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人机学的应用范文

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人机学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2-09-26 03:01:02

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人机学的应用

摘要:基于文化要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的大背景下,探究文化特征挖掘和文化内涵解读的方法,并以此指导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运用文化人机学方法构建文化样本的文化人机学情境,并依据情感化设计理论归纳其中的文化层次。研究选取紫砂茶壶作为文化样本,构建起紫砂茶壶的文化人机学情境,并划分出紫砂茶壶的三个文化层次,以此指导紫砂茶壶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为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内涵的提取和解读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人机学;文创产品设计;文化情境

引言

随着全球消费市场中产品的形式、功能、结构、材料以及工艺等方面趋于一致,文化在其中逐渐发挥出增强产品识别性、提升消费体验的独特作用,使得文化特征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对文化要素的解读、提取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人机学理论则是一种情境化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文化样本的发展和演变情境,提取其中的文化特征,并应用于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中,以此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全新的思考角度。

一、文化人机学理论

Kaplan于1991年将心理学分支学科中的文化变量和跨民族因素与人机工程学原理相结合,建立了更具针对性的文化人机学系统框架[1][2],并将文化因素的影响总结为一种基于情境的现象,通过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环境对个人或群体的行为、观念、思维模式以及器物造型等方面产生影响[3]。文化人机学则依据此针对不同的族群或文化样本构建起特有的文化人机学情境,从而探索文化因素在不同族群中所构建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环境,并进一步就文化因素对个人或群体的行为和认知差异的影响进行研究。随着文化人机学理论框架的完善和发展,对其中文化的界定逐渐扩展至部落、族群、宗教和国家等群体所共有的传统、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多个方面[4],并将文化人机学研究归纳为不同文化背景群体间的文化差异探讨和文化样本的文化人机学情境探讨两种研究思路[5],由此延伸出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其一是运用文化人机学理论探究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在安全信息认知方面的差异,并进一步延伸至安全信息传达的有效性研究;其二是依照情境化的方法构建文化器物的发展和演变情境,梳理其中的文化特征,并应用在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中。

二、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文化人机学框架

文化人机学理论在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中的应用主要聚焦于构建文化样本的文化人机学情境,使研究人员获取其历史演变的整体认知,对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理解、思考和重新定义,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从而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全新的思考角度。文化人机学理论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框架主要基于“用户—工具—任务”系统设计模型[6],并将文化层次理论与设计特征进行结合,构建文创产品设计模型,进一步依据情感化设计理论归纳出相对应的文化层面,以此促进产品设计流程中对文化样本的文化人机学情境的理解[7],如图1。其中,用户、工具、任务分别代表操作过程中的三个方面,“用户-工具”间的操作界面用于实现用户对于工具的控制,“用户-任务”间的交互界面则直接决定任务的完成状况,以此实现用户需求。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文化人机学框架如图2所示。在所构建的文化人机学情境中,用户层面对应本能层设计,侧重于文化样本的外观、色彩、材料、结构、表面纹饰等方面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和与生活形态之间的联系;工具层面则对应行为层设计,集中于文化样本的功能、可用性以及用户使用需求和行为上的认同;任务层面即对应反思层设计,聚焦于文化样本在不同族群和不同历史时期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等方面的差异。

