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论文3篇范文

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论文3篇范文

时间:2022-07-16 05:59:38

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卓越引领,树立教育创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树立创新理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真知、运用真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将课本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教学过程中个性化教学少,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少,学生主动参与度不够。因此要改革原有课程结构,设立基于实际项目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研究实际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在教学和实验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不同见解,营造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求新、敢于求异的精神。适应社会需求,在实践中凝聚创新理念。创新教育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学以致用,通过校企合作,有目的、有选择地参加项目,引导学生适应市场需求,了解业内发展趋势,学习相关的技术前沿知识,缩短学生与企业技能上的需求差距。实践证明,教育理念的创新在指导教学实践的同时大力促进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卓越教育”引导下,着力深化创新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定位于国内一流企业或国外著名企业的高质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卓越人才培养。确定校企融合培养模式及分段多样培养方式,提升培养成效。

(一)突出特色

人才培养特色是体现学校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卓越计划要立足学校自身特点,发挥学校的办学理念、行业背景、学科积累的相关优势,构建有本校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二)重点突破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涉及人才培养的诸多环节,需要学校进行机制调整和相关部门配合,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和协作。学校重在对课程体系的改革、企业培养环节的细化等重点环节的论证,整体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实践保障

卓越计划的突出特点是加强工程实践。学校加大相关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力度,强化基础实践、项目训练、工程实践等环节,是保障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四)引领示范

扎实工作,全力支持相关专业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引领学校其他工程类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引导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卓越计划、投入实践教学,引领学校整体实践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二、改革模式,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教学体系

据调查,我国计算机本科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学习课程种类繁多,缺乏核心竞争力;(2)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实际问题解决能力;(3)生搬硬套原理,缺乏创新思维;(4)逻辑关系理解肤浅,缺乏整体系统能力;(5)缺乏软件开发职业素养。而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脱节,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创新思维缺乏,计算机科学素养较差。因此,我们必须以“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在夯实学生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上,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激发创新潜能,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竞争力。

(一)构建“1+2+1”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要培养卓越人才,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除了要注重课堂效率,更要重视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锻炼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作用。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鼓励学生在掌握课堂知识之余,通过团队活动积极参与课外校企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企业项目中去,构建校企“1+2+1”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做到学以致用。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贯穿于培养计划的始终。学生通过第一、二学年公共(通识)课、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在学校课堂教学计划制订上,应强调实验教学,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在第三、四学年引入企业教育,注重课程设计、工程实践、企业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中的工程训练。通过校企项目实践教学组建“项目团队”,由企业导师布置任务,组长进行任务分配,企业导师和学校项目导师定期对团队进行考核、评价,团队之间开展竞争。实践证明,企业实训教学的融入不仅培养了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团队成员相互间的合作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加强了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二)建立核心专业课程群,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计算机专业卓越人才,在重视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还要对核心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革新,变传统各课程独立教学为有机课程建设。分析存在的问题,重新分群类设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重点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计算机本科专业必修课程分为三个课程群,分别为课程设计类课程群、系统开发类课程群和硬件类课程群,按课程群分阶段、有步骤地系统规划课程,在打牢基础的同时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目前这类课程教学主要存在学生的编程能力差、代码意识弱、遇到实际问题无法变通等问题。为突出课程的专业性,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算法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统一为程序设计类课程群,建立教学体系。教学体系中分为程序设计类课程群和实验、实践两条主线,程序设计能力按基础实践项目、综合实践项目、各类课程设计和竞赛逐步提高要求,以实际项目实践和高级别的认证和资格考试为契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系统化能力,形成“基础—综合—设计—创新”4个层次分阶段、按梯度顺序进行推进,强调项目实践和竞赛,提倡团队合作,突出对学生程序设计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系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体系的渐进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总体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系统开发类课程主要通过实际系统分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课程间内容重复,教学案例陈旧,学生缺乏实训积极性等问题。

应以“提高学生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为宗旨,对系统开发类课程群教学体系进行设置,将数据库分析设计类课程、系统分析设计类课程和系统开发实践类课程归为系统能力培养课程群,在进行课程设计项目选定时,以行业实际应用为基本出发点,在强化某一课程的专项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相关性,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学内容的重复率,以适应行业实际需求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体系。硬件应用技术和硬件系统开发能力是计算机专业类学生一项重要的能力,但目前弱化了计算机硬件设计技术与硬件系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硬件设计的能力差,无法达到社会对硬件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的人才的需求。硬件类课程群教学体系设置,应以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组成原理为基础课程,汇编语言和微机原理与接口为中间衔接课程,最后结合社会需求,设计嵌入式系统、单片机控制等课程,强化对学生硬件技术及硬件应用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重点突出课程实践环节,实行项目制,在各项目导师分组指导下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面向硬件系统设计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三)制定激励机制,贯穿卓越教育始终

