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第二学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论文范文

第二学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2-09-09 03:21:44

第二学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论文

1.设计“四性”作业,彰显数学作业的多元价值

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应该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发展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下面几种性质的作业:(1)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相关知识制作一幅美术作品;(2)体验性作业,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如让学生统计自己家一年来的用水、用电情况并制作成统计图表;(3)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让学生用同样的绳子围成面积尽可能大的长方形;(4)综合性作业,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综合应用的重要性,如让学生动手测量大树高度。通过以上“四性”作业的设计,促进学生在情、知、智、能等方面的发展,充分展示个性化作业本身多元的育人价值。

2.师生共同参与作业设计,设计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作业都是教师设计并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其主动设计、布置作业的行为无可厚非,但是,这种长期的单向性的作业设计、布置方式不仅会挫伤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而且会桎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果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去独立设计作业也是可以的事情。比如,有的数学教师在出差的时候,作业就时常由班长或数学科代表布置,这样的作业不就是出自学生之手吗?由班长或数学科代表一个人设计、布置作业的行为,我们可以推广到让每个学生都去设计作业。所以我们不妨把作业设计的权利给学生一些,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认为重点或难点的内容设计出一些作业,或者根据自己容易出错的题目设计一些防止大家都出错的习题作为作业,还可以在教室学习园地长期放置学生设计作业的两个袋子:一个袋子是放学生自己出的题目,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自己从中抽取去完成;第二个袋子是放已经解答过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评价或教师辅助评价。学生设计作业的过程相当于提出一个问题的过程,这应该更加符合当前《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要求。当然,学生毕竟由于年龄以及知识结构的原因对于所设计的习题不一定能够把握到位,但是,学生设计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旧知识的梳理过程,就是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就是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甚至是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过程,所有的这些过程都通过作业的设计得以物化、行为化,所以坚持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积极主动性的发挥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3.优化第二学段数学个性化作业“量”的设计

学生的作业量是通过时间显性地表示出来的。国际研究表明:中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是作业量偏大的一些国家,表现在作业时间偏长(作业时间超过了1h)。这样布置过多、繁重的数学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那么,如何设计适量、适时的个性作业呢?我觉得可从下面几方面入手。(1)协调数学作业的时间。因为,诸如江苏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中的对于课外作业中小学中高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1h的规定是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作业完成时间总量的规定,而对于数学单科而言,如果从平均的角度而言,中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外作业总量的完成时间以不超过20min为宜。所以,作为一名第二学段的数学教师而言,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要及时沟通、了解其他学科布置作业的数量,保证不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负担。(2)把握数学作业适量、适时的度。适量、适时的作业是教师平时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尺度,如何把握好这个尺度是值得我们考量的。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无外乎“数与代数”“平面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与实践”这四个领域,查找课程标准对于某些方面学生的技能要求以及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我们发现一种普遍规律:如在口算方面,学生口算8道题,通常需要1~2min;计算两步、三步加减混合运算一般1min可以完成1~2道题,如果完成三步的四则混合运算,一般1min完成1道题;完成运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道题需要3~5min,其中读题、思考约1min,解答需1~3min,1min时间用于检验。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如果涉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一般也在3~5min完成1道题;而如果是操作性的作业,学生则一般完成1道题所用的时间在1~3min。对于统计与概率相关内容,学生如果完成统计图的制作则一般需要5min左右的时间,而完成不同程度的问题,包括自己提出问题,则每题一般需要的时间是3~5min。当然这些都是以书写为主要完成方式的时间。如果是其他完成作业的方式,如作品型、调查型的作业,完成作业的时间就不好确定了,有的可能几分钟就能完成,有的可能要十几分钟,甚至有的作业可能需要学生几天的课余时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设计作业的性质进行合理评估。在复习阶段的作业量的设计是教师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教师在复习阶段会加大作业量的设计,以求通过作业量的增多来换取学生的“高分”。但是,据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教学研究专家哈里斯•库帕研究发现:家庭作业对高中生成绩有重要的影响,对初中生也有用,但功效只有大约一半,对小学生来说,家庭作业的功效很小。[1]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教学对象是第二学段的小学生,因此,我们在复习阶段就没有必要加大数学作业的量来增加学生的负担。总之,教师在设计作业总量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作业不同的方式进行相应的估算,确保作业数量、时间能够尽可能地恰到好处。(3)适当均衡数学作业总量和完成时间。适当的作业量一般是以中等学生的作业效率和作业难度作为标准的,在作业效率上,由于优等生与后进生在知识、能力水平方面存在差异,有时甚至差异很大,因此在作业效率上表现出优等生明显快于中等生,更快于后进生。因此,同样的作业量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所用时间是相对不一致的,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花费的时间最短,中等生次之,后进生所用的时间则较长,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设计基本相同时间的作业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当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简单增加或减少作业量是控制时间的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但是,这种做法不一定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因此,我们应该在学生作业的难度上进行个性调整,适当增加优秀生的难度或者适当降低学困生的作业难度,保证不同学生在作业的量、完成作业的时间上大体均衡。

