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型城镇化下的旅游特色小镇构建路径范文

新型城镇化下的旅游特色小镇构建路径范文

时间:2022-12-06 03:51:44

新型城镇化下的旅游特色小镇构建路径

摘要:特色小镇的建设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振兴乡村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旅游特色小镇的构建机制,以苏州东山镇为例对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路径进行刻画,并提出以突出文化特色为根,以全域旅游规划为干,以服务模式创新为源的发展理念,避免同质竞争、背离初衷的盲目式开发,通过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制度顶层设计的创新提高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质量。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全域旅游

习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且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的中国面临效率、动力和质量等多方面的变革,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推进我国城镇化向新型化、集约化升级。新型城镇化在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由总理首次提出,并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得到了详细的描述。我国城镇化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飞跃式提升,由1978年的17.92%跃升至2017年的58.52%。新型城镇化不只是停留在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而且具有更加丰富的经济内涵、文化内涵以及空间内涵,是以城乡统筹、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是全方位、多渠道的城镇改造,既包括城市核心主体功能区的崛起,同时也包括远离城市主体功能区的周边小镇的发展。处于城市边缘地带的乡村根据其自身特色的不同实现就地城镇化,这些可以充分推动地方特色小镇与中心城区遥相呼应,相互补充,而旅游特色小镇的打造在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1旅游特色小镇的相关研究

旅游特色小镇在西方发达国家并不罕见,早在19世纪70年代,部分发达国家就开始注重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和研究。例如位于英国都城伦敦的温莎城堡,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王室的起源历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从而逐步形成了以城堡为特色的旅游小镇。美国的劳维镇在早期以纺织业和钢铁业等工业为主导,在20世纪中叶其传统产业逐渐衰退并遭淘汰,地方政府就以工业遗产作为劳维镇的名片重新将其打造成旅游特色小镇,顺利完成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类似以文化特色打造成旅游特色小镇的实践在西方国家不胜枚举。旅游特色小镇实践的成功势必会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Graham(1995)聚焦英国爱丁堡历史古镇的旅游带动效应,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对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旅游在带动当地产业和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指出爱丁堡旅游特色小镇的打造与严格的历史文化保护密切相关。Carlos(2001)则立足与旅游规划与特色小镇的关系,认为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应与旅游规划保持一致性,并遵循可持续性的规则,更重要的是顺应市场利益。Clare&Emily(2006)就如何通过打造当地特色文化促进传统工业城镇向旅游特色小镇转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有关旅游特色小镇在国内的研究正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其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吴必虎(2001)首先对环城游憩带(ReRAM)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以上海为例对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进行刻画,形成了以发展旅游为特色小镇的理论基础。李青和张伟(2007)将旅游特色小镇的构建类型划分为资源吸引型、需求推动型以及环境依托型。毛睿佳(2011)认为国内旅游特色小镇应借鉴国外打造田园城镇的理念,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高爱颖(2014)以山东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实例,认为旅游特色小镇的构建应当围绕旅游供需关系的中心作用,注重迎合消费者需求,提高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宋晓丽等(2017)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认为现阶段我国旅游小镇还存在两极分化和动力不足等问题,应当以全域旅游推动地区特色小镇的协同发展。厉新建等(2018)认为文化是旅游特色小镇的灵魂,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应当不断打造新文化,依托小镇的特色讲好故事,使其成为展示小镇生活状态、产品状态和发展状态的空间载体。徐虹和王彩彩(2018)认为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应当紧密联系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以市场化为导向培育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空间。以上研究从多个角度对旅游特色小镇构建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地描述和分析,重点突出打造旅游小镇时须秉持文化特色与市场导向的一致性,生态保护与城镇规划的持续性,以及产品供给与消费者需求的互补性。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新型城镇化赋予特色小镇更加丰富的内涵,要求在打造旅游特色小镇时更加注重绿色生态,提升当地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使得小镇建设不仅体现出特色,更体现出了集约化和高质量。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特色小镇的构建路径与苏州实践

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人为造城运动,其核心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以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走集约、节能和生态的新路子。新型城镇化需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但城乡一体化并不等同于城乡一样化,需要传承自身的文脉,塑造特有的文化。旅游作为融消费、生态和文化传承为一体的产业,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增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被誉为“朝阳产业”。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具有资源和文化特色的地区应当抓住机遇打造绿色文明的旅游特色小镇。在2016年公布的第一批重点建设的特色小镇中,其中多半是旅游导向型。本文聚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著名旅游城市——苏州市,探讨旅游特色小镇构建的路径和实践。苏州市周边遍布形色各异的水乡古镇,正是由于它们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免于战争的纷扰得以完整保留下来,将水的文化和历史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些小镇不宜于发展制造业,而具有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先天优势。本文将焦点转向吴越文化的起源地——太湖流域,以离中心城区不远的东山镇分析新型城镇化下苏州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以及城乡互动发展的模式。

