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绘画教学中造型技法研究范文

绘画教学中造型技法研究范文

时间:2022-06-30 04:02:44

绘画教学中造型技法研究

【摘要】绘画教学中有关造型方法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其中的误区与解决的方式方法更是需要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并应进行探索和梳理,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产生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作者认为,绘画造型法则的深入锤炼可以使艺术品变得愈发明了单纯,充分运用自身文化知识、汲取作品所需的画面语素营养,能使艺术家的日常关注与自身气质相契合,使作品更令人回味。

【关键词】绘画教学;造型技法;有意味的形式;视觉图形;物象转化

物象造型技法的研究在绘画教学中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课题,不同国家在各个时期、不同美术专业涉及于此的研究、理论、成果不计其数。然而在教学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在课堂中予以及时解决和辨析,以达到专业类美术院校的学生在观念与绘画技巧方面适应当下艺术发展的需要。

一、绘画造型研究需要明晰的问题

第一,绘画造型是照相技术绝对取代不了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反复说明此问题。相机是记录影像、图录、事件、形象的工具,出现早期曾模仿西方古典油画样式或模仿中国画花鸟、山水样式构图,在当代则产生观念摄影作品。尽管如此,相机仍不能代替绘画。笔者认为,摄影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行为,其作品就是艺术品;但机械与手艺有根本差异,因为人的操纵驾驭性存在,把照片作为绘画作品模仿的临本加以复制,本身便降低绘画作品的艺术创造性与感染力(图1至4)。此外,由于照相技术本身成像的特点,致使照片中物象关系的前后空间在显影过程中平面化,仅是在平面中面积的保留。但在绘画过程中面对的物象恰恰是体积比较后产生膨胀与收缩的效果呈现,单单是用“眼”看而未用“心”感受,则会陷入平面面积的比较中而无法自拔。第二,绘画是将物象转化为图形研究的产物。将不可见的精神通过视觉图形物化出来并非易事,通过物象造型训练可以使画家的思维进入一种绘画的专业状态,提高运用图形思考及自觉地表达的重要能力。在立体主义呈现的艺术作品中,其将无形的光物化为各种图形,变换画幅传达出不同情趣,从而使观者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智慧,品味绘画中有意味的形式。第三,绘画中物象造型并非如一些人而言仅是其他艺术门类的附属品,真正的绘画艺术从来不是炫耀手上功夫的杂耍,而是从心而发物化的自然呈现。德国美术家瓦尔特•赫斯在《欧洲现代画派画论》中论述到:“自从印象派以来,艺术家的思想不断环绕着艺术手段的自由、特殊规律性及纯洁性等问题。他们要他们的作品从叙述性的、思想性的、寓意性的、一般预先安排好的意义内容中解脱出来,最后也从对立的现象界的描述中解脱出来。”[1]第四,绘画艺术是包罗各方面艺术信息、知识的综合产物,绘画作品的呈现在不同时代的面貌也与其时代文化研究方向和文化关注度有关。比如在文艺复兴时代,拉斐尔的艺术表现富有古典艺术的理想美,其艺术精神直接反映古希腊艺术的思想和气质,体现其对古典艺术追求的理想典范,他的造型特点所确立的美的形式与精神直接影响到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艺术。从20世纪造型样式上看,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从原始土著文化、东方异域文化、传统异端文化,如日本浮世绘、中国水墨书法、印度的婆罗门艺术中吸收其独具特色的文化营养,呈现出完全各异的艺术特点。

二、学习物象造型技法所要求掌握的相关研究

(一)对绘画史的深研与思辨人类绘画史发展长河中各时期发展状态要熟识并深谙于心,只有对绘画发展脉络中自己所处的时期有较为清晰的比较与判断,并掌握不同艺术样式流派发展的特征与个性特点,才能更好辨析出自身作品的样貌与位置。