三、文化人机学情境的构建

紫砂茶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文化符号,其传统手工制壶技艺已发展成为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的独立工艺体系,并在中国传统陶瓷制作技术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8];紫砂茶壶以造型为载体,将紫砂匠人的思想、理念和境界融入壶体,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代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内容;同时,自紫砂茶壶进入大众视野以来,与其相互交织的茶文化也融合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精神内涵,并逐步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9]。由此,本文将选取紫砂茶壶作为文化样本,构建紫砂茶壶的文化人机学情境,对其中的文化层次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指导紫砂茶壶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以紫砂茶壶为代表的执壶,其器形来源据推断来自于鸡文化崇拜的产物——鸡首壶,壶肩部壶嘴的造型呈鸡首状,与其对称的另一面为鸡尾,取鸡禳灾除凶、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10][11]。从魏晋至隋代,鸡首由短小无颈、仅作为装饰向着有颈有孔角度微扬、可作器体流通使用的实用方向发展,同时演变出与肩部垂直的高执柄,整体器型也开始逐渐升高,其后受到倾倒流量偏小的制约,唐代时被真正意义上的执壶所取代,如图3、4。唐代时,执壶被作为酒具和茶具使用。受到饮酒习惯和烧制工艺的限制,唐代执壶的壶流多数短而直,流孔较大,且口部腹部较大,直至宋代受到金银器制作技术的影响,使得陶瓷器皿向轻薄方向发展,壶流与执柄也开始变长,整体造型呈现素雅精致的风格[12][13]。元代时,因统治阶级对陶瓷器皿大气、浑厚和耐用等方面的要求,此时执壶的器形形制普遍偏大,但在各细部造型的设计上更为贴近人们的使用要求。明朝时茶叶的加工方法和品饮方式逐渐简化,发展出壶、杯及盖碗的茶具组合作为饮茶器具的基本单元。紫砂茶具也在这一时期进入大众视野,出于确保茶叶冲泡质量和流畅倾倒的考虑,紫砂茶壶的器形形制逐渐由大向小转变,壶把也更加适应手的握持方式。这种饮茶习惯和品饮方式进一步延伸至清代,并在壶体上融入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文化元素,使之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如图5。

(一)用户:紫砂茶壶的本能层面设计在用户层面,紫砂茶壶的文化特征要点集中在造型、结构、材料和表面纹饰等方面,尤其通过壶身上镌刻的诗文书画展现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本能层面的设计侧重于紫砂茶壶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与文人阶层的交织和连结,着重对提升紫砂茶壶文化气质的要素和其中传达出的文化知觉进行阐述。自明朝万历年间以来,大量紫砂艺人不断涌现,紫砂技艺的基础技法和制壶工艺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完善,为紫砂茶壶在形制、材料和表面纹饰上的探索提供了可能。紫砂艺人在创作时开始注重壶面的装饰,将釉色与彩绘施于壶面,并将款、印章和铭文题刻于壶身,并发展出陶刻、镶嵌、泥绘、彩釉、浮雕、贴饰等一系列装饰技艺,以此提升作品的文化气质。在这一时期,文人饮茶风尚也开始盛行,逐渐将诗文、书画、篆刻等艺术与紫砂茶壶制作技艺相结合,充分满足了文人阶层的审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紫砂茶壶艺术品位的提升。清代以后,文人阶层直接参与到紫砂茶壶的设计与制作中,使得紫砂茶壶在造型和装饰上都极大地受到文人气息的影响。这一时期,壶式结构多取材于自然形态,形态灵动且变化多样,融合壶身题款和雕刻花鸟、山水及书法的风尚,逐渐成为紫砂工艺独特的装饰艺术。明清时期的紫砂匠人中,时大彬根据文人饮茶习性由早期善制大壶改制小壶,并落款制作年月,被推崇为一大制壶特色。清乾隆、嘉庆年间的陈曼生发挥其作为县令和文人的影响,倡导“一面题刻诗书画、一面镌刻壶铭”的紫砂茶壶壶身样式为紫砂茶壶注入高深的文化艺术和文化内涵。由此,紫砂茶壶与文人阶层的连结通过壶身上铭刻的诗词、画作进行表现,并以其特有的文化形式与现时代相联系。

