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统计毕业论文范文

统计毕业论文范文

统计毕业论文

统计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是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综合研究的一种分析研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所收集的文献信息进行客观、系统和量化的描述与分析展现某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综合运用了文献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外部特征与内容特征分析、空间分析与时间分析,因此更能客观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的整体态势,有助于厘清研究思路,掌握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找到研究的创新点。(王曰芬,2009:901-908)本研究的文献信息为国内有关科马克•麦卡锡作品的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研究中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均源于国内权威的期刊数据库CNKI和读秀学术搜索。通过检索与核实,CNKI收录28篇硕士毕业论文,2篇博士毕业论文。读秀学术搜索收录39篇硕士毕业论文,没有收录博士毕业论文。两个数据库共有28篇论文重叠,最终统计的硕博毕业论文总数为41篇。本研究以上述数据为基础,通过多维度梳理,客观地展现科马克•麦卡锡研究的发展现状,以期把握研究趋向,发掘新的研究点。

二、结果分析

(一)年代分布

从文献计量学理论出发,对论文的年代分布进行整理可以“直观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状况”,有助于掌握该领域研究在某个时间段内的整体趋势与变化(邱均平2008:16)。从检索的41篇论文的年代分布来看,南京理工大学的彭饮冰2007年撰写的硕士毕业论文《从社会化角度对科马克•麦卡锡小说〈骏马〉中主人公成长与命运的分析》标志国内硕士和博士对科马克•麦卡锡研究的开始,此时距麦卡锡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看果园的人》(1965)已经30余年,距论文研究对象《骏马》的发表(1992)也已经15年。2008年有两篇硕士毕业论文,2009年没有。2010年至2012年掀起麦卡锡研究的热潮,论文数量从2010年的3篇骤增到2012年的15篇,达到顶峰。从折线图上看,2012年到2013年虽然论文的篇数降幅明显,但是2013年仍然有10篇硕博毕业论文。总体而言,硕博论文的年代分布可以分为两个时期,2007年到2010年为萌芽期,特点是论文数量少,且有断层。2011年到2013年为快速发展期,三年时间发文35篇,是前4年发文数的约6倍。发文量激增体现国内硕博群体对麦卡锡关注度的迅速提升,预示未来一段时期国内麦卡锡研究将保持热度甚至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

(二)作品分布

对硕博论文所研究的作品进行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有助于揭示国内硕博群体的研究重点和倾向性,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经过统计,所有硕博论文的研究对象均为现已有汉译本的6部作品。在进行统计时,将“边境三部曲”三部作品的相关论文全部归为“边境三部曲”,其余涉及多部作品的论文单列一项“综合研究”。作品研究非常不均衡。硕博论文的重点研究作品是《路》和“边境三部曲”,两者相加占作品研究的81%。麦卡锡因《路》荣膺美国文学的重要奖项———普利策奖,也因《路》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对该作品的青睐不难理解。“边境三部曲”使麦卡锡成为美国西部文学的代表人物。三部曲中的暴力、成长、生态叙事契合了研究生青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和社会关切,因而成为重点研究作品。《血色子午线》被美国评论界认为是麦卡锡最成功的一部小说,但是仅有4篇论文研究该作品。《血色子午线》仍属西部小说,但叙述语言却是典型的南方文学代表人物福克纳式语言。文本中融入宗教、神话、哲学、历史、科学、文学等多重元素,加之惜用标点符号,长句俯拾皆是,难以卒读,更难翻译,导致研究该著作的论文相对较少。令人意外的是,只有1篇关于《老无所依》的论文。2008年,根据《老无所依》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国内上映,引起轰动。仅2008年发表在各类期刊上关于电影《老无所依》的论文就达30多篇,至今相关论文已达70余篇。莫非电影的光芒掩盖了原著的受关注度?个中情形有待深究。从上可以发现,对麦卡锡单一作品(包括“边境三部曲”)的研究占据麦卡锡作品研究的绝大部分,仅有3篇综合研究的论文,这其中包括统计中仅有的2篇博士毕业论文。一方面,表明综合研究的难度更大,对研究者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也凸显目前硕博论文对麦卡锡作品的整体观照不够。在基础研究已近饱和的情况下,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就是作品的总体关照和深度研究。此外,所有的统计论文研究的都是麦卡锡的中后期作品,前期作品无一涉猎。这固然是一大缺憾,却为后来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巨大的阐释空间。

(三)主题分布

根据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法理论,通过对研究者的研究主题进行聚类分析可以了解相关研究的热点、重点和变化等。通过对检出论文的主题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硕博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学理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以及具体作品的道德、精神、文化解读两个方面。被统计的论文共分为7大主题。其中研究后现代主义相关主题的论文共14篇,占比最大,主要包括作品的后现代主义基本特征研究如存在主义、不确定性和空间阐释等。其中11篇文章研究麦卡锡的后启示录小说《路》。结合“作品分布”一节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对于最受关注的作品《路》,研究者的研究重点为其后现代性。麦卡锡的主要作品都创作于后现代主义盛行的20世纪60年代至今,后现代性也是其主要作品的创作模式和叙事特征。以“道德与精神”为主题的论文有9篇,其中7篇研究《路》,成为《路》的第二大研究重点。研究“生态主义”主题的论文有9篇,其中7篇研究对象为“边境三部曲”,这与“边境三部曲”本身的主题完全吻合。总体而言,对麦卡锡作品的研究主题比较丰富,但仍然有创造的空间,比如理论性研究、宗教叙事、创作视角等。

三、结论

统计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一)政府因素的影响公立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在两条轨道上各自发展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式。高等教育双轨制的存在虽然缓解了公民教育需求增长与政府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但也直接导致了民办高校在师资、经费、社会声誉等方面缺乏与公立高等教育竞争的实力,这对民办高校办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民办高等教育的制度和政策尚未健全,政府对民办高校办学的管理和指导不够。民办高等教育在政府的扶持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政府有关民办高校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还是往往滞后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这种服务职能的滞后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的是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缺乏全局的、宏观的、长远的战略规划与设计。因此,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民办高校自身制定发展战略,更需要政府从满足民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发,充分发挥民办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将民办高等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从管理体制、财政支持、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民办高校鼓励、引导与扶持。

(二)社会用人单位人才观、用人观的影响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下,经过民办高校自身的不断努力,民办高校的地位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但由于受到“公”和“私”的陈旧的经济和政治观念的影响,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竞争环境还是有失公平。社会上仍有很多人对民办高校缺乏认同感,甚至抱有偏见。如用人单位在受到“民办”的影响下,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素质及能力往往持怀疑的态度,在面对众多应聘者无从选择的情况下,往往倾向于选择公办高校的毕业生,或者在求职要求上设置较高的门槛,甚至完全把民办高校毕业生排除在外。这就加剧了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的不公平,也加剧了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

(三)民办高校自身因素影响首先,由于民办高校的教育资金来源以学生缴纳的学费为主,为了学校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很多民办高校往往将很大精力放在招生工作上,存在只注重扩大培养规模获得收益,却忽视了师资力量及后勤保障建设的情况,造成师资力量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本身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其次,由于民办高校起步晚,缺乏办学底蕴,很难在短期内形成社会公认的办学特色,达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再次,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学校在设置专业时,盲目追逐热门专业,对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把握不足,导致专业趋同严重,造成专业人才的产出和岗位需求不成比例,人才供给大于需求。最后,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比较注重统一性教育现象,忽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四)家庭因素的影响我国是家庭伦理观念浓厚的国度,毕业生职业定向与选择自然与家庭因素息息相关。很多民办高校大学生过于依赖父母的决定,对于高考之后是否继续升学、选择怎么样的专业以及未来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缺乏思考和规划,许多学生报考志愿甚至也是按照家长的志愿选定的。在毕业生面临就业时,许多家长或亲友习惯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左右子女的职业定向和选择,希望子女能选择他们所满意的职业。造成子女或因为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作性质、待遇等家长亲友不太满意的原因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工作机会。因此,家人过高的就业期望有时就变成了毕业生择业就业的一个障碍。

