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体育工作计划范文

体育工作计划范文

体育工作计划

体育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加大投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积极争取资金全面推进我乡“农村文化大院”、“全民健身器材”、“农家书屋”等活动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文化大院、各村文化活动室的基础设施,统一配发文化体育器材。

(二)完善文化活动室各项规章制度,并建立艺术档案,做好文档归档的工作,使档案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配备一名管理人员,对文化活动室进行管理,做到文化器材保管完好,活动室干净整洁。

(三)按照全市“农家书屋”管理要求,制定我乡“农家书屋”建、管、用的长效机制,并进行全面整改,做到各村农家书屋统一书柜、桌椅,配备专兼职管理员、做好书籍登记和借阅记录,书籍摆放规整、规章制度上墙,并经常性开放使用,加快推动农家书屋信息系统建设,做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二、集聚诸力,抓好特色文化建设

(一)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完善。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辅的思想,作为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并重建洞箫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设立我乡非遗保护工程专项资金,做好洞箫项目管理和传承人培训工作,以举办“第四届洞箫文化艺术节”为重点,加强洞箫品牌建设,提高发展能力,着力打造我乡朝鲜族传统文化特色名片。

(二)实现村寨景一体化,提高传统文化知名度。做好以朝鲜族洞箫及地区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朝鲜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项目的实施工作,以民间传统文化为突破口,使之成为展示市旅游整体形象的“窗口”。

(三)协助做好市洞箫协会的各项工作。主要包括:资料归档、新会员的招收和会员的培训工作,挖掘培养一批年轻的洞箫文艺人才,逐步实现洞箫文化群众化。

三、活跃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一)以民俗节日为契机,与工会、团委、妇联联合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在“春节”、“三·八妇女节”、“老年节”、“州庆60周年”等节日来临之际,有效利用村级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等文化站点开展歌咏比赛、门球比赛、放电影等文化活动,有效整合各村洞箫演奏队、舞蹈队、秧歌队等文艺团体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群体文艺活动。

(二)加强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好“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开展“打黄扫非”、“全民健身百日行动”、“五讲四美三热爱”、法律下乡等活动,大力弘扬廉政文化,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全面提高群众思想政治水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

体育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党建工作落实到位规范运行

区文旅体局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一是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党建工作要点,制定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细化意识形态和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形成党组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二是通过明确责任增强规矩意识,党组书记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通过周一例会、“”、集中学习等方式,不断向党员干部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认识;三是通过严格纪律抓班子带队伍,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政准则》,结合实际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1次,党风廉政建设文件精神7次,例会业务学习廉政风险防控建设精神3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例讨论2次,听取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个人廉洁从政情况汇报2次,召开民主生活会1次,党员大会2次;四是落实“四种形态”贯彻“三重一大”制度,落实主要负责人“五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决规定,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尤其是利用好“第一种形态”,及时规范填写《落实“第一种形态”记实手册》,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开展谈心谈话16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2次,召开“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会议23次。五是加强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增强防腐能力,始终加强与区纪委监委沟通合作,不断提升联办栏目《廉政之声》的节目质量,在电台栏目播出评书《纪委专案》48集;六是加强廉政风险防范,聘请盛大公司专业会计做好账务工作,新增专项债龙脊山项目建设资金2.9亿,开设独立账户,聘请有2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员从事该项目资金往来业务,财政部门按月进行督查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按照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切实配合古饶镇草庙村两委总体工作安排落实精准脱贫措施,实施精准脱贫。年初制定单位扶贫工作方案,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送去慰问物品65件,为贫困户杨井志打吃水井一座,精准走访调研15次,帮助扶贫户打扫庭院10余次。完善了16户困难群众基础资料,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二)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公共文化建设普惠群众特色鲜明

一是圆满完成第十一届石榴文化旅游节期间的演出任务,举办8场文艺演出活动,汉服、旗袍、豫剧专场成为石榴文化节亮点,节目精彩纷呈,吸引106万人次网络直播收看,7600人次现场观看。二是提前完成文化惠民工程任务。公共文化场馆共免费开放接待服务群众26万人次;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活动1260场次,吸引观众11.6万人次。在完成民生工程任务的基础上,又增加放电影和送戏下乡场次,开展“百场红色电影放映季”活动,放映红色经典爱国影片402场,受教育观众3.5万人。三是全区61家农家书屋配送图书4453册,在全市率先完成农家书屋图书更新任务。投入11.5万元对图书馆和文化站图书进行更新,图书报纸阅览3.6万人次;四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建成10多个民间文艺演出团队,演员200多人,100多个广场舞团队,体育辅导员1200多人,参与人员2万余人。七是文物和非遗传承工作成效显著,争取省保资金70万元规划实施赵氏宗祠修复;安装市级保护单位牌4块,6处省保单位得到有效保护,文物巡查实现了区、镇、村三级保护目标;朱氏正骨、颜氏糖画、孙氏面塑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评为市级非遗项目。八是文化市场监管和扫黄打非工作成效显著,积极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搜集整理扫黑除恶线索,累计出动检查794人次,检查督查文化娱乐场所259家次、文化场馆62家次、景区景点及文物单位46家次。全年开展安全生产巡查22次,检查监管行业175家次,出动检查人员420人次,排查一般隐患12处(均已按时间节点完成整改,整改率100%)。保障了我区文化旅游安全形势平稳有序。5、广播电视工作;一是实施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成招标工作;二是电台南湖之声节目质量不断提升,及时做好疫情宣传工作,共播发疫情稿件226条,利用新媒体平台刊播新闻、通告、公告等110余条,向省级以上媒体推荐新闻56条。三是对区重点工作全方位跟踪报道。紧跟区里重点工作,并深入基层拍摄采写《春日》系列报道,南庄杏花、秦楼桃花、和村梨花、榴园石榴花开的相关微视频经美丽、南湖之声微信公众号推出后,先后被学习强国频道采用。在第十一届石榴文化旅游节期间通过南湖之声微信公众号以直播的方式,开展了小编带您游榴园直播,网上观看人数达5.88万。四是首次采用画报的方式聚焦建区40年推出的系列微信、短视频先后多家新媒体转发推送。生态建设、环境整治、扶贫攻坚等重点报道因采访多来自基层一线,稿件生动、鲜活展现了和谐发展的美丽新形象,在广播、微信推出后,受到了听众和网民的一致好评,目前采写的新闻稿件、视频已有近百篇稿件被学习强国学习强国频道、人民网、中安在线、日报、电视台等省市级媒体采用。

