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设计师论文范文

设计师论文范文

设计师论文

设计师论文范文第1篇

现代设计艺术的范畴与时俱进,它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染指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诸多学科。对于设计作品的版权保护,将围绕设计创意、美学思想以及构成设计作品的各种感官因素展开。其中感官因素又包括设计形状、图案、色彩、文案、声音、触感等。在我国,版权即著作权,设计作品因具备线条、色彩等方式构成的审美意义而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以产品设计为代表的设计作品也同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包括产品形状、图案或者富有美感并适用于工业生产的新设计。为与他人商品区分开来,代表自然人、法人或组织的商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包括文字、图形、颜色组合等。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冒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与他人知名商品引起混淆。

有关知识产权最早的两部国际公约分别为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886年《保护文学与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它们被称为保护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两部“基本法”《。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对产品外观、商标等方面提出对设计作品产权的保护《;保护文学与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强调图画、实用艺术、建筑等有关艺术创作的作品均享有版权。1967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同盟的国际局与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同盟的国际局合并,会员国共同签订了《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WIPO)》,该组织成为联合国保护知识产权的一个专门机构。为通过国家间合作促进世界知识产权保护,又分别诞生了多部世界公约,其中有关设计版权最重要的公约为,1952年《世界版权公约》、1994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和1966年《发展中国家商标、商号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示范法》。

2数字技术对设计版权的挑战

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摩尔曾说,当价格不变时,半导体晶片上的组件每隔18个月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随之提升。这条定律揭示了信息时代下数字技术发展的速度。数字技术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连接市场与消费者,互联网促使消费者可以不再通过实体媒介获取设计信息,无线网络的发展又进一步拓展了人们接收设计信息的终端。传统的版权制度,主要针对出版社、印刷厂等以版权作品作为盈利目标的实体销售商,在当下数字时代,设计版权保护的责任更多地需要信息社会服务提供者来担当。信息社会服务提供者主要有四种,即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缓存服务提供者、宿主服务提供者和信息搜索服务提供者。

其中宿主服务提供者即为当下人们所使用的博客服务、电子商务、网络视频等应用中介;信息搜索服务提供者指在网络中提供检索信息功能的服务提供者。例如,谷歌、百度等公司。这两类信息服务提供者是直接面向公众的媒介与平台,它们涉及各类设计成品的展示,个人用户只需简单的操作即可获得作品的副本。因此,作为网络传播服务端,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版权维护行为与设计成果保护息息相关。但由于技术层面上的争议,目前很多国家版权法对网络环境下版权责任承担没有明确条文,这两类信息服务提供者没有完全承担阻止侵权的任务,而更多的是担当一份社会责任,对潜在侵害设计版权的图文信息做出相应限定,在一些特定环境下,为维护版权执行删除和屏蔽职责。

3版权与设计师权利保护的策略

(1)增强版权意识,保护设计创意。设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其成果成为消费的具体对象。因此,设计所蕴藏的创意可以直接转化为有形的经济价值。对于设计创意的保护,应首先明确版权保护的意识。不论是设计个人或公司,应执行严格的作品管理制度,在与委托方的沟通过程中,保护好设计方案,设置必要的防护措施,拒绝网络传输或任何拷贝行为,避免因管理疏漏而产生产权纠纷。同时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在未签订合同的情况下不轻易提供任何设计预案,拒绝无序比稿和非公正的招标行为。(2)强化法制,完善设计版权管理。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它同时具备人类科学实践的理性和艺术创造的感性。设计作品所包含的感性因素,使作品借鉴与抄袭变得没有明确界线,难以取证,这使设计产权保护变得异常困难。有关设计作品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条文尚未细分,法律惩治侵权与抄袭行为力度较轻,这使一部分经不起物欲诱惑的人铤而走险,无视相关法律存在。维护设计师权利离不开国家相关法律的实行,构建作品侵权监管机制,完善设计作品版权管理,成为当下设计维权建设的重要途径。(3)提倡创新,反对设计抄袭。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获得了可观的成果,这得益于思想、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创新的理念引领人类从原始走向现代。

设计师论文范文第2篇

1.专业技巧。首先在专业技巧训练中基本训练就是台步,直线或交叉线的各种步伐配合服装风格的不断变化,演绎不同的服装。直线或交叉正常高度但步伐较大;直线或交叉正常高度但步伐较小且温柔;直线或交叉线正常高度但坚定有力;直线或交叉线高抬腿。以上为技巧的基本步伐,除此之外还可配合服装要求进行舞蹈类步伐。

2.造型训练。服装表演过程中,模特对服装的理解通过她(他)的动态和静态得以展示,既体现了服装的韵律美,又体现了服装的雕塑美,能促进观众对服装的理解,也能准确的表达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二、服装模特的综合素质

1.文化基础知识。这里讲的文化基础指的是对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即我们学习的语文、数学、美术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因为这是构成一个人内在的基本因素。

2.音乐修养。服装表演的过程中都是伴随着音乐进行的,而音乐作为服装表演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服装表演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

3.舞蹈基础。舞蹈与服装表演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表演,但两者之间却有着共同之处,她们都是以身体语言作为表现手段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三、模特应具备的其他能力与素质

(一)创新精神

创新,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模特要创新就要发挥其想象力,做的和别人有的地方不一样,可以从以下点切入:走台方式,造型,舞蹈动作,甚至一个眼神,等等。只是模特们不能忽略了自己这双发现的眼睛,利用好他,也会使模特在表演时让观众看出不一样,从而对模特展示的服装印象深刻。

(二)沟通理解与表达

沟通理解与表达能力是人人都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每个人的表现出来的状态和程度却大大不同,有的人在表达沟通时落落大方,而有的人却给人局促的感觉,甚至给人胆小无能的定位,也许这不是真实的内心表现,所以,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表达会让模特增强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是舞台上的服装也光彩耀人。

设计师论文范文第3篇

(1)产品品牌附加价值低、定价高、消费者不买账。很多设计师品牌由于“小众”的设计风格而无法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导致了销量较低,而为了避免库存积压,他们的货品不能批量生产,所以成本飙高,不得不拉高价位。虽然本来按照国外设计师品牌的销售风格。小众与高价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并且依然能够受到国外消费者的追捧。但是当本土设计师把他们自己的这些“小众高价”的产品放到国内市场的时候,销售业绩却非常惨淡。其原因就是产品没有丰厚的品牌附加价值,或是说其产品的品牌附加价值没有被国内的消费者所认可。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实力常常震惊国外高档消费市场,使得几乎所有的外国品牌都齐齐地看向中国这片丰厚的市场,摩拳擦掌想要大捞一笔。这种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中国消费者乐于并且有实力在穿着打扮上进行昂贵的消费。第二,这些买得起的消费者们消费的不仅是一件衣服的材料和设计。他们更多的是在消费产品背后的品牌,通过产品,将自己与品牌的品位,历史,地位,价值做连接。从而体现自己的品位,地位和价值。所以,即使本土设计师们设计出了和国外大牌一样水准的服装,而由于没有创造出自己的品牌价值。那么,其产品不仅卖不到国外大牌的价格,就连某些本土工业化品牌产品的价格都卖不到。因此,中国设计师在做自己的原创品牌的时候,不光要专注于产品的设计,也要为品牌打造其独特的,充满魅力的品牌文化。设计师品牌最核心的灵魂一定是创始设计师本人。因此,设计师本人的魅力和“明星效应”就变得非常重要。像国内大批的所谓“知名设计师”其实也只是服装行业内的人知晓而已。真正的广大各行各业的消费者们并不认识这些“知名设计师”们,更不用说要让消费者们来理解来认可这些设计师自主品牌的价值了。分析国外的设计师品牌,无不与时装工业、电影业、流行娱乐业、包括传媒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国外的著名设计师coco.chanel,她的故事甚至已经被拍成了电影,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所有观看过电影的人不仅被coco.chanel的个人魅力所倾倒,也熟悉了香奈儿的品牌历史。所以,中国的本土品牌创始设计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自己本人和表达自己也有的思想。利用设计师的个人魅力来带动消费者的追随,影响消费者对穿着的选择,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品牌。

(2)秀场款式与实际销售款式的差别大。许多非常有才华的设计师可以在秀场上充分发挥自己的风格与能力。却常常在市场中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审美与实用的结合点,怕消费者觉得自己的产品太过“独特”而接受不了,影响销量。所以尽量让自己的产品变成“常规基本款”。使得人们在看了秀场上美轮美奂的服装后,满怀期待地来到其品牌的销售专柜,却发现其货品平平淡淡,没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不禁感到失望,不再对此品牌和其设计师进行关注。于是很多设计师品牌就这样失去了一批又一批潜在的客户。所以,在设计师创立品牌之初,就要明确自己品牌的风格路线。如果是要“张扬个性”就势必小众。否则如果打着“设计师品牌”的旗号而卖平庸或个性不足的产品,那么势必竞争不过工业品牌。而当下正是一个大家都想表明个性的时代。因此,市场也在随之慢慢地细化。“江南布衣”曾在2013年春夏时在其专柜内推出了一系列偏秀场风格的“巴黎设计师合作款”的限量新品。其设计夸张大胆,在结构上进行了彻底的创新。市场证明:这个系列很快被销售一空。并且很多消费者还在期待着下一次的“合作款”。这说明设计师品牌不要怕自己的设计风格太过扎眼。设计师品牌务必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和优势,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才能充分显示自己的价值,不至于被快速变化的市场所吞噬。

(3)销售策略混乱。很多设计师品牌的产品在上市之初,定价非常高,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销售业绩不佳,顶不住库存的压力。开始进行促销打折。这种看似“常规”的销售策略,实际上非常不利于设计师品牌的发展。会消磨掉设计师品牌独有的格调与魅力,沦为普通甚至彻底的失去竞争力。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销售方式,制定出一条最符合品牌自身情况的销售策略。是每一个设计师品牌的必修课程。而这些都最好是有一个专业的销售团队来支撑,很多设计师本人不仅要管理设计,又要管理销售,不光精力跟不上,也没有过硬的销售知识与手段。因此,很容易因为经营不善而将品牌推倒垂死的边缘。

2总结

设计师论文范文第4篇

1设计师工作中对设备的需求如何让自己高效快速又灵感充沛地作业,无疑是办公区域最重要的使命。现代化的机器办公手段已经取代了原始的手工操作,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和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家庭办公,也逐渐成为他们办公的好帮手。对于一些家庭办公的设计师来说,分别购置单一功能的办公设备增加了预算压力,又浪费了有效空间,工作效率更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目前市场上的最新状况表明,多功能一体机因为其占用空间小,功能多样,使用方便等特点而逐渐成为设计工作室的首选。它能轻松地帮助设计师们消除烦恼,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空间,高品质、高效率的办公用品成为最合适的办公助手。而一体机也成为的家庭办公设备的发展趋势。

2设计师对个性化设备的需求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中,设计师的压力大,工作繁忙,家既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又是工作空间,对于办公设备的依赖程度比较高。从事设计的工作者除了要求办公设备实用和灵活以外,还能突出其个性化,展现其个人品味,所以,办公设备需要为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由此可见,办公设备与设计师的关系上升到精神功能层面,即以实现某种使用功能为基础,营造出某种具有风格意向的办公氛围。主要是从办公设备的形态、色彩、质感、灯光营造等方面考虑。以往的办公设备太注重体现工业时代的机械化、科技感,造型方正平直,色彩冷漠,材质多选用钢材、玻璃等科技感强烈的材料,只是考虑提高效率,没有考虑人的心理需求。我们应当引入生活美学,在冷色为主的办公设备中加入暖色,如红色系、橙色系等,将冷暖相互搭配。

3办公空间与设备的关系:办公设备、办公家具和室内空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设备的用途、摆放位置等都取决于它的“空间”传达出来的信息。设备作为一种产品,不仅具备使用功能,也具备精神功能。它可以分隔空间、填补空间、改善空间效果、利用空间,使其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不少人对家庭办公室的看法却往往停留在“一台电脑配打印机、一部电话带传真机、一条ADSL就足矣!”对此,设计师认为,功能的配备诚然重要,但要真正提高办公效率,却还得在家庭办公室的格调地方下些功夫。选择房间、风格定位、费用预算、办公设备、家具挑选、灯光设置、色彩搭配、装饰配衬等具体细节都得一一考虑。空间的表达形式除了利用实物分隔之外,还可以利用一些视觉感知形成一定的心理空间,例如色彩、灯光等。不同的色彩可以在视觉上对空间结构进行划分并对建筑结构本身的一些问题起到修正作用。设备设计中同样存在色彩设计,色彩不但可以利用色彩的变化达到“间”的作用,对设备的不同构造部分采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划分出不同的空间,从而营造出一种心理空间。

二、设计师办公设备的设计构想:

通过调查分析,对于设计师的职业特征与家庭办公设备的特点需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设计师生活上没有固定的规律,办公空间不仅要满足工作的需要,还要与居家生活协调。上文通过论述分析了设计师职业特征及其办公环境的特点,对办公设备提出了一些设计需求,现针对办公设备提出一些设计构想。

1设计师家庭办公设备系统设计:在分析设计师工作流程后,为方便设计师的工作,构想一个适合设计师家庭办公的设备系统(如图表所示)。整个系统主要分为资料输入、资料编辑、资料输出三大部分组成。资料输入包括记录、录音、扫描、收纳的功能。可以利用当今的科学技术,构想设计一个电子板将设计师调研时记录的图文资料及随手纪录的创意手稿即时记录保存,并可上传到电脑转换成数字文字与图形,进行数字化管理与应用,让使用者方便储存、编辑与分享。由于设计师经常需要手绘一些A3以上的设计草图作为概念的展示,为了保存手稿至电脑里进行修改及与客户交流分享,但是通常扫描后都需要采用PS软件进行拼合。为此,系统中的扫描功能构想以手动形式完成,造型轻巧,可以直接手握在书籍等文本资料上进行扫描纪录,同时也可以上传至电脑进行格式转换,方便使用随时进行编辑。收纳功能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想一款电子书夹,把大量层叠的设计草图、文案资料等所有的材料都分类放置,条分缕析,在使用者需要查找翻阅时,只需要在系统终端输入文件名等相关信息,电子书夹就会有发光或发声提示,让使用者可以及时找到所需要的文本资料。使整个办公环境井井有条,更加舒适自然,从而提高工作时的效率。当今网络空间的建立,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料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传递输出,有利于资料的共享,增加与客户沟通的便利性,有助于设计的决策。