(二)工具:紫砂茶壶的行为层面设计对于工具层面来说,以紫砂茶壶为代表的执壶需要满足用户储存和倾倒液体的需要,并保证不同质地液体在储存和倾倒过程中的流畅性。因此,行为设计涉及到用户需求、相关功能、可用性和用户行为等多个方面,其中,文化因素的影响体现在外部文化环境的变化,并通过整体造型和细部造型的变化表现出来。紫砂茶壶的器形演变经历了鸡首壶和执壶两个重要阶段,其使用方式在每个阶段都受到这一历史时期文化环境的影响。鸡首壶最初以直径与高度相当的造型呈现,倾倒壶中液体时需双手持壶,以较大的倾倒角度使液体由口部或鸡首流出,后受到罗马文化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连接口部与肩部的高执柄,使之可以以单手执壶的操作方式进行倾倒,但依然需要较大的倾斜角度[14]。执壶在唐代最初则作为酒具使用,受到果酒浓度较低、酒质浑浊的影响,这一时期执壶体量普遍较大,壶流也呈短而直且流孔较大的造型;后因唐代饮茶风尚的逐渐盛行和西域文化的影响,执壶的造型和装饰开始向金银器靠拢,壶流和把手的造型均以长曲线为主,细部造型上也逐渐趋于精致;元代时,统治阶级更加注重陶瓷器皿造型上的厚重和耐用性,使得壶体形制普遍偏大,壶把和颈部也呈更适用于手持的造型,以此形成更为省力和舒适的操作方式。明朝时,紫砂质地器皿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冲泡和品饮方式的变化对茶壶器形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遍以紫砂茶壶或形制较小的瓷制茶壶为主,且壶流多部位呈现出上细下粗的S形造型,避免茶叶堵塞的同时,更加注重液体流量的控制。鸡首壶、执壶和紫砂茶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不同用户需求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也相应发展出不同功能与使用和操作方式,并体现在各个时期独具特色的器物特征上,同时反映出一定的可用性和用户行为方面的考量,构建起用户与器物之间更为良性的关系。

(三)任务:紫砂茶壶的反思层面设计在任务层面,紫砂茶壶的历史演变中受到多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要素影响,使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反思层面的设计侧重于故事、情感、文化象征和其背后的精神意义,即茶文化以茶壶或其他器物形式为载体,通过器物形式的变化表现出不同时期文化形式的变化和精神文化差异。唐代时,茶文化逐渐开始兴盛,以“煮茶”、“煎茶”、“点茶”为主的饮茶方式逐渐根植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阶层中,并随之衍生出各个品类和质地的茶具。以“点茶”为主的饮茶风俗进一步流传至宋代,并融合文人社会的影响形成了以茶筅、汤瓶、茶盏为代表的一系列点茶用具。宋代文人曾对其中的茶事活动中使用的器具进行了详细分类,共十二件,并冠以官爵和名号,足见其对茶具和饮茶风尚的偏好。明代时茶制改革,对茶品、茶具、饮茶方式等茶事活动进行了简化,“壶泡法”和“撮泡法”开始流行,并将碾、磨、汤瓶等器具逐渐舍弃,代之以壶、杯及盖碗搭配的茶具组合,并逐渐沿用至现代。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讲究烹煮的技艺和品饮的方式,对所处的环境也提出了要求,更加崇尚自然之美和天人合一的境界[15]。清代时,饮茶习俗逐渐世俗化,并于不同阶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形态。茶文化由唐代开始兴盛以来,逐渐普及至普通大众,使饮茶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休闲娱乐活动。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演化出了以茶艺和茶道为代表的多种茶文化形式,使之成为高雅与通俗文化的集合,并表现出各个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风貌,从而与现代茶文化形态相联系,丰富当代人的精神文化世界。从文化人机学的角度来看,紫砂茶壶所包含的文化特征可以切分成三个不同的文化层面,分别涉及到紫砂茶壶与文人阶层的连结、壶类器物的使用行为和茶文化形式的演变三个方面,使得针对紫砂茶壶的文创产品设计能够展现更加多元的文化特征解读视角,并转化为设计要素进行文创产品设计。