(五)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受招生录取体制的影响,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低于同等层次的公办普通高校,生源基础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给后续的教学质量提高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影响,学科专业的内涵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民办高校毕业生毕业时其思想修养、知识水平、动手能力等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此外,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择业思想准备不足,职业目标也没有调整,或者过多的怀疑或者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择业的过程中不能准确自我定位,眼光盯紧大城市,一味追求高新高待遇的所谓理想职业,不愿意到工厂或者基层或者欠发达地区去工作,在求职中显得有些消极被动。

二、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工程实施策略

从系统论视角来探究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是根据系统观点,从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系统内部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中综合、动态地考察研究,全面地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及时有效地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有序、充满活力的局面,实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最佳效果。政府宏观调控是做好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第一,政府要树立公办、民办教育一体化的大教育体系观,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控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加强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整体规划,保持人才供需的动态平衡。第二,政府应加快建设就业服务体系。一是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建立起从全国到各省、市、区不同层级的就业供求信息库,及时统计并公布各地需求情况;三是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四是大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制定扶持政策,建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公立与民办高等教育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要制定关于财政、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及扶持政策,加强以《民办教育法》为主的民办教育法律法规的建设,保证民办教育发展有适宜的外部环境。第四,加强对民办高校办学的指导,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监督与评价。在宏观上加强对民办高校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民办高校通过不断改革寻求更好的发展。第五,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政府要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充入民办教育,同时政府也应该成为民办高等教育的资助者,给予民办高等教育某种形式的资助。转变人才观、用人观是民办高校毕业生良好就业环境的保障。从社会角度来说,需要打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偏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用人单位在重视学历的同时更应注重大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盲目追求高学历或毕业生毕业的高校知名度,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长远考虑,根据所设的岗位来挑选人才,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合理置换冗员,消费适宜人才。落实“两手抓”工程,既抓素质培养又要面向市场是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为更好地落实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民办高校要高度重视,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挂帅,统筹规划,狠抓落实;其次,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并向课堂全面渗透。要与日常德育工作、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全面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再次,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民办高校要引导学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并有针对性地设定就业指导内容,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最后,加强对外联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就业资源,促进教育与市场、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加强学校与企业及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学校和行业、企业的结合,实施校企联合办学、校企联合办专业、校企联合开课程,真正把专业办在企业的需求点上,努力为社会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统计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过程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离开学校前,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利用的阶段,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对于学术能力、学习能力等更高标准素养的全面检测。此实践阶段具有不可替代性,既是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学生深化、拓宽、综合所学知识的必要过程。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过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和协作,学生为完成者,教师为指导者,教务管理人员及辅导员为督促者,教学管理部门安排整体时间进度,协调督促指导教师及学生按照工作计划完成任务,学生则作为主体参与者,在教师指引下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撰写与设计。相较于传统人工管理,利用多端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可以实现论文选题的电子化、信息化管理,在节约纸张的同时,提高选题信息的传输和匹配能力[1],学生可以在系统中一目了然获取所有题目信息,并快速选出感兴趣的题目,指导教师也可以清晰得到学生的志愿选择,根据选题规则确定所带学生,也便于教务人员更好地进行督促管理,在毕业设计(论文)师生出题选题、文本资料上传、中期检查及交叉评阅(盲审)等过程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务检查、专业认证等需要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材料支撑时,信息系统具备资料快速检索查询以及调用功能,更为方便高效。数据库管理可存储大量信息,毕业设计(论文)的纸质版归档教务处规定为四年,使用过程化管理系统则可将存储信息量扩大的同时节省空间。

一、毕业设计(论文)过程化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是在选题过程中,传统人工管理模式沟通成本高且易管理混乱,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时,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或兴趣集中选择一些题目,引发选择冲突的情况下,还需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协调,不仅管理成本增加,选题过程中的公平性也难以保障和实现。同时教师工作量的分配问题也很棘手,如果一名教师带的学生过多,不仅精力无法达到,指导成效不足,会影响论文内容的完成质量。因此根据学院实际情况,选题过程中设置明确的所带学生数量上限是有必要的,否则一些教师基本工作量不足,影响绩效的同时也浪费了学院的教学资源。

二是在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交流虽然可以通过多种社交媒体以及邮箱等方式,但是教务管理人员无法掌握总体完成进度,无法对未交、迟交各项资料的同学进行及时提醒督促,无法实时掌握进度与质量这两个最重要的维度,也不能为论文的监督管理提供及时信息[2]。通常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有限,有时需要辅导员及教务管理人员对其进行联络,了解具体情况,对存在懈怠态度的学生说明这门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建立过程化管理系统,使教学负责人能够实时掌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整体完成情况,并针对有困难、进度较为落后的学生重点关注,可以更好地实现“一人一策”。

三是在答辩和评阅过程中,例如预答辩(中期检查)和交叉评阅(盲审)时,评阅、答辩教师需要填写交叉评阅表及中期检查表,表格利用传统人工方法收取不便于进行过程化记录管理,既无法确保最终评分的准确率,也需耗费人工成本进行计算。此外,表格格式错乱问题也经常出现。在发放电子版表格后,填写和传送文件过程中极易出现错位、移位等格式错乱的情形。过程化管理系统则方便整合各项评分数据,且系统中有固定的格式套用,使各项表格数据符合要求、更为规范。

四是在归档环节,单一纸质版归档方式不仅占用空间,且检索查找较为繁琐。毕业设计(论文)归档包含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英文翻译等,文件种类较多,在进行教学检查或专业认证时,不便于查询调用资料。

五是部分流程并未在过程化管理系统中实现,例如环节、最终答辩环节评分等,尚未实现全过程管理,流程间衔接仍有空缺,需要线上线下、多个平台间交互,以及人工协调配合,效率较低。例如按照流程,只有检测合格才能进入交叉评阅环节,未通过检测的论文,系主任将不会在管理系统中对其分配评阅教师,但是未通过的论文信息须由教务管理人员及时传递给系主任,系统不能自动得到并传递分辨此信息,也不能自动进行相应操作。

二、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一)功能需求

基于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管理的基本流程,并考虑到实际需求,需分别根据不同流程模块,梳理分析本系统的不同使用者的具体功能。本系统使用者共有四种类型,分别为教务管理人员、系主任、论文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因此本系统需要看针对不同使用者提供不同的图形化界面,便于其使用和管理。

1.系统初始化阶段。教务管理人员:导入学生以及教师的基本信息,在系统中设置哪些教师为系主任,并给每位教师设置毕业论文指导对口的专业。另外设置各不同流程环节的时间段,便于系统定时自动切换。初始化所有用户的账户,用户名为学号、工号,密码随机生成并通过邮件系统自动发送到用户的邮箱。

2.选题阶段。一是教务管理人员。根据学院给出的时间节点,手动或自动切换选题过程中不同环节的状态。此外,为了保证选题公平性,教务管理人员无法查看学生填写志愿情况。二是指导教师。首先教师对所带的专业分别录入题目,内容不可重复,保证课题的多元化,且数量须大于预估所带的学生数量,避免题目不足。在匹配题目时,教师在三个连续时段分三个志愿对学生进行选择,可以根据系统中学生的联络方式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及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判断其是否适合并可以顺利完成相关课题。匹配成功后,进行任务书文件的上传,对系主任审核未通过的题目进行修改,并完成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即最终课题信息的输入。三是学生。学生可查看其可以选择的题目范围,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三个课题题目,但无法查看出题教师信息。匹配成功后,下载查看任务书。四是系主任。分配未匹配成功的学生,在分配时可查看学生的三个志愿,给分配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如果三个题目选择阶段结束后,仍然未有指导教师选择,则系主任为这些学生指派课题及导师。在本专业教师全部完成出题后,系主任对课题题目进行第一次审阅,在完成学生和题目的双向互选及分配完成下达任务书后,系主任对所有题目再次进行审查,对各位指导教师所出的课题复核审阅,有问题的题目通知指导教师尽快在系统中修改。

