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理念在一级道路设计中的运用范文

新理念在一级道路设计中的运用范文

时间:2022-06-05 08:31:42

新理念在一级道路设计中的运用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

交通行业的核心价值是“用户第一,行者为本”。道路安全是道路建设的核心意义所在。本项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的要求,发挥道路的服务特性,在工程的细微之处,体现对人的关爱。

本项目从村庄、草场中穿越而过,给当地牧民的生产劳动、牧民间的交流联系带来诸多不便。在前期的公众调查意见中,这是周边农牧民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工程设计在如何降低公路对交往阻隔的影响方面做出诸多考虑。虽然增加平交口数量可以方便两侧居民的交流,但同时不适宜的平交口设置会造成主路行驶不连续和被交路使用者的不安全。因此,平交路口设计时,既要维护主路的速度,也要方便行人的出行。过于控制平交的数量,实际上牺牲了被交路使用者的方便,将本来处于弱势地位的行人置于不利的境地,违背了道路的服务准则。而本项目的特点是地广人稀,如何在行人方便和道路运营安全之间寻找平衡点,这直接涉及到运营养护费用和社会影响好坏。

本项目结合外业调查,在路线起点至k530里程间行人相对集中的地方多设置平交路口,其余行人稀少处适当合并被交路。在平交路口,设置左转弯车道,大大增加道路安全性,兼顾了安全与便利。另外,在起点至k530之间有6座桥梁兼具通道功能,这也为适当合并平交路口提供了可能。而在湿地地段,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未设平交路口。平交路口,通道桥,兼具通道功能的桥梁共同执行通行功能,让行人出行既便利又安全。项目所经部分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容易造成被交路积水。公众参与调查会上沿线居民也反映雨水经常泡路。设计采用以下措施:被交路路面采用M7.5浆砌片石铺砌,方便积水下泄,路两侧各0.5m宽范围高出路面20cm,行人通过不湿鞋,体现了无障碍设计的思想。

本项目路基设计普遍采用了缓边坡,路基断面上各折点均采用圆弧过渡;路侧设置了大量宽浅的土质边沟、排水沟;土路肩采用空心砖植草;整体式路基的中央分隔带采用震荡型路缘石。以上各种措施既保障了行车安全,又增加了行车的舒适性。本项目外业调查期间,设计人员发现现状桥梁墩身与基础相接部分的混凝土酥软脱落,墩身钢筋出露锈蚀。原因为本地区低于0℃的天数达220d,混凝土抗冻性能差,加之反复冻融,造成混凝土剥落。设计针对性地采取了以下措施:桥涵的基础埋深控制在标准冻深线2.8m以下0.25m,即3.1m;提高基础混凝土标号为C30;墩身混凝土采用抗冻等级F250混凝土;保护层按环境类别Ⅱ类取用。这样就保证了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项目安全设施的设置结合车流量小、地形平缓开阔以及缓边坡普遍采用的特点,在填土高度小于3m时,不设护栏,整体式路段中央分隔带设双排护栏,做好护栏端头处理。既保证了行车的安全,又最大限度地兼顾了环境影响和景观要求。标志设计充分尊重地区特性,标志牌采用中、蒙、俄三种文字,增加公益性标志、警告标志和指路标志,体现了项目的地域特色。

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自然界不但支撑着人类的物质生活,也丰富和充实着人类精神生活。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和维护自然,把握“不破坏是最大的保护”的原则。

尽量利用老路,是本项目总体设计的原则。老路的利用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充分利用老路作为施工便道,减少便道占地和对环境的破坏,第二阶段是施工完成后,挖除老路路面及基层,整平铺种植土后撒当地草籽,作为利用段整体式路基的中央分隔带使用;或新路建成后,利用缓边坡覆盖旧路部分。因此,本项目建成后,旧路已融入新路,融入公路自然景观。路线选线时采取近水傍山的方案,充分利用现有景观,使线外的自然风光成为公路景观的一部分,大大丰富了公路景观的内容,拓展了道路使用者的视野。

放眼望去,坦坦荡荡的草原风情一览无余。在路线纵断面设计中,道路随地形起伏,避免大填大挖,尽量降低填土高度,全线填土平均高度为1.6m,这样就减少了公路建设带来的隔离感。路基设计结合项目沿线自然地形开阔平坦的草原特征,在公路断面形状上做了精心的优化。从减少人工痕迹、融入自然入手,断面各折点采用贴切自然的圆弧过渡设计;路基、路堑边坡坡率能缓则缓,纵段顺势而为,尽量与自然起伏的地形相适应。建成后的海满一级公路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度高,已成为一条具有边贸和旅游特性的景观通道。

桥梁的锥坡按以往的做法,通常采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防护,桥下景观生硬,割裂感凸显。本项目将跨线桥的锥坡采用空心砖植草防护,植入本地草籽。完成施工后的第二年,空心砖内草籽已长出。经过两三年的自然生长,目前桥下锥坡已是绿草茵茵,路桥过渡平缓自然。本项目线位穿越满洲里二卡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路线长度约为4.6km。此路段采取降低填土高度,多设桥梁和过水涵的措施,尽量减少湿地占用面积。

此段共设置大桥4座,中桥4座,总桥长1634m,在满足湿地范围内海拉尔河及新开河的泄洪需要外,也沟通了湿地两侧水系,便于水中动物游动和水鸟穿行。从水利方面上看桥梁设置远远超出了所必需的桥长,从而增加了工程投资,但从环境影响来看,设置足够的桥涵不仅保证了洪水的宣泄需求,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正常年份湿地内水系的通畅,弱化了工程对湿地的阻隔影响。

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

公路建设应从全局和长远考虑,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节约资源和公路发展的关系,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本项目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尽可能保护草场、湿地。线位充分利用老路,纵段设计上避免大填大挖,尽量贴近地形,降低路基填土高度,尽可能少占草场和湿地。

设计充分重视有机质耕植表土的保护,要求路基施工清除的表层土整齐堆放路基坡脚外用地范围内。填筑砂土、粉砂的路堤施工时,路堤两侧采用清除的表土包边;其余路段利用清除表土铺设坡面和中央分隔带。工程绿化利用腐殖土回填培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从其它地方取用种植土而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解决绿化用土困难的同时又节省了工程费用。绿化采用本地草种,发挥其适应性,提高成活率、降低造价和养护成本,与草原浑然一体。原海满公路的路面挖除后集中堆放,用于地方道路的养护,参与再生利用。取弃土场的清表土清除后集中就近堆放,取弃土场的开挖或堆放避免集中,断面