2设计师家庭办公空间与设备设计:考虑到居室面积的局限性,尽可能不用固定的隔断来划分和组织各功能单元,而是采用灵活的办公设备与家具来围合出不同性质的空间,这种方式会让各个空间功能变得更加灵活。而对于办公设备的设计要处理好家居气氛与办公气氛的矛盾,应该尽可能的将两者协调起来,将办公间与其他的功能空间进行统一规划,并形成统一的基调。在不破坏家居氛围的前提下,在工作空间区域添加一些比较明快的色彩,可以振奋人的精神,从而提高工作时的效率。

3设计师家庭办公设备的个性化设计:在办公环境中整日忙碌,人容易疲劳,容易导致心理压抑,而不同的办公设备会带给人不同的生活观念和工作方式,因此要充分考虑设计师的心理感受,办公设备应满足设计师的需要,更显多样性、个性化。构想办公设备在色彩上要更具个性化,在色调上打破黑灰的主色,以明快的橙、绿、蓝等色调满足设计师个性化需求。材质上趋向健康多样化,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材料搭配,实木的厚重,皮质的奢华,玻璃、金属的冷艳等,都能展示出唯美特色。而在造型上,兼备舒适度与艺术性,除了传统的方正造型外,还可以设计成半圆形、U形以及不规则形的几何造型,使之仿佛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的同时也能更加方便使用者的操作,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

三、结论

设计师论文范文第5篇

一、中式家具与当代室内设计的结合

在中式家具的选择上,明清时代的家具往往更受到人们的欢迎。明式家具造型优美,结构科学合理,榫卯精密,坚实牢固;材质方面重视木材本身的天然材质纹理和色泽表现。清代家具与明式家具相比品种更丰富,式样多变,趋于华丽,重装饰,并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融会了中西艺术。清式家具最多采用的装饰手法是雕饰与镶嵌,在材料的选择上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现在大部分中式家具的选材都是仿古的老木新做,以榆木和杨木为主,在价格和后期的维护上也更能被人们接受。在当代中式风格的室内家具选用上,可以采用现代家具与中式家具相结合的布置方法,中式家具的选用不需要太多,用一两件中式家具即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家具的造型上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而并非纯粹的木质材质,在保持明清家具装饰流畅、简洁、以线条为主的装饰特点外,再结合现代材料,这样的改良更突出了室内风格中简洁的元素,同时保持着中式古典的神韵,让整个室内兼具现代文艺气息和古典文化的风采。

二、中式传统图案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我国古代,人们创造了许多具有追求美好和谐生活等寓意的吉祥图案。这些传统图案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如天花吊顶、门窗、隔断、墙面等。

1.天花现代室内空间中天花布置不像古代以彩绘和雕刻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为主,大部分简单明了。也有小部分天花通过现代材质制成一些简单的回纹、万字纹、菱形纹等中式传统的图案形式。

2.门窗中国传统窗格图案多吉祥图案,有几何图案、动植物图案、人物故事图案、字符图案。而现代室内空间中这些图案大都被简化,或以其他的形式存在,如直接将这些图案印在玻璃上,也有将这些吉祥图案用不同的材料、肌理、质感来表现。

3.墙面传统图案在墙面上大多以壁画、装饰画、木雕、装饰线脚等方式存在。如今绘有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墙纸、墙布在室内空间被广泛应用。近几年墙体手绘的出现也为传统图案在室内空间的表现提供了新方式。

4.地面当代室内空间地面多铺以木地板和瓷砖,一些面积比较小的空间地面很少会进行装饰。而在一些大型的公共场所,如酒店、商业会所的地面会以多种石材为元素表现拼贴内容,这些图案多以花卉为主。目前在材料市场上也有很多印有中式古典吉祥图案的瓷砖可直接使用。

三、传统色彩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属于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都会赋予色彩浓厚的人文特色。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了关于“五色”的记载,五色即黄、青、赤、黑、白。“五色”理论在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用色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原色观念。现代室内空间对色彩的应用格外讲究,因为色彩往往也是影响空间设计的关键因素。在现代设计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潮流,那就是运用最简单的色彩表达最丰富的空间内容。设计师在设计空间的时候往往会利用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吸引人们的注意。因此,现代设计本身的简洁、明晰、准确,具有视觉上的可视性和感觉上的可读性等特征,也正好和我国古代的“五色观”一致。如果将我国传统色彩中的“五色”理念充分融入现代室内装饰色彩设计,并把传统色彩在视觉和情感上带给人的感受用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就可以提升室内设计的文化底蕴,为中式风格和现代风格的结合提供新的设计元素。

四、结语

设计一个真正具有中式传统特色的空间,设计师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了解,需要通过对中式风格元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归纳,加入自己的理解,进行重新设计,并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打造一个富有中式传统韵味的空间。设计师应该熟悉材料,将新技术、新材料与我国传统室内设计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现代风格、又能够体现出中式韵味的室内空间设计。

作者:江帆鸿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第二篇:室内设计手绘图与绘画的关系

1.室内设计手绘图的重要性

1.1技艺的传承

室内设计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共存的过程,从前期量尺对空间进行的第一次徒手原始平面图绘制,到绘制过程中不断涌现的设计灵感和冲动,再到反复推敲对客观事物的再创造,徒手绘制这种快速记录设计师思维的设计方式,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最初的室内设计,就是通过设计师的手绘逐步进行的,室内设计手绘图甚至可以说是室内设计师的看家本领。对于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来说,一定要及时记录自己每一秒的设计灵感,这是电子设备无法捕捉的。人类对于“美”的创造力源自于自身的修养,自身的修养又源自于阅历和知识,对培养设计师的角度来讲,这种传统技艺的传承对于培养一个设计师的创造力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2灵感的来源

在进行室内设计手绘图的制作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设计师对室内合理陈设尺寸的记忆,还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掌握室内颜色的冷暖色调搭配,建立起设计师对于室内空间的感觉,同时,手绘的过程,其实就是激发设计师灵感的过程。手绘,通常会被运用到很多高品位的设计当中,手绘,不仅会体现出设计师的艺术修养,更体现出了设计师的表现能力。在不断的勾勒和修改过程中,设计师会很直观地发掘出设计图纸的整体感觉,并且在最快的速度下完成效果图的修改和完善,实现了思维和实体的完美结合,将思维以最佳灵活的方式呈现出来,这都是电脑绘图无法实现的。

2.室内设计手绘图与绘画的联系

2.1绘画在室内设计手绘图当中的应用

室内设计手绘图的制作本质,就是一个绘画的过程。室内设计手绘图和绘画之间有很多的联系性。比如说,在成为一名合格的室内设计师之前,每一名设计师都必然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刻苦的专业训练过程,这些训练的内容当中,就必然要包括绘画技能的训练。要了解各类绘画用具及其主要用途,要学习绘画的基础技法以及整体的结构布局,要能够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发掘出自我的艺术领悟力,设计灵感和创造能力,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熟练地掌握绘画的技能,才能够在今后的室内设计过程中,随时捕捉并记录下自己的灵感和思维。绘画在室内设计手绘图中的应用是随处可见的,绘画工具的应用,颜色的搭配,结构的布局,阴影的处理等等,室内设计的手绘图其实就是以绘画为基础,融入室内设计的专业知识,加入设计师个人的设计灵感,最终呈现出整体的设计效果图。

2.2绘画对室内设计手绘图产生的影响

室内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要求设计师在掌握了专业的设计知识之后,要在设计中发挥出自身的灵感和创造能力,同时要求设计师具备设计灵感的表达能力。而绘画,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艺术创作过程,在绘画的过程中,设计师能够掌握室内空间形体的表现方法,能够了解室内色彩和质感的呈现形式,能够加强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绘画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美和表达美的过程,能够激发潜藏于人的心灵中的艺术感受。所以,绘画的过程就是培养设计师灵感的过程,同时,绘画能够使设计师具备更多元的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呈现出其构思出的室内设计效果,同时,优秀的室内设计手绘图能够增强户主对于设计师的理解和信任,最终对室内设计的最终呈现效果做出了更好的保障。

2.3室内设计手绘图是绘画的实用性体现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教育形式和行业结构也在逐步地发生改革,为了保证学生的升学率以及将来的就业率,很多村镇学校开始实行艺术特长生的培训项目,而在艺术特长生当中,学习绘画的要占绝大部分。这些绘画特长生将来的发展方向多为动画设计、室内设计等等当前的热门行业。其实,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不能保证每一个从事绘画的人才都成为艺术家,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开始呈现出各种应用形式,尤其在设计行业中取得了最为广泛的应用。包括珠宝设计、园林设计和室内设计等等。在室内设计手绘图的制作过程中,绘画的实用性得到了集中的体现。首先,绘画是设计师进行一切手绘图制作的基础,良好的绘画基础对于设计师手绘效果图的呈现具有很大的帮助,这不仅会加强受众对设计师灵感的认可,同时也提升了设计师对作品的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设计师的灵感。其次,绘画是一种美好思维的艺术呈现,能够激发人类对美的欣赏和创造,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绘画的美学特性,集中体现了绘画的实用性,使艺术更好地融入生活,美化生活。

3.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催促着人类极速地前行,但是很多事情还是需要我们以最为原始的形态努力前行,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手绘稿既是设计师灵感的最终呈现,又是设计师职业素养的集中体现,绘画技巧既是其辅助技巧,又是其灵感来源,本篇论文我们阐述了室内设计手绘稿的重要性,分析了室内设计手绘稿和绘画之间的联系性,希望能够提高室内设计行业对手绘稿的重视,提升室内设计师的绘画技能,为室内设计行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作者:张春晨单位:内蒙古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第三篇:现代室内设计风格及特点

一、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几种风格

现代前卫风格的室内设计是为了与众不同,夺人耳目,追求自我,张扬个性。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新崛起的一种室内设计风格,是现代人追求自我、与众不同、时尚前卫的体现。这种室内设计风格因新颖、大胆,张扬个性,不仅不会落后,反而会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古典主义设计风格继承了巴洛克风格中豪华、动感、多变的视觉效果,也吸取了洛可可风格中唯美、律动的细节处理元素,受到了社会上层人士的青睐,因此也成就了现代室内设计风格中的欧式古典风格设计。

二、现代室内设计风格的特点

第一,简洁性。现代室内设计风格的简洁性是为了满足现代人对纯净、简美的追求。它需要设计者在设计时运用新的材料、技术、手法,并与新思想、新观念相结合。如在床的摆放上,必须考虑床的位置和室内空间的组合方式,尽量删繁就简,达到最简洁、最美观的效果。第二,经济性。现代室内设计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经济性,即要求在室内设计时用最少的花费达到最美观、最具风格的效果。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精打细算,精选设计材料、色彩,实现艺术设计上的突破,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第三,多功能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一物多用”的理念也融入室内设计,许多要进行室内设计装修的人都要求自己的室内装修设计具有独特性、多功能性。如,设计师只需要一张桌子、一个茶几、一个酒柜就可以使室内看起来相当华丽而有气氛。第四,环保性。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现代室内设计风格的一大亮点就是具有环保性。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注重室内的通风设计;二是注重能源的充分利用;三是注重新技术与新材料的运用;四是注重室内绿化设计(如室内设计中可增加阳台中的植物带)。

三、现代室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片面追求豪华、奢侈的室内设计。对于现代室内设计风格,一些设计需求者和设计者片面地认为所谓现代风格就是豪华、奢侈,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时盲目使用复杂、豪华、奢侈的装饰材料、色彩和生活用具。这些装饰虽然看起来很现代化,很有色彩感,但是没有涉及室内空间利用的经济性、简洁性等,使得室内空间的使用率降低,造成资源浪费,不能真正体现出现代室内设计的风格。第二,只注重大尺寸家具,忽视室内空间。现代室内设计的风格的一个特征就是简洁和实用。但是一些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由于过分注重装修和装饰,过度重视大尺寸家具,认为现代室内设计的风格主要是通过现代大型家用家具展现的,如大型的沙发、茶几、电视机等。这使得室内设计的空间被严重浪费。第三,忽视现代室内设计的功能性。现代室内设计风格的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它的功能性,以满足现代人对室内的各种需求。现代的室内设计,其色彩、材料、质地、艺术美感均达到了室内设计的高水准,满足了室主的各种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室内设计的风格也会不断推陈出新,室内设计风格及其特点会朝着更加人性化、安全化、环保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苗翠杰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第四篇: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合理性原则

1色彩在室内设计中所体现的作用

通过色彩的明暗程度来调整室内空间的距离远近。实际上色彩的明暗程度与色彩中色调的种类大同小异,一般而言暖色系的明亮程度都比较高,所以对于空间比较大的室内面积,在色彩的运用上会偏向于深色来让房间显得比较紧凑,减少空旷感,而对于空间比较小的室内面积,在色彩上则会采用浅色,来拉宽物与物之间的距离。通过色彩的对比度来与室内环境融为一体。在很多室内设计中对色彩的使用都不会只采用一种颜色,而是多种色彩的搭配和融合,其中色彩的对比在实际运用中是采纳较多的,比如红色与绿色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喜庆的感觉,但如果对色彩搭配使用不当也会产生反效果。通过不同色彩来体现室内设计所代表的含义。色彩除了能给人带来温度感、距离感等心理情感外,还有着具体的象征意义,这也是色彩的重要作用之一,比如红色象征喜庆,绿色象征和平,白色代表纯洁。