3.撰写阶段。一是教务管理人员。可以切换撰写过程中不同环节的状态,可以查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提交情况,掌握规定时间节点后未交、迟交的学生名单,从而进行督促。二是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不同文件模块下载,并可以在线预览和查看各项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性材料。三是学生。可以上传各项过程化文件,并能够通过上传新文件覆盖旧文件的方式,达到修改的目的。四是系主任。可以抽查学生上传的所有文件,并就发现的问题定期组织系部教研室进行讨论,也定期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研讨。

4.交叉评阅(盲审)阶段。一是教务管理人员。切换交叉评阅过程中不同环节的状态:盲审开启—指定评阅人—评审开始状态—评审结束。二是指导教师。通过交叉评阅(盲审),给负责评阅的其他指导教师的学生论文评分并提交评审建议,给出通过或不通过意见。同时指导教师也需要给自己学生的论文打分,采用百分制评分方法打分。三是学生。查看交叉评阅教师给出的修改建议后,修改论文并最终定稿,确定论文最终版本。四是系主任。在系统的交叉评阅模块中,分配论文对应的盲审教师。

5.归档阶段。指导教师。确认系统中学生递交的各个文件是最终稿,以便学院统一保存论文最终稿电子版。

6.评教阶段。学生。论文实践环节主要流程完成后,通过系统对指导老师进行总体评价。除此之外,教务人员可以通过公告栏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的公告,学生打开系统即可看到信息,教师也可在公告栏查看。系统还需要提供学生和教师进行在线交流的功能,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即时留言沟通,便于保存信息,留存论文指导相关的过程化痕迹。

(二)性能需求

系统稳定性要求在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周期内,提供7x24服务。而可靠性方面则要求系统数据不出错、系统操作不崩溃、极端情况下数据不丢失。实时性要求系统页面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1秒,数据查询返回时间最长不超过4秒。安全性要求本系统仅限学校内网访问,校外访问则借助网络中心提供的虚拟专用网络登陆内网后进行操作。此外,每个用户权限单独配置,不能越权访问页面或数据。

三、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设计

(一)前台模块设计

基于第二节功能需求分析,可以根据用户角色将前台分为五大模块,分别是学生模块、教师(系主任)模块、教务模块、管理员模块以及公共模块。前台模块基于web端开发,使用PHP进行设计。学生模块实现了课题选择、课题查看、任务书查看、论文提交、论文修改等功能;指导教师(系主任)模块实现了出题、课题初审、导师选学生、匹配未成功学生指定、下达任务书、二审、查看学生论文、交叉评阅、最终稿确定等功能;教务模块实现了导入学生教师信息、账号生成、系统状态切换、查看所有教师学生进度、筛选查看单个或群组(班级、专业、系)的进度、存档等功能;管理员则拥有所有权限,可以查看所有用户非密码的数据;公共模块实现一些共有的功能,实现代码的复用,包括个人信息查看与修改、密码修改、文件上传下载、文件预览、在线对话、公告栏等功能。在指导教师(系主任)模块中指导教师分配交叉评阅老师的功能是除了实现了第二章所提的需求外,还增加了随机分配的按钮,系主任可点击按钮,一键分配好所有的盲审老师。该功能根据学生论文及评阅老师数量和各评阅老师的工作量进行了读取,然后在排除论文指导教师后随机匹配出交叉评阅组合。教务模块实现了账号生成功能,该功能账号采用学号或教工号,密码则需要是随机生成并发送到学号、教工号对应的学校邮箱。该功能的实现是使用向学校申请的专用邮箱,通过使用phpmail的smtp鉴权登陆,然后自动发送账号密码给相关人员。该功能的正常使用还需要学校邮件系统给予白名单权限,防止被误判为垃圾邮件。公共模块的文件预览功能有一定的挑战,一般来说文档预览主要依赖于第三方提供的api接口实现,但毕业论文系统考虑到信息安全无法使用api来实现在线预览。因此,本设计采取了转换-预览的策略。首先通过php调用服务器本地安装的OpenOffice将word、excel、ppt、文本文档等文件转换为编写文档格式(pdf),然后通过调用PDFObject来显示转换后的文档,从而实现预览功能。为了提高服务器运行效率,文档转换采用动态调度,在服务器空闲时进行批量转换。如有预览未转换的文档请求,则提高该文件的转换优先级。公共模块还提供了一个通信功能,该功能使用workman环境,采用web消息推送框架(web-msg-sender),该框架使用WebSocket长连接通讯。此功能通过后台推送消息,消息可以即时推送到客户端[3]。

(二)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使用MySql作为数据库平台管理所有数据。根据不同的模块需要设计与实体相对应的数据表,分别有学生表(student)、指导教师表(teacher)、教务员表(assistant)、管理员表(admin)、公告栏表(board)、留言板表(dialogue)、导师课题表(topic)、学生课题表(topic_stu)、文件表(files)。用户表的主键是用户账号(学生为学号,教职员为教工号),用户表的id和username一一建立索引,保证数据唯一,其他字段依赖于主键。

(三)系统设计

时间分布本设计计划6周完成,其中两周用于设计,四周用于测试及设计修改和文档工作。首先进行需求分析,并且准备好开发环境。其次,数据库开发与各个模块的开发并行进行,共使用两周时间。各个模块开发完成后,一周用于集成调试,三周用于测试及修改迭代,其中两周时间同时完成文档工作。

四、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系统的建议与总结

此毕业设计(论文)过程化管理系统不仅符合基本流程,也满足了过程化管理中的大部分需求,方便学生与教师使用,同时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且论文相关过程化数据更易于存档,不仅满足了严谨的管理流程需求,过程性材料无纸化也节约了办公空间,信息系统管理也使得整个监管过程相对透明,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实时掌握、查阅各项材料,并做出相应举措,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实践性服务。也为其他教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信息系统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接下来的管理工作中,将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改进与完善,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参考部分其他高校的做法,在最终答辩结束后,在系统中将由答辩教师将成绩单独或者批量录入学生答辩总分[4],系统将自动计算总评成绩:指导教师评分(40%)、交叉评阅(20%)、答辩成绩(40%)。不仅真正实现了全过程管理,且提高了过程化成绩计算的准确率,也让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构成更加清晰,更了解优势与不足。在系统现有功能中,包含了指导教师评分及交叉评阅分数,而答辩分数并未提交至过程化管理系统中,而是体现在纸质版成绩评定书中。最终成绩评定目前均为人工计算,系统中增加答辩成绩录入功能后,不仅可以机器计算提高效率,还可以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接洽,增加接口联结两个系统,将最终成绩直接导入,避免重复工作的同时,增加系统间的耦合。

二是在交叉评阅过程中,学生上传了新修改的论文后,在教师界面增加提示功能,或进行短信提示,便于评阅教师及时审阅,避免信息交互不畅,提高效率。在实际实践过程中,交叉评阅一般在答辩前一至两周进行,只有通过交叉评阅的毕业设计(论文)才可以参加答辩。由于系统目前现有设置中,学生根据教师评审意见修改后,上传新文件直接覆盖原有文件,教师端、系主任端及教务管理人员端没有相关提示,无法看出学生是否已经修改,不能即时做出反馈或进行相应督促,导致在答辩前时间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且修改一般需要进行多次,信息交互不及时致使效率低下,影响整体完成进度及质量。

