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日本景观设计中的繁与简范文

日本景观设计中的繁与简范文

时间:2022-06-26 10:46:53

日本景观设计中的繁与简

1日本景观设计意识形态

1.1社会生态意识日本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修复、重工业化、轻工业化、泡沫经济、经济复苏等社会发展过程,亲历了城市扩张、重经济轻环境以及泡沫经济带来的生态和社会恶果。政府及全民致力于保护、治理环境是痛定思痛的结果。生态意识已经达到了全民化程度。景观设计时,生态意识是不可回避、不可或缺的,至始至终贯穿于设计中。

1.2宗教生态意识日本是一个多宗教信仰国家,现有人口一亿二千五百万,宗教信徒超过2亿。其中仅神道信徒就超过了1亿人。日本人有强烈的信仰,认为万物有灵,在精神根源上崇尚自然,这种意识尤其体现在景观设计中。日本的景观设计注重自然、环保,注重设计基地现有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这种理念不仅为设计师所推崇,也为市民广泛接受。

1.3“以简为美”、“以适为美”的审美观20世纪90年代,日本社会与经济发展达到高峰期,无论是国民经济还是城市建设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准。均衡的社会发展,良好的国民教育,从容的生活状态使日本人具备了深层的优雅。日本人崇尚“以简为美,追求极致”。如日本著名的枯山水,仅仅以山石、石子、青苔3种元素再现自然山水的禅意。现代日本,在建筑、服饰、日用等各个方面,无不力排花哨、力求实用、力显简约,体现出日本人简约的审美倾向。日本文化强调对人与万物的尊重与爱,促成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满足需求”的设计思维,注重发现和审视“真实需求”,周全并适度地满足,以需为求,适度为美,从不铺排彰显[2]。

2日本景观设计过程及探索

在泡沫经济的冲击下,意识转变的阵痛里,日本人的景观设计经历了复杂往复的探索过程,其主要体现在设计整合、设计创新、设计传承、设计过程4方面。

2.1设计整合

2.1.1功能整合景观设计中,各种元素不仅仅具有单一的功能,因为设计师通过元素形态的整合与变化,使设计功能相互转化,从而实现一物两用或多用。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可使设计形态更为简约美观,同时也增加了功能性,更节约了空间。如表参道上的人行道栏杆(图1)兼顾了空间界定功能与休憩功能;难波公园的排水设计(图2)与建筑形态呼应,从而起到空间提示作用;表参道PRADA旗舰店室外排水(图3)与建筑立面形态呼应,通过体块分割营造场所景观;某市政道路的排水(图4)起到了衔接2种不同铺装的作用。

2.1.2形态整合1)景观建筑化。在日本,建筑与景观的界线日益模糊。对于许多建筑设计师而言,在以建筑为主体的场所里,同时完成景观设计,景观平面布局、立面构图乃至素材选择充分与建筑形态呼应,营造出与建筑形体外延一致的景观。例如,安藤忠雄采用三宅一生“一整块布”的服装设计理念,设计了“一整张铁板”的21-21designsight博物馆(图5)。该博物馆为2层,地上地下各1层。形态以三角形为元素,前低后高,如一张巨大的折弯的厚纸板扣在地面上。在建筑周边的景观设计中,与地面相接的建筑前侧采用简约的草坪,而抬起的建筑后侧则采用成排的尖耸杉木与建筑的整体形态相呼应。21-21designsight博物馆景观设计虽然着墨较少,但张力十足,强调了建筑独特的形态,与建筑融为一体。建筑思维同样被运用于景观与建筑小品设计中。装饰形态与建筑结构结合,相互呼应,形成有趣的“建筑化”形态,同时弱化装饰感,强调功能与建筑的协调。如miho美术馆中的灯饰设计与建筑结构设计相结合,巧妙地通过结构形态的呼应,使灯饰成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图6)。2)模块化设计。日本市政绿化广场及人行道的铺装、排水、照明、树池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即将各个功能板块设计成形态、大小相同的基本单元,灵活组合,保持形式的完整感和统一感,同时削弱铺装与排水、照明、树池的界限,增大空间感(图7)。3)机理整合。材质选择在景观设计之初就被融入规划设计中,从而使景观设计更加务实,设计概念现于细节之中。景观设计师尤其注重各个景观元素材质的一致性,从而营造景观的统一感。如常见的窨井盖,采用与路面一致的铺装形式,可弱化窨井盖对路面整体感造成的影响(图8)。又如大阪的难波公园,其墙面、花槽、灯饰等不同元素均采用统一的肌理与色彩,使设计具有整体感(图9)。4)感受整合。日本景观设计注重人的感受,以人的感受为出发点来进行设计与再设计,并通过有效手段,让使用者获得预期或更佳的游览感受。景观设计时,设计者通常充分分析了停留点的景观视线及视域,以保证景观的最佳看面,如东京中城绿地的停留点与视域景观(图10)。同时考虑人的拍摄需求,设计时考虑了拍照的前景、中景与背景,甚至考虑拍摄站点与被拍摄对象的最佳距离,如昭和公园的拍摄点设计(图11)。日本崇尚古典园林,因此,针对大量游人涌入会破坏园林意境的问题,设计时采用了相应的对策进行游线再设计。如二条城清流园(图12),不只是简单的开放游览,而是根据园林意境,进行视线与游线的再设计,通过“可视范围”与“可达游线”的整合与配合,兼顾空间融合感,使游人能完整欣赏美景,体会园林的意境,不因游人“入画”而相互干扰(图12)。