2.1历史文化是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灵魂

文化是一个地方历史和文明的沉淀,也是吸引游客慕名而来或者驻足的核心动力。因此,构建旅游特色小镇如果没有文化内涵作为支撑,则无异于空中楼阁,空有其表。这里的文化不仅限于历史遗迹或诗词歌赋,还在于文化精神内涵的延续。纵观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如杭州西湖,北京颐和园、苏州园林,在娇美如画的景色背后无不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苏州东山镇地处太湖流域,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早在1985年,在东山镇的三山岛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长江下游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空白。而且,雕刻文化在东山镇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木雕、石雕、砖雕、牙雕、核雕等,经过数代人的传承延续至今。东山镇还拥有唐宋元明清不同朝代的历史古迹,仅位于太湖湖畔的陆巷古村就拥有明清建筑30多栋,俨然打造成了可以跨越历史的建筑博物馆。此外,东山镇还培育出大批诸如宋代翰林学士叶梦得为代表的杰出人物,他们是东山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由此可见,东山镇不仅具有湖光山色的风景,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东山旅游特色小镇的宣传和打造需要充分融入文化内涵,使游客既可以看得见山水,又能听得清故事。

2.2全域旅游是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主题

旅游特色小镇在规划初期就应当秉持全域旅游的指导思想,这是在人们日益提高的旅游目的地体验要求的背景下发展的新理念。所谓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方位满足游客的体验要求。全域旅游的概念在城市旅游整体规划的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旅游特色小镇如果在突出特色的同时忽略了整体性的发展,则容易引起同质竞争或者被边缘化。东山镇与金庭镇(原西山镇)同属于太湖流域,具有相似的地理禀赋和文化背景,正是由于太湖的天然阻隔使得两地的物理距离长达50公里,如果两地不采取协同发展的策略,那么势必会造成旅游资源的不均衡。此外,东山镇距离中心城区不足40公里,在全域旅游的框架下势必会带动更多游客由中心向周边分散,推动旅游小镇消费需求的增加。因此,在全域旅游的思想指导下,东山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整合周边资源,避免同质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带动游客的跨区域流动,使得中心城区与东山镇的旅游资源优势均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2.3服务创新是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核心

习在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明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拥有强大的市场基础,对于旅游行业来说,服务质量与消费者需求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旅游特色小镇未来的发展一定与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创新发展紧密相关。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就是需要根据自身文化特色打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产品,而非在所有古镇可以购买的毫无辨识度的小商品。另外,服务理念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样发挥重要作用。游客体验的深度和满意的高度是决定服务水平的关键,打造具有归属感的旅游目的地才能使游客更容易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目前,东山镇尚处于开发升级阶段,从中心城区到东山镇的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公共交通的问题亟待解决。东山镇旅游服务的引导性不强,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3结语

旅游特色小镇的构建是我国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动全域旅游和城乡协同发展的新探索,是融集约、生态、休闲、消费为一体的新型主体。一个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旅游特色小镇需要突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并在全域旅游的整体框架下设计完成,从而通过持续的服务创新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多维空间。然而,旅游特色小镇的打造并不仅限于以上三个方面,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诸多的制度约束与利益矛盾。例如,特色小镇的建设与运营的不协调,有关旅游运营的人才缺乏是我国旅游行业结构性短缺的主要表现,这种建设与运营之间的脱节会直接影响旅游小镇特色的展现。另外,个别地方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特色不鲜明、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联动不畅、无序竞争等问题,甚至以此为契机开发房地产项目,这些显然违背了以特色小镇推动文化旅游的初衷。因此,只有抓住塑造文化特色,突出全域主题,推动服务创新这条主线,并在实践中切实解决低效无序的建设问题,才能真正推动特色小镇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4]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4).

[5]李青,张伟.城市近郊小城镇旅游动力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6]毛睿佳.发展小城镇生态休闲的探索与展望——都市繁华身后的一方“田园”[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8).

[7]高爱颖.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山东省旅游小镇建设问题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14(7).

[8]宋晓丽,周金泉,陈丽琴.全域旅游视域下旅游小镇发展策略探析[J].经济问题,2017(6).

[9]厉新建,傅林峰,时姗姗,等.旅游特色小镇的内生发展与路径[J].旅游学刊,2018,33(6).

[10]徐虹,王彩彩.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取势、明道和优术[J].旅游学刊,2018,33(6).

作者:章露 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新型城镇化下的旅游特色小镇构建路径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wlw/luyoulunwen/74527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