三是继续采购权威检测机构服务,并使用其提供的接口,接入本系统后实现学生论文上传后一键自主功能[5],方便学生、教导教师、教务管理人员三方了解情况,如未达到通过标准(即重复率高于30%)将无法进入下一环节,即交叉评阅环节。

四是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实践中,本系统将会记录并存储大量的数据,这部分数据将是这一系统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如何将数据更加高效地发挥作用,作者将进一步尝试使用数据可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数据的直观展示及分析,科学地提供决策建议,更好地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服务。

五是移动互联网已发展多年,移动设备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了生产力工具,单一的电脑端网页界面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师生们的需要。因此,本系统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将其交互界面移动互联网化,对多种设备适配,使得师生可以使用手机浏览器、移动应用、小程序随时随地接入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

统计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质量评价

毕业论文是护理学专业高等继续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可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期间的学习成绩,能反映学生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科研设计和统计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成人护理本科毕业论文形式一般为科研论文,但也可以是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2]。为了把好毕业论文质量关,5年前我们针对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制定了护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即护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试用版)[34]。评价表分为3个部分,包括指导老师用、评审老师用和答辩老师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某些不足,如评价表一级、二级指标偏多或太细,有些老师认为操作起来不是太方便,建议把某些指标合并。因此,综合3个评价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对原有的指标进行筛选和合并,将其调整为继续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通过函询专家后对3个评价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测试。

1方法

1.1继续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条目的筛选与拟定

本研究以文献研究和前期的研究为基础[45],并参考了近年不同专业本科生和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体系[69],筛选原护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试用版)3个量表的一级和二级指标,通过合并某些条目,拟定继续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评价表包括3个部分,分别是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答辩教师用评价表。采用德尔菲法函询15名专家,经过函询后确定了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权重。

1.2函询专家的确定

2017年12月—2018年2月在国内9所护理院校选择15位函询专家。专家的入选条件:具有本科以上教育背景;参加过护理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评审或答辩方面的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各自研究领域从事20年以上的专业人员,职称为教授或主任护师;具有严谨的科学的求实态度。

1.3德尔菲法

邀请15位专家对优化的评价体系进行函询,对专家评议意见进行统计处理,确定继续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质量控制主要考虑专家的基本情况,并通过利用不同的统计指标,如分析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来反映[8]。

1.4预调查

2018年4月随机抽取参加南华大学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的继续教育本科生所撰写的毕业论文30份进行预调查,检测3个评价表的信度和效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量表的内在一致性信度;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内容效度[4]。1.5统计方法采用Excel2007和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专家的权威程度

通过函询15名专家,15名专家均有完整回复,有效率为100%。在15名函询专家中他们的熟悉系数、判断系数、权威系数分别是0.901、0.932和0.907。

2.2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在重要性赋值最高为5分的情况下,5个一级指标的算术平均值均为5分,满分率和选择率均为100.0%;14个二级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最低为4.29分、最高为5分,满分率最高为100.0%、最低为35.6%,选择率最高为100%、最低为85.7%(见表1)。

2.3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函询15名专家后,19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在0~0.153,表明接受函询的专家对指标意见相对比较集中。专家函询的协调系数为0.535,P=0.000。2.4信度和内容效度将优化的继续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对30篇毕业论文进行信度检验,指导教师、评审教师、答辩教师所用评价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是0.891、0.932和0.897,其中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在0.802~0.981(详细结果未显示);指导教师、评审教师、答辩教师所用评价表的内容效度分别0.891、0.932和0.897,其中各维度的内容效度在0.821~0.989。

3讨论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健康中国(2030),国家护理本科教育指导委员会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精神,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制定要求,在近期出版的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应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获取和利用护理学专业信息、研究护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并强调护理学院(系)必须“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创业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因此,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必须要有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等能力的培养。本科自学考试一直是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许多专业的自考生在课程完成后,需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为了保障全面考核护理自考本科生在学习阶段的综合能力,客观、合理评价他们的毕业论文水平,我们制定了护理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试用版)[3]。在过去4年试用过程中,有指导教师或评审教师、答辩教师发现该评价表二级指标太细,尤其在论文答辩阶段,考生人数相对较多,答辩组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按评价表要求完成整篇论文质量的评定,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可将指标合并适当减少二级指标,如可将原一级指标参考文献纳入正文中,作为其二级指标。另外,除了护理学专业成人本科教育自考生之外,还有函授教育等形式,将该评价体系来评价其他本科生也不太合适。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组通过查阅文献,同时,详细咨询指导过护理本科自学考试考生毕业论文的教师、对毕业论文进行过评阅的教师、参加过护理本科自学考试毕业论文答辩的教师,根据文献资料和教师们的意见,对原来的护理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试用版)[3]指导教师、评审教师、答辩教师所用3个评价表的6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进行筛选,确定了评价体系为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并对权重进行了调整,初步确定了优化的继续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本研究将修订好的继续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函询了15名专家,结果发现专家的熟悉系数、判断系数和权威系数都大于0.9,说明专家的权威程度高,结果是可信的。研究表明:专家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两项指标来进行检验[1011]。协调系数的范围在0~1,值越大代表协调程度越好。本研究协调系数约为0.5,协调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原量表的协调系数在0.5左右波动[4],表明专家对该评价表的评估或预测的协调性好。基于修订的评价表经函询专家后,专家较高的权威性和专家对该评价表的良好的协调性,我们利用该评价表对30份毕业论文进行了预调查,检测了3个评价表的信度和内容效度,结果显示:指导教师、评审教师、答辩教师用评价表的总Cronbach′sα系数、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80以上,说明3个评价表的信度均较高,可以用于调查研究;同时,3个评价表的内容效度都在0.89以上,且各维度的内容效度均大于0.82,说明3个评价表的内容效度较高,可以用于调查研究。接下来,我们将利用继续教育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中3个评价表对成人教育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统一测试。根据评价者的工作角色,教师将选择相应的继续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评价表,评分标准也列入了评价表中,教师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和评价标准进行打分。评价方法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是评价体系的每个指标都有相应的权重值,将其转化为评价表后采用百分制评分。定性评价包括给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毕业论文的总分=(指导教师的评分×30%)+(评阅教师的评分×30%)+(答辩教师的评分×40%),总分是论文等级评定的依据[4]。这样,通过3个评价表可全面评价我校成人教育本科护生的论文质量,并可以向校外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殷国荣,郑金平.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

[2]文玉燕,李国妤.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撰写结构研究[J].成人教育,2015(9):3537.

[3]高红,王蓉,段功香,等.护理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表的研制及初步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2013,29(22):58.

[4]高红.自学考试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初步应用[D].衡阳:南华大学,2013.

[5]陶月仙.护理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1.

[6]张红彩,赵梦,林琳.导师制在继续教育护理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3):719.

[7]周容,吴晓英.加强网络教育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的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8):250;256.

[8]牛小华,李才.如何加强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全过程质量管理———以某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17,32(2):120121.

[9]欧阳艳琼,程红,熊振芳.护理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相关态度和行为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7):5759.

[10]任佰玲,胡志,周新发,等.应用Delphi法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4,17(3):142144.