4.优化第二学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质”的设计

对学生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不仅要研究个性化数学作业的数量,同时更要重视数学作业质量的研究,只有适量、优质的数学作业才能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才能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目的。优化第二学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质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用好资源,精选作业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辅助用书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巩固相关技能,开拓数学视野,进而满足他们学习数学的个性化需求。”课本、补充习题等作为文本资源为教师设计作业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教师可以针对当天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使用,教师认真选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体现了教师认真设计作业的过程,由于课本、补充习题等上的练习多是一些基础性的题目,能够适合班级中大多数的学生,因此教师在选题设计作业时,一方面可以选择课本上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以适应后进生和中等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再选择补充习题等教辅资料上的代表性习题进行适当补充,以适应中等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自己的“习题储备库”等资源中精选综合性强的作业以适应优秀生或者个别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来源的作业题使得设计的作业不仅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也使得作业起到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横向和纵向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用好文本资源,精选作业内容,保证作业来源多样化,从而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个性化需求。(2)满足个性需要,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数学作业的内容以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而以书写型作业为主的设计一直备受教师的青睐,因为这样的作业利于教师检查和批改,信息反馈比较容易,所以很多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单纯布置一些抄写的、简单计算的作业,而很少布置甚至从不布置一些实践型和其他类型的作业。学生在反复的书写过程中会对作业产生一种由内心发出的厌恶的情绪,降低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加重疲惫程度,更严重的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单一形式的作业难以充分体现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程性质,在培养人才方面更难以达到“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这一课程理念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要从学生的个性发展角度着想,布置各种类型的作业,比如学生学习完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几种类型的作业:口算(由家长或学生自己出示题卡,学生口答);笔算:23+36+19,92-46-28,50+42-36,29-17+49;和家长一起带100元或50元到超市购买二三件物品,并撰写购物日记。以上的3道作业题包含了三种类型:第一题是听说型的,第二题是书写型的,第三题是综合实践型的。里面既有口头估算方面的内容,如学生对购物总价的估算,购物总价与所带金额的比较;也有书写型的,将购物的过程与心得记录下来,形成一篇数学日记;更有实践应用型的,就是将100以内的加减法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根据个体差异,设计层次化作业。在调查中得知,很多数学教师设计的作业是一刀切式的作业,在批改、讲评方面比较容易操作,且省时省力,因此被广大数学教师普遍采用。但是这种一刀切的作业设计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更指向于中等学生,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尤其是高低两头学生的需要。因为这样的作业对于优秀生来说难度偏低,很难激发这部分学生去探索、去尝试;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又显得较难,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能力去完成这样的作业,反而会造成他们去抄袭作业甚至产生不完成作业的行为,因此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由于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现实。为了切实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作业设计的难度上要体现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根据其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层次的作业。在设计分层作业的时候,可以按照基础题、提高题、发展题这样的层次进行设计,并且提出不同的选做要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基础题,这样的学生的比例最多不能超过班级生数的10%,一般控制在5%左右;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这样的学生数要占班级学生数的65%以上;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完成提高题和拓展题,这样的学生可以占班级学生数的30%左右,全选全做的学生也可以有一部分的比例。当然,教师要对不同的选择给予不同的评价,同时尽可能引导大多数学生通过尝试“跳一跳”获得“够得到”的成功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养成不畏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的意志品质。总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个性化的数学作业是作业设计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够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彭国庆单位:宿迁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

被举报文档标题:第二学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zysjyjlw/65360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