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健康网络范文

大学生健康网络范文

大学生健康网络

一、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网上聊天语言失范,网络交友心理失衡,在亦虚亦幻的浪漫中行为失控

网络语言有自己独特的“规则”。除具有形象便捷的特点外,网络语言更多地充满着戏谑和粗俗,逐渐失去原有的语言规范。大学生上网聊天的目的多数是交友,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决定了交友对象的不可确定性,而大学生他们渴望接触更多的人,体验各种新奇的感觉,在制度化的校园和有规律的家庭生活里很难得到满足。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性达到了最大化,并且由于相当一部分门户网站经营者的功利性导向,大部分聊天室充斥着各种富有挑逗性、诱惑性的言语,甚至不时还会出现色情交易的信号,这些常常使尚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难以自持。网络交友甚至网恋成为大学生网民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方式。

(二)开放与封闭、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带来危害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从其作为虚拟世界的角度看,它又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网络世界中人与人的交往与现实社会相比,具有交往范围更广、关系更加平等等优点,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互相沟通。通过网络有机会认识陌生人,与志趣相投的人交流。这种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自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网络中的自我角色或随意欺骗他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这种网络交流的匿名性使大学生面对的是缺乏面对面的人际互动和人格、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氛围,容易使大学生患上“网络疏离症”从而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不利于他们承担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

(三)网上论坛无序化,黑客行为英雄化,计算机病毒的破坏作用无限制扩大

BBS(BulletinBoardSystem),即电子公告牌,俗称网上论坛或讨论版,可以就某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倡百家争鸣。自诞生之初BBS就颇受大学生网民青睐,如早期的“水木清华”。可由于讨论版更多地是以其信息自由来提高点击率,因此论坛内相互谩骂、攻击成风,发贴内容与版面主题相去甚远。曾经小有名气的西祠胡同中还有专门的“乱坟岗”,不服可以去那“单挑”,“乱坟岗”之乱可想而知,国骂、粗口,所学为数不多的英文单词也时时派上用场。无序的BBS越来越脱离其初衷。

“数字化生存”同时带来了信息崇拜。信息崇拜的极端表现就是黑客与计算机病毒的出现。黑客是英特网上破坏性最强的群体,虽然偶尔也会扮演网络侠客的角色,但更多地充当着“网络流氓与网络罪犯”。他们典型的动作就是在网络空间乱砍滥伐——“劈”,在知名网站乱涂乱画——“黑”,已经由最初的恶作剧发展到故意进行数字破坏。计算机病毒也多数是这些所谓“网路侠客”的“得意之作”。他们把自己的行为更多地看作是一种智力“挑战”或游戏,其行为的潜在破坏作用几乎可以使英特网自生自灭。

(四)色情网站图文并茂,网络游戏魅力难挡,学业就在“快意人生”中荒废

古人云,“食,色,性也。”色情网站对处于青春萌动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在最近一项名为“网络十大罪状”的民意调查中,网络色情高居第五。色情业随着网络的商业化渗透到英特网的每一个角落。另外一份对北京五所著名高校学生的调查显示,98%的人曾查阅黄色图片或文字。而在接触过网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60%以上有性犯罪的行为或动机。网络色情已成为网络空间的公害之一。

(五)对于互联网这块巨大的蛋糕,游戏开发商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传统的单机游戏已足以满足大学生这个年轻的群体,网络游戏却另有其别样魅力,网络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互动游戏空间。但是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是巨大的,根据心理学测试的统计结果,所有服食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焦虑、紧张、忧郁等等。而迷恋网络游戏的人经过测试后,其结果也都超过正常值,无一例外地提示具有心理障碍问题。

二、面对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的对策

(一)强化社会道德责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所谓道德就是调节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准则。互联网由于众多网民的参与,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关系也需要一个准则来调整,需要有一个规范来约束。心理学有一个内模仿的概念,即网上行为是个体心理历程的再现,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道德实质上是社会道德的一个延伸,因而又会反过来影响现实道德。******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提出“八荣八耻”观,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对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提出的要求。知耻明荣,就是要求大学生网上行为也应像现实生活一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分析、判断问题,加强自律,自觉校正自己的网上言行,大力弘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

(二)借鉴国外经验加强立法,净化网络环境

在强化社会道德责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进程中,制度建设尤其关键,要通过道德立法赋予道德强制性的特征,以全面提升整个社会尤其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准。制度是“行为规则”,其本身有“褒扬”和“惩治”两层含义。道德的作用机制主要是自律,而道德的制度化是把自律与他律有机融合,赋予道德强制性的特征,从而使道德的作用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最大限度地扼制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美国是全世界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成人网站分布地。其做法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明确的分级制度,便于实际执法中对违法信息内容和游戏的识别鉴定;二是将违规网站和经营者、有网络性犯罪污点的人纳入黑名单全国公布,对不法分子有着极大的震慑作用。

法国的做法是对网络色情课以重罪。1998年6月,法国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定罪量刑做了部分修改,从严从重处罚利用网络手段腐蚀青少年的犯罪行为。

上述国家为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立法的做法,对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拓展高校德育空间

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创新德育的方法和手段,开辟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正确引导大学生开展网上讨论,贴近大学生思想,贴近现实生活,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对大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切实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总之,大学是一个特殊的阶段,生理上已为成人的大学生心理、情感都尚未成熟。如果学业与生活不能够使他们忙碌与充实起来,那么虚拟世界便可能成为他们的一种很好的寄托。而一旦走向社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多重角色使他们立即能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很快会明确,生活不是游戏,也无法游戏人生。

互联网进入我国后的发展速度远比其他媒体要迅猛得多。电话进入我国家庭差不多用了100年的时间,电视大概30年,而互联网不到10年就已经形成规模,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1.11亿人,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位居世界第二,且85%为35岁以下的青少年,大学生则是最主要的群体。科技发展史表明,科技作为人类首要的物质创造力量,同时还负载着利益和价值;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伴随着利益的纷争和价值观的冲突。网络和每一次技术进步一样体现着“双刃剑”的特点,既改变着社会、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人类的进步,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历史的机遇,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的道德伦理问题。随着网络影响的不断扩大,互联网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带来一些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