统计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实施新的毕业实习模式后,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主要由学院老师和实习单位老师共同完成,为了解实习单位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实习单位老师给学生毕业论文实习提供了多面的帮助,如提供论文数据(70%)、指导论文选题(62%)、论文写作(36%)和数据分析(23%)等。

二、学院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实习的指导情况

为了解学院老师在毕业论文选题、设计和撰写三方面对本科生的指导情况,我们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显示78%的学生对学院老师的指导工作满意,只有2%的学生对学院老师的指导工作不满意(见图2),追问其原因是少数学生认为学院老师对论文实习的前期指导工作较少。

三、毕业论文实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情况

通过毕业论文实习,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依次为:资料处理和分析能力(72%)、阅读文献的能力(66%)、论文设计能力(64%)、文献撰写能力(64%)、其他(9%)。可见毕业论文实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在毕业论文实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调查发现学生主要欠缺的能力依次为:统计分析软件应用能力(66%)、阅读外文文献能力(55%)、实验设计能力(36%)、文章写作能力(21%)、搜索查阅文献能力(11%)、实验动手能力(11%)。

四、毕业论文类型的转变

以往的实习模式,即毕业论文实习主要在学院教研室进行,学生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新的实习模式,即毕业论文实习主要在实习单位进行,由实习单位老师和学院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在新的实习模式下,毕业论文类型构成比发生了大的转变,调查设计和应用型课题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加。在以往的实习模式下,毕业课题主要以实验设计(81%)和理论型课题(69%)为主,在新的实习模式下,毕业课题主要以调查设计(77%)和应用型课题(53%)为主(见附表)。大部分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后主要是去基层单位从事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研究报告的书写对其实际工作显得更重要。因此新的实习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2]。

五、结论和建议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新的毕业实习模式更能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论文实习,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如外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论文设计,数据分析处理,论文撰写等。但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实习质量我们拟从如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一)提高学生重视度和知识储备量。学院积极采取措施,如在学生实习前开设一些关于科研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课程和讲座。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实习的方法和重要性,使其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的投入到毕业论文实习中去。在调查研究中发现55%学生查找和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较差;66%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面临一大堆调查数据时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该如何应用专业统计软件分析调查数据。虽然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学习过卫生统计学课程,但是通过毕业论文的实习,还是反映出学生平时学习不够扎实的现象。因此在卫生统计学教学中,应该多增加实际案例教学,让学生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学院可以在毕业实习前多开设一些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讲座,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二)提高学院老师重视度。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少部分学生对学院老师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不满意,其主要原因是学院老师在论文前期指导工作上与学生的联系较少。在实施新的实习模式后,学生主要在疾控中心进行课题实习,学院老师与同学的接触机会相对减少。为了克服此类问题,学院选派年青老师到实习单位挂职;安排资深教授去实习单位进行学术讲座;积极与疾控中心合作并在疾控中心建立研究生工作站等。年青老师深入基层单位工作,可以直接对实习生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也丰富了年青老师课堂教学内容,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距。学院安排教授在实习基地开设学术讲座,及时把预防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热点传递到实习单位,给实习单位的科研工作带来指导,促进了实习单位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校与疾控中心的合作,实现了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的相辅相成,高校与疾控中心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完善学院论文质量控制体系。针对我们调查发现的问题,学院不断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督和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实习在开题、中期考核和答辩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从而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论文答辩工作是进行论文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采用论文答辩这种形式,一方面能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能检验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严格答辩工作可以增强师生对论文实习的重视度。为了加强和严格控制答辩工作,学院对以各教研室为单位进行分组答辩的形式进行了改革,学院统一安排答辩,答辩小组由各专业副高以上的老师组成、院长担任组长,并在答辩工作前制定详细统一的论文答辩的评分标准[3]。

统计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一、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过程演绎

我国高校推行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已有30多年的历史,纵观已有的经验和研究来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从规章制度到具体运作及管理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完备。不过,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的发展,本科教学普遍面临着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挑战,特别是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因为存在着教师指导不力、过程不严以及论文质量泡沫等问题,正经历着废除与存续的舆论煎熬。对此,本文认为首先应该对高校现行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展开演绎分析,然后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展开调查研究,如此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探讨毕业论文的“弃存”或“改革”问题。

(一)管理主体及架构

综合来看,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监督和管理的主体大致可分成三类:第一,省(市)教育厅及其相关部门。作为浙江省属重点高校之一,浙江工业大学的主管单位是浙江省教育厅,其中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改革及其质量评估等各项工作由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具体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具体包括编写《普遍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规范、下发通知、抽查各校各专业的毕业论文等。第二,高校教务处(科)。从学校层面来看,高校教务处一般都设立教学科具体负责毕业论文的指导、监督工作,包括制定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毕业论文评分标准、指导教师评语、毕业论文进程安排与考核等。从毕业论文题目申报、中期检查、答辩督导到论文抽查等每个环节上来规范和监督各个学院的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第三,学院教学主管机构。如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成立了以教学院长为组长的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制定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规范、毕业论文写作指南、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作规范、毕业论文答辩工作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在这三大监管主体的指导下,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具体执行过程则是:毕业论文教学年度工作计划及组织实施由系负责,包括参照导师制确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组织和动员指导教师、毕业班学生认真学习毕业论文有关制度规定;组织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审题工作;审核签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组织答辩委员会,确定答辩程序,组织答辩工作;做好毕业论文总结工作;由学院教学办公室负责毕业论文具体工作的安排,包括统计和整理各类表格、安排论文评阅教师、发放通知、收集论文等;由论文导师负责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包括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论文初稿及其修改、答辩等。

(二)管理机制和流程

根据现行制度框架,毕业论文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监管主体比较清晰、管理制度规范程度较高,大致的运行机制可以用图1来表示:图1毕业论文管理运行机制从毕业论文的教学流程上来看,以导师与学生为主的毕业论文教学主要包括选导师、选题目、开题、论文写作、答辩等几个主要环节。结合以上两部分内容来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除了受到教学监管层的影响之外,关键还是在执行层的论文导师与学生。下面就以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为观察对象,分析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探索优化毕业论文教学的可行路径。

二、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实施及问题

教学改革是基于现行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等方面的完善和创新。因而,要进行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必须先要清楚高校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毕业论文导师双向选择

论文导师双向选择制度是政管学院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教学管理创新举措,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大三第一学期的时候开始实施论文导师的双向选择工作:一方面,学生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学习课程等情况,结合论文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填写“论文导师选择志愿表”,每个学生可以填写三个志愿;另一方面,论文导师通过阅读学生简历、面试等方式,选择自己愿意指导的学生名单。最后由学院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情况确定最后的名单,并进行公示。这一制度实施近五年来,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所选择的导师是第一志愿的比例达到62.07%,学生对导师选择结果“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总和达到了98.85%。这说明:第一,学生的选择权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和尊重,对该制度的认可度高。第二,论文导师的选择过程及程序透明、公正,体现了学院教学管理过程的民主化。第三,此项制度扩大了师生交流的机会,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这为整个毕业论文教学的开展和完成奠定了良好地基础。但是,我们把学生的评价与毕业论文导师的评价情况进行对比,则反映出论文导师对该项制度的认同度比较低。为此,课题组专门对政管学院长期担任论文导师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综合来看,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其中对学术研究感兴趣、学习认真的学生日益减少。这种情况导致指导教师一方面对选择自己的学生不满意,另一方面选不到自己满意的学生,因而一些导师认为这种“没得选择”的选择不如随机分配。第二,部分学生滥用选择权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该制度自实施以来就存在一种情况,即不少学生在填写志愿前同时给好几个教师打电话,希望导师选择自己,而指导教师对这种情况往往是无法掌握的,所以导致指导教师在自己选择的学生名单里(一般是五个左右)选择了该学生,而该学生的第一志愿却是其他指导教师。简言之,对整个教学工作来说,作为第一个环节的“选导师”,其重要性则不用多说。不过,从调研结果来看,该制度在设计、执行、监管等各环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选题分析

