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时代文化传播范文

网络时代文化传播范文

网络时代文化传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因特网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对文化传播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使跨文化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本文旨在探讨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特点、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影响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

因特网作为传媒与传统大众媒介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互联性,它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凭借计算机的互联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享同样的信息。与传统大众媒介相比,它具有如下特征:开放性、数字化、互动性、包容性、便捷性等。

网络传播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影响

上述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对我国文化建设影响极大。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积极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上:

首先是对汉语地位的冲击。据有关部门统计,当今世界已有150多个国家联在了因特网上,毫无疑问这将为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为直接、更为便捷的条件。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因特网上的文化传播是极不平衡的。据《计算机世界报》年的有关统计数字,在因特网上的输入、输出信息流量中,中文信息分别占0.1%和。0.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了85%以上。这一事实表明,英语已经形成了计算机和网络霸权。由此下去,伴随着计算机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将会越来越疏远汉语,并由此造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失落。

其次是对文化管理制度的冲击。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经济运行的方向和过程全部由政府来控制,政府既是经济活动的组织者,也是经济实体的所有者。这种情况反映在管理体制上,则是高度集权的中央管理模式。一个政府对社会其他方面的管理模式往往也和经济管理模式有着内在的联系,高度统一的经济管理同样也要求要有高度统一的对其他事业的管理。

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文化竞争与挑战

面对网络上的英语狂潮与文化冲击,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以期逐步形成能够与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相抗衡的强势文化,以改变自己的文化生存与发展环境,提高本民族文化安全系数。为此,我们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是下大力气,采取措施,大力开发中文信息资源。

虽然英特网在我国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却是空前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上网人数已达到4580万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与1997年第一次调查时的62万人相比,激增74倍。即使如此,与我国13亿的人口基数相比,还只占很小的比例。

二是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加大相关立法力度,坚持依法治理和管理网络。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经过网络工作者多年来的艰苦努力和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没有一个根本性突破,一些多年来制约和阻碍网络发展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作为政府部门要坚持简政放权,加强行业管理,以政策指导、法规调控、信息服务、检查监督为主要内容,改变过去那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状况,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网络的新格局。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以查、封、禁、堵为主的那一套管理体制尤其是在互联网络的巨大冲击下,已经越来越失效了。因此,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场运行规则和管理体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十分迫切的任务。

同时,要下大力气加快相关立法力度,以解决我们的网络法制建设明显滞后、立法数量偏少、立法层次偏低缺乏可操作性、不能与国际惯例接轨和执法不严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自1994年以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制定的管理法规和规章有有10余件,各地也出台了一批地方性规和政府规章,基本上结束了网络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历史,为民族的、优秀的文化艺术和文明健康的文化娱乐服务进入市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尽快制定一批既能保护尚显稚嫩的中国网络发展,同时又体现网络特征的法律法规,便成为当务之急。

三是增强文化安全意识,警惕文化霸权主义。

随着冷占的结束,西方敌对势力逐步把主要目光瞄准我们,利用包括因特网在内的各种途径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大肆进行文化渗透。面对如此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增强文化安全意识,警惕文化霸权主义。这是我们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仍然保持中国民族的文化个性以及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非常关键的一环。尤其是作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责任更为重大。我们认为,要想抵御文化霸权主义的入侵,就必须使我们的文化强大起来,成为与西方文化鼎足而立的强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