(三)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日新月异

一是申请国债资金2.9亿元实施“龙脊山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完成12个子项目的建设任务,投入资金4700万元,主要是道路及配套设施工程、旅游厕所、区域水系景观、生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完成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和重点领域建设地方债申报入库工作。二是实施十里长山影视基地建设,依托十里长山景区建造“影视文化拍摄基地”,制定出台《市区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三是完成《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自查报告》和《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评审工作,召开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推进会,配合区委、区政府做好石榴小镇、龙脊山特色美食街、隐庐民宿、国债项目等重点工程的推进工作,进一步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四是新建3座旅游厕所,维护维修四季榴园景区旅游厕所7座。更新更换四季榴园景区旅游标识标牌、文明旅游宣传牌98块。五是完成旅游名区(区)、旅游名镇(镇、宋疃镇)、旅游名村(榴园村、)、旅游示范点(石榴博物馆)四级联创材料申报工作。四是积极申报2019年度省文旅系列品牌,明清石榴园隐庐民宿被省文旅厅评为2019年度省百家精品民宿;积极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榴园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六是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5.19中国旅游日宣传活动、成功举办刘玉竹笔画展、保密工作书画展,圆满完成第十一届石榴文化旅游节局党组交办和各项任务。

2020年度全区共接待游客约275万人次,四季榴园游客中心提供讲解服务164次,其中政务讲解服务103次,招商引资讲解服务50次,其他社团讲解服务11次。石榴博物馆接待游客13.5万人次,未成年人1.26万人次,政务接待讲解服务81次。

(四)夯实基础、精心组织,全民体育建设如火如荼。

一是全面完成区社会足球场地建设任务,二是开展举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三是成立区老年体育活动站。四是举办区广播操比赛。五是开展全国第五次国民体质检测。六是举办省市县三级联赛区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广场舞大赛。七是完成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年至2020年实施效果评估报告。八是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做好2020年体育场地统计调查工作的通知》开展了全区体育场地调查,目前全区体育场地总面积达61。5645万㎡,人均1.77㎡。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以党建引领一切工作,继续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认真完成市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为美丽建设做出贡献。

二、按照文化惠民目标考核任务,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完成送戏进万村、农民体育活动、农村电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两馆和三镇综合文化站继续高效免费开放。提升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服务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

三、实施“龙脊山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及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和重点领域建设项目工作,推动完成2021年谋划的子项目建设任务。

四、谋划“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体育项目,并积极组织申报,争取更多的中央、省、市投资资金。

五、办好电台南湖之声,实施公共广播安装工程,充分利用宣传平台讲好故事。

六、继续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发挥好环化家湖自行车省级品牌赛事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文旅体融合和全民健身发展,积极争取更多的省级以上品牌赛事在我区举办。

七、配合做好第十二届石榴文化旅游节各项工作。

体育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二是聚焦“资源供给”,加快建设优化布局。续建项目2个:新建迎松路小学、逍遥津金都华庭改扩建项目;计划新开工项目4个:原省能源学校改造工程、凤凰山路幼儿园、蒙城路小学、南小恒盛校区改扩建;开发配套项目2个:淮北路幼儿园、淮北路小学。2021年新建并高起点举办6所校园,新增班级144个,新增学位5760个。加快热点区域教育布点和项目实施进度。根据新时期新定位,科学编制和实施“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确保教育优先布局、优先投入、优先建设。

三是聚焦“双区创建”,打造优质均衡样板。坚持公益普惠方向,深化和巩固小区配套园、无证园治理成果,创新国企办园模式和管理体制,成立学前教育发展集团,2021年计划新开办4所幼儿园,大力提升学前教育公办率和普惠率。打造集团化办学升级版,实施区集团化办学优化方案、名校倍增计划、百年名校文化传承行动,实现名校数量与质量的双突破。推动内涵式发展,深化新优质学校、素质示范校建设。深化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结果应用实验区建设,高质量完成第四次部级检测。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专项行动,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交流机制。注重统筹调度,抓好突出问题化解,努力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四是聚焦“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项行动”,强化“五育并举”课程融合体系建设和课题研究。加强基于小初高衔接的体育特色传统项目学校布局体系建设。加强德育工作时代性和针对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特殊学生群体,打造一批精品少年宫、市级文明校园和心理健康特色学校。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格局,出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家校共育实施意见》,创设公益大讲堂、共育课程体系,培育领先人才梯队,涵盖高校教师、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以及优秀家长等。