结合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的毕业论文题目统计表来看,有几个情况比较明显:第一,从选题来源来看,从高到低分别是“学生自定(45.98%)”、“导师课题(33.33%)”及“导师建议(12.64%)”;在选题上花的时间比较多的学生人数占到62.79%,而且大多学生选择的是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选题,选择这两个选项的人数比分别为80.42%和76.47%。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感兴趣,教学的效果也比较好,这为较好地完成最后的毕业论文做了一个铺垫;另一方面则说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作为评价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仍然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第二,论文题目体现了专业特色。2011届本科毕业生共提交113篇论文,大约有20篇论文题目是教育管理方面的,27篇论文属于社会保障方面的选题,其余66篇则集中在政府管理和公共政策分析方面。这与公共管理专业教学模块课程设置基本一致,明显反映出学校公共管理的特色。从近几年学生论文题目分析来看,问题集中表现在:第一,宏观理论研究较多、选题偏空泛。以2009届行政管理专业为例,40篇论文中就有10多篇论文选题明显空泛,不适合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第二,实证研究的偏少,研究方法运用不当。从本届毕业论文的题目来看,尽管有35个选题是对研究对象做实证分析的,但从其论文终稿来看,案例说明主要以网络、政府文件、已有研究数据为主,真正自己去做实证的调研数据、访谈资料少之又少。第三,热点问题关注多,理论知识运用则明显缺乏。本届毕业论文讨论主题涉及“菜价最后一公里”,“以房养老”、“廉租房政策”、“居家养老”、“民间慈善基金会”,“用工荒”,“房屋拆迁”等非常热点的社会公共事件和政策。不过,这些论文均没有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其中最大缘由则是理论知识运用的欠缺。

(三)开题报告分析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受到教学管理机构、毕业生、论文导师的重视。有36.84%和47.37%的论文导师认为开题报告对论文写作“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对应地,学生中有19.77%和53.49%的人选择“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不过,尽管有53.49%的学生表示自己“比较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和答辩,但在开题报告上所花时间比较多的人数比例只有45.35%,同时对于整个论文教学中“哪个环节最重要”的问题选择时,只有5.81%的人认为“开题”最重要。结合师生的访谈情况,发现开题环节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开题报告的质量,真正体现开题对论文写作的意义。目前,在开题报告教学时间安排上,学院考虑到学生考公、考研和就业的压力,适应地做了调整,即把开题报告的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开学第一周。这一教学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开题,更好地完成报告的写作。对于这一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的问题中,有61.79%的学生选择“合理”,但是,仍有42.11%的教师反映学生在开题前才和教师联系。同时,仍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承认自己花在开题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基于上述问题,在本次调研中,课题组专门设计了“是否把开题报告作为过程考核的一部分”的调查。对此,论文导师中有47.37%的人认为对毕业论文的阶段性量化考核对毕业论文教学有积极促进作用,26.32%的人则认为基本上没有影响,另外还有21.05%的人选择了“不清楚”。结合前面的数据来看,如何真正地发挥“开题报告”的作用,加强对这一环节的考核或许是可以尝试的一项改革。

(四)论文写作环节分析

论文写作是一个综合性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过程。课题组从动机、写作时间、师生互动情况、论文质量情况等几方面来评价这一环节的教学情况。从写作动机来看,有55.81%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40.7%的学生是出于兴趣,仅有3.49%的学生是为了获得优秀的毕业论文成绩;从论文写作的时间上来看,76.74%的学生到5月份才完成初稿写作,仅有23.26%的人在4月下旬之前完成初稿;从论文写作过程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论文都经过导师3次以上的修改,人数比例达到75.58%,而且没有一位学生的论文是未经导师修改直接提交的;从师生互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选择“有事情才联系”,这说明师生之间在选题、开题、初稿、定稿这些重要的“事情”上才会交流;从互动方式来看,现在师生间的交流主要以电子邮件和电话为主,传统的面对面或小组式讨论日趋减少。从毕业论文教学监管单位、学院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机构和论文导师的多方评价来看,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首先,以浙江省教育厅对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2005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抽查分析的结果来看,与省内其他高校相比,论文总成绩处于中等偏下的层次,特别在“选题”、“教师指导”、“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学术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力”这几大方面,得分明显落后于其他高校。其次,根据政管学院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办公室的统计来看,近几年本科毕业生的成绩分布大致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所谓两头小,即“优秀”和“不及格”的论文少,大部分论文都处在“及格”和“中等”之间。调查显示,“及格”和“中等”的论文比例占到64%。同时,与前几年相比,“良好”的论文比例则有所上升。最后,从对论文导师的调查来看,仍有16.67%的导师认为本届毕业生论文抄袭情况“非常严重”,22.22%的导师认为“比较严重”,而认为“基本没有抄袭”的比例是零。也就是说,如何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优化毕业论文教学效果,仍旧是目前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面临的严峻问题。

(五)答辩环节分析

毕业论文答辩是整个毕业论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年来学校教务处组织专门的督导组对下属学院毕业论文答辩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从学院层面上看,非常重视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包括事先成立答辩委员会,制定了毕业生答辩工作规范并及时公布答辩信息等。从相关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学院的答辩工作程序比较完善,师生的认可度也比较高。学生对答辩工作满意程度非常满意的占23.26%,比较满意的占61.63%。此外,浙江省教育厅也开始加大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监管力度,要求2011届本科毕业生提交论文文献相似性检测报告。对此,政管学院在答辩资格审核中增加了文献相似性检测报告的环节,即文献相似性检测超过20%的学生不能参加首轮答辩,而与为首轮答辩没有通过者提供第二次答辩机会的大组一起答辩。对该项规定,有73.68%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可以防止严重抄袭的现象;26.74%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可以保证论文质量”;68.6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但不够完善”。至于相似性检测的结果是否合理,60.47%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有15.12%的学生认为非常合理。

三、优化毕业论文教学效果的改革路径设计

从政管学院的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发现:第一,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的实施主体是学院和系。省教育厅、学校教务处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主导、监督的作用,具体的规范要求和实施责任主要落实在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头上。据此,要提高毕业论文教学的质量,则需要各学院、系(所)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改革措施。第二,毕业论文教学的核心是导师和学生。毕业论文好不好关键在于导师“导得好不好”,更在于学生“写得好不好”。这就要求一方面毕业论文导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把写好毕业论文作为自身内在的要求,增加对学术研究和写作的兴趣。第三,优化毕业论文教学的成效需要从改善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出发。毕业论文教学是个周期漫长,场地分散的教学活动,这就需要突出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监督和考核。课题组认为要优化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可以探索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一)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主体应该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教学的相关机制,特别是导师双向选择制度、论文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就管理过程来看,毕业论文教学管理主体,尤其是学院这一层级,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调控功能。在此,仅选择导师双向选择制度、论文指导教师评价体系为对象展开讨论。首先,就政管学院实施的导师双向选择制度来看,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该制度的认同度较高,而论文导师的认同度则相对较低。因而,导师双向选择制度的优化方案要做到既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也尊重导师的选择权,具体改革可尝试:第一,把大三第一学期(第五学期)前两个月作为师生沟通月,鼓励师生在选择之前做充分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第二,每个学生只能限填一个志愿,如未被该导师选中,则服从调配。第三,为提升学生选题与教师研究方向的匹配性,设置导师与学生的流动、协调机制,包括交换、共带等。第四,适度考虑学生所学模块课程与导师选择之间的相关性,比如需调配的师生,则可以充分考虑这一点。其次,鉴于导师在整个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的重要角色和功能,参考其他高校的相关制度,可以考虑建立论文导师评价指标体系。为此,课题组专门设计了关于开展这项制度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认可度较高,而指导教师的态度则比较模糊。因此,应立足本院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院校的经验来设立导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先研究讨论评价指标项,然后征求导师的意见,进行修改、试行。从内容上来看,导师评价体系可以包括导师自评、学生评价、领导小组评价等。