2色彩在室内设计运用中所遵循的原则

有针对的选择性原则。遵循室内布局功能的不同采用有针对性的选择原则。室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区域,因其功能的不同需要有选择性的设计色彩,比如供人们休息的地方,应该是放松心情,给人舒服的感觉,一般会选择温暖,明亮度不高的蓝色或是绿色,而且在供人们吃饭的地方同样会选择暖色,这将有利于促进食欲;但是厨房就要讲究干净,明亮,一般会选择白色。除了用于居住的室内空间外,还有商用、办公或是公区域的室内设计,因此针对不同的使用性质,也需要对色彩进行选择,比如对于办公区域的色彩选择一般以深色系来体现严肃感,而公共区域则可以选择暖色来体现区域的丰富多彩和活力,所以说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运用色彩,不仅能将色彩的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也能体现色彩的美感。遵循室内布局的方位不同采用有针对性的选择原则。根据室内空间的方位来选择色彩,主要依据了色彩对光线的不同反射率,一般而言白色的反光效果最佳,黑色最差,比如在光线比较暗的室内,需要选择暖色系,这样能使室内的光线给人感觉偏明快些,如果在光线较强的室内,则需要以冷色系为主。遵循室内使用人群不同采用有针对性的选择原则。由于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色彩有不同的喜好,比如年轻人喜欢鲜艳的色彩,而老年人则偏向于稳重大方的色系。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原则。色彩整体搭配的合理性原则。色彩搭配有很多讲究和学问,如果搭配的不好,不仅影响整个室内设计的效果,而且还会对人们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不好的效果,所以要遵循合理性的原则,其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合理处理背景色,主色调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背景色与重点色在色调上会有一定的对比色,即按照在处理的过程中秉承总体色调的统一和谐,局部地方呈现出一些小的强烈对比的原则,能让整个室内设计呈现和谐的美感。依据室内面积的不同合理搭配色彩。在色彩的面积大小分布上也有相应的要求,如果主色调和重点色在室内所分布的面积相当,则会导致整个室内色彩没有明显的主题,也比较单调和平淡。依据使用者的个人偏好来合理搭配色彩。由于受到民族,地域或是性格的不同,会对色彩有独特的偏好,比如有的人很喜欢红色,但考虑到长期呆在红色系的空间,会容易导致心情暴躁,所以说这种情况下就要采用色彩的搭配,将红色作为点缀色或是采用类似的色调进行搭配,这样既满足了需求者的偏好,也体现了色彩合理运用的优势。运用合理性原则进行色彩搭配的主要方式体现。根据人们对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发现在色彩的搭配上有三种方式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一是三种颜色的搭配,比如红黄蓝;二是同一种颜色的不同深浅搭配,能较好的突出层次感;三是色系之间的搭配,它包含了不同的类别,有同色系之间的搭配,比如红色和橙色,冷暖色系之间的搭配,蓝色和绿色,有温性色系之间的搭配,比如浅灰和白色,除此之外还有色系之间的互补性搭配,这种在运用上比较难以把握,但如果搭配的好将能很好的显示色彩的魅力,比如红色和绿色。

3结语

本文根据色彩在室内设计中具有能呈现对事物不同的温度感受,调整室内空间的距离远近,将室内环境融为一体以及体现室内设计所代表的含义这些作用,认为在对色彩进行运用时需要遵循有针对的选择性原则和搭配的合理性原则,才能将色彩运用的恰到好处。

作者:刘洁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第五篇:数字化艺术对室内设计的启示

一、数字艺术的现状

凭借互联网的超时空性、数字技术的超现实性,在全球这一共同的大舞台上,数字艺术从创作手法到表现形式上不断丰富着自身。数字艺术作品表现出本土特色与国际潮流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的借鉴和更新。数字艺术在对传统艺术不断的更新和升级中,丰富着自身的内容和形式,新兴的数字艺术本身也日新月异。纵观艺术发展史,每次革命均来自于概念和技术的不断发掘和更新,数字时代的到来促进新的艺术创作方式的产生,同时也改变了审美者的欣赏方式。新的创作方式的诞生又影响新的媒介的产生,在这种情形下,其他设计门类是否也应当寻求新的艺术表现方式来适应这信息和数字化的时代?

二、数字化时代下的改变

1.室内设计表现图创作手法的变迁

数字绘画出现之前,我国室内设计表现图在创作手法上以手绘效果图为主导,设计师在透视的理论指导下,借助一定的绘画工具,通过对现实的模仿来展示其设计方案。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脑图形学的面市以及各种电脑图形设计软件的陆续开发、应用,电脑艺术全面介入室内设计领域并为其发展开创了新的领域,从此室内设计表现图从以往以手绘效果图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电脑效果图为主、手绘为辅的格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室内效果图呈现三维的、动态的效果,甚至加入了交互体验,从而更真实、更详尽地贴近实际,不仅全面展现出设计师的设计成果,更能让业主提前感受到较真实的效果。

2.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设计师不断地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引入室内设计中来。比如,设计师通过感应元件来控制灯光照明、温度、湿度,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这从技术上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从1894年开始出现智能建筑以来,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不断地探求家居智能化并广泛应用。轻松、有序、高效的智能生活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追求。随着数字化生活的推广,智能家居将步入千家万户,引领新的时代的到来。据有关人士的预测,到2015年智能家居在全球营业额将达1240亿美元,这足以证明智能家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智能家居在我国现处于起步阶段,操作简便、功能全面,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远程视频监控,人们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地进行查看,智能家居将在不久的将来用于智慧城市的建设。

三、数字艺术的发展对室内设计的启示

互动性作为数字艺术发展的较高层次,它实现了艺术欣赏者与艺术作品良好的互动,公众不再像以往那样单纯地欣赏作品,而是作为艺术创作的某一环节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同艺术家共同完成艺术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艺术将提供艺术欣赏者更为广阔的参与空间,从艺术作品的创作、实现到传播都有艺术欣赏者的参与,带给观众更多的话语权。室内设计的过程就是把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在限定的空间内进行形象化、艺术化、技术化的整合与系统运用。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室内设计在其艺术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管是视觉艺术上,还是技术的运用上,都紧跟时代的脚步。生存和创新从来都是室内设计师的责任和使命。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日新月异,给艺术这一意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巨大的冲击,新的艺术现象和新的表现形式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向,特别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介、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影响甚至改变着大众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室内设计的中心是“人”,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而营造的空间范围。注重的是人与空间的互动性,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对空间的感受从而产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数字化时代崭新成果与发明创造通常最先通过展示、展览的方式与公众见面,新形式、新材料、新媒介、新技术对展示设计的影响最为及时也颇为明显,特别是依托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与进步,运用声音媒体、影像动态媒体、触摸媒体、互动式媒体以及一些新奇的多媒体艺术装置,不仅形象、充分地向观众传达展品的信息,而且有着丰富的视觉效果,使得室内环境更为新颖、独特,这充分体现了科技和艺术的高度融合,满足了观众、企业、设计师的不同需求。数字科技在商品展示中的成果案例—《飘浮在空中的表》。这是设计师运用数字科技手段为斯沃琪集团所做的标志系统。这一成功案例的实现是在日本的斯沃琪集团的品牌展示中心尼古拉斯•G•哈耶克中心大厦。设计师利用投影机投射出一块显示时间的模拟表,观众到达特定位置后,会看到表的影像,伸出手,一块清晰的表的影像便会呈现在其手掌之中。此方案不仅向观众诗意般传达了商品的信息,给人一种用手抓住时间的体验,而且良好地体现出品牌的魅力。设计师的这一方案不仅准确地阐释了该项目的标志系统,完美地体现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而且将数字科技引入其中,使企业形象深入观众的脑海之中。从空间艺术美的追求来说,当下数字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为室内设计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数字科技的发展,扩大了设计师在空间、造型、色彩、材料、灯光乃至声、光、电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创作范围。设计师充分发挥其专业素养,将先进的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在结构、色彩上要追求新颖、独特、个性的同时又不失空间合理与实用,创作符合现代人审美标准和生活需求的设计方案,更好地诠释存在和创新在室内设计行业中的表现。

四、结语

生存与创新是科学家和艺术家面临的共同问题,生存和创新揭示了科技和艺术的对立和统一。科技的进步给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艺术家的创新精神又促进技术的革新。数字化的生存和创新势必影响着室内设计行业的革新,把室内设计带入到数字化时代的新领域。室内设计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室内设计师应把握时代的脉搏,为室内设计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

作者:韩晓瑜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第六篇:室内设计中的生态设计

一、绿色生态设计理念

绿色生态设计,它紧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的国际设计潮流而出现,也被称为“生态设计”。今天我们的社会可以高速发展,离不开两次工业革命,以及其带来的巨大生产力的变革。但是,这种发展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利、富裕的同时,我们生活的地球也付出了千疮百孔的代价: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周而复始,造成了一种毁灭性的恶性循环。在这种大环境下,绿色生态设计应运而生,同时也有了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个领域。把绿色的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化的室内设计当中,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简言之,只要室内设计里蕴含着绿色设计的理念,即可称之为绿色生态设计,绿色生态设计是建立在原本的建筑基础上,更加合理地去运用一些自然、节能、生态化的东西,来营造出一个绿色自然的室内居住空间,现代都市人每天都生活在高压线上,也更加追求自然融合的绿色生活,更加向往自然。绿色生态设计强调以人为本,只有在设计时注意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才能营造出宜人的人居环境,因而室内绿色生态设计是未来发展的主导。

二、绿色生态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来自设计师

绿色生态系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过程当中也会存在非常多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设计师是否对绿色生态设计有足够的了解与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经有超过26万的设计师,这仅仅是官方数据,如果算上那些半路出家和自学成才的,这个数字也许还要翻几倍。虽然我国的设计师数量众多,但设计素质参差不齐:很多设计师都不具备专业水准,而且个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方面有很多也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设计师在设计时为了吃回扣,与材料供应商勾结,选用一些不环保、低劣而且价格高昂的材料来应付业主。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业主身心健康受损的同时,资源也大量浪费了。

(二)来自业主

绿色生态设计是一项自然化的设计工程,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让资源可持续发展,它也是室内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仅仅有设计师了解这项艺术是不够的,业主客户也需要了解。首先,业主必须头脑中有“环保”这两个字,这是基本条件,有了这种环保的意识,他才会在与设计师沟通交流当中,拍板用什么材料,才会去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加环保,从而把环保贯穿到整个生活细节当中。

三、绿色生态设计手法

首先是生态美学的倡导,在传统室内设计观念观的基础上,融入生态元素,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在室内设计过程中,更应该强调自然美,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营造人与之然的和谐环境,带给我们的是持久的精神愉悦而不是一时的视觉冲击。设计师们对室内绿色生态理念的引入应起到积极的主导:正确的绿色、环保设计意识与观念,营造出生态、宜人的室内环境,从而以设计自身逐步引导社会的认同。其次是节能与新能源的运用。空间的优化处理、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新型节能材料的运用等成为了当今室内生态设计中的重要手法。如节水型部件、节能型灯具、吸热玻璃、保温墙体等诸多新型材料的优化组合,从而大大地节省了常规能源。此外,洁净、再生自然能源的使用也是室内生态设计的重要手段。如太阳能技术的利用。再者就是生态环保材料的选用。生态环保装饰材料由于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与环境都不产主危害,从而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推崇。有些还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回收再利用,如我们常见的再生壁纸等。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应该遵循无毒、无放射、无刺激、低二氧化碳排放原则,让绿色的材料真正体现在建筑的内涵上。最后就是合理利用外部环境因素。由土壤、植物、水与空气组成的外部环境也为我们室内的绿色生态设计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如将植物引入室内,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局部小气候的作用,还能营造出回归自然、人与之然的和谐共生的宜人环境。

四、结语

绿色设计,这其中的首要因素是绿色,然后才是设计。我们要热爱绿色、使用绿色、享受绿色,绿色代表大自然,代表资源,也代表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首先要求我们的设计师自身就应该具备绿色精神与绿色意识,在进行室内设计时,才会把自己一些绿色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才会为我们营造出绿色、生态的人居环境,才会为与钢筋水泥生活的现代都市人营造出一个舒适、温暖、轻松、自然的家,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

作者:邓忠单位: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

第七篇:室内设计中环保节能理念

1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1室内空间的合理布局

空间是室内设计的主体,在设计前必须要充分了解与分析室内空间,并结合室内空间的大小、格局、方向等运用合理、可行的方法编制设计方案。在室内设计时应在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赋予室内空间一些独特的生命力,设计出健康、美观、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对室内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设计,以取得最佳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实现对自然环境的重复利用。如在坐北朝南的房子设计中,应尽量降低朝南窗台的高度,同时将朝北窗台的高度相应提高,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扩大日照范围,且自然采光效果更佳,也有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从而设计出一个冬暖夏凉、南北通透的室内环境。在室内设计时,保证室内设计实用性和舒适性的前提下还应做好功能分区,以便各个功能空间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还可以将部分较小的空间设计成储存空间,从而提高空间的利用率。绿色节能环保理念的应用,能在满足人们对室内空间布局、功能、质量的基础上,还满足人们对绿色、环保、安全居住环境的精神追求。基于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在设计时应避免繁杂的装饰设计,通过利用阳光、花草等体现出大自然的魅力。

1.2绿色环保家具的融入

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家具装饰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室内设计中,人们在选择家具时更多重视的是家具的价格、样式、使用寿命等,对于家具的材质、安全性等重视不足。基于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在选择家具中,应选择以绿色环保材质的家具为主,如部分原木、竹制等家具,而家具的材质主要包原木家具、竹家具以及藤家具等,而且还要求这些家具材质必须要具有特殊的功效。在室内设计中,应以使用、环保作为设计原则,通过对家具的质地、工艺及结构等方面进行处理,以简单的线条、环保的材质及灵动的空间作为设计重点。通过应用这些绿色、环保家具,能有效减少甲醛等有害溶剂的释放,从而满足人们对安全、环保的要求。同时,可在设计过程中引入自然要素,将花草、树木等自然要素合理运行到室内设计中,不仅能给室内带来装饰的美感,还能起到净化空气等效果,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1.3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的有机结合