五是聚焦“建用并举”,不断升级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智慧学校建设,投入资金1500万为25所学校(含校区)建设智慧课堂95个,确保在2021年底前完成全区智慧学校全覆盖。推进试点工作,全面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强化课题引领,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探索信息化促进集团化办学内部和区域信息化办公应用策略,提升全区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等,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六是聚焦“教育科研”,形成强大育人支撑。牢固树立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创新学科节、教学研究月,以及各层次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举办方式和内涵,既要让名师骨干“发光”,也要为普通教师“赋能”,推进各级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和名团干工作室建设,强化发展规划引领和科研成果提炼,拓宽与长三角先发地区的教育科研交流互动渠道,切实用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和学校管理的优化,努力构建义务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体育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工作开展

2020年,我们克服重大疫情、特大洪涝灾害对教育的巨大影响,将损失减到最低,保持了教育发展良好态势。坚持党建引领,以新二中开学为契机,全面推进教育布局调整;以县中心幼儿园园建设、城区配套园移交为抓手,奋力推动幼教品质提升;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目标管理为基础,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县教育呈现高质量发展的和谐生动新局面。

1.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落实”。理论中心组每月编印一期学习材料汇编,按学习路上、教育之声、思政园地、廉政清风四个板块,全年共编印12期,目前已编印43期。通过微信、QQ、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强国APP、、党员活动日等多渠道开展大学习。依托中国教师教育网、县委党校、教体局,分三个层面对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进行培训。大力推进“双培”工程和“双领双创”工程,将全县192所民办幼儿园党组织划归教体系统管辖。2020年共新发展发展42名党员,转正党员49名。面临疫情和洪灾,教体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战斗在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在疫情期间,党员教师共计捐款51余万元,非党员教师也捐款45万余元。2020年教体系统17个党支部评选为全县A类支部建设示范点。

2.加强改进德育工作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将中小学德育落实到学科课程教学目标,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大力推进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增强青少年国防意识,扎实开展军民共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国防法》《兵役法》,协助做好高中毕业生参军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双拥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鼓励举办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等仪式活动。

3.幼教事业跨步前进

投入资金12444万元,新建县中心幼儿园、柯坦镇中心幼儿园,暑期实现满额招生;投入1200万元对钻石湾(恒大悦龙台、三中安置房)等三园装饰装修。望湖城(东方都市、阳光一号院)等3配套园分次移交,新增学位2610个。县幼儿教育集团所辖园增至17所,3600个学位供给,增长60.5%;学前教育公办率提升10.4%,影响力实现质的提升。

4.学校建设攻坚突破

投入10亿元,新二中项目克服疫情、洪涝,1500名高一新生如期开学。投入1.1亿,建城关小学惠民校区;投入9000万元,建盛桥镇中心小学。投入3475万元,完成基建项目12个。全县248所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前完成。在白山、罗河两镇试点,再投入3100余万元,在余下15个镇45个集中居住点实施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覆盖学校159所,改造校舍847间,800余农村青年教师“拎包入住”,让农村单身青年教师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5.队伍建设夯基固本

招聘中小学教师213人,县外选调教师16;严谨规范完成城区中学面向布局调整学校单独选调教师50名、公开选调87名工作。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和无校籍交流。选派教育管理干部挂职培训,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开展分类考核,建立鼓励干事业的制度体系。加强德师风考核,着力整治有偿补课,划定师德红线,共有23名教师师德师风为不合格等次。

6.安全工作严谨细致

出台《县中小学、幼儿园食堂“三陪三查”制度》,常态化开展中小学食堂和食品安全工作检查。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建立“防溺水电话警示制度”,杜绝了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一般事故率较上年下降50%以上。推进“家校共育”,创新“多方联动,立体护学”和“陪学生回家一趟”“三陪三查”等工作模式,吸引市以上多家媒体推介、宣传。

7.抗击疫情有序复课

细致摸排掌握全县11万多中小学生的行动轨迹,做到线上教学“一个不少”;线下复课有序进行:4月7日开始,全县中小学分五批陆续有序开学,11.3万名中小学生全部顺利返校上课,学生情绪迅速得到安抚,进入学习状态,校园秩序稳定、重现书香氛围。建立常态化校园疫情防控机制,保证了教育教学与疫情防控两不误。

8.布局调整开启新篇

新二中分次搬迁,高一新生全寄宿制平稳推进。拟订《县普通高中及城区初中布局规划方案》,成立实验中学南北校区,对农村普通高中布局作科学调整。由于积极预判、科学施策,教师分流、学区划分等焦点工作顺利、平稳落实,集团化办学开启崭新局面。

9.体育事业亮点纷呈

体育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体育场地面积大幅增长,人均达到1.83平方米,增长47.5%;投入160万元,圆满完成镇级“三个一”公共体育场地建设任务;投入720万元建设11块笼式足球场,在全市率先完成社会足球场地建设任务。同时还建有笼式多功能健身场、镇级健身广场、体育俱乐部、全民健身苑公共体育场地。全县组织近700人的代表团,参加了45个大项的比赛,圆满完成市十二运会参赛任务,体育竞赛取得新成绩。坚持疫情防控和活动开展“两不放松”,组织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21项次,参与人数近5000人次。进一步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全县现有各类体育单项协会26个,会员总数突破3000人。

10.教育扶贫兜底保障

建档立卡学生“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标准最高档”,春季学期总计受助建档立卡学生8917人次552.84125万元。落实教体局领导班子成员包联送教上门建档立卡户制度,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对本学期88名送教上门建档立卡学生进行包联,两次全覆盖式走访。