2.2设计创新设计创新是日本景观设计发展的驱动力,其中尤以结构与工艺的创新最为常见,运用型创新也屡见不鲜。工艺创新最能体现设计风格。如安藤忠雄常用的清水混凝土,其独特的工艺与严格的要求使其以结构形式直接替代外墙装饰面,形成独特的质感与观感(图13)。日本景观设计中,不乏结构创新,如贝律铭的miho美术馆场地内的吊桥,为了体现设计意境,获得轻盈的美感,采用了九梁节点(图14)。

2.3设计传承日本景观设计不仅注重创新,而且也注重传承。许多在中国已经失传的工艺,在日本依旧屡见不鲜。如日本千代田区皇宫的黑松广场,采用传统的修剪工艺,将广场上数千棵黑松以盆景形式修剪,堪称修剪工艺的博物馆。日本古典式园林更多沿用以往的工艺,如铺装、路沿、栏杆的处理均采用质朴的传统工艺和木料、石子等传统材料,景观意境质朴、自然。

2.4设计过程日本园林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设计时将时间作为基本元素,根据植物的生长进行再设计,后期养护也十分精细。如昭和公园广场,设计之初,为了匹配广场体量,栽植了多株榉木。小林治人是昭和公园的终生设计顾问,随着榉木的生长,他适时对其进行了移植、移栽,如今,整个广场上仅剩1株榉木,巨大的树冠与广场形成恰到好处的体量关系。又如在古典园林中,园路极少采用硬质铺装,但随着时间推移,土质园路与绿化便形成了自然边界。这种设计方式使时间参与到设计中,形成了更为灵活、自然的园路形态。精细的后期养护也是日本园林的一大特点。虽然许多市政景观已经开始提倡“低养护景观设计”,但重要的景观项目及古典园林依然通过大量人工来维护其整洁性与完整性。例如图15,龙安寺樱花季后,园林养护工人正徒手将苔藓中的花瓣挑出(图15);难波公园园林养护工人在以“抔土”为单位对花卉栽植区的种植土进行补充以确保花卉不倒伏(图16)。

3结语

日本景观设计不再是肤浅的停留在“风格与概念”的层面,其核心是“需要满足什么样的功能和与之匹配的空间”,设计过程即是对使用者需求的尊重、鉴别与实现。在以需求为出发点的设计中,重视创新与传承,不懈追求设计细节与材料,极少见与需求无关的装饰性设计,因此日本景观在视觉上呈现出“减法倾向”的设计风格。如今国内设计师倾向于“谈风格、谈理念”,风格与理念凌驾于具体设计之上,往往难以落实或缺乏实际意义。笔者认为,日本这种“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的景观设计模式值得国内设计师借鉴。

作者:宁琳 余彪 甘睿 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贵州省遵义公路管理局

被举报文档标题:日本景观设计中的繁与简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jgsjlw/67447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