绿色节能环保理念体现绿色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只有基于人类的需求,引入生态环境概念,确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观念,也就是要求减少使用、重复使用以及循环利用的成都,最终设计出一个绿色、环保、节能的室内空间。基于绿色节能环保理念进行室内设计,必须要重视设计理念与具体设计方式的相结合。如在硬空间中设计,必须要采用软设计、零材料费设计等装饰方式。硬空间软设计是指基于房体结构的物质性采用合适、可行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软设计主要是基于房体构造进行的,通过采用不同材质与色彩对室内空间进行装饰设计,以改变人们心理上与生理上对空间内容的感受。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要将绿色节能环保理念与设计方法相结合,如利用灯光变化分割,并在分割空间的同时保持室内环境的通透性。相对于墙体隔断,通过应用灯光技巧,能有效挖掘出设计要素中的性能潜质,能减少装饰材料的消耗,不仅能丰富人们对室内环境美感的要求,也体现了室内设计的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另外,在室内设计中,还可以采用生活中的一些无毒无害用品取代建筑材料市场中的装饰材料进行室内装饰,如采用花盆、饮料瓶、报纸等。而这些材料的应用,不仅能有效降低室内装饰的成本,还是绿色节能环保设计的方法。这种设计方法不仅要求设计师要打破室内设计的常规,还要对装修材料的特殊属性进行更深入的开发。

2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融入绿色节能环保理念,从而为室内设计创造了更加科学性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等理念的认识不断加深,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将成为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在建筑室内设计领域中的不断普及,能有效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及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康劲松单位:深圳市新华丰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第八篇:儒家美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1“中庸”之道,中和之美

“中庸者,以中为用是也”,是“执两而用中”的意思。所谓“中庸”,即是在传教仁学、宣扬礼乐过程中,任何事情的处理都要遵循中正的法则。“中庸”即是以中为常,以中为正,以中正为法则,就是要求人们处理客观事物的时候要坚持“取用两中”的前提,既要看到两个端点,又不能绝对化地抓住其中一个端点,去简单否定另一个端点。与中庸这一哲学思想相对应的,孔子提出了“中和”的美学原则。其中体现出了儒家的审美标准,用一句古语表达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和”之美,以“和”为美,对于“和”的理解可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在创造审美活动和欣赏时要具有整体意识,以“和”为美。譬如儒家和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正是具备整体意识体现出的和谐之美。第二层意思也就是以丰富为美,以多样性为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的对象是两者之上的,所以达到“和”的效果体现出“和”是具有包容性的,是丰富的,所以是美的。这种审美取向反映在室内设计上,就要求设计作品应让居住者在感受和心理上达到平和,不能显得突兀,不能在任何一个装饰方向走向极端。在从整体协调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下,综合考虑各种事物发展的要素和因素,时间、空间等方面,提出最优的组织方式、方案和途径等,在解决问题时找寻出最佳方法。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如果丧失整体意识,过度追求室内空间的新潮、个性、诡异等行为都是失败的行为,不健康,不舒适,同时也是肤浅的表现。而相对符合遵循传统形式美法则,在整体和谐之美的前提下,寻求和谐、平衡、整体、稳定,同时又不单调、充满情感等的室内空间形态才是经典舒适健康之作。例如家居陈设,没有任何装饰,会给人简陋、落后而无生气;相反雕饰过多又显得媚俗。恰到好处整体和谐的装修,不但可以身心舒畅,愉悦心灵;还可以心态平和,戒骄戒躁,没有过重的奢求,使景情相生,物界上升为精神境界。

2“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体现出中国哲学的核心精髓,同时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和理论基础。反映到美学思想中,原理是,人类作为审美主体,自然、社会、艺术作为人类的审美对象,都与人类有内在的切合点,在艺术、审美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古代对天人关系的阐述,为中国古典美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造就了独特的中国古代美学特征。从“天人合一”的美学范畴出发,强调人的审美意识应当符合自然,强调审美过程中人与物的统一,精神与周围环境的感应。其应用的范围十分深广,几乎所有中国古典艺术的范畴都以此为基础,成了中国传统设计师们所恪守的设计哲学,并成为了中国传统设计最基本的哲学美学思想。在园林、宫殿、民居、寺观等建筑门类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尤其是中国园林设计,不论是气势恢弘的皇家园林,还是追求自然真实美的山水园林,都十分注重模山范水,象天法地,巧夺天工,人工斧凿的痕迹尽量遮蔽,再造自然之美,达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就要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更多的关心和尊重。同时尽可能的使用无污染、无害化、可循环的建筑装饰材料,反对室内设计中过度豪华和铺张浪费,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其次,就是要因地制宜,设计师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等条件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并延续当地的文化和风俗,利用现代的高新技术与地方的适用技术相结合。最后,室内空间作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相连接的桥梁,应该在设计中尽可能的将自然环境引入到室内空间当中。借助自然中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来打造室内空间的生态环境,不仅拉近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还充分的利用了资源,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

3“里仁之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孔子认为能引起美感的艺术必然都包含了道德的内容,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即“里仁之美”。艺术和社会的政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对艺术本身进行规范,艺术一定满足“仁”的要求,必须包含道德的内容,这样艺术在社会生活中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即艺术必须具备“里仁”之美。跟美与善的统一相联系的是文与质的统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文”是指人们外在的修饰。儒家认为,内在的伦理品质离不开外在的文化教养;与之相反,如果片面的追求外在表现,忽视了内在品质的塑造,那么文饰也只是徒有其表、虚浮空疏。因此,不论是社会美还是艺术美,孔子都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提出只有做到了“质”与“文”,才能实现美与善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从设计定义的角度讲也就是指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美”是形式,“善”是内容。从现代设计原则出发,功能性和实用性是设计应该满足最基础的需求,但把目的性的满足这种功利上的“善”当作是美的重要依据,在美的范畴上,这是儒家美学与西方美学一个很大的不同。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结构部件已经很少暴露在外面,我们也无需给结构部件予以装饰。在传统建筑的设计中,我们也可以普遍的看到建筑的结构部件所表现的双重性质,即在起到支撑和连接作用的同时,又具有非凡的装饰效果。可见,古人对于美的追求不是只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上,而是将美与功能相结合,赋予美以内涵。基于古人的这种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思想,我们将其延伸于设计中侧重功能美与形式美的统一。室内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人们的生存与活动创造一个理想的场所,不仅要具有高舒适化与高科技化的使用功能,还要在表现形式方面给人以美的感受。所以,在设计中应该注重功能美与形式美的统一,不能单纯追求形式或突出技术而影响或破坏了使用功能;也不能只具有使用功能,而忽视了它的外在形式所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和审美需求。

4礼乐思想,民族的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除了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另一个方面就是行为规范,就是我们的行为职业当中所遵守的“礼”。在孔子以前,“礼”和“乐”都受到重视,但是这两者还是分开来讲的,到了孔子之后,把“礼”和“乐”这两者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成为“礼乐思想”,“礼乐思想”中的“乐”是要为“礼”服务的,“礼”在中国古代是和地位结合在一起的。孔子在他的“礼乐思想”中主张等级制度不同、地位等级不同的人所享受的待遇和拥有的权力是不相同的。在中国传统设计中“礼乐”的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布局中。传统的中式民居,是围合院落式布局,一般包括厅堂、卧室、书房三个主要区域。整体上有礼制的特点,在功能上更存宜人之处。礼制文化不仅波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传统室内装饰设计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传统室内环境氛围的营造,常常体现伦理道德观念,并将这种价值观转化为独特的美感形式,体现在空间的各种布局之中。首先,平面布局大都擅用规律的几何形状,例如正方形、矩形、圆形、六角形,都是比较常见的形式,极少使用不规则或不完整的形状,体现出追求圆满和秩序的思想。然后,室内家具的布置和空间穿插,也是对称均衡的布局的体现,室内摆放的家具多采用成组或成套的形式,呈对称布局摆放,其中各种家具均采取成双组合配置,突出一种合家圆满的意境。这种排列方式呈现出端庄稳重的视觉效果,是中华文化伦理观念的渗透写照。伴随着20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部分大众的需求是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营造这种室内设计氛围的设计师可以从围合院落式布局、传统室内装饰设计和传统的空间的各种布局等各方面,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当然,几千年后的今天,现代人生活在尊重人权的社会,注重人人平等,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贵贱之分。社会中的物质资源也是由现代人共同支配和使用,具有相对的自由性。在现代室内设计之中,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的伦理观念和美学特征已不适合于现代室内设计的思维方式。普遍的使用对称均衡也会将室内空间的形式推向共性,而现代室内设计正在向个性发展。过多的使用这种秩序布局不仅不能满足现代室内设计对于个性的追求,反而会成为其发展路途中的栓桔。

5结语

作为传统美学“中流砥柱”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建筑和传统室内设计都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以“中和”思想作为审美标准,崇尚自然和朴素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强调美与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提出了“礼乐”思想,主张等级制度,以及传统美学适应于现代室内设计发展的思想精髓,包括“以整体为美”的整体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意识”,主张在设计中应该注重功能美与形式美的统一,并且提出了现代室内设计对传统美学应当采取批判与相对,以发扬传承传统美学具有现代意义的精神,舍弃传统美学中陈旧的思想观念。

作者:冀玉慧谭向东温声远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九篇:提高室内设计学习兴趣

一、倡导成功教育,树立学习信心

高职学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特别是有的学生中学时基础不扎实,学习新的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常常力不从心,加上考试失利等挫折,他们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缺乏学习信心。透视学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要运用巧妙的教学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成功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能看到自己进步和成功的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因材施教,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疲于应付,进而影响其自信心,最终放弃该课程的学习。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开始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定位课程的难易度,调节好课程的教学节奏,给学生制订合适的学习目标,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使学生易于掌握学习内容,实现既定目标,从而树立自信心,收获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对课程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之后再逐渐加深难度并加快进度。

二、明确学习透视学的目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高校扩张,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现在很多高职学生可能毕业后在室内设计公司里当一名设计师助理甚至转行,所以认为学不学透视学都无所谓。然而,透视学是一切设计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学科,对任何一位从事艺术设计的人来说,掌握如何绘制透视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一切作图的基础。透视有助于形成真实的想象,是任何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学习透视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景物画法,更重要的是用这个规律认识事物。因为透视想象虽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应用,但是在不懂得透视现象产生的道理时,对它的感觉是不敏锐和不深刻的,单凭自己的直观感觉绘制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室内设计工作者必须了解透视的原理和法则,才能更有效地观察和记忆物体的形象,准确而艺术地表现物象,表达创作意图。透视学这门课程包含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的内容。在透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强调理论而容易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而言,良好的实践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教师应当在透视学教学内容中结合一些优秀的室内透视效果图进行分析,以训练学生的推理作图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拓展设计之路。学习透视学,应注意从理论上加深理解,从实践上拓宽视野,并能以运动的观点认识人的视觉活动的双重性,从艺术的高度运用规律,组织好画面空间。

三、结合透视学课程的特点,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

运用3dsMax、AutoCAD等计算机软件进行制作和演示,可以将透视学中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等手段进行处理,如“透视定义、原理”部分的透视示意图,用3dsMax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创建一个虚拟的立体空间,使之更形象,同时根据这个三维建模对该知识点的文字内容进行细化,使之条理清晰、生动,由此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都更容易。再如,“室内倾斜透视”的作图步骤是以往教学中最为困难的部分,在黑板上作图示范或挂图都存在不规范、不方便的问题。用AutoCAD在电脑上直接绘制,作图精准,示范直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利用软件直接制图演示的方法使各个知识点更加直观,便于分析与比较,利于讲解和理解,使学生能获得较为深刻的感知,从而更充分地理解所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高职学生学习透视学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作者:戴璐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第十篇:建筑室内设计色彩的作用

1建筑室内设计中色彩元素的作用

色彩元素是建筑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们审美上以及调节室内空间和气氛上均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感官和印象从而对其心理和生理均产生一定影响。能否正确、合理的使用色彩元素对居住者的情绪以及日常行为活动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恰当的色彩元素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居住者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总体来看,建筑室内设计中色彩元素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调节空间使用功能

恰当的色彩元素运用能够通过一系列物理效应改变人们对居住空间的面积、体积等的视觉感,消除空间内的不良形象尺度。

1.2彰显居住者的个性

一般来讲,不同个性的人喜欢的室内色彩是不同的,如热情开朗的人主要选择暖色调,严肃内向的人主要选择冷色调,性格直率的人喜爱浅色,内向含蓄的人喜欢暗色等。通过室内色彩的运用能够显示出居住者的个性差异。

1.3由感官调节心理

不同色彩元素对居住者感官产生不同的刺激,高纯度的色彩对比或者多种鲜艳颜色混合可给人以过分的感官刺激,更容易导致居住者心情烦躁,而过于单调的颜色以及过少的色彩对比可让居住者感觉到无聊、冷清。合理搭配色彩可给人以愉悦的精神享受。

1.4调节室内亮度

不同色彩对室内亮度的影响是不同的,通常颜色越深反射率越低,室内也就越暗。一般室内设计以白色等浅色系为主要色彩,辅助其他颜色作为搭配,恰当调节室内进光量,合理满足采光要求。

1.5调节室内温度感

室内温度不仅仅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也受到室内颜色搭配的影响。不同色彩搭配能够通过感官影响人们对室内温度的感受,而气候是不断变化的,色彩搭配时应以该地区的常态温度为基础,色彩应用方案要合理。