11.抗灾自救一个不少

全系统300多党员干部教师投身抗洪一线,在这场抗洪抢险中,我县教师有的冒着生活危险奔赴一线,几天几夜战斗在最危险地方;有的,为了抢救学校财产,顾不上自己家里正在上水,被洪流吞噬,家里遭受巨大损失;有的,为了接受安置群众、部队官兵,几天几夜不合眼,周到细致参加志愿服务;有的,一心扑在安置点辅导学生读书、学习,安抚受灾家庭学生情绪。根据县防指要求,准备66个学校安置点,先后启用41个,最高峰时安置转移群众2956人,抢险部队等5047人。学校班子成员、党员教师等全天候在岗,参加志愿服务,为安置的学生提供集中学习辅导。各校全力做好灾后校产保护抢救、查灾核灾工作;妥善做好因灾严重受损学校学生分流入学工作,开展了覆盖全县的“双师家访”,充分征求学生分流入学意愿,以学生为中心,逐一落实1023名学生上好学,做到分流一个不少,教育质量一点不降。县教体局被市局推荐为“市防汛救灾突出贡献集体”。

(二)问题及对策

问题:结构性缺编加剧,幼儿教师资严重缺乏;教育民生工程扩面普惠,相应的配套资金无法保障;城乡教育不均衡,教育装备水平落伍;缺乏“高校点招”的政策支持。

对策:争取市编制政策,根据我县情况建立教师周转池制度;争取“高校点招”政策,突破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瓶颈;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设及后勤保障投入;建立支持农村教育发展政策杠杆,实现乡村乡村教育振兴。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践行“五个坚持”,建设全面发展、依法治校、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新生态,为十四五开好局,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二)具体任务

1.坚持党对教育全面领导,努力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把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县教体系统2021年重要政治任务,推进五中全会精神进校园、进课堂,以视察重要讲话和五中全会精神武装全系统,引领教育新发展。

继续推进基层党组织三年提升计划,加强基层党组织配置,规范党员活动,夯实党建基础。严格“一岗双责”,坚持从严治教,巩固基层阵地,牢牢把握学校舆论主导权,确保校园意识形态安全。

继续开展“初心使命”教育,推进“双领双创”走深走实,让书记领办项目有成果,发挥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推动中央、省、市、县部署落实落细。扎实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认真落实军人子女入学、军属及退役军人优待、帮扶慰问政策;认真组织纪念活动,积极参加双拥活动。

完善“三规七制”,健全分类考核,建立岗位责任制,强化目标管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落实“放管服”改革,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在城区义务教育“县管校聘”基础上向高中和乡镇推进。

建好家长学校,健全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机制,提升家校共育水平,推动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规范办学行为,扭转落后教育方式,革新教育全面发展观,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形成“十不得”的行动自觉。

2.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推进教育质量上台阶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五育并举的工作体系,深化“三全育人”,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大力增强师生国防观念;密切配合军队部门,主动服务军队建设,做好征兵、招飞、军训等工作;扎实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不断深化军民鱼水情。

推进第五批新优质学校建设,以此为抓手全面推行特色学校建设,要求校校有品,并打造18—20个学校文化品牌和特色亮点。

坚持教育质量为中心,完善“3+1”考核,将质量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学校、职能部门、班级和教师目标责任制,对失职行为进行追责。建立局领导班子联系薄弱学校制度,对薄弱落后问题学校,列出问题清单,建立转化进位责任制,限期督办改进。

将2021年作为“效率提升革命年”,加强教育调研,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高效课堂为重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效率,进而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质量,推进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争取高中考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3.加快学校建设与教育布局调整,全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加快同大张墩、新渡小学灾后重建,启动岗小临湖校区、泥小建设,谋划新三中、县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协助台创园做好实验中学南城校区建设。

盛桥、裴岗相关学校继续停招新生,加快高中进城步伐,推进高中普及攻坚。巩固实验中学、城关小学集团化办学成果,尝试高中集团化办学,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推进全县学校教学点,在明年暑期全部关并;看护点,在明年年底完成关停任务。

对标长三角和市区高质量学校,合作、共建、共享,形成大开发教育格局。

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桌椅更新,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完成51所小学、23所初中智慧教室建设。加快音体美、创客、心理咨询室等装备,缩小与市区鸿沟,让边远共享现代教育发展成果,以信息化发展弥补乡村教育之不足。

4.奋力提升队伍素质,建设适应新时代的优秀教育队伍

加强局机关、校长、教师三支队伍建设,办好“机关青年干部大讲堂”,建设学习型机关、学校,大力培养年轻干部。加强名校长培养,选派优秀管理干部赴市区、长三角学校挂职学习,推进中小学校长交流轮岗,创新城乡干部交流机制。

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增加教师招聘选调数量,提高招聘质量,争取高校点招,建立符合实际的教师“周转池”制度。建立杠杆,鼓励教师向农村逆向流动。建立鼓励教师积极向上、专业成长制度,建设“能者上、干者容、庸者下、劣者汰”教育新生态。

将2021年确立为“教师素质大提升年”,着力提升教师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及能力水平,建立“校、镇、县”三级名师培养、带动、共享机制。健全“三级教研网络”,建立教研支持、服务一线教学的有效体系,对每次教研活动实际效果进行专业评估;推进思政学科建设,深化新课程、新教材研究实践,加强地方教育科学研究,提升区域影响力。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深化局班子推门听课,推行“县、镇、校”三级“推门听课”制度。

严格加强教师考勤管理,杜绝吃空饷。严格规范从教行为,对在岗不出力、有偿补课、推销教辅资料、让学生家长批改作业等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建立教师信用档案,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

5.夯实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基础,全力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认真做好各类资助工作,实现县内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做好“控辍保学”,关爱特殊儿童,建立送教上门、包联机制。

实施兜底保障,让受灾家庭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对受灾家庭学生建立信息平台,持续跟踪了解,及时帮助解决学习、生活困难。

