式。有研究者将学位论文方案调整为四种,即重要岗位的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和翻译调研报告。

除此之外,研究者结合翻译硕士教育特点及学位论文书写要求,提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评价方式,即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还有研究主要探究翻译硕士教育学制管理问题。在诸多培养单位中,学制两年的居多,学生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硕士学位,但也导致很多学生基本功不扎实、专业实习成效低及翻译实践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为此,研究认为翻译硕士的学制应延长至三年,以保证翻译硕士的培养质量,达到社会对高层次翻译人才的期望和要求。文献分析显示,其他主题的相关文献共计9篇,占期刊文献总量的4.6%。

二、翻译硕士教育研究的思考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第8篇

《中国卫生统计》2003-2012年累积出版60期,共刊载论文2579篇,其中基金资助论文823篇,基金论文率为31.9%,在逐年基金论文率方面,虽然高低不一,但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在823篇基金资助论文中,1项基金资助545(66.2%)篇,2项基金资助的论文180(21.9%)篇,5项以上基金资助的论文共5(0.6%)篇。多项基金联合资助的论文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该刊越来越重视多项基金联合资助课题论文的刊载。

2.资助基金项目等级

资助基金级别的高低虽然与论文研究水平高低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但却能够从侧面反映该学科所受资助基金的主要来源,以及该学科在科学研究领域内所受的关注程度。目前,我国各级基金项目基本上都是通过自由申报、专家评审、公平竞争和择优选择的方式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工作者给予资助。同时,期刊所获基金资助项目的数量,也是衡量该学科领域内科研项目价值及期刊受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国卫生统计》近10年刊载的基金论文所获基金资助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823篇基金资助论文共获得1236项基金资助,篇平均受资助1.5项。其中,部级和省市级基金资助论文991篇次,占资助基金总数的80.2%,国际级基金资助论文28篇次,占资助基金总数的2.3%

3.基金论文在各栏目分布

《中国卫生统计》近10年刊载的823篇基金资助论文分布于10个栏目中,论著刊载433(52.6%)篇,应用研究(论著摘要)载文237(28.8%)篇。

4.合著率及合作度

《中国卫生统计》在2003-2012年刊载的823篇基金资助论文中,2人以上合作完成的论文数为792篇。其中2人合作完成的有127(15.5%)篇,3人合作的有185(22.5%)篇,合作人数最多的由17人共同完成。823篇基金论文共涉及作者1002人,合著率为96.2%,作者合作度为1.2人/篇。在合作完成的792篇论文中同一单位作者合作类型的论文有331篇,占41.8%,不同单位及跨地区间的合作类型的论文有461篇,占58.2%。

5.作者发文机构

《中国卫生统计》刊载的823篇基金资助论文分别来自202个不同的发文机构(以第一作者所在机构为统计对象),其中高等院校共发表基金资助论文722篇(医学类院校384篇),占论文总数87.7%,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9篇;各级医院共35篇,其他医药卫生相关部门共发表文章27篇。由此说明,《中国卫生统计》基金资助论文的发文机构涵盖范围广泛,运用普赖斯定律确定该刊基金资助论文的核心发文机构。核心发文机构共25个,占总发文机构的12.4%,共发表基金资助论文517篇,占基金资助论文总数的62.8%。在25个核心发文机构中有高等院校2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7.多产作者分布《中国卫生统计》近10年刊载的基金资助论文第一作者发表文章数量分布情况详见表6。823篇基金资助论文涉及第一作者640人。发表文章数量超过3篇的作者有16人,占第一作者总人数的2.5%,共发表文章81篇,占基金论文总数的9.8%。由此可见,基金论文的高产作者群已基本形成,卫生统计基金课题研究者已把向该刊投稿作为发表其研究成果的稳定期刊。同时,将上述16人列为《中国卫生统计》基金资助论文的多产作者

6.提高期刊质量,加强品牌建设

基金论文数量的多少,是研究者们科研能力的反映,更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卫生统计》近10年基金资助论文数量与所占比例均大幅增加,该刊基金论文比(率)从2003年的14.7%发展到2012年的50.9%,至今仍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期刊质量的提高,核心是精心选题并组织优质稿件,把握我国卫生统计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针对实践需求组织稿件,并且还应重视期刊的学术规范,注意作者署名、参考文献著录等问题。此外,期刊要紧跟卫生统计学科研究热点课题,如全国人口普查,了解研究的最新进展,实现对热点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研究成果报道具有层次性和深度性的目标。同时,期刊要顺应时展的潮流,通过宣传活动及其他领域的媒介维护来加速期刊品牌的建设。

7.增加合著者数量,吸纳优秀稿件

拥有数量庞大的优秀作者群体是《中国卫生统计》学术质量的重要保证。该刊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的优秀作者,陈峰、贺佳、高晓凤等高产作者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单一作者的知识储备、专业素养及时间精力等都较有限,只有通过行业间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才能保证研究项目的顺利完成。《中国卫生统计》刊载的基金资助论文的合作度与合著率还需不断增加,从而产出更多的优秀稿件。该刊应充分加强与作者之间的交流。从而获取优秀稿件,形成"优稿-优刊"的良性循环。

8.拓展基金来源,增强国内外影响力

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从立项申报到评审通过需经过专家及各管理机构严格评审和审批确立。近10年在《中国卫生统计》的基金来源中,部级资助基金占主导地位,共518项,其中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主,应适当增加吸纳国家社科类基金、国家863计划等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除此之外,该刊论文获得国际级基金资助较少,应注意加强刊物的国际化元素,通过增加外籍编委、刊发国外学者的文章等方式拓展基金来源。此外,该刊基金论文在论著和应用研究两个栏目所占比重最大,《中国卫生统计》要在继续重视这两个栏目的基础上,拓展开发其他栏目的基金论文稿源,提升期刊质量,巩固学术地位。

9.强化编辑业务工作,缩短出版周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