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急救中心建筑设计研讨范文

急救中心建筑设计研讨范文

时间:2022-11-14 03:55:11

急救中心建筑设计研讨

1创伤急救医疗的特点

1.1紧迫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发现如果患者在1h内得到救治,死亡率是10%,但是随着得到救治的时间延长,到伤后8h才得到救治时,死亡率高达75%。这一数据后来被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休克创伤中心创始人考莱(R.AdamsCowley)引用,并提出了著名的黄金一小时(goldenhour)理念:在生存与死亡之间存在一个黄金一小时,如果伤情严重,患者只有不到60min的时间争取生存。虽然患者可能不是在那段时间内死亡,可能在两三天甚至两周后死亡,但是在那1h内发生在体内的改变已经是不可恢复了。因此,在这里时间是第一位的。在马里兰休克创伤中心,与创伤急救相关的每项工具和思考模式,都衍生自“黄金一小时”理念,包括休克创伤中心的空间布局在内。

1.2突发性由于交通意外、坠落等事件本身具有突发性,由其引发的创伤也无特定规律可循。这就对创伤急救带来了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急救中心24h处于工作状态,人员设备随时待命。日常独立发生的创伤患者与突发性重大群死群伤事件,两者是并行的。

1.3多医疗部门的综合性创伤急救是一个需要综合多个医疗部门的医疗行为,包括院内抢救开始需要的抢救室、手术室、影像中心、血库、检验科等部门配合,以及抢救结束后的留院观察病房、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部等护理部门的支持。目前的创伤急救大多是由两种医疗组织完成的,一是独立型创伤急救中心,具备各个完善的医疗部门;二是依托型,依托大型综合性医院,为急救部提供各种有效的支持。

2创伤急救医疗对医疗院区规划要求

2.1在规划布局上保证车行流线的顺畅独立型的创伤急救中心须保证医院入口与城市道路顺畅的连接,抢救入口靠近院区入口;依托型的创伤急救部须考虑单独的专用出入口,避免与门诊、住院、工作人员等人流交叉。创伤急救部应有明显的标示,且位于靠近专用入口附近,便于运送患者的外来车辆快速辨别急救部的位置。急救车流须设置单向环形车道,使前车不必调头即可驶离院区,在建筑入口前宜设多条车道,避免在发生集中事故时造成车辆拥堵。

2.2停机坪位置的选择须保证与抢救空间的便捷联系。在现代急救中,除救护车外,医疗救护直升机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也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创伤急救中心设置了停机坪。马里兰休克创伤中心不仅拥有600辆设施完备的急救车,而且拥有12架公共服务救护直升机,该中心的直升机停机坪可以随时提供三架救护直升机同时起降,这也是它之所以成为全美甚至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创伤急救中心的关键条件之一(见图1)。在停机坪位置的选择上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设置于建筑的屋顶;二是设置于医院的空地上。如设置在屋顶,需要将可以直达手术室或专门抢救室的电梯直达屋顶,并位于停机坪附近,便于伤员的快速转移。如设置在地面,也同样需要靠近急救入口,并有无障碍的路径直达,避免穿行院区主要道路。

2.3建筑物前采用无障碍进入路径在建筑物的入口应设置无障碍通道,最好做无障碍缓坡入口,便于医护人员推动运送患者的平车。在入口前宜设置较大雨篷,在天气较恶劣的时候,使救护车和医患均在雨篷的保护之下。如条件允许,救护车入口与人行入口应分设,救护车可直接驶进急救车专用大厅,该大厅直对抢救室,可节约宝贵的抢救时间。有些医院因用地限制将急救部设于地下一层,在这种情况下应保证将急救车的行车路线引入地下层,使患者可平层到达抢救室。并设置明显标志,使外来运送患者的车辆也可快速找到急救入口。地面层和地下层之间还应设置无障碍电梯,一些没有乘车来的患者也可便捷的进入地下层的急救大厅。

3创伤急救中心的建筑设计

3.1分诊区患者进入大厅之后首先面对的是分诊室,在这里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患者被迅速的分流至各就诊区。香港的急诊就诊区域分为三个部分:能够行走的患者、乘轮椅患者和乘平车患者的就诊区。英国急诊科的设置分为非危重(Minor)诊疗处、危重(Major)诊疗区、复苏室(类似我们的抢救室)、留观室和儿童急诊区。分诊区一般位于入口大厅的显眼位置,并有一定的空间对患者进行初步的问询和基本体征的检查,并需考虑存放平车、轮椅的库房,以方便快速接诊。分诊区应靠近抢救室,使危重病人迅速得到有效的治疗。