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规划、建设一镇一所寄宿制学校,逐渐将四中西校区建成全县示范寄宿制初中。改革后期管理,对学校民生工程、后勤人员给予经费有力支持。建立乡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推广“三点半课堂”。

6.全面强化安全工作,将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重要位置

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不断完善教育维稳机制,突出加强安全应急管理,主动应对校园安全舆情,及早分析研判、防控风险、消除隐患、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意识形态、校内及周边、校车及路途、食品、环境卫生安全。推进一键报警、视频监控、防冲撞设施等物防技防措施配齐配到位;积极配合县市监局为全县所有学校及幼儿园食堂接入视频监控平台,持续加强所有公民办学校校车运行安全的动态监管,进一步推进部分学校门口人车分流及周边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落实和完善防溺水警示电话(信)和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强化日常安全教育,加强重点人群排查。广泛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建立常态化检查制度,重点加强随机抽查、“点穴”排查。分类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卫生、校车等专项督查和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加强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阵地建设,分类开展食品卫生、心理健康、保安、校车司机、照管员等安全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每周进行安全工作针对性的提示提醒和重点工作的及时提示;建立齐抓共管学校安全工作机制。严格执行疫情防控“三规九制”,夯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

7.聚焦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要求,写好区域群众性体育活动新篇章

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计划投入200万元,用于体育民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城东体育中心游泳馆项目落地。加强对各镇室内健身中心对外开放的监管,充分发挥效益。

聚焦群众需求,着力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赛事,形成“月月有赛事,项项都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新格局。

精心组织安排,积极备战省、市级各类赛事,全力做好全县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的筹备工作;进一步加强指导培训,不断提升科学健身指导与服务能力。

8.明确目标抓落实抓突破,推动各类教育和谐生动、又快又好发展

继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谋划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和达标评估工作。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主动对照我县义务教育在资源配置、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等方面,特别是办学硬件设施、软件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管理绩效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列出问题清单和推进计划。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大班额消除计划,推进城乡合作、校际合作和乡村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乡村教育发展水平。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着力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大力发展更加公平、更加多样、更高水平的高中教育。持续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准备工作,加强“选课走班”教学管理研究、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研究、教师专业结构适应性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研究等。探索普职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努力打通普职融通渠道。

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加快罗河、白山等镇中心园建设和小区配套园移交,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园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城区公办园进一步扩面提质,着力提升县幼教集团品牌影响力,创建“县一类园”“市一类园”,打造特色园。提升普及普惠水平,规范民办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整治。

体育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具体工作:

(一)继续推进学校项目稳步推进。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建设镇中心幼儿园,加快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市信息工程学校、城南小学新校区建设,启动三中、五中改造及公园路小学新校区规划、半塔镇中心学校新校区建设,加快推进汊河镇中心学校新校区建设;规划施官镇中心学校迁入施官职中,大英小学迁入大英中学后进行原址改造,2021年开工建设;建设实验小学等10所智慧学校。

(二)坚持目标导向,全力提升教育质量。

一是加强学校队伍建设。完善校长和中层干部梯级培养体系,选拔有教育情怀和教学实绩的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充实到中层队伍,加强教育干部人才储备,全面提高学校管理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二是建立健全考核奖励体系。实施奖励驱动,加大奖励力度,树立以质量定成败、以质量论英雄的导向,加快推进教育质量提升。

(三)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教体工作活力。

一是高质量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积极探索解决下午“四点半”难题,加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通力合作,切实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盘活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二是全面推进“县管校聘”试点工作。统筹管理师资队伍,将“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打通教师交流轮岗管理体制障碍,化解县域内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启动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调动校长工作热情,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进学校治理结构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四)强化疫情监管,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采取有力措施严防各类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上好应对自然灾害、预防溺水等方面的专题教育课以及法制教育,特别是肺炎疫情下,做好学生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坚决预防因心理问题引发各类极端事件。全面开展一次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校车、安保及校园周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为重点的全覆盖、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建立台账,对账销号,限期整改。

体育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是要在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上下功夫。严格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基层学校党组织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继续推进“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深入开展“三个一流”党组织和党建示范校创建活动,探索打造“智慧党建”平台,创新学校特色党建模式。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完善党组织学习、例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健全“五个一”理论学习体系,持续推进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双培养”工程。深入推进主动有效监督试点工作,完善局、校两级“一清单一报告两档案”,建立健全项目建设、财务管理、招生考试、教育扶贫等关键领域、关键岗位的问责机制,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坚持把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整改促提升促发展。

二是要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上下功夫。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实施办法,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和优质教育资源兴办教育。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中考改革试点,建立科学管理、育人、评价和选才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完善标准健全、目标分层、多级评价、多元参与的幼小中职各学段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继续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改革,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规模和班额监测、通报制度,加强学生学籍和学校招生管理。学习先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开展学生课后托管服务。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运用“互联网+”和数据管理技术,构建综合一体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对梳理出的44项事项清单实行“一网通办”。

三是要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紧紧扭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融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穿幼小初高职各个学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优化区域质量提升共同体建设,对原有的初中、小学九个共同体进行重组。完善各学段质量目标管理方案和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健全中小学非统考学科质量考评机制,强化非统考学科教学常规督查。加强毕业年级过程监控和复习指导工作,召开中、高考复习专题研讨会,加强高中特优生培养和学科竞赛工作。拓展教育对外交流,深化与上海徐汇区教育领域交流合作。