2建筑室内设计中色彩元素的组成

建筑室内设计中的色彩元素主要包括主体色彩、陪衬色彩、点缀色彩几种。其中主体色彩主要指室内设计中所占比例最高、面积最大的主导色彩,一般可占室内总面积的60%以上。主体色彩是给人以整体印象的色彩,控制整个室内的冷暖色调,让人能够产生愉悦、温暖、严肃等情绪。主题色彩所在的位置通常为墙壁、地板、天花板等部位。家居室内设计和私人空间设计时这些部位一般统一使用低纯度高明度的明快色彩,可产生和谐、轻快的自然感;而在公共场所或商业建筑室内设计中多采用高纯度色彩,刺激人的感官,让人有兴奋感。主题色彩是陪衬色彩和点缀色彩的基础,是室内色彩设计中的关键内容。白色是最常见的主体色彩,也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主题色彩,能够与多种色彩相互调和。目前建筑室内设计装饰一般都以白色为主体色彩,略加其他颜色的微小变化可产生高明度主体色彩,如浅粉色、浅绿色等。而在公共场所高纯度或低明度色彩为主体色彩的设计中白色的淡雅也是画龙点睛之笔。陪衬色彩则是在建筑室内设计中以主体色彩为基础进行选择的,是构成室内整体色彩环境的重要组成,也是组成各种色调的基础元素。主体色彩与陪衬色彩相互映照能够让整体室内色彩产生统一的整体变化。如室内设计时主体色彩选择红色,则陪衬色彩可以选择明度变化的略深或略浅的红色,也可选择色相变化的偏蓝或偏黄的红色。若只选择主体色彩而不搭配陪衬色彩则会导致整个室内空间过于空洞和单调。点缀色彩也是组成室内色彩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室内环境中十分醒目且易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室内设计中一般将点缀色彩作为视觉中心。点缀色彩在室内色彩中所占面积最小,一般仅为5%~10%,所占部位多为壁挂、摆设品、电视墙以及其他陈设等。室内点缀色彩一般选择能够与主体色彩和陪衬色彩形成对比或纯度较高的强烈色彩,使其在室内形成既有对比又有统一,既能灵活变化又能整体和谐的效果。同时,室内环境的色彩效果也受到室内陈设的影响。因此,恰当选择点缀色彩需要设计者对室内色彩设计的整体进行控制和把握,使室内空间各种色彩统一协调,不能使色彩过于俗套,也不能过分对比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

3建筑室内设计中色彩元素的创新运用

3.1色彩的运用和空间的使用目的有一定关系

建筑室内设计在进行色彩运用的时候,需要根据空间的使用目的进行。空间的使用有不同的目的,包括办公、商业用空间、医院等,色彩的选择要考虑到这些情况。如果是作为办公用的空间,则要以冷色调为主,才能够体现严肃的特点,如果是作为商业用途,则需要根据所营销的商品进行色彩的选择,以丰富的暖色调为主,而医院则是一个恬静、肃穆的场所,色彩的选择则以这些为主要考虑因素。

3.2色彩的运用和空间的使用者有一定关系

不同的空间使用者,在对色彩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考虑不同的爱好。如女孩子的房间,则可以选取粉红色系列,来体现女孩的特点,男孩子则以天蓝色系列色彩为主,表现男性的胸襟;其他年龄段的人则根据其自身的阅历和知识结构等,选取或鲜艳的、或沉稳的色彩。在进行色彩运用的时候,考虑使用者的爱好,才能够设计的更为合理。

3.3色彩的运用和空间的方位有一定关系

在进行色彩运用的时候,要考虑到空间方位问题。在不同的空间方位下,光线对于色彩的作用效果也是有差别的,在冷暖感方面也有所变化。对于空间较大的场所,可以用一些深色调,从而提高空间的重量感。比如朝北的房子,常会有阴暗之感,这个时候选取明朗的色调,则会使得室内的光线改变,让人觉得温暖。再如朝南的房子,其光线充足,以冷色调或者是中性色调装饰,会使得室内光线得到综合,从而感觉更舒服。

3.4色彩的运用和空间的使用时间有一定关系

在进行色彩的运用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空间的使用时间。如教室、车间、商场等,其使用时间有差异,对色彩的需求有一定的变化。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视觉条件的变化,才能够高效率地工作,而且还能够有一个愉快舒适的环境。如果色彩单一,则会使人的视觉疲劳,从而影响工作效率。根据空间的使用时间,搭配适当的色彩,能够使得环境更舒适,工作效率更高,让人在愉悦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4结束语

设计师论文范文第6篇

一、绿色室内设计教学重点

1.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识,重点培养学生绿色室内设计的理念,优先考虑被动式绿色设计手法。

2.让学生体会以重内涵、轻形式和形式跟随功能的设计思想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3.让学生学会在限制中求创造。

4.让学生了解学科交叉,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紧密联系。

5.学生作为使用者参与设计。

6.让学生掌握绿色室内设计与传统室内设计理念的诸多不同。

二、教学模式的思考

本次教学的设计题目为“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室内设计”,内容是把现有的教室改造为研究中心的办公室,项目地址位于建筑学院五楼南侧的整片区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下面几个模块的内容。这几个模块逐步递进,与原有的教学过程相辅相成,应用系列主题模块,逐个解决绿色室内设计中涉及的每一个难点,以期实现绿色室内设计的教学目标。

1.通风环境改造模块——自然通风策略

在第一阶段的平面草图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既考虑办公的基本使用需求,还要考虑通风环境需求,这是绿色室内设计的核心内容。第一步,为学生讲述自然通风的基础知识,前提是了解本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烟台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尤其夏季温热多雨,让人感觉潮湿闷热、身体不适。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为了满足人体舒适度的要求,应利用自然通风来除湿和降低室内温度。在这一步教学中,教师要讲解风压式自然通风,也就是常说的“穿堂风”的基础知识。第二步,为学生设定统一命题——风压式自然通风来组织平面隔墙的布置,启发学生通过合理的组织自然通风,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降低室内温度,以减少空调使用的能耗。要求学生注意平面布局要通透,同时要注意通风口的位置和大小,进出风口分别布置在正压和负压区,以形成有效的通风。由于绿色节能设计课程是传统的建筑学理论课,有其严谨的科学性、系统性,当布置了上述命题后,对于形象思维发达的艺术类学生来讲,学习起来就有了畏难情绪。在具体的操作中,很多同学不明白风压的概念、不理解正压负压区的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尽量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并应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案例中理解技术性难点,并尽量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相关的联想。第三步,阶段性课程评讲。按照分组陈述、集体讨论、教师定案的步骤,检验学生对自然通风模块的理解。经过检验发现,学生对于自然通风的理解,仅限于技术性的基础层面。大多数设计采用了的平面布置形式,这种方式考虑了南北两侧房间门对位布置,组织南北向对流,虽然可以减少气流阻力和迂回路程,但是这种布局形式显得过于呆板,缺少必要的艺术灵活性。教师又竭力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借助“辐射思维法”进行艺术性的发散思考。比如,南北两侧房间门可以错位布置,在横向隔墙上增加高侧窗;或者东西走廊的尽端也可开敞,加强自然通风;也可以打开房间顶部的侧天窗,夏季通过拔风效应让冷空气从低窗进入,从高侧窗排出,等等。这些丰富的自然通风手法,都可以体现在平面布局当中。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发现原来枯燥的技术性改造也可以做得丰富多彩,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期下,绿色节能设计也可以做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最后修改好的平面大多数既满足了办公的基本功能要求,又有自然通风策略的考虑,甚至还有令人惊喜的艺术性的发挥。

2.热环境改造模块——控制温度、湿度策略

在第二阶段的平面草图设计中,传统的教学方案一般就是修改一草平面中不甚合理的地方。而绿色室内设计需要让学生在二草设计过程中学会控制温度、气流的设计策略,把办公热环境改造的模块引入,让学生了解热环境是空间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通过缓和或隔断外部不适的自然条件对室内造成的影响,使室内工作的人员感到舒适,更好地发挥个人效率。这个模块需要进行体验式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深度参与,全面体验教学课题,艺术地解决绿色设计的技术性问题。在具体操作中,一方面让学生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以获得动态的基础资料;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作为使用者的身份、视角,考虑怎样获得舒适的办公环境。这两方面的体验旨在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以使用者的积极态度,进行主动性和目的性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对现场进行踏勘,更能主动地获得现场感、真实感和动态感,以训练学生对环境整体感受力和对细部的敏锐鉴别力。值得欣喜的是,在之后的分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的想法多数都是可操作的热环境改造策略。教师则宏观地引导各小组,把想法归纳成科学的控制温度、气流的策略。在本次改造方案中,具体可以归纳成以下三种改造策略:(1)根据需热情况合理布置办公空间的分区,热环境要求高的主要办公室布置在南向,并集中布置。(2)设置热缓冲区——外挑阳光温室,利用阳光温室改善和调节室内温度。(3)热环境要求低的卫生间、打印复印室等布置在北向,并适当减少北向开窗面积。

3.光环境改造模块——自然采光策略

接下来的光环境设计模块,在传统的训练中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关键环节。在绿色室内设计训练中,则应让学生重视光环境设计,尤其重点考虑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最大限度地节约电资源。首先,需要学生自己进行现场数据测量调查,测量内容包括沿进深方向的室内照度、相同标高下不同点的照度、相同位置不同标高的照度、不同标高不同点的照度等。在座位的高度,手持玻璃或光面材料测试光幕反射的情况等。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本项目的南向办公室在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出现不同程度的眩光现象,电脑屏幕也会发生光幕反射。特别是太阳角度较低时,大量直射光进入室内。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建筑设计时窗口面积较大而忽略由此带来的眩光和照度不均匀。另外,本项目建筑属于框架结构,柱网在6米左右,房间的进深较大,照度沿进深方向的均匀性特别差。学生通过现场感受,发现了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则顺势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思考:如何缓和与控制眩光、提高房间深处的照度,这些是本项目光环境改造设计的关键。其次,教师在现场用挡光材料在窗户不同位置进行遮挡,测试在不同开窗面积、开窗位置条件下,阳光进入室内的不同范围及照度。准备棱镜玻璃及反光板,放置在窗户的上、中、下部,测试光线反射进室内顶棚范围、照度的不同;设置两种顶棚的形式,测试两种顶棚的不同照度。最后,根据实验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整理数据,并作出总结:(1)本项目可以采用观景窗与采光窗结合形式的侧窗,上部采光窗采用棱镜玻璃;(2)设置室内反光板,将更多光线反射至顶棚,还可以防止近窗处产生高温、高照度的眩光;(3)采用倾斜顶棚形式,提高顶棚亮度。传统的直角顶棚形式,最大的弊端就是遮挡了一部分作为采光主力的上部窗户,减少了进入室内的光线数量。

4.室内生态绿化模块——植物生态策略

在接下来的立面方案设计中,除了让学生考虑必要的立面装饰设计外,还要学会利用生态绿化系统,来创造适宜的室内环境。对于这个模块的学习,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绿化是创造舒适环境的重要手段;其次,室内绿化度的提高,可以改善室内空间与室外环境隔离的状况,间接调节室内温湿度;室内绿化的运用更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工作人员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减轻压力。在以往的立面方案设计中,学生也会考虑绿化设计,但大多数都是为了空间效果、软化硬质结构的需求,没有意识到绿化对环境真正起到的作用,所以绿化的位置、形式、数量也就不符合绿色室内设计的要求。对于室内生态绿化系统,需要学生掌握以下三点:

(1)将树木、花草、山石、水景等自然要素系统地引入到办公空间,点缀在办公、会议、接待、走廊、茶水间等各个功能区,起到调节微气候的作用。

(2)设计生态植物墙,这种做法既可以美化环境,又有环保、减噪、改善空气质量、降低能耗、提高室内舒适感的功能。把它作为绿色室内设计的重要策略,可以放置在办公空间的某一个墙面或作为办公隔断、景观墙等使用。同时需要学生了解种植模块、栽培介质、适生植物、滴灌技术等植物墙所需的核心技术。

(3)运用植物原生材料,如蒿草、原木、竹、藤等温润之材。这些材料不仅能适度地调节温度与湿度,还可以协调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本身朴素、内敛的气息。学习这个模块的内容,学生开始时驾轻就熟,但随着课程的继续深入,问题便一一浮现。比如有的设计把植物放在次要交通流线上,或者大片地放置在主要功能区,而忽略了办公空间基本使用功能的要求;有的设计使用了生态植物墙做横向隔断,高度到顶棚,而阻挡了阳光进入,没有考虑办公空间基本光环境的要求;有的设计干脆用原始树皮做整个空间的装饰,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办公文化等。这些问题普遍反映出学生的把握能力不够,处理不好绿化与功能的关系。这时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停下来,适度放慢节奏,引导学生分析建筑大师的作品、阅读书籍。比如,日本知名设计师隈研吾,他对室内装饰的自然材料、当地传统工艺以及植物的熟练运用,他作品里对竹、木、纸等自然物质的尊敬,他对传统文化的思考等。引导学生对隈研吾作品加以梳理,有目的地解读大师作品的精髓,给学生以思考方向,探讨绿色节能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的协调、绿化设计与办公文化设计的结合。最后可以看到学生在寻找绿色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的契合点,如考虑到生态植物墙与书架结合的做法,考虑到家具的色彩与植物的协调等,效果令人满意。经过了上面几个模块的学习,在接下来的模块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明显增强,已经开始主动思考怎样获得绿色设计。如在家具与陈设、色彩等模块设计中,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不仅是所选用的材料是否环保,而是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绿色问题,并敢于采取适应环境的家具设计、色彩配置方法,使家具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多功能性。有的同学进行了可变家具与便捷设计,如办公室多功能区的椅子平时为散置状态,需要时又可以展开、叠放、变换,组成不同的形式;会议室的会议桌由几个形态各异的桌子拼成,这几个桌子拆开后,又可以变成不同大小的讨论桌。这种家具结构布局上使得整个办公系统更加开放,并且可以让办公人员在不同的阶段对其自由组合,进行不同用途的使用,延长设计的使用寿命。

三、结语

未来办公建筑的发展趋势是明显的,所有高科技手段都围绕绿色生态和节能的主题,室内形态会更加多样化,功能构成会更加丰富,更加强调人性化和令人身心愉悦的办公环境创造。这种创造使命感驱使我们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引入绿色设计,从而扩展室内设计内涵,给学生以全新的思考方向,加强学生对生态可持续环境设计的理解。我们将“绿色室内设计”的概念引入室内设计的教学中,并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在全国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学生在对海岛渔村“渔家乐”的节能减排设计中,应用“绿色室内设计”的理念进行室内设计。设计结合现有的渔民生活居住环境,对通风情况、采光情况、热环境情况一一进行绿色室内改造,并最终获得了全国学生设计一等奖。将绿色室内设计理念引入室内设计的教学改革,还要进一步完善,此类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我们还将继续下去,以促进室内设计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发展。

