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思考范文

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思考范文

时间:2022-06-05 09:28:26

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思考

摘要:文章首先从分析社会时代背景着手,研究人们对信息阅读方式及接受的形式,对新媒体时代设计语言、传媒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其次分析新媒体的研究发展,确定视觉传达设计的根本目标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然后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重新定位,将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进行扩充及整合,将新媒体观念与技术融入到课程中,并通过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实践项目来进行检验及延伸,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形成多元化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视觉传达设计;多元化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媒体传播到数字化的全面革新及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建立,互联网、新媒体、互动,移动客户端及APP等一些具有时代特征新的技术及应用载体应运而生。新媒体吸纳了传统媒体的优势并结合各种交互技术,将人类带入了新的视觉领域,全方位的、综合的、多元化的进行信息的传递。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人类认知方式发生相应的改变,获取信息的手段变得更为多样化,选择信息的空间也更为自由。基于媒体环境、信息传递以及人们接受信息方式的改变,视觉传达领域的外延及内涵也已随之发生了变化。大量涌现的动态图形设计、电子杂志与书籍、动态标志设计等更适合时代需要的表现形式,以及随之而来的新的技术对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为了更好的适应媒体环境,满足人类的需求,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必须更新观念,注入新的内容,探索新的呈现方式,走向更宽广的领域。

一、新媒体语境及其研究现状

1.新媒体概念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新媒体体现了“三新”:观念新、技术新、形式新,不断的影响着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方面面。2.新媒体研究的发展国外一直以来比较注重科技与设计的结合。19世纪末的伟大艺术家杜桑以新摄影术为根据,探索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2006年,在墨尔本举办的欧莱雅时尚周中,宝马MINICOOPER车的展台出现的新媒体,利用触摸屏幕、摄像头、红外感应等方式实现与观众的交互。在欧美等国,新媒体的普及态势迅猛。电视已普遍形成网络化,社交媒体Facebook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而作为全球广告行业的风向标——嘎纳广告节,早在2011年时就曾提出社会化未来的12种趋势中,全都是基于媒体时代以及互动媒体的技术的发展(跨平台的网络语言),强调媒体环境以数字媒体为代表,发生巨大变化。2014年的索契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上,唯美的视觉效果到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开幕式虚拟现实技术与影像的结合,无一不展示了新媒体的魅力。在国内研究新媒体始于1996年,最早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开始进行对媒体关注,到后来逐步发展到细分的媒体方向的研究,而关注新媒体与设计课程的研究则始于2005年以后。早期的新媒体是有局限的,统称数字化媒体,到2008年前后,各大美术院校出现新的设计专业——新媒体设计。此时的新媒体设计课程处于摸索阶段,经过几年的努力,专业方向、专业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培养目标非常清晰;也有将新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但更多的是具体在某一个方面,如书籍装帧设计课程中电子书的出现对传统书籍的影响等等,从视觉传达设计的整体角度看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近年来,因为智能终端的普及,为了更好追求视听盛宴,一些视听软件开始流行,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得到创新运用,出现交叉设计,以达到时间或空间上的延伸,以满足感官上的愉悦。在互联网、APP上追求动态图形视觉效果及交互体验,迫切要求视觉传达设计必须适应其需求。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针对社会环境与媒体环境的变化,国内一些大的美术院校已经在教学的观念与课程的设置上有一定的探索性的改革。其中,中央美术学院从服务社会、面向未来的培养目标出发,率先在教学在进行大胆的改革:在课程结构上进行调整,逐步向宽基础到打通专业壁垒,实行综合性、创新性、研究性的课程学习,形成开放式、融合的教学模式。而大部分地方性本科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仍然是以传统纸媒出版系列课程为主。如字体设计、版式设计、书籍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及品牌设计等。而选修课程中会有动态图形设计、网页设计等与互联网有关的课程。涉及的内容从基础到专业内容广泛,但时代性体现不够,可持续性发展不强。而课程实践是在传统的专业课程要求下进行,目前大部分有主题项目进行实践,基本遵循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式,最终作业以纸媒输出为主,作业形式单一,与其他媒介联系少,缺乏创新性、灵活性。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多元化改革

1.确定专业改革的方向及目标对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将新媒体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进行多元化发展的探索,不断探寻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框架,深刻地剖析新媒体所涉及的内容及特点,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提出深入改革的建议。具体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的拓展、结构的变化、实践的延伸上。为我国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提供现实的依据,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设计人才。2.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内容(1)深入了解新媒体在当下信息传达中的作用及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主要对当下信息传播方式、媒介等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便于更好的把握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对迅速发展的视频、音频、录屏、动画等一系列动态的、交互的软件及技术进行调查分析,以便在后期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更好的综合运用,有利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形成。(2)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改革多元化的理论分析:立足于课程本身分析其特点,找出问题,根据其终极目标,完成多元化格局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加强课程的横、纵向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研究模式。加强专业课程内容上的延伸,使其更好的适应当下时代的需求。在课程的结构上增加一些与时代相关的课程,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3)加强新媒体理论、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改革中的实践研究:主要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并将新媒体的理论与技术综合运用在视觉传达设计实践中,完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是深入探索其多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完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未来以新的技术引导的信息传播将是快速的、全方位的,利用视频、声光等制作软件及设备进行更精准、更便捷的信息传播。而以视觉传递信息为主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这一领域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属于变革和创新的最前沿。同时,设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实践内容往往就是社会实践的项目。因此,研究适应新媒体时代变革的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及实践,一方面使学生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有效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在课程作业内容设置上一方面可以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创新性项目为主;另一方面也可以是融合其他边缘学科的探索性、实验性为主的项目。作业展示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体及智能化平台进行展示。(5)通过研究构建一个全新的、多元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拓宽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范畴,适应新的媒体环境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结论

新媒体时代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发展必须结合信息社会未来的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式——新媒体时代进行专业发展方向的探索。在新媒体注入下的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是应该是呈现全面的、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对于建构新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改革以及理论创新以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及纸媒输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必不可少,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创新,要在继承传统专业课程的优势的前提下进行整合、创新,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更好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顺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振英,刘石检.新媒体时代的语境解读[J].《今传媒》,2013

[2]谭旭红.当新媒体艺术邂逅视觉传达设计[J].文艺评论,2010.

作者:王艳梅 单位:湘南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地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zssjlw/73442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