四是要在补齐教育发展短板上下功夫。聚焦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入打好学前教育补齐短板、义务教育巩固提升、高中教育普及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四大攻坚战”,加快推进新建一中城北分校、城西小学、城北初中和下塘中心小学整体搬迁,以及逸夫小学、凤凰小学、中专等扩容工程,争取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续建樟村、怀玉、必姆、下镇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推进城东、凤凰、端明(国际名都边)、东津(公交总站边)、下徐等5所城区公办园和岩瑞、仙岩、六都三个乡镇3所村级公办园,以及春丰时代、华云状元府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做好临湖中心幼儿园、碧桂园小区幼儿园回收工作。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推进县教育城域网建设,打造智慧(数字)校园,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五是要在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继续加大教师招聘、优秀人才引进和定向师范生培养,缓解教师总量不足和学科性差缺问题。开展教师“县管校聘”工作调研和实施意见制订。健全教师待遇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绩效工资考核、职称评聘制度等。加强校(园)长、学校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研、训”一体化机制,拓展县域内外、线上线下等研训平台,组织师徒结对、送教下乡和新建公办园园长、新入职教师、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继续开展“三课”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名校长、名师评选和名师工作室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教育,深入推进清风护航再提升暨“三进”活动,加强队伍工作作风督查,坚决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深化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常态开展违规有偿补课、违规推销教辅教材、违规收费“三违”行为专项整治和“吃空饷”、在编不在岗人员清理工作。

六是要在持续保障校园安全上下功夫。大力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和教体系统“扫黑除恶”专项工作。加强与乡镇、部门以及家长联系,完善政府、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强化部门联动配合,继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综治工作制度和“三防”体系建设,落实学校专职保安员配备工作,加大安全设施设备的添置更新和隐患整改的经费投入,加强教职工安全知识学习培训,强化学生防溺水、心理健康、防校园欺凌等各项安全教育,做好学生“三检”、“四检”和住宿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堂自主经营管理机制,实现学校(公办园)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

体育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聚民生,回关切,增强群众对体育的获得感

树牢“大体育”“大群体”格局,做好体教、体医等融合发展文章,持续筑牢群众身边的“六边工程”,保障群众“想健身”“哪健身”“能健身”“会健身”,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一是组织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和宣传健身理念,带动培养全民健身习惯,解决群众“想健身”的问题。充分运用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打造的居家健身、线上赛事新模式,开设居家健身讲座、电视教学专栏、体育在线平台、开展线上健身活动,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抓住全民健身日与全民健身月这两个节点,市、区、镇联动,发挥“横到边、纵到底”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作用,围绕“推动全民健身、助力健康”主题,精心策划一系列健身活动,利用承接省社区运动会试点契机,推行体育类协会联系社区制度,突破协会项目设置,按照“投入少、铺面广、灵活办”的原则,重点用好社区场地支持举办群众能切身感受和就近参与的社区运动会,倡导设置拔河、掰手腕、跳绳、象棋等趣味项目,吸引群众踊跃投身到全民健身中来,感受体育魅力,分享运动快乐,为自己、为家人、为健康、为健康城市,共创幸福。二是加快建设全民健身设施,解决群众“哪健身”的问题。落实国办2020年《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出台我市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行动计划,建设一批小游园、文体公园、口袋公园,围绕2021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出的新建30处口袋公园,参与指导健身器材配备,让群众就近有场地、有组织、有指导、有活动、有文化氛围。继续推动市体育场馆升级改造,指导乳山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南海体育训练基地、南海新区国球社等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问卷先行、多样采购、需求导向的原则,配备群众真正喜欢、需要、满意的健身器材。通过宣传引导、捐赠协议明确、告示牌说明等形式进一步厘清压实健身器材管理单位应负的定期检查、保养和更换职责,同时积极争取体彩公益金常态化维修维护公共体育设施,有序引导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各负其责、政府兜底、群众满意的健身器材维护机制。总结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经验做法,根据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适时推动恢复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积极争取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三是发挥群众身边的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科学引导全民健身,解决群众“会健身”的问题。发挥各级体育总会的作用,支持体育单项协会、俱乐部建设,让群众健身有组织、有依托。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名以上,实施全民健身技能入户工程,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引导群众如何健身。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健身大数据平台作用,探索体医结合新模式,继续推进国民体质监测智能化改造,建立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积极融入省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平台,探索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智慧化建设。四是培育健身消费市场,解决群众“能健身”的问题。积极参与放心消费城市建设,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全面提升体育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营造体育服务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落实市体育场馆惠民消费政策,引导体育健身场所、俱乐部发放体育消费券,激发体育消费活力。