(二)推行实证研究论文的教学改革从学生选题和监管部门的评价情况来看,公共管理系的学生选题偏大、空泛的问题比较突出。选题直接影响着论文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对纯理论、重大问题的研究能力、研究条件都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导师对此类论文写作的指导也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论文教学中对选题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论文教学改革中尤为值得探索的一项工作。鉴于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修过社会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课程,结合学院目前正在推行的“五个一工程”等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优化方案的核心可以放在推行实证研究性本科毕业论文。所谓实证研究论文是指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以公共管理领域的某一现实问题为关注点,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记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其展开分析研究,并得出一定结论。实证研究论文教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学习如何从某一社会公共事件出发,运用合适的理论去分析、解释,探索更好的公共管理策略。从这一内涵出发,推行实证研究论文教学的意义在于:首先,做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既避免学生做大而空、无意义的理论研究,又会激发学生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度、责任感,提升写论文的积极性。其次,以现实问题为基础的研究,凸显了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这一点正好能弥补目前学生对论文意义的虚无看法。再次,从现实来看,实证研究论文的训练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职业,为胜任公共事务的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当然,这一方案的实施细化,需要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诸多环节的配套改革,例如需要毕业论文监管主体的配套性制度支持,包括教育厅、学校对改革试点的支持、学院毕业论文规范的改革、学生从事实证研究的相关费用保障、论文导师教学方式的改革等。

(三)构建过程考核的毕业论文教学体系过程考核首先是指对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主要环节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并折合成一定的成绩比例,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基于政管学院毕业论文教学的开展现状,可以考虑把选题、开题、论文及答辩四个环节分别折合成一定的比例,综合计算学生毕业论文最后的成绩。其中,可以探索公共管理系+导师的复合型考核机制,具体指选题、论文环节的考核由导师来完成,开题报告和答辩的成绩考核则由公共管理系来完成。这一考核体系还可以建立与其他考核体系的衔接。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可以考虑把毕业论文的过程考核和学生的评优、评奖联系起来。加大对学生,在各种竞赛、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的宣传和奖励。

统计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教育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总结,也可反映本科教学质量与水平[1]。对某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对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某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2011—2014级本科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质量调查,发放11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6份,有效回收率96.36%。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保证问卷质量,先进行预调查。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并收回。

1.3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进行逻辑检错后,运用Excel2007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情况

指导教师是学生毕业论文的直接责任人,其指导论文的态度、经验、专业能力及水平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有较大影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态度。调查发现,4.70%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指导论文时态度不认真。表明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指导教师首先要有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论文撰写过程中师生交流情况。关于指导教师与学生就论文进行交流的频率,2~3天1次的占11.32%,7~15天1次的占79.24%,1个月以上1次的占9.43%。表明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还是经常性的。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当面交流,其次为Email交流、微信交流和电话沟通,选择短信交流的较少。在交流时,大多是教师主动联系学生,占85.85%。关于“喜欢老师主动联系学生,还是学生主动联系老师”,选择后者的学生略多于前者,表明学生还是想主动联系教师讨论论文,但在实践中却缺乏主动联系老师的积极性和勇气。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帮助情况。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进行论文审阅并批改,其次是帮助选题、辅导论文撰写。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对其毕业论文撰写帮助很大的占83.02%,一般的占16.04%,表明指导教师在学生论文撰写及其质量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毕业论文修改情况。一篇好的文章要精心修改。就学生毕业论文是否有大的改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0.94%的学生对毕业论文没有大的改动。

2.2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认知与态度

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虽起着重要作用,但论文的撰写主要还得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认知与态度是决定论文质量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在对撰写毕业论文的认知方面,关于“撰写毕业论文是否必要”,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是对知识的总结;40.5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是毕业要求;仅有9.4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是多此一举。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关于“撰写论文前是否了解论文撰写过程”,竟有34.91%的学生选择不了解。关于“对论文写作要求是否熟悉”,有33.02%的学生选择不熟悉,占比较大。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在写作态度方面,51.89%的学生是很认真的,38.68%的学生是认真的,有9.44%的学生是不认真的。学生写作态度可能会受就业压力、实习工作、教师督促情况及写作时间等影响。关于影响学生写作态度的主要因素,有33.02%的学生选择写作时间,31.13%的学生选择就业压力,20.75%的学生选择教师督促情况,14.15%的学生选择实习工作。

2.3毕业论文撰写时间及安排

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所用时间虽然对论文质量没有决定性影响,但撰写毕业论文时,学生需查阅文献、收集整理资料并深入分析等,如果时间不充裕,会影响论文质量。调查发现,25.47%的学生写作时间在10天以内,29.25%的学生写作时间为10~20天,29.25%的学生写作时间为21~30天,仅14.15%的学生写作时间在30天以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所用时间较少,难以写出较好的文章,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为保障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可实行导师制,学生在大三上学期确定选题和导师,随后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论文撰写辅导。调查发现,关于毕业论文时间安排,62.62%的学生认为是合适的,有13.21%的学生认为安排在大四较为合适。

2.4学院相关制度

为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学院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成立了毕业论文学科委员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委员会主要负责确定毕业论文基本要求、落实毕业论文计划、配备指导教师、筛选论文题目、评阅、答辩及成绩评定等方面工作,《管理办法》还就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撰写—答辩—存档做了明确规定。

3讨论与建议

3.1影响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对学院毕业论文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发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其等级大多在优良以下。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学生自身因素、指导教师因素、院系管理因素。

3.1.1学生自身因素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撰写论文所用时间较短,85.85%的学生写一篇毕业论文所用时间不到一个月,有的学生仅用几天时间。一篇毕业论文开题之后,学生还要收集、整理与分析资料,在短时间内学生难以很好地完成所有工作,而且论文初稿形成之后,还需不断修改。而学生往往是在上交论文前的短时间内仓促应付,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论文质量必然受到影响。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所用时间短,精力投入不足,而这可能与其就业压力大有关。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四上学期许多用人单位开始进行人才招聘,学生在上课之余忙于应付招聘、参加公务员考试。大四上学期末学生开始实习,进入实习单位后,其忙于实习单位布置的工作,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少。因此,开题之后他们难以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写论文上。此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也会影响论文质量。

3.1.2指导教师因素指导教师是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直接影响者和控制者,他们的工作态度、专业素质、指导经验等会影响学生论文撰写情况。调查发现,个别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时态度不认真,要求不严格,且缺乏深入指导,导致学生的论文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等。当然,绝大多数教师能认真指导学生撰写论文,但一些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专业素质较低,且缺乏指导经验,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时不能准确把握论文的关键要素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所指导学生的论文质量较低。另外,一些教师在国外学习,学业紧张,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较少,工学矛盾突出,这也影响着所指导学生的论文质量。

3.1.3院系管理因素学校和院系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与规范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影响较大。目前,该校在毕业论文管理方面,学校只是从宏观上进行把控,具体工作由院系负责。院系制定了毕业论文管理相关制度,对学生论文选题、科研设计、文献查阅、写作、答辩等环节做了相应规定,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只注重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和之后的质量把控,忽视写作前的论文质量影响因素控制。关于“撰写论文前是否了解论文撰写过程”,1/3左右的学生选择不了解。对于“本科阶段学校、学院有没有开设论文写作课程”,31.13%的学生选择没有开设。从这些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缺乏写作方面的培训,尽管学院开设了论文写作课程,但课程内容单一,课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教学效果欠佳。