作者:郑雅慧单位:烟台大学建筑学院

第二篇:室内设计思维与表达

一、国内设计模式

(一)交流与沟通

在一些设计公司的模式中,先与业主沟通设计风格和整体设计预算,了解业主能够拿出多少资金进行装修,沟通的过程中了解业主对家庭装修的一些认识,比如地面、墙面、家具、厨房、卫生间等材料的选择和颜色倾向。掌握业主的喜好和兴趣,在设计中能够很好地进行表达,一方面发挥设计师的创造能力,一方面还要迎合业主的兴趣爱好,不能只一味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而忽略了业主的感受。对于空间功能和风格的定位,在掌握业主对于家庭装修的意图的同时,了解业主对于住宅空间的使用要求,整体地对空间进行功能定位,如起居室、卧室、书房等空间的划分。在此基础之上,为业主提供空间设计风格的样稿,并提出不同见解,推荐业主对装修风格的选择,从装修造价到施工工艺上把握全局,并系统地进行规划与设计。

(二)设计现场的测量与标注

前期交流与沟通工作的进行,是为下一阶段现场测量与标注的实施奠定基础。进入设计现场,首先要对设计现场整体把控,绘制现场的总体平面草图,针对于现场中的整体建筑结构及给排水、电路、网线的位置做详细记录,并对现场进行拍照整理。一般在对一个物体进行设计之前是需要将所有的相关数据和尺寸记录下来,然后再通过采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运用。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式的结合

相比较中国的设计模式和发展而言,西方在计算机辅助的帮助设计下比中国要早很多,且有很多的手法值得我们去借鉴。早在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伊凡•苏泽兰在美国计算机联合会会议上发表了名为《画板》的博士论文,从而开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历程。俄罗斯室内设计大都会采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创作,且其发展研究都带有浓厚的历史沿革和宗教思想。在室内设计角度,中俄差异化不是很大,基本上都是在计算机系统辅助下完成视图、设计、施工等一系列的流程。计算机辅助系统可以帮助设计者们将整个室内的尺寸、参数,包括后期的墙面、灯光等等都可以进行细化和进行严格对比,从而可以使设计者们能够更加科学、更统筹全面地考虑相关问题。如今的计算机都采用数字化手段,可以对室内设计实行无纸化的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的技术。数字虚拟化可以将现代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与室内视觉艺术相结合,从而将虚拟空间进行抽象造型,更直观地将设计观点体现出来。在室内设计领域利用3Dmax建模,不仅能够精确直观地展示室内设计中各个角度的设计亮点,同时也能够利于设计师在设计工作中,第一时间验证自身前期设计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目前,在室内设计中,主要以3Dmax为设计平台进行设计,它的数据保存格式3DS也是可以与国际上任何主流三维软件进行数据共享的。

三、当前我国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的现代室内设计虽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90年代改革发展,取得了飞速和发展和成绩,但我们当前的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还是存在一些有待进步的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利用科学和高科技手段融合;在室内设计创新方面,我们应该更加拥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路,从而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作品来。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处于大量建设时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室内设计工作也应该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变得更加技术化、网络化,在新观念改革的发展下让设计师的设计能向着创作性、多样性的方向去稳步发展。

作者:刘志翟世铭单位:黑河学院美术系

第三篇:地域文化的室内设计研究

1趋势和特点

在世界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深化的情况下,室内设计的风格越来越显得单调,表现的千篇一律。鉴于这种形势,我国建筑设计学界建议室内设计应该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学习创新,其设计成果要表现出突出的民族风格及地域文化特征,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色鲜明的室内设计作品。

1.1地域文化是不是就是中国文化呢?

有的学者在论述地域文化的室内设计时,将室内设计简单的归为简单主义、美式田园、波西米亚和中式风格等情况。他们从世界角度来了解地域文化,认为介绍地域文化就是在介绍中国文化,好像在我们国家,地域文化等同于中国文化。当然,他们所说的从某些方面看是有一些道理的,然而,这种说法很不确切,因为从国别区域的角度所说的地域文化设计其实指的是民族风格,是不同于我们所介绍的有中国特色地域文化设计的。上世纪末印发的《北京宪章》指出“建筑是地区的建筑”。根据这个概念我可以将地域文化理解为立足于区域文化系统之上的具有明显地方特点的文化体系,比如河北的燕赵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等亚文化系统。我们不应该认为中国文化等同于地域文化,因为这样的认识太肤浅,没有考虑到我国文化体系的多样性、复杂性、丰富性。唯有正确的理解中华文化系统中的亚文化系统才是我国设计师要研究的地域文化,才有可能促使我国室内设计向多样化趋势发展。要不然按照厦门和呼和浩特的室内设计师所提出的在设计的时候全都使用简单的中国文化元素,那么其所设计出的产品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并不是说从中华文化系统整体出发来做的设计作品不好,因为那是我们中华民族共有的东西,而在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融入亚文化才是我们提倡的融入地域文化的设计,才会使设计的作品充满活力,富有多样性,并且很好的形成室内设计的艺术特色及区域特色。

1.2人文特质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一些学者在论述地域性文化的时候经常重点表述地域文化的人文特质,好像人文特质就等同于地域文化。其实不然,人文特质只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地域文化还包含了其自身的艺术特质、技术特质及审美情趣等很多方面。因此我们平常在一些著作中所看到的人文特质的含义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一样的,其就是将中华文化里面的儒道简单的加以论述,而完全忽视了区域风格的因素,即本文所认为的地域风格。要想做好室内设计工作,就要从设计的角度谈地域文化的特质;就要学会从地域文化角度加以分析;还要学会从地域文化中涉及设计方面的艺术特质、技术特质及审美情趣的角度谈起。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设计师对地域文化真正的含义不理解,他有可能设计出真正的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室内艺术设计作品吗?假如一个设计师一点也不了解地域文化中的传统技术手段,只是把简单的符合用在室内空间里,那么应该把这样的工程师称呼为工匠比较合适。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室内设计工程师就要重视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学习,尤其是要注意和设计有关的内容,从局部到全面,从文化表现深入到文化内涵。

1.3外在符号化提炼对设计的影响是有限的

上世纪二十年代,数位外国建筑师想使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部分外在符号,建造一座他们意念里所认为的“中国式”建筑。建筑物成型后梁先生批评其“不像样”,就好像一个穿着西服的洋人,在外面又披了一件长衫,胸前挂着串珠子,脚上着布鞋,就觉着自己是个地道的中国人了!”“这真正是肤浅的、没有内涵的建筑。”他最后又说道:“他们连中国建筑最基本的东西都不懂。”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明白,如果在室内设计中单纯的使用地域文化中的艺术符号,是起不到很好的艺术效果的,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1.4从地域文化传统寻找出路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趋势

有一部分人考虑,在当代社会提倡地域文化系统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我们现代所处的社会迥然不同于古人。在现代的社会中如果想全部回归中国传统,忽视时代潮流是办不到的,而因此否定我国地域传统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就像张志奇所说的:“地域性对民族风格有很大的影响,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地域性,用新观点诠释地域文化,是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所以,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潮流有机结合是新时期室内设计的前进方向。在这里引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句名言“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2基于地域文化的室内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2.1要冲出传统狭隘落后的设计理念

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统治,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创造出了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室内设计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继承,选取吸收其中优秀的部分,剔除里面落后、封建的部分,这既是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我国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重要手段。高端大气、稳重成熟、极尽奢华的封建宫廷式的设计风格对国人至今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现在国内酒店大堂在设计的时候就追逐这种雍容富贵的效果,这就说明,现代国人的意识里还有很重的封建秩序观念,这就会对我国室内设计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为了能够适应时展的趋势,室内设计工作就要冲出传统狭隘的设计理念进行不断创新。

2.2回归绿色向往

从古至今回归田园生活都是我国地域文化的精髓表现。我国地域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与自然间的要和谐相处,而且提出了人和大地都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将来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要表现出绿色人文精神,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遵守可持续的发展和设计原则,不仅要重视地域文化精髓的传承,还要重视当地生态传统的保护。

3结语

通过本篇文章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要想使室内设计获得成功,就要学会运用地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并且将其发展创新,使地域文化和时代潮流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兼具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室内设计理念。

作者:王福会单位:金融街重庆融拓置业有限公司

第四篇:室内设计工作室的专业技巧

一、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传授、引导。

首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导给学生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老师首先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经验,以及大量的能传导学生正能量的东西;结合工作室教学理念,投入到工作室教学管理中,室内设计课程内容要坚持“原理—方法—实践—工程运用”的主线,学生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动参与任务调研、材料市场调研、工程工地参观认知实习等内容,加强认知,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技能。承接社会项目,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整个课堂全部讲解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理论知识在没有应用到实际上的时候,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死”东西,不理解,久而久之,大多数的学生对理论知识课程产生排斥,感到乏味;将项目引进课堂,结合实际项目,穿插讲解理论知识,这样既让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得以接受,而且很快就能将所学理论投入到项目实践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摆脱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错误认识。在实际项目施工中或完成施工后,多带学生去实地现场考察、学习,相对室内设计而言,在施工现场看到的、学到的东西要比课堂理论讲解所学到的知识更多。其次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是为什么而学?如果单纯只为拿文凭、拿毕业证书的话,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消极、怠慢的学习态度,这样的话哪怕老师再用心,专业知识再丰富,你学到的东西可能微乎其微,学生的学习态度一定要端正。一旦出现问题,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设计人的价值观势在必行。这些道理,对于尚未处世的在校学生来说势必不能完全明白,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正确的引导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向上的,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自身投入到设计学习中。

大学本身就是以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的自我成长的学习环境,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讲就不去研究,这样学到的知识想承接社会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而室内设计专业又不同于普通的文理科专业,它的专业针对性很强,就是室内设计、室内装修,众所周知,室内设计、装修是一门综合性专业,除日常掌握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外,还应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谈单能力)

语言是一门艺术,表达得当,事半功倍;表达不当,事倍功半。而语言表达在室内设计专业没有特定的课程,在处理语言表达方面就会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学习中积累经验。试想当我们面对一位陌生的客户时,如果上来就给客户阐述你的设计方案的话,在对方没有了解你个人能力的时候,夸夸其谈,很有可能会导致你客户的流失。在这些问题上想成功,首先要让客户了解我们个人能力,再去了解设计能力,对我们个人能力有所了解的话,相对设计能力似乎更有说服力。在多元化的今天,想让一个陌生人对自己快速的有所了解,没有强大的库存知识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完成日常专业知识的积累上,还要足够多的掌握信息化的知识,例如实事、政治、人文、地理、最新重大新闻、证券股票、旅游、娱乐、文玩等等,包罗生活的方方面面,快速准确分析客户,单拿出其中一项投客户所好,找到一个基准点与客户攀谈,一旦有共同语言了,陌生感、紧张感随之削弱,再谈设计,前提是在设计没有纰漏的情况下,自然而然会得到客户认可,事半功倍,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也恰恰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

2.手绘、计算机制图

手绘是一门传统表现形式、表现技法,是设计师的必修课。它不光用来和客户沟通,不光是画给客户看的,也是对设计思想的备忘记录,是一种思考方式。因为手绘的速度快,能快速记录头脑中的闪念,有时灵感转念即逝,通过手的生动表现对头脑又再次刺激,可能又迸发出不同的方案。设计师要从繁忙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就必须将绘图等琐碎事交给绘图员做,最好的交代方式是手绘稿,绝大多数学生忽视对手绘的练习和重视程度。计算机制图是一种辅助设计工具,与手绘表现不可等同。在电脑信息化的今天,传统化的东西逐渐淡忘在人们的视野,但做为设计师来说,手绘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因为手绘是设计师表达情感、表达设计理念、表诉方案结果的最直接的“视觉语言”,它可以通过“草草”几笔快速传达给客户设计方案和理念;而电脑软件是一个辅助设计工具,对于室内设计来说,无论CAD、3dMAX还是V-Ray还是photoshop都是用来表达设计方案,模拟施工后效果的,是辅助手段而不是设计。会操作软件、会做效果图还不算是设计师,顶多是名绘图员。所以在软件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懂得这一点,并尽可能的多将电脑制图与设计方案、材料和施工等知识进行学习。手绘的优势是电脑永远取代不了的。

3.材料、施工工艺

室内装饰材料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想学好本门学科并非易事。因为本门学科涉及到的装饰材料种类繁多,虽然有独立的课程系统的学习,但是由于课程课时的局限性,材料种类的繁多,仅靠课上时间老师的讲解是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材料大体又分为主材和辅材,实际上课堂上大部分讲解的主要是主材部分,而且是主材部分的常用到的主要材料而已,更别说各式各样、功能各不相同的辅材了,由于种类太多,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基本上讲不到。举个简单例子:就木工部分,如果说主材是人造板材(人造板材分为细木工板、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奥松板、饰面板等,每个板材又分为不同的厚度,不同的厚度又有着各不相同的功能)的话,那辅材常用到的是钉子,一个小小的钉子,虽说不起眼,但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就是一个大问题,简单说家装中最常用到的钉子一个是气排钉,一个是钢排钉,气排钉常用型号:F10、F15、F20、F25、F30等,钢排钉常用型号:ST25、ST38、ST45、ST50、ST57等;这些字母代表什么?数字又代表什么?这些不同型号应用在哪些地方?其实这些型号和使用原理非常简单,但是不给学生讲,那留给学生的就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如果说材料重要的话,那施工工艺的重要性可谓是重中之重。施工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家装的质量问题,无论是学生、设计师,如果你不懂施工工艺那就称不上一名专业的设计人员,它是整个家装的灵魂。效果图设计的再完美,如果施工工艺跟不上,那装修出来的效果势必差强人意,永远达不到一流装修水平。最重要的是施工工艺考验的是设计师综合的技能水平,往往一些设计师设计出来的造型非常完美,由于不懂施工工艺无法跟工人交底,有可能造成方案的二次调整或一些不必要的材料、财力浪费等问题。