二、勇担当、善作为,持续推动竞技体育发展

把保障训练备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打好省运会青少组成绩翻身仗,积极争取参赛全运会好成绩和参加奥运会资格。一是全力支持备战2021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持续跟进、精心保障支持我市女子橄榄球项目运动员唐铭琳和单板障碍追逐项目运动员李玉杰在国家队集训备战,力争取得奥运、冬奥参赛资格并取得佳绩。健全人才输送机制,激励教练员向省队、国家队输送高精尖人才。二是全力支持第十四届全运会。积极保障支持我市运动员争取第十四届全运会参赛资格,组织助威团、慰问团奔赴陕西为运动员加油鼓劲、精致服务,力争我市参赛十四运再创佳绩,为实现全运会“四连冠”作出贡献。三是狠抓25届省运会备战冲刺。成立25届省运会备战办,根据省运会时间节点,制定备战省运会重点工作倒排工期表,挂图作战。严抓各项目运动队考核管理,督导各训练队抓训练、抓体能、抓备战,特别是抓好冬训的黄金时期,把提高运动员体能和技战术作为备战重点。统筹项目布局、梯队建设、夺金优势,科学制定战略战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重点队员,研究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做到一队一策、一人一策。深入学习和准确掌握25届省运会竞赛规程和比赛规则,特别是在项目设置、运动员注册、交流引进等方面吃深吃透、活学活用。加强运动员文化课教学,积极应对3月份全省运动员文化课统考,为参赛25届省运会扫除障碍。加强运动员意志磨练和心理辅导,增强运动员参加大赛的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四是精心筹办好市第六届运动会。围绕“专业组练兵”“业余组惠民”的目标定位,专业组改革赛制,首次采用“8+X”模式竞技、突出区域特色,增设选材组,以赛促练、以赛选材,为省运会打牢基础;业余组突出群众性和参与性,推动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相融合、体育竞赛与精神文明双丰收,把市运会办成践行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展现干部责任担当和过硬作风的体育盛会。五是巩固深化竞技体育改革成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加大师资力量引进、专业教练员聘用工作,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特聘专家的人才优势,选派教练员外出培训、训练,打造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教练队伍,进一步健全教练员奖惩机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氛围。深入论证优化项目布局,聚焦优势项目重点发力,充分调动全市资源力量,狠抓项目下放队伍考核管理,评选打造我市高水平体育人才基地,加强训练梯队建设,最大限度破解选材难、选材窄的被动局面。对标先进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继续支持文登区巩固扩大“六个一体化”县级体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经验,推动各区市结合实际探索推广。

三、市场化、社会化,体育产业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树牢大体育发展格局,在谋划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对外交流等各项工作中,都将提升产业附加值、带动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贡献体育力量。一是大力发展体育制造业。聚集优势大力发展体育制造业,集中打造体育产业增长极,推动设立体育制造高端产业园区,瞄准国内外先进的自行车、帆船游艇、游泳装备、球拍球鞋、智能穿戴等体育用品装备生产制造企业,完善优惠政策,吸进企业落户园区,形成集聚效应。不断提升运动休闲产业,大力发展钓具、游艇、滑雪设备、登山设备等产品,加快由“贴牌加工”向“自主品牌生产”转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动大方体育、东诺健康、东兆龙游艇、环球渔具等重点项目建设及临港区黄岚建设智能数控机床及通信线缆产业园等招商项目落地投产。二是繁荣体育竞赛表演业。以“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为目标,充分发挥体育品牌赛事在展示抗疫成果、宣传城市名片上的重要作用,总结发扬好疫情常态化形势下举办国际国内赛事的经验做法,推动赛事向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节庆化创新。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和上级政策要求,适时审慎恢复举办各项国际国内赛事活动,继续擦亮乒乓球、铁人三项、霍比帆船、千里海岸线徒步及荣成马拉松、乳山女子半程马拉松、文登门球、环翠山地自行车、临港棒垒球等赛事品牌,争取引进更多国际、部级赛事落户。做好体育赛事活动与旅游消费的结合文章,谋划将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等旅游资源与体育元素融合,举办全国性青少年体育赛事,以“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跟着赛事去旅游,与文化旅游部门探讨,赛事期间赠送或优惠景区门票,以拉动、吸引参赛人员及陪同人员就地观光旅游、住宿餐饮,拉动地方“三产”。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乡村采摘游配备健身器材,方便游客在采摘观光的间隙进行健身活动,拓展乡村旅游项目内容和吸引力。融入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围绕海洋垂钓,举办一些全国性、国际性赛事,吸引外地钓手来威参赛、旅游、消费,以赛为媒推介城市名片、展现旅游资源、带动地方“三产”,促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三是壮大体育健身培训业。鼓励各级各部门单位结合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屋顶、地下室等地貌特征建设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健身站点、健身广场、健身公园、健身步道、健身绿道,为健身培训提供场地支持。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造滑冰馆和滑雪场、新建或兴办健身俱乐部,壮大健身培训主体。开展健身教练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资质认证,引导健身俱乐部参与星级评定,鼓励各健身俱乐部采取增设项目、提供多元化服务等各种形式提升健身休闲消费水平。充分发挥全国海钓教练员培训基地、中乒协青少年培训基地等平台示范作用,引导社会俱乐部广泛开展青少年运动普及、技能培训,厚植体育消费群体。四是论证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世界体育休闲协会中国总部等其他国际体育组织及分部、办事机构、俱乐部落户,发挥总部机构的头雁效应,推动健身职业化、体育产业化、城市国际化进程。依托中铁协与市政府签约战略合作契机,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加快招引设立国际铁人三项联盟和亚洲铁人三项联盟驻威办事机构,加快推动建设铁人三项传媒运营中心,争取中铁协训练基地、中国铁人三项运动人才培养与训练基地、中国铁人三项运动特色学校开始实际运转并产生效益,做好与学校、企业的结合文章,加快推动铁三小镇建设,大力开展青少年铁人三项培训活动,拉动产业发展。论证推动亚洲轮滑联合会办事机构和国家沙滩训练基地落户荣成,指导荣成搭建必要平台,以此为契机大力促进我市轮滑运动和沙滩运动及产业发展,抢抓滑板等运动纳入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机遇。支持南海新区擦亮、用活国家沙滩手球训练基地牌子,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安排更多部级以上赛事落户,在此基础上指导南海新区完善场地、训练和选材等必要条件,培育沙滩排球队伍,逐步建立起一支沙滩排球队争取融入到国家队之中。提高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率,论证南海新区奥体中心在中乒协训练基地基础上裂变,承接更多的羽毛球队、篮球队入驻训练和比赛,达到一馆多能。五是高质量推动体育工作健康发展。科学把握“以人为本,强化管理,稳固基础,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围绕责任、队伍建设、渠道建设、产品营销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用功发力、创新进取,为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国际化、区域化,推动体育对外交流合作

