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环境设计项目课程框架结构范文

谈环境设计项目课程框架结构范文

时间:2022-12-12 10:04:19

谈环境设计项目课程框架结构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灵活性比较强的课程。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滞后,如何改变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充分的实践环节中了解设计、了解专业,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成为环境设计专业的重点课题。因此,项目化课程的研究成为改变专业现状的一项基本内容,等待我们解决。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与此同时,在大数据、网络互联的压力下,很多企业纷纷倒闭,转战网络平台。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每一个行业都面临着潜在的压力,但在每一个人的工作范围内,这种压力又督促着人们不断创新、不断转变观念,以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这其中就包含环境设计专业。

1环境设计专业传统课程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我国高校中的艺术设计院系都在不断扩大和发展,设计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但仍有不足。环境设计专业本是一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社会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高标准、高要求,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教学中的基本观点。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给学生提供基本框架,但在多数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课程的表象性,缺乏深入研究的时间和精力。艺术设计专业乃至环境设计专业,需要掌握的课程有很多,例如设计史论、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建筑学等。理论的基本掌握是实践教学中考验学生能否扎实掌握基本知识以及发展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还有实践课程的设置,其中包含计算机软件应用、基本制图原理、空间建筑设计、住宅设计、商业设计、景观设计、室内陈设设计等等,实践课程中,学生只有以理论为基础,才能在设计中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创造属于个人的设计作品。但在环境设计的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以教师“教”、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基本状态,缺乏设计的多元化,无法达到通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上的“照本宣科”其实是一直存在的现象,因此课堂效果及学生接受程度不尽如人意。

2市场导向性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带来的新思考

教学模式改革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实现应用型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市场需求的驱动,人才需求逐渐倾向于多元化,对高校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求企业与人才之间的互惠共赢,企事业单位会缩短学生的实习期限,直接进入真正的工作状态。因此,根据此种现象,学校的教学方式以及对人才的培养方案就必须顺应社会的需求,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教学方法由传统向创新的转变中,“项目化教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是新的挑战,也是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培养学生的新手段。所谓“项目化教学”,就是校企结合的统称。这种教学形式是让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但它有别于实际的工作和实习,因为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基础依然是专业升华的唯一途径,没有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设计依据作为根本,就会失去高校教学的意义。在学校的范围内组建设计工作室,聘请企业设计师作为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企业设计师与高校内的课程教师各有分工,高校教师负责理论基础的课程传授,设计师在工作室工作的同时也承接实际项目的设计方案。因此,在设计过程中,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企业设计师提供设计思路,每组学生做不同的方案设计,在班级范围内进行方案的评比,被设计师选用方案的小组,给予组员更多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设计师会结合实际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动,进行深化设计直到施工完成,使学生完全参与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这其中包含专业课程中的实践课程,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课程的学习。在设计的全部流程中,学生参与的专业实践课程包括装饰施工图、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效果图表现、CAD软件应用、居住建筑设计、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室内陈设设计。学生通过这一阶段性的设计,能基本掌握设计原理以及设计流程。在下一轮的设计中,前一组中标的学生带动下一组中标的学生,以一带一的形式进行第二次方案的设计,因为在第一轮学生已经了解了流程和基本形式,在二次设计中会加深印象,对设计有更深的认识,初次设计的学生会与参与第一轮的学生探讨,加之企业设计师作为实践的综合指导,专业教师负责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入指导,学生可在在校学习期间熟练掌握设计流程,同时可达到无论何时投入工作岗位都能“即刻进入状态”的水平,这也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满足企业需求的应届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当然,项目化教学的顺利实施,不能单纯依靠企业设计师的力量,一旦把重心偏向设计师,便失去了高校专业教师的存在价值,毕竟设计师和教师在教导学生方面还存在一些职业上的偏差。因此,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在项目化教学中凸显出来。当前,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黑龙江东方学院一直在提倡双师型教师教学,但在这个标准的恒定上,比例还是相对很低的。项目化教学的提出,带动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步伐。项目化教学的主体应该以有优秀的指导教师为前提,但当前黑龙江东方学院的专业教师队伍还处于青年教师阶段,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应该以老教师带动新教师的模式,以在专业领域比较有威望的老前辈为专业带头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设计能力,再加上企业实践设计人员共同组成强有力的设计团队,学生在这样的氛围内,学习和成长才更有动力。这同时也促进了专业的全面发展。当前,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硬件设施不足,而是学生承接项目的数量不够。在校学习期间,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固然能学到相关课程内容,但在仅仅1年的工作室学习过程中,仅有一小部分学生能跟几例实际项目,大部分学生受自身学习目的、接受能力的限制,1年可能只接触1个项目,且不能顺利跟到结束,这是影响项目化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在管理制度以及考核方式上,亟待进一步完善。

3管理制度的重点把握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真正把“项目化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发展壮大,不仅仅要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更重要的还是管理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制度作为支撑,再好的教学模式也都不能使学生百分之百受益。有的学生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是蒙混过关,在学习上一味地投机取巧,只求顺利毕业,不求真才实学。要想使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收获,就应该在管理制度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为宗旨。虽然学分制是高校管理制度中一项重要的考核条件,但一味地为学分,难免会有些被动,而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其实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高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就业,哪所学校的就业标准高,才是最终赢家。因此管理制度中的学分制,不如以谁优秀便为谁提供优质的工作岗位为标准,这具有更大的诱惑力。这种诱惑下,每个学生都不会懈怠,都会为之争取,但前提是需要学校不断加大与就业单位的合作。无论如何,设计、创造都是为了让生活更加便捷、美好,所以设计其实需要的是一种执着的工匠精神。学校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在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去领悟设计的深度内涵,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设计。项目化教学在当前的很多高校中都在不断更新变化,在当前岗位需求小而从业人员堆积的社会现实中,如何使学生与市场无缝对接,使学生具备综合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依然是高校培养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顾明远.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及教育观念的转变[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陆楣.21世纪设计发展的基本趋势[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王涵 许妍 张爽 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谈环境设计项目课程框架结构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hjsjlw/74563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