激励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卓越人才的有力保障。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提问式、案例式、情境模拟、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启发,激励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参与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师生共同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如ACM程序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比赛、信息安全竞赛等,开阔学生的科技视野,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学校和学院制定相关的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参赛获奖的学生根据获奖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学分,学生在申请大学生SRT项目时优先考虑,并在以后的评优、保研时给予适当的加分。通过这些激励措施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赛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又增强了科研创新意识。

三、内引外联,强化师资队伍创新能力培养

教师的创造精神影响学生的创新热情,创新能力决定了创新教育的成果。因此,创新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修炼良好的心理品质,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造就一批创新型教师,站在学科前沿,预测学科未来,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高峰。加强校际合作和交流,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建设方法,聘请企业人员承担部分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实践教学,定期选派教师参与企业培训和交流,打造一支既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作者:朱淑鑫徐焕良李晓晖严家兴任守纲王春伟熊迎军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第二篇

一、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缺乏

(一)创新应用不足。

一般来说,计算机软件的模块设置是相通的,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在面对一个新的软件时,应当拥有自主学习、推而广之的能力。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开设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外,还会开设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课。如本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第3学年开设旅游信息系统一课,在第1学年掌握了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后,旅游信息系统的教学则主要侧重各个模块的专业应用方面,而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在面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时,出现了陌生感、软件上手慢等问题,降低了学习效率。

(二)创新思维不足。

创新思维不足的核心是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高职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运用已有知识体系进行科研活动的思维定势,而对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批判、综合、组合,并形成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能力较弱。缺乏创新思维的学生,会导致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以教师所授、教材所讲的内容为基础,拓展学习内容、强化实践活动,以达到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的目的。

二、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一位教育者罗伯特•马金说:“当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天才,启发引导学生不但成功地取得了超越他们过去水平的优良成绩,而且达到了他们认为应该达到的预想目标时,使命中的要求就变得更加切实可行了。个性化教育成为鼓励学生自信的工具,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它在师生之间创造了一种不同的责任制,即创造了一种为保证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实质性改善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精神。”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应该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做以了解。如在新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本学科的认识,对相应软件的了解,以及对本门课的学习目标的期望等多样化需求。大一新生来自全国各地,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据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的调查显示,入学时已达到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要求的占14%;已学过一些,但不达标的占36%;根本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占49%。开课前进行调查有利于把握教学重点,以便开展分层教学。在教学具体环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创造机会,为个性化作品提供展示的空间。

(二)提高学习兴趣。

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第一,明析目标需求,将课程的教学与学生就业升学挂钩。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通过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是学院对学生、社会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同时,针对部分同学希望通过专升本考试进行深入学习的需要,因此,将这些目标需求融入在课程教学的各个模块中,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第二,创新课堂导入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导入环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是非常重要的,在此环节中创设出学习、思考等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景,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动机。例如,在讲Powerpoint之前,给同学们展示一些PPT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完成这样的作品产生兴趣,对其中所要学习的工具产生强烈的动机。第三,利用榜样的作用,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创新,将优秀作品点名展示,让其他同学在学习中进步,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之外,鼓励学生参加信息技术协会、给学生提供比赛机会,如举行全校计算机设计大赛,对获奖者进行奖励,或引导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实践证明,这些榜样的力量是极为明显的,榜样确实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在课堂上,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教师本人首先应当具备创新改革教学的意识,在教学环节中利用智慧,用独特的方式启迪学生进行思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带来创新的基础环境。在课堂之外,带动学校信息技术协会的活动,使协会发挥其功能,在校园活动中体现信息技术对扩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院发展的作用;在学院开展各项计算机大赛,如PPT设计大赛、征集学院LOGO等活动,带动学生的计算机创新应用热潮;鼓励学生参加国家或社会组织的计算机设计比赛,辅导学生并争取获得奖项。通过多种途径,在学院中营造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氛围,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创新能力。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成绩考核,多是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辅以上机实践和平时综合表现,这种相对封闭的解题思路和考核方法,难免会使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模式中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更能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Photoshop这门课,将传统的工具式讲解为主线的教学方式,改变为实用性较强的案例式教学,以案例为单位组织教学,并将对工具的应用融入每个案例中,如此,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目标性,为他们进行独立思考、拓展创新思维提供了基础。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补充PS设计理念与色彩搭配等理论知识,使Pho-toshop的学习不只限于对工具的简单学习,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设计与创新应用能力。