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深化体育对外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助力我市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一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用好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平台,加大与日韩棒垒球、高尔夫、帆船帆板、户外运动等项目交流合作力度,继续支持、审慎开展好国际帆船赛、中日韩帆船交流等对外交流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展现城市形象、深化项目合作、促进“双招商引”,加快推动韩国职业棒球联盟在临港区打造中韩棒垒球训练基地。以践行城市国际化战略的站位和高度,深入谋划、论证推动在双岛湾规划建设国际化帆船游艇码头,联合文旅、海洋等部门,整合休闲游艇、帆船、钓船等资源聚集,大力发展近海旅游、游艇观光、休闲海钓等旅游项目。着眼半岛市场、辐射东北亚地区,宣传推广高尔夫球场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登山步道、户外路线、房车营地、露营区等。二是聚焦区域协同发展。用好胶东经济圈体育协同发展联盟及足球、网球、帆船联盟平台,整合运用产业、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共同构建区域体育发展共同体。探索从帆船、渔具、马拉松等方向率先发力,在体育产业信息共享、资源互通上寻求突破,精准服务城市国际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体育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把群众体育普及开

全民健身是体育部门的根本任务,是全局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体育部门的职能作用,健全街、镇、企业体育活动组织,巩固组织网络;进一步密切工作联系、搞好服务协调。推进职能转变,实现体育部门由办体育向管体育转变,在管理上下功夫,形成街道、乡镇、企业每季一次的例会制度,为基层体育工作出谋划策,组织、推动工作的落实。体育设施建设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和根本条件。管好用好身边场地,定期检查,为群众体育健身提供安全可靠的体育设施。争取新的一年在居民区、农村居民点通过各种渠道再安装一批体育健身路径,把体育设施建设到群众身边,为人民提供便利的健身条件。组织群众体育是体育部门的工作标志。以群体科为重点,组织一系列的多种形式的群体活动,扩张活动外延,实现新突破,举办第一届村干部运动会、外资企业运动会、全民长跑比赛等有影响的活动。各科室举办活动一年内要达四次以上。协调组织社会各单位添设施、办活动,发挥各自的优势,使群众健身红火起来。以社区为重点抓好城市体育,探索符合群众需求又具时代色彩的群体活动形式,搞好假日体育等传统特色体育,创造更多的群众健身空间;以镇为重点抓好农村体育,宣传落实《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实施《农村体育工作标准》,加强体育工作指导,抓好典型,推进农村体育工作;以学校为重点抓好青少年体育,加强与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联系,指导好体育传统学校、青少年俱乐部及学校课余训练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加强各类人群体育的发展,搞好职工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残疾人和少数民族体育工作。体育总会要发挥管理、协调作用,每个单项协会年内举办活动两次以上。进一步密切联系,每季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议,研究单项协会工作向深层次开展。年内成立单项协会一个。同时在联合办活动上进行探索,联合各行、各业,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政府体育向社会体育转变。加强体育工作指导,树立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方面的基层典型经验,并加以扶持,以点带面地推进全区体育工作。进一步密切与新闻单位的关系,加大典型经验、全民健身动态及有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办好《体育信息》,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市体育局上报情况,用科学、健康、文明的体育文化占领群众思想阵地,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二、搞活机制,强化经营,壮大实力

增强大家的经营意识,牢固树立“以发展经济的思路、措施发展体育”的观念。在全体职工范围内搞产业知识培训,强化经营理念,营造浓厚的经营氛围。以市场机制建设体育设施、以市场机制举办体育赛事、以市场机制经营无形资产,以体为主、多种经营,追求体育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适应体育新形式,推进体育管理制度的转变,实现体育管理机制转变。进一步强化体育经营,继续健全、完善在局机关各科室实行的财务独立、强化经营的一系列考核制度。各科室要在履行各自职能的同时,以经济杠杆推动工作,搞好体育多种经营,实行责权利高度统一,加快发展、壮大实力。体育中心及各阵地要进一步树立“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指导思想,围绕体育场馆如何“管理好、经营好、服务好”的工作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向市场要效益,加强内部管理。划小核算单位,量化任务指标,以压力促动力,实现责、权、利的有效统一,力争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有一个新的突破,在管理、经营和服务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全局上下要拓展思维、拓宽经营渠道,形成人人想事、干事、干成事的局面。要大胆思维,创新工作,苦干实干,以体为主、多种经营,搞好体育本业及相关产业的经营。积极盘活土地资源,促其升值,充分利用体育场馆,发挥最大价值。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有形资产的无形价值,力争使其价值尽早得以实现。

三、加快体育中心建设

今年入夏前游泳馆完工,确保夏季正式投入使用;五·一前建好体育场;9月底之前建成网球馆;年内建成综合楼。尽快形成设施相对集中、功能比较完善的体育中心,为开展全民健身、体育竞赛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

四、进一步搞好体校工作

加强体教结合,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联合办学,调整业余训练项目,共同办好业体校。努力提高业余体校办学质量,与教育部门共同把业余训练、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当成发展体育事业的战略任务来抓。抓好业体校常规管理,坚持教练员定期到借读校校访的制度,密切与教育部门的联系,加强对在校生的管理,在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严抓文化学习;加强教练员队伍管理,强化岗位目标责任制,不断规范业训行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提高教练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体校在抓好业训、输送后备人才的同时也要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要办好各类培训班,使体校不但是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也要成为青少年活动的俱乐部。

五、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