4.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是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室内环境中度过的,无论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如果对空间尺度、家具尺寸把握不好的话,将不能给我们的生活空间创造舒适的环境。人体工程学是室内设计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动作活动域,而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数据之一;人体动作活动域是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范围的大小,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主要考察的是对人体静态、动态尺寸和家具尺寸的把握,无论CAD绘制施工图、3D制图效果还是施工中家具的制作,都离不开这几个知识点,而高等院校所函授的人体工程学课程受课时的制约不能全面的系统学习,只能从最基本的人体尺度这一板块下大力度讲解,从而学生在这一领域的学习就要受到限制,这就要求学生在工作室学习中取长补短,通过老师、图书馆或网络资源等多手段积极学习,因为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将向多元化、人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只有靠努力和自学,才能做到知识的运用自如。

5.预算书、报价单

设计师论文范文第7篇

油涡轮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油涡轮部件的基本结构型式,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油涡轮和升压泵两个子部件,二者之间通过传动轴联接,其中油涡轮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蜗壳、喷嘴、转轮和弯管四部分。油涡轮通过喷嘴将油流的压力能部分转换为动能冲动转轮做功,通过传动轴将所获得的轴功率传递给升压泵,升压泵再给主油泵入口供油。油涡轮与升压泵的轴功率匹配原则为:式中:NT为油涡轮轴功率;ηT为油涡轮水力效率;NB为升压泵输出轴功率;ηm为油涡轮部件的机械效率。其中,油涡轮的轴功率为:式中:QT为通过油涡轮流量;ΔPT、HT分别为油涡轮的压降和水头。升压泵的轴功率为:式中:QB为升压泵送出的流量;ΔPB、HB分别为升压泵的压降和扬程;Ne为升压泵输入轴功率;ηB为升压泵水力效率。

油涡轮基本原理模型的建立

1基本原理模型的概念

油涡轮基本原理模型就是理想的“极限型”油涡轮,即是将等角速度旋转的空间环列叶栅简化为等速直线运动的平面直线叶栅,如图4所示。

根据径流式与冲击式流体机械的经典假设,将油涡轮的复杂三元流动问题简化为二元流动问题。

(1)鉴于油涡轮叶片排列密集,假设转轮叶片数目Z0无限多,也就是说每枚叶片的流动一致。

(2)由于油涡轮叶片为一定高度的与图面相垂直的柱面,轴面速度沿叶片高度均匀分布。

(3)转轮直径D1逐渐增加至无限大,转轮叶片绕着无限远处的轴心线转动,其运动可以视为等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旋转线速度U。(4)射流直径d0逐渐减小至无穷小,可以视为理想的连续质点束。其中,油涡轮基本原理模型的主要参数包括:入口射流与叶栅运动速度U夹角为入射角α1;出口射流与叶栅运动速度U夹角为出流角α2;相对速度W1与叶栅运动速度U的夹角为射流相对入流角β1;相对速度W2与叶栅运动速度U的夹角为射流相对出流角β2。基本原理模型中,叶片作直线运动,射流位置始终保持不变,且每个叶片型线完全相同,因此,叶片上的流体质点均沿着彼此完全相同的轨迹运动。叶片运动方向上转轮所受射流的作用力等于各个叶片受力之和,力的大小完全等同于一个位置固定的、翼型完全相同的叶片,接受以相对速度为W1的射流冲击时所产生的作用力。

2理想射流对叶片的作用力

根据冲量定理,Δt时间内叶片作用于流体质点的合成冲量为:式中:m为单个流体质点的质量;F为叶片反作用力;1W为进口速度;2W为出口速度。

理想射流对叶片的作用力[6]为:油涡轮关心的是转轮的扭矩和轴功率,需要获得射流对叶片作用力在叶片运动方向上的投影,也就是U方向上的分力FU。

3基本原理模型的特征方程

定义速度比ψ为叶片运动速度U与射流速度V1之比,由图4可知,流体质点速度在U方向上的投影为:因此,射流对转轮做功,即是油涡轮的输出功率为:这就是油涡轮基本原理模型的特征方程,主要包括几何参数(射流入射角α1,射流相对入流角β1,射流相对出流角β2)与运动参数(速度比ψ),给出了其水力性能与几何参数、运行参数的定量关系。

4关键影响因素的辨识

射流相对入流角β1的表达式为:式中:射流相对入流角β1,仅由射流入流角α1与速度比ψ决定,同时,油涡轮转轮叶片反动度很小,可以视为冲动式叶片,即β2=π-β1。若假定喷嘴效率φ2为定值,则油涡轮效率仅为速度比ψ与射流入流角α1的函数,即η=f(α1,ψ)。真实油涡轮由基本原理模型演化而来,将基本原理模型的转轮直径逐渐减小,射流直径逐渐加大,其实质是直径比D1/d0次第减小,便获得了一系列真实油涡轮。

综上所述,真实油涡轮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射流入流角α1、速度比ψ与直径比D1/d0。

转轮叶片相对于射流的运动

令射流不动,则转轮以角速度ω转动,同时,转轮中心逆着射流方向运动,其速度大小等于射流速度,方向相反,即是-V1。这一运动等同于在转轮上固定一个虚拟圆,虚拟圆沿着与射流平行的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如图5所示。虚拟圆的半径为α=V1/ω,转轮与叶片均处于虚拟圆内,即是D1<2a。在Y轴上取点K(0,r),虚拟圆转动t度时,K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x,y),其方程式如下:因为a>r,则为内摆线方程,这便是转轮叶片相对于射流的运动轨迹方程。

相邻叶片相应点的相对轨迹也是内摆线,形状完全一样,只是沿x轴平行移动一段距离P=2πa/Z0.

油涡轮参数化设计模型的建立

若转轮的直径比D1/d0一定,根据油涡轮基本原理模型可知,给定叶片型线与射流入射角之后,速度比ψ为定值。换句话说,确定结构参数及运动参数(α1,ψ),便可以设计相应的最佳叶片型线。根据如图4所示的速度三角形可知,若叶片运动速度U保持不变,逐渐减小射流入射角α1,则叶片型线曲率变大,更加弯曲;若射流入射角α1不变,逐渐减小叶片运动速度U,则叶片型线曲率变大,亦更加弯曲。下面根据油涡轮基本原理模型指出的关键设计参数建立了有涡轮的参数化设计模型,如图6所示。

由图可知,参数化设计模型的主动参数包括:

(1)转轮转速n,对应于叶片运动速度U。

(2)喷嘴孔轴心线与Y轴夹角θ,对应于射流入射角α1.

(3)转轮直径D1和喷嘴直径d0,确定了转轮直径比D1/d0。

(4)顺时针旋转的转轮,前一个叶片的工作面圆弧R1与后一个叶片的背面圆弧R2,确定了叶片型线以及二者之间的流道变化规律。

(5)转轮叶片弦线与过叶片端点轴心线的夹角γ,也就是叶片在上的定位。其余参数均为被动参数,随着以上主动参数改变。

油涡轮设计边界条件的确定

“主油泵-油涡轮”子系统框架如图7所示。主要元件包括主油泵M、油涡轮T、升压泵B、节流阀TV、旁通阀BV、安全阀SV。根据汽轮机和电机转子轴承的润滑油流量与主油泵端部泄漏量Qml、安全阀溢油量Qsl之和以及升压泵出口与主油泵入口的高差Δh2,可以确定升压泵的流量和出口压力(节点1),从而确定其需要的输入轴功率。根据轴承的润滑油压力,可以确定反推油涡轮出口压力(节点6);根据主油泵出口压力(节点3)与主油泵出口与油涡轮入口的高差Δh1、节流阀压降ΔP1之差,可以确定油涡轮蜗壳入口,也就是节流阀后压力(节点5),节点5与节点6的压差即为油涡轮蜗壳入口至弯管出口的压降ΔPT。根据升压泵的输入轴功率,假定油涡轮的水力效率ηT、机械效率ηm为定值,由式(2)与式(3)可知,通过油涡轮的流量与其压降值的乘积为常数,即QTΔPT=C,若ΔPT已知,则可以确定通过油涡轮的流量QT。

油涡轮基本设计流程

(1)蜗壳设计按等速度矩原则设计蜗壳。uCr=K(19)式中:Cu为速度的圆周分量;r为半径;K为常数。

(2)喷嘴数目与喷嘴直径的确定

油涡轮的喷嘴为转轮提供自由射流,其流量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出力NT。由式(2)、式(3)可知,油涡轮出力为:将式(20)、式(21)与式(14)联立可知,喷嘴水力损失系数φ与喷嘴直径直接相关,因此,喷嘴直径d0与喷嘴数目nj的乘积仅为油涡轮出力NT、蜗壳入口至弯管出口压降ΔPT的函数,如式(22)所示。

(3)设计转数与转轮直径的确定

将式(20)、式(21)与式(14)联立可知,喷嘴水力损失系数φ与喷嘴直径直接相关,因此,喷嘴直径d0与喷嘴数目nj的乘积仅为油涡轮出力NT、蜗壳入口至弯管出口压降ΔPT的函数,如式(22)所示。转轮运动线速度U为:将式(23)与式(14)联立可知,喷嘴直径确定后,喷嘴水力损失系数φ为定值,同时,速度比Ψ与转轮直径直接相关,选取转轮转速n后,即可确定速度比,因此,转轮直径D1与转数n的乘积取决于蜗壳入口至弯管出口压降ΔPT。油涡轮设计必须遵循“转数第一”原则,即保证油涡轮在其最优速度比下运行。

(4)喷嘴射流角的确定

第(2)步与第(3)步,已经可以确定油涡轮的速度比Ψ与直径比D1/d0,同时,根据油涡轮基本原理模型的特征方程可知,油涡轮的效率仅为速度比Ψ与射流入流角α1的函数,即η=f(α1,Ψ)由此可以获得喷嘴射流角α1。

(5)叶片型线的确定

由第(2)~(4)步可知,直径比D1/d0、速度比Ψ与射流入流角α1均已确定,叶片的进、出口速度三角形也就确定了,叶片型线也就确定了,叶片曲率可以通过工作面与背面的圆弧半径调整。

(6)转轮叶片数目的确定

保证所有射流质点都对叶片做功的极限条件,两条内摆线恰好交汇于射流的外表线,可得叶片数目的下限值为:增加叶片数目,从而减少每个叶片的工作区段、受水时间与受水量,使其工作状态向基本原理模型靠拢,提高转轮效率。

(7)叶片在上的定位

叶片接受射流做功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与射流垂直或接近垂直,也就是说每个叶片接受射流的中间位置与射流成垂直状态将是最佳选择。在图5中首先将叶片沿径向方向布置,然后将叶片沿内摆线平行移动至中间位置,并使叶片与射流垂直,同时,保证叶片在接受射流的整个过程中,偏离垂直位置的偏角最小,这就是叶片在上的定位原则。

(8)转轮流道变化规律检查

转轮上前一个叶片的工作面和后一个叶片的背面构成了流道,采用内切圆方法获得过水断面面积沿其中间流线的变化规律。

油涡轮性能预测模型的精度验证

借鉴径流式涡轮的预测模型,采用二阶迎风格式的标准k-ε模型,压力-速度耦合方式采用SIMPLEC算法,选用多重参考坐标系模拟转轮与喷嘴隔板动静交界面耦合问题,采用速度进口、压力进口与无滑移壁面边界条件,工作介质为22#透平油。

利用FLUENT软件可以直接提取压力、扭矩等外特性参数,从而获得水头、效率等次生参数值。以Ⅰ型油涡轮为例进行性能预测模型的精度验证,其关键几何参数如表1所示,其设计工况点相关参数为进出口压差0.8MPa,流量4000L/min,转速1500r/min。油涡轮全流道三维模型,如图8所示。设计工况点附近,油涡轮输出功率、水力效率与通过流量的关系,如图9所示。数值分析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相比,其最大误差为1.7%。油涡轮转轮叶片表面的静压分布,如图10所示,其进出口压差仅为0.11MPa,叶片反动度很小,同时考虑到58枚叶片的冲击损失与沿程阻力损失,可知转轮叶片主要利用射流所具有的动能做功,可以作为冲动式涡轮进行设计。

油涡轮设计实例

1油涡轮基本设计流程

以Ⅰ型油涡轮为基础改型设计Ⅱ型油涡轮为例说明其基本设计流程。根据设计边界条件,参照Ⅰ型油涡轮的关键几何参数,生成多组方案并利用经过精度验证的性能预测模型进行筛选获得最终方案。

(1)设计边界条件

由图7可知,根据汽轮机转子轴承、电机轴承以及氢密封所需的润滑油流量,再加上预估的主油泵端部泄漏量与安全阀溢油量,可以确定升压泵需要提供流量为9500L/min;根据升压泵出口与主油泵入口的高差可知,升压泵出口压力为0.26MPa;考虑到Ⅱ型与Ⅰ型油涡轮传动轴的通用性,应当降低传递的扭矩,因此,将设计转速升高至1600r/min。由此可知,设计工况点处升压泵的轴功率需求为52.5kW,若假设传动轴的机械效率为95%,则油涡轮输出功率的设计要求为55.3kW;根据主油泵出口压力、主油泵出口与油涡轮入口的高差与节流阀压降可知,Ⅱ型油涡轮的进出口压差为0.85MPa,略高于Ⅰ型油涡轮;根据经验假定油涡轮效率为60%,由式(20)可知,Ⅱ型油涡轮的设计流量为6900L/min。

则Ⅱ型油涡轮设计参数为进出口压差0.85MPa,流量6900L/min,转速1600r/min。

(2)关键几何参数

Ⅱ型比Ⅰ型油涡轮的设计流量增加了2900L/min,为了保证通流能力与喷嘴的效率,必须增加喷嘴数目与喷嘴直径,经过试算后取喷嘴数目为20组,喷嘴直径增大2mm,由于是双孔喷嘴所以叶片高度也随之增加4mm。再次考虑到传动轴的通用性,进一步减小传动轴的扭矩,叶轮直径增大10mm;由油涡轮基本原理特征方程可得,喷嘴孔轴心线与Y轴夹角为54°。Ⅱ型油涡轮关键几何参数,如表1所示。