(二)对绘画造型表现工具的熟识绘画在造型语言方面需要有基础语言的熟识掌握与支撑,但并非要求是最好的标准,在试验千百种方法后寻求最为贴切表达感受的方法即可。如席勒运用富有敏感精神顿挫的线条,梵高作品中极富感染力的对景、对生命的书写挥洒,弗洛伊德画面中在时间的印证下直指人心的肌理、色彩。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无一不呈现出他们对于自己熟悉的绘画语言的深入挖掘与探索[2]。

三、绘画造型语言训练探索的方法

(一)看的方法首先,要在物象和纸面上看到空间,比如在地球仪上的伦敦和北京两个城市的位置,要看到这两点是在一个球上的不同空间位置的点连接而成的,是一条弧线,而不是两点连接成直线。看到了这一点也就体会到人体的两肩或两只脚也是分别处在不同空间的两个位置,起伏十分微妙,是圆弧线勾画出来的。这是观察的方法,而在纸上展示出物象准确空间需要较长时期的经验积累[3]。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裸体男子像》中,整个躯干穿透画纸,引导观者视线随着画家创造的深度体会画的空间。头部的体积、胸廓的厚度、臀部的体块,层层穿透空间,整个躯干部分凸现于画纸,具有极强的造型能力和艺术感受力。画面中造型结构一层层向画幅里穿透,先是足,再是臀,然后是腰和胸廓。

(二)对人体解剖知识的认识与学习写生前首先要选择一个对物象有感受的位置,把所画人体各部分位置放在画面中体会到的、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中进行理解和刻画。此时,处在空间中的人体肌肉解剖运动变化便成为重要的知识体系,其中的重点是人体的主要骨骼、表层肌肉、血管、韧带以及它们运动变化的情况与规律,并要深入地理解和学习各块肌肉与骨骼在运动中的形态规律与力度的传达。比如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利比亚女巫》中,除了打开画面造型空间以外,骨骼与肌肉运动形态和方向也极为明晰和准确,从中可认识到解剖知识及其运动中各部分骨骼肌肉的名称、位置,而空间中的形态也是画家需要理解和加以掌握的重要知识体系。

(三)绘画造型语言的训练与表现方法绘画造型技法训练可采用长短期结合、慢写、默写等多种训练方式,加强绘画中物象转换所带来的形态与运用,尝试多种画面效果的可能性。例如,法国画家亨利•马蒂斯的写生作品富有装饰性和华丽感,强烈的形式感和颇具符号化的衣饰背景使他的作品个性鲜明。他在艺术作品中研究画面结构、语言,压缩空间,尝试面和线的和谐组构方式,也体现出他在研究画面语言与情感对应的尝试。画家不应拘泥于前人及程式化技术语言的限制,要任由自己感受到的方式去释放对物象空间造型方法的理解。比如画老人的皮肤,看到龟裂、干硬的皮肤就可以用顿挫扭动的曲线去加以表现,而看到光滑的东西就可以运用柔和舒缓的块面去加以深化自己对物象造型的感受。无论运用明暗还是块面、线条,都是画家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感受提炼出的表现方法。不管运用何种方法表现出的何种效果,都需要我们用心地体会和理解物象在空间造型中运用不同语言转化物象的方式。

结语

大量的造型语言训练是开拓形象思维、丰富视觉联想最有效的方式,就好比音乐之中的练习曲、文学中的遣词造句,虽不能称其为最后的作品,却为未来的创作打下深厚的基础。当真正进入创作状态时,才能主动将自己的主观精神构筑为画面的视觉图形。或许是现代社会信息图像大爆炸引起了人们视觉心理的疲劳,生活节奏的增快也让人们对待一切都匆匆而过,信仰的迷失纷扰得心灵不安,似乎也增加了对简洁、单纯的无限眷恋。那种对于秩序与简洁的追求于画家来说并非仅仅是一种造型方法的追求,而是它与人们心灵深处更直接的“应会感神,神超理得”,是一种在喧嚣都市中寻求生命自然久远与融通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瓦尔特•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M].宗白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河清.现代与后现代——西方艺术文化小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

[3]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范景中、杨思量、徐一维,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作者:邰浩然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被举报文档标题:绘画教学中造型技法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zxmxsjlw/73605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