3.2抢救室抢救室是核心空间,周边应围绕影像中心、手术室、ICU、血库、检验科等必要的功能空间,甚至其本身就是上述功能的集合。在马里兰创伤休克中心,手术室与急救室在同一个走道上,影像中心在走道的另一个方向。无论身处何处,医生都能在这栋建筑中的任何一台电脑上调出扫描图像。在靠近护士站的地方还拥有自己的血库。这些支持抢救的功能空间如是与其他非急救患者共用的,则应尽量使急救患者有单独的通道。如影像中心应设置急救专用入口,为急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在手术室的设计中应注意创伤急救患者对感染手术室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应保证急救患者除了能便捷地进入中心手术的净化手术室,也有直接的通道进入手术中心的感染手术专用通道。抢救室内应配备各种急救设施,包括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等,以及便携式检查设备如X光机、B超、心电图机等,并随时处于启动状态。以抢救创伤患者为主的抢救室应放置吊顶式数字X光机,不仅为抢救提供提供精确的诊疗依据,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患者移动。

3.3急救ICU院前-急诊室-手术室-急救ICU或创伤病房的急救一体化是创伤急救的新趋势。对于严重创伤,ICU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ICU应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m2~18m2;可根据医院情况配备单间病房,面积为18m2~25m2。ICU病房要求标准高,要保证光线充足,室内清洁、安静、舒适,布局不仅考虑到对患者治疗,也应考虑到工作人员的工作方便;室内温度持在22℃~24℃,湿度在60%~70%,定期对室内做空气消毒,达到规定的要求。美国的急救ICU,均为单人监护室,呈放射状布置在工作中心周边,而护士工作台则小型化、分散化,每两间监护室由一个护士工作台监护。是探视区域,探视亲属不进入ICU内部(见图2)。

3.4机动空间由于创伤急救的突发性特点,设置一些机动的空间应对突发事件是十分必要的。如平时的大厅、候诊厅可作为发生群死群伤事件时处理伤员、对伤员进行初步治疗,以及伤员病情稳定后稍事休息的综合性空间,在这种空间需要在墙面设置医疗设备带,氧气供应、负压气体、电源等基本设施应齐备。甚至较宽的过厅、走道也应预留这些设施,以备大型抢救时使用。

3.5物品储存空间马里兰创伤休克中心拥有10间创伤急救室,每间的设置完全相同———气管内管、胸管、生理食盐水、纱布,以及所有急救用品,全都放在每间创伤急救室的相同位置,使医护人员在任何一间工作都能迅速的找到需要的物品及设备。在紧凑的抢救空间中,可利用墙壁、柱面等放置物品存放柜,以医护人员能最便捷地取到随时所需物品为基本原则。在美国的医疗紧急救护单元中,物品通常被分为三类存放,第一类是在抢救中立刻需要用到的物品,如纱布等,放置在抢救室中;第二类是可以在患者病情缓解后用到的物品,如被服等,放置在护士站附近(见图3);第三类是用于周转备份的物品,放置在地下的库房中,定时补充需用。这样的物品放置的层次关系既有利于抢救急用,又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真正的医疗空间。

3.6患者亲友的等候空间在急救中心和急救科中,除了医护人员、患者之外,还有一类人群值得我们重视,那就是患者的亲友。合理安排患者亲友以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是设计中需要充分体现的。患者亲友的心情与患者的病情是相关的,患者有生命危险,亲友必然心情沉重,为了分开这部分患者亲友,使他们在等待患者抢救过程中不受干扰,并使医生能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患者亲友讨论患者的情况,应安排独立的接待室。接待室应靠近抢救室,但又和抢救室分离,使在房间里等待的亲友不至于听到一些不该他们听到的声音,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接待室尽量有自然采光和通风,室外的环境对人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上应使用色彩淡雅、柔和的装饰,灯具照度可适当提高,座椅排放可随意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亲友的焦虑心情。

4结语

创伤急救中心的设计应遵循创伤急救的特点及医疗流程,布局紧凑合理,注重各功能空间之间的联系,注重空间内的细节设计,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舒适为原则,体现人性化设计。采取各种针对性措施,以保证创伤急救中心高效的运行,为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作者:辛慧琴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急救中心建筑设计研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jzsjlw/63185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