(3)叶片型线

Ⅰ型油涡轮叶片数目的设计余量较大,因此,Ⅱ型油涡轮叶片数目可以保持不变,同时,叶片宽度(叶片弦长)应该随喷嘴直径增大而增大,因此,将叶片型线略微放大,Ⅱ型油涡轮的流道面积变化规律,如图11所示。

(4)Ⅱ型油涡轮性能评估

Ⅱ型油涡轮的流量-功率-转速关系,如图12所示,设计工况点处,其输出轴功率为59.8kW,能够满足升压泵的输入轴功率要求,同时,具有一定余量使得油涡轮在6300~7500L/min范围内也能满足升压泵的需求。Ⅱ型油涡轮的流量-效率-转速关系,如图13所示,设计工况点处,其水力效率为61.5%,与设计之初的假定值60%比较接近,同时,油涡轮在6300~7500L/min范围内其效率值亦稳定在60%左右,与假定值一致。

2产品性能的试验验证

厂里油系统试验台的布局与主要装置,如图14所示,可以进行主油泵试验、油涡轮试验以及二者的联动试验。保持油涡轮的进出口压差0.85MPa不变,通过调节通过油涡轮的流量来保证升压泵的“压力-流量”曲线,Ⅱ型油涡轮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油涡轮在1600~1750r/min范围内均满足升压泵的工作要求。

结论

(1)通过借鉴径流式与冲动式涡轮的设计理论,提出了基于速度三角形与冲量定理建立的油涡轮基本原理模型及其特征方程,找出了其关键影响因素——射流入流角α1、速度比ψ与直径比D1/d0。

设计师论文范文第8篇

《EconomyandSociety》,由其遗孀根据他1919—1920年在慕尼黑大学讲授“普通社会经济史概论”的讲稿整理汇编而成,这说明韦伯在1920年之前已经产生了社会经济史的理念。该书于1936年由郑太朴译成中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011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重版。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家计、氏族、村落、及庄园制度———农业状态”;第二章为“资本主义发展开始以前之工业及矿业”;第三章为“前资本主义时代的财货及货币之流通”;第四章为“近代资本主义之起源”。书中重点考察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诞生的历史,及其产生的独特社会条件。另一位在这一学科领域具有开创作用的学者是俄籍美国学者罗斯托夫采夫(1870—1952)。他于1926年出版了英文本《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一书,1930年出版德文本,1932年出版意大利文本,1957年出版英文本第二版,影响广泛。他采用历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碑铭、钱币、建筑遗址、器皿、苇纸卷等文物为依据,并利用古代罗马作家著述中的相关内容,阐述了罗马帝国时期意大利及外省的社会经济状况,对罗马帝国兴衰的原因提出了独到的看法。该书由马雍、厉以宁译成中文于198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罗斯托夫采夫还著有《希腊化世界的社会经济史》、《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等社会经济史的著作。第三位对社会经济史学科领域有重大影响的学者是美国的汤普逊(1869—1942)。他在1929年和1931年接连出版《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此二书的主要内容为欧洲中世纪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特别是后者较多着力于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关系,重点记述了在欧洲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如英法百年战争,德国城市同盟,意大利羊毛工业和教廷及其君主国的财经政策,行会、银行、商业、外贸,以及无产阶级的早期斗争。该二书的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于1961年和1992年出版。1929年,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吕西安·费佛尔和马克·布洛哈合作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提倡经济和社会历史的研究。他们的这一提法是针对以往历史研究限于少数帝王将相的历史,只是研究政治、军事、外交的历史,其用意在于扩大历史研究的范围,要把经济史和社会史特别是经济史作为历史研究的主体。法国年鉴学派的这一倡议,日益引起欧洲和日本历史学家的重视,到1930年代出现了一批以社会经济史命名的著作,由此社会经济史学科及其研究开始在欧洲和日本兴起。由中国学者翻译成中文出版的外国学者的相关著作主要有:英国学者亨利·皮朗(1862—1935)的《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原版1935年,中译本1964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贯串着商业发展→农业和农村阶级变化→城市和市民阶级变化发展→工业产生和发展→国家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路径。同时,又有日本学者的一些相关著作传入中国。如森谷克乇《中国社会经济史》、猪谷善《美国社会经济史》、崛经夫《英国社会经济史》、加田哲二《德国社会经济史》、伍纯武《法国社会经济史》、山口正太郎《意大利社会经济史》、内田繁隆《日本社会经济史》、小林良正《俄国社会经济史》以及佛尼威尔《缅甸社会经济史》等。统观这一阶段欧日学者这些著作的内容结构,从中可以看出两个特点:一是大多属于经济和社会,或经济+社会的历史,即韦伯所谓的“EconomyandSocie-ty”,其他西方学者所谓的“EconomicandSocialHisto-ry”,是经济史和社会史的机械相加,且大多内容结构不太完善;尤其是日本学者的著作内容更显单薄,大多只有100页左右。二是在称谓上有所不同,或称社会经济史,或称经济社会史。欧洲学者对这两种称谓都有采用,早期的主要称社会经济史,法国年鉴学派之后主要称经济社会史;日本学者则几乎都称为社会经济史。这可能与翻译上的不同习惯有关,或将经济放在前面,或将社会放在前面。这两种称谓虽名称各异,但内涵类同,即均是经济+社会的历史。至今,国外学者的社会经济史研究一直在延续和深入之中,但大多仍属于专题性的研究,通史性和整体性的研究尚属少见,而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则显得更为广泛而多样。就他们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而言,其广泛性和多样性显而可见。如美国学者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一书,重点论述了20世纪前60年代中国农村集市、乡镇和中心城市三级市场的发展、变迁和现代化的过程;分析了市场与社会结构、市场与社会习俗、市场与交通、市场与地理状况的内在关系。美国学者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和《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农村发展》二书,在论述小农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中,既涉及了生产技术和规模的问题,也涉及了社会因素的问题;美国学者高家龙《中国的大企业》,在分析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与英、美烟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和竞争时,涉及了企业家精神、组织技巧、国际环境等问题;美国学者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对比英国产业革命时期与同期中国江南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原因时,着重论述了技术因素和资源因素;日本学者滨下武志的《近代中国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涉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周边环境、商业网络、传统社会因素等问题。由上可见,社会经济史这一学科在西方国家已经产生、流行一百多年,并取得了许多力作,其中所包含的思维逻辑、内容结构、研究方法无疑是社会经济史学科内涵的重要元素,有待我们去提炼、总结和整合。

二、中国学者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状况

在中国,就笔者所见,社会经济史这一名称的最早采用是在1936年,比韦伯《社会经济史》采用这一名称晚十四年。是年,王亚南署名王渔邨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纲》一书由生活书店出版。王亚南于1928年赴日本留学,阅读了大量马克思著作及欧洲古典经济学,该书以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讨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据作者自述,自第二编以下大体根据日本学者森谷克乇所著《中国社会经济史》编译而成。继王亚南之后,汪洪法著《中国经济社会概论》一书于1940年由四川曲江新建设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势概说、国人的观念与习性、国人的生活动态与劳动效率、历代货币、交通问题、商业组织、商业清算与度量衡等。汪洪法系民国晚期较为著名的经济学家,1930年前后留学日本,1937年曾出版《国民经济建设概要》一书。傅衣凌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内公认的社会经济史专家。他从1940年代开始从事社会经济史研究,1942年出版《福建省农村社会经济参考资料》,此后又相继出版《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1944年)、《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1956年)、《明代江南市民经济初探》(1957年)、《明清农村社会经济》(1961年)、《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1989年)。他主要从经济结构、社会组织、经济变动等方面来研究明清社会经济,以经济结构→阶级结构→阶级斗争为研究路径。他还于1960年在厦门大学建立了中国首个“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室”。社会经济史研究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即已出现,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对其学科概念的认识并不清楚,研究所涉内容也主要限于生产关系、商帮、行会、阶级之类。汪洪法著作虽涉及面稍宽一点,但仍显单薄。198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史开始受到重视,认同面逐渐扩大,有日益增多的学者开始从事这一学科的研究。自1990年以来,以社会经济史命名的著作陆续增加。除了傅衣凌这样承前启后的专家继续出版著作之外,一些新学者的著作相继出版。如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1991年),显恩编《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1992年),范金民等编《苏州地区社会经济史(明清卷)》(1993年),陈桦《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1996年),段本洛主编《苏南近代社会经济史》(1997年),田培栋《明清时代陕西社会经济史》(2000年),张晓辉《民国时期广东社会经济史》(2005年),以及黄正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2006年)等。这些著作显示了两个研究状态:一是以区域的明清时期的研究为多。即所涉及的空间范围大多是区域性的,涉及全国性范围的唯有《民国社会经济史》一种;所涉及的时间范围大多是明清时期,明确以近代为界的只有三种。二是在研究内容上,虽然仍以经济状况、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政策为主体,但有的亦兼及商帮、行会,还有涉及其他方面者,如人口、土地因素,这与此前的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相比,显然拥有较大的完整性。在普通经济史研究中,也有不少学者朝着社会经济史的方向迈进。如汪敬虞主编、由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三册),与以前严中平、吴承明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著作相比,社会经济史的内容已有明显的增加和加强,其中能够体现这一特色的内容主要有:农业经济中租佃关系、雇佣状况、生产力及其改革,政府政策中的税收、财政、公债、工商政策和法规等,这反映了普通经济史学科内容体系向社会经济史扩展的新动向。此外,在专题研究中,具有社会经济史特色的内容和领域已有众多成果,主要集中在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法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生产技术;商会、农会、经济协会、同业公会等经济团体;农业、农村、农民的状况及其现代化改造等方面;还有一些论著着力于经济史与社会史的融合,或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社会,或从社会史的角度考察经济,等等。

三、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

经济史概念和研究体系的讨论迄今为止,国内外社会经济史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对于社会经济史的学术范畴尚未形成明确的概念,尚处于混沌状态,有关的研究者只是界定了自己的研究内容,或因自己的研究内容超出纯经济的范围,故而称之为社会经济史,因此社会经济史的学科概念和研究方法尚待作进一步深入探讨。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进展,有的学者亦在探讨这一学科的概念含义和研究体系等问题。对此较早进行探讨的是西方学者,如成立于1956年的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经济社会史系于2001年提出了“什么是经济社会史”的命题,并认为经济社会史有三大特点:一是经济与社会互动的历史,即通过经济活动和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来理解历史过程在长时段如何发生变化;二是整体的历史,即经济史与社会史的结合;三是普通人生活的历史,即人民日常生活史,也可以说是由下至上的历史。在中国,有原本从事普通经济史研究和社会史研究的学者,对此提出了个人见解。最早对社会经济史学科含义和研究体系进行设计的是陆仰渊,他在《民国社会经济史·绪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中提出:“既要研究生产关系,又要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反映两者之间适合或不适合,以及两者之间关系,就是社会经济史的全部内容。”所研究的内容,则“必须兼顾重视”影响经济变化的“各种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因素”以及政府的决策、政策,民族资本与官僚、商人和买办的关系。2001年,著名经济史研究学者吴承明在谈论经济史研究方法时也涉及了社会经济史的学科含义和研究体系问题。他在《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史研究可以说有三大学派,一派偏重从历史本身探讨经济的发展,并重视典章制度的演变。一派重视从经济理论上阐释经济发展过程,乃至计量分析。一派重视社会和文化思想变迁,自成体系。”并明确表示“赞成社会经济史的提法”。吴承明所说的第一学派也可以与第三学派归纳在一起,统称为社会经济史。关于研究方法,他提出,“经济史研究要注意非经济因素”,“经济发展和制度革新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社会群体组织和行为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经济发展”。言下之意,经济史研究不仅要考察经济发展的现象,更要考察现象背后的社会制约因素,以及考察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的互动关系。这一研究方法已不同于普通经济史的研究方法,而应该说是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方法。除了经济史学家之外,社会史学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如行龙《经济史与社会史》(《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一文即专门探讨了经济史与社会史的关系问题。他指出,经济史与社会史的结合是20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史研究的大趋势。经济与社会本不可分离,只有将经济因素置放于社会整体历史的变迁中进行考察,才能使经济史的研究走向全面深入。时隔四年,行龙又在其著作《走向田野与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中谈及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研究体系。他指出,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生态等因素本身就是难舍难分的统一体”;并强调“首先从区域史的角度开展社会经济史研究”,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此外,中国台湾地区的学者也对社会经济史学科有所采用。例如,刘翠溶《明清时期家族人口与社会经济变迁》(1992年)一书,虽为专题性研究,但视角颇为新颖。徐泓和邱澎生1998年编制的“明清社会经济史专题”课程,虽未成著作,但亦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经济史构成体系的一种理解,不乏值得借鉴之处。其课程的内容构成包括:人口与耕地、田赋与徭役、政府的经济管制、农业生产力与土地经营制度、资本主义萌芽与传统工商业、市场扩展与商业制度、都市化的发展、人群的分野、家族制度与乡绅社会、民间社会的发展、政府政策与民间社会的互动等。体会和总结上述相关学者对社会经济史研究范畴的阐释,以及众多学者的各种专题研究,笔者觉得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体系包含六个层面:一是思想观念层面,以能够影响国家经济决策的思想观念为主体,包括经济方针决策者的思想观念、资产阶级等社会群体的集体性经济主张;二是经济决策层面,以政府为主体,包括决策者的经济诉求、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制定;三是环境层面,以国外和国内的政治及经济影响为主体,包括国际关系与经济主权、外贸和投资状况,国内的制度变革和时局状况;四是经济活动承载层面,以资产阶级为主体,包括他们的参与国家商政活动、组织状况、经济外交活动以及与政府的互动渠道;五是技术层面,以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为主体,包括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及创造、新产品的发明、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六是经济运行层面,即各部门经济的发展和变迁状态。

四、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未来之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