3.2关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3.2.1提高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撰写毕业论文不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将4年所学知识进行升华的重要过程。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并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加上受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学生不够重视,论文质量不高。因此,应在入学之初就对学生进行相关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思考当前卫生管理领域热点问题的习惯。同时组织学生就学校及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制度进行学习,使其全面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评价标准及对学生毕业的影响,以引起学生重视。

3.2.2提高指导教师综合素质指导教师的指导态度、专业素质和能力影响着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调查发现,个别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时态度不认真,缺乏责任心,而这也会影响学生写作态度。因此,应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使其就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制度进行学习。学院应明确并细化指导教师的职责,建立指导教师考评机制,对态度不认真、缺乏责任心的教师加强教育,对于教育后仍没有明显改变的教师,要求其退出。同时,注重培养教师专业能力、专业素质,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以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方式,增强青年教师论文指导能力。

3.2.3健全学院毕业论文管理制度目前学院虽已制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相关制度,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第一,应合理安排学生毕业论文开题、答辩时间,尽量将开题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初,避免其和学生考研、找工作、实习等时间发生冲突,从而影响学生开题报告质量。第二,完善教学方案,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前的每学期开设相关课程,使学生提前了解论文写作规范、要求,培养学生论文撰写能力。第三,应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做出明确规定,科学制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以便指导教师和学生以此标准进行论文指导与撰写,保证论文质量[2]。

参考文献:

[1]胡杰.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调查与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0(5):51-54.

统计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述评

调查发现,英语写作和写作教学的国内研究较多,其中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又称“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近17年(2000年-2016年),此前的研究对象多为英语硕博士论文和英语学术论文。1999年以来的国内高校扩招带动了英语专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国英语本科专业点高达900余个,在校学生40多万[1]。为了解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现状和问题,笔者梳理了近17年的相关研究。

一、研究现状

2017年6月,笔者以“毕业论文”“学士论文”“学士学位论文”“英语专业”为检索词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相关论文363篇(2000年-2016年),下从研究贡献和存在问题评述研究成果。

(一)研究贡献

1.研究者越来越多

调查发现,近17年间探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呈逐年上升趋势(表1),近7年论文数量的占比高达77.6%,年均发表38篇,说明此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2.研究内容比较广泛

现有成果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情况,包括文献资料收集与利用、选题、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摘要、结语、致谢辞、答辩语言、监控管理以及学术论文写作教材建设等方面,其中(表2),363篇论文中近一半以“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毕业论文的调查和反思”为题,说明本研究并不局限于毕业论文的某个方面,通常涉及2-5个方面,属于综合研究;其余论文属于专项研究,专项研究论文超过10篇的有标题/选题、资源利用、管理/监控以及摘要,占比分别为11.9%、5.8%、5.0%、4.1%。

3.部分研究达到一定深度

调查发现,部分论文的视角新、选材好、成果有一定深度。比如,张春芳对比分析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提出运用现代外语教育理论掌握毕业论文的语篇图式结构,建立“课程论文———学期论文———毕业论文”体系[2]。顾佩娅介绍了苏州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课程实施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简要分析了该模式对于学生问题意识、专业知识获取能力、逻辑论证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方法的影响[3]。郑艳应用JohnSwales的CARSModel对比研究英语语言学领域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本科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不仅剖析了二者所遵循的必要和选用语轮语步,而且在总结异同的基础上提出英语摘要写作结构模式[4]。根据Salager-Meyer对于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潘崇堃对比分析了我国英语专业和美国Hofstra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提出将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介绍融入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语言的规范性和得体性[5]。

(二)存在的问题

1.综合性研究多,专项研究较少

363篇研究论文中180篇属于综合性研究,占比49.6%,集中反映出如下写作问题,一是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较差;二是学生不熟悉学术论文的文体、语体以及格式;三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四是学生搜集资料和信息的渠道单一,资料整理能力较差;五是学生论文写作的抄袭现象严重;六是图书资源特别是英语资料匮乏;六是学生人数剧增导致师资不足;七是论文指导教材的针对性不强,案例不典型[6];八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与考试、实习就业等时间冲突;九是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综合研究因关注点较多导致深度不够,且出现一些说教式论文。

2.研究不平衡

一是研究内容不平衡,如标题/选题专项研究有43篇文章,“结语”“参考文献”“致谢辞”及“答辩语言选择”仅有4-7篇研究文章。二是参与研究的学校类型不平衡,经统计,作者隶属一本院校的论文有34篇,占比仅为9.4%,隶属二本学校的论文有272篇,占比74.9%。三是发表在南大(CSSCI)和北图核心以及外语类期刊的论文不多,发表在普通刊物的论文较多(290篇,占比80.0%);少量文章重复发表。

3.语体研究不系统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毕业论文一般应用英语撰写,长度为3000—5000个单词,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这给英语专业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语言要求,这也是外语专业毕业论文对比其它专业的最大区别。但是,调查发现,研究毕业论文语体的成果极少,仅有的几篇文章也只是涉及个别词汇;34篇综合研究论文涉及学生的语言问题。可见,现有成果对于语体的研究较少且不系统。

4.研究的样本量普遍较小

绝大多数研究的语料来自一所或几所学校学生的毕业论文,较之900个专业点、每年十几万毕业生且生源多类的英语教育来说,其信度显然不够理想。5.论文教材的研究不够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已出版发行且可用于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教材有十余种,但是,文献检索结果显示,有关教材建设的研究论文只有1篇;另外,孙文抗分析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材的18篇范文,认为一部分范文在选材、内容、结构、语言格式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建议加强学术论文写作教材的建设,提高范文与评论的质量。

二、思考与建议

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通病是缺乏语用域意识[7],Halliday认为,“一种语言的非母语学习者最常犯的失误就是错误地选择语用项目或是从不同的语用域里混选项目”[8]。Pawley&Syder提出,成功的二语学习者需要母语使用者似的选择(Native-likeSelec-tion)———能够在正确的语用环境中说出地道语言的能力,以取代那些语法正确、本族语者不会那样说的表达方式[9]。桂诗春和杨惠中研究发现,一般英语学习者不能区别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写作基本是“写话”,却又缺乏口语的特征,形成了一种交际场合使用的单一的“中国学习者语体”[10]。J.Swales研究发现,第三世界科学家的不足7%,究其原因,很可能是LanguageBarrier。同样,中国的学者也存在上述问题,了解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语体特征已成为进一步研究的“瓶颈”问题[11]。学习者语料库指经过计算机处理的外语学习者口/笔语数据库。借助计算机强大的存储和语言信息处理功能,语料库可以完成词性赋码、错误赋码、语义赋码、话语赋码和句法标注,不仅为深入研究学习者的二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以及交际能力发展提供充分的数据,而且为学习过程和自主性学习研究、指导教材编写和测试提供重要的反馈和支持。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比利时学者SylvianeGranger牵头筹建国际英语学习者语料库(Internation-alCorpusofLearnerEnglish)以来,国内外相继建立了一批颇有影响的学习者语料库,如LINDSEI、CLC、LLC、JDEST、CLEC、SWECCL[12],这些学习者语料库为二语习得研究做出很大贡献,也为国内学习者语料库资源共享搭建了很好的平台。综上所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与基础写作有很大差异。建立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语料库有利于研究者开展针对毕业论文文体、语体的多层次和多维度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文仲.建国60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J].外语界,2009,(5).

[2]张春芳.近五年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调查与思考———以某校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顾佩娅,张烨,古海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课研究性教学设计与实践[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4).

[4]郑艳.中外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对比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6,(2).

[5]潘崇堃.模糊限制语与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6]孙文抗,赵德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评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7]桂诗春.语用域意识与二语习得[J].中国外语教育,2008,(1).

[10]桂诗春,杨惠中.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1]桂诗春.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专业语言学语体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