(五)改进考试机制。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成绩考核多是以期末考试加平时表现来综合评分,而平时表现这一项的分数则很容易由考勤这部分成绩来代替。因此,这种考核方法容易造成片面性的总结性评价,而缺乏完整的过程性评价,探索全新的考试机制势在必行。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才能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当前我国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创新能力缺乏,要求高校计算机教学工作者们更新教学观念,从自身做起,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快速适应信息化社会、满足信息化职业的要求、促进创新型社会的发展。

作者:王小宁单位: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第三篇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的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成人教育培养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普遍套用全日制高校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采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理论知识为主要讲授点;教学偏理论,轻实践;社会服务意识淡薄,缺乏与企业的有效结合,不能满足IT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改进计算机专业成人教育培养模式,把校企合作办学作为新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和校企合作机制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1.培养目标。

为全面提高成人教育素质,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从社会需求分析、相关行业和岗位能力要求调研分析入手,来确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调研和分析,确定成人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时代要求,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成人教育特色,面向生产实际,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技能型计算机专业人才为目的,根据社会需求突出重点,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根据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按照培养方案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先进性,教学内容符合专业和职业要求,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函授、业余等不同学习形式和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等要求的原则,课程体系突出实践环节,实现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阶段实践与毕业综合实践一体化;强化知识结构的设计与建设,教学内容以体现实用性、结合生产实际及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构建多元化、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新培养方案的特点是:①平台+方向特色。强化知识结构的设计与建设,构建多元化、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平台+方向”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根据课程组的教学目标,设置与课程组对应的项目实践,以巩固课堂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项目实践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为下一步的毕业设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②探索学年学分制改革。在培养方案设计上,鉴于目前学分制改革的条件限制,我们实行学年学分制,既强调学期必修课程,同时给学生选课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③强化实践教学。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加强了实验、实训环节,课程实践与专业资格证证书相结合,加强“双证”培养的力度。④增加学生选修课的自选形式,以学员为中心,实现个性化培养。⑤课程设置突出实用性。突出应用性、针对性,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在保证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基本培养规格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科学地规划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有所侧重。⑥充分体现整体优化。正确处理好政治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对于专科与本科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做好两个阶段的课程衔接,既保证了本科培养计划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避免了与专科内容重复。

3.加强与企业的联合,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高校应根据专业建立相应的企业基地,不定期地为相关企业提供业务培训,同时相关企业对专业培养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人才培养提出特殊要求,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的人才。成人教育的学员来自于不同的岗位,学习时间、地点很难统一,原有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有所不同。为了满足学员个性化的需求,除了采取培养方案分专业方向、试行学年学分制、增加选修课这些措施外,建设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平台,把现在的以自学为主、集中面授为辅的教学模式逐渐向以网络教学为主、网络答疑为辅的模式转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

三、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特色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

根据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按照课程类型进行划分,根据课程性质,结合成人教育特点,确定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体现成人教育特色,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减少理论、增加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如,《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培养学生编程思路和方法为根本,教学内容上减少语法介绍的学时,增加实例算法的介绍。确定教学内容后,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书,完善课程教学资料的建设,使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课程和教材建设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基于成人教育的特点,在课程建设上首先是加强网络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方便的自主学习空间。在网络课程建设的同时,在课程特色上下工夫,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材建设上进行突破,加强课程特色的建设。根据目前计算机专业成人教育教学的特点,编写成人教育计算机教材,教材以案例和项目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将关键知识点通过项目和任务来体现,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尽量掌握关键知识点,同时便于学生自学。

四、加强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逐步从以教师为主的知识灌输型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素质能力培养型教育。强调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现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面授过程中,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以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为主,将关键知识点通过项目和任务来进行体现,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尽量掌握关键知识点,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虚拟实验技术的引入、虚拟工作环境的建立,为成人教育的教学创设新的学习情境。通过构建网络课程和数字资源,方便学生自学。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为解决工学矛盾,采用多种方式来组织实验教学。如,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两门课程,为了让学生培养一种良好的编程理念,掌握编程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五、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特点是实践性强,在实践教学环节,增加课程实验的学时数,开发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建立实习和实训基地。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在培养方案中,增加项目实践环节,采用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企业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一个方向和题目进行项目实践,项目最好和自己的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掌握项目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在项目实践的基础上,进入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可以和项目实践相结合,对项目实践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设计和开发,最终完成毕业设计。项目实践和毕业设计的结合,不仅保证了学生对毕业设计流程和要求的掌握,还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计算机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要传授给学生最新的专业知识;二是要满足企业及社会需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计算机专业成教培养的需要,才能使成教学生适应社会,达到计算机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作者:李业德田爱奎单位: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论文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wlw/jsjzylw/64914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