四、文化人机学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依据上文中构建的紫砂茶壶文化人机学情境和归纳的文化层次,探索紫砂茶壶三个文化层次的文创产品设计方向,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紫砂茶壶的相关文创产品设计。从用户层面来看,紫砂茶壶通过器形、材质、表面纹饰等细节反映出其文化气质以及与不同历史时期文人阶层的连结。基于用户层面的文创产品设计可以从文人阶层所偏爱的自然型类紫砂茶壶入手,探究瓜形壶、莲子壶、松段壶、蚕桑壶等形态所表现出的自然生趣,体悟古人对自然情趣的向往;同时也可以从壶身上镌刻的诗铭、署款印章和书画等装饰入手,体会古代文人在壶艺、品茗等活动中寄托的思想情感,并通过现代视觉手段传达古代文人的风雅情致,使之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对于工具层面来说,鸡首壶、执壶、紫砂茶壶分别融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环境和相应的用户需求,并在器形造型、相关功能、使用方式和用户行为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从工具层面进行的文创产品设计可以从不同族群与器物造型之间的关系入手,对特定族群进行生活形态的研究和相应文化特征的挖掘,从而将更加丰富的文化特征与现代消费产品相结合,使得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层次更加多元。在任务层面,紫砂茶壶所承载的茶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式,从而传达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从任务层面出发,紫砂茶壶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可以延伸至茶艺、茶道等茶事活动和茶文化形态,也可以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儒学观念和道家学说与茶文化相融合,并结合现代消费者偏好进行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其中,由繁入简的品饮方式使得茶文化与普通人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而在茶具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尚和与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有助于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以此将茶文化的文化内涵进行强调,引导现代消费者融入其文化传承中。在以上三个紫砂茶壶的文化层次中,任务层面关于茶文化的内容与不同历史时期各社会阶层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体现出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内涵,实现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有机融合,并一直延伸至现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选取茶壶作为紫砂茶壶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成果,以古代弧线型器物为依据,沿用对称、大气、饱满的结构要素和美学形式,使之具备古典器物的美学特征,从而通过这种形式对紫砂茶壶和其映射的茶文化进行强调。茶壶的整体设计和渲染效果如图6所示。其中,茶壶的整体造型曲线以多个正圆形切割而成,使得整体造型平滑柔和并具有整体性,使之形式上更具设计之美;茶壶的整体体量较小,功能上以二到三杯的储水量为宜,并配以对杯,突出表现两人之间的品茗对谈和其中的惬意雅致,以此传达茶文化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内涵。结语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对目标文化样本所包含文化特征的深入挖掘,有助于设计人员对目标族群的文化特征进行深入地理解、思考和评估,从而准确获取其文化内涵,并结合设计人员对产品外在形式和功能的整体把握,设计出使用市场需要且独具识别性的文创产品,以此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研究运用文化人机学理论对特定文化样本进行文化人机学情境的构建和文化层次的归纳,并以此进行文化要素的延展和相关文创产品设计,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文化内涵解读视角和文创产品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8]范灵秀.基于用户认知思维的文化产品意象造型设计研究及应用[D].贵州大学,2017.

[9]董烨楠.基于感性意象认知的良渚文化器物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10]许哲.魏晋南北朝及隋时期鸡首壶研究[D].吉林大学,2013.

[11]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

[1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85.

[13]程金城.中国陶瓷美学[M].甘肃: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14]赵德云.从鸡头壶到龙柄壶的发展——兼析外来文化因素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J].考古与文物,2007(01):95-102.

[15]王敏杰.中国古代茶具造型设计研究[D].燕山大学,2012.

[16]黄浥菲,刘宏方,范旭东.慢设计理念下的茶具造型设计研究[J].设计,2017,30(14):118-119.

[17]陈伊妮,范劲松.潮汕工夫茶茶具概况及其设计建议[J].设计,2016,29(7):106-107.

[18]刘方冉,周新华.简朴•自然•实用——茶具包设计浅探[J].设计,2016,29(9):110-111.

作者:郭建咏 周美玉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创产品设计中文化人机学的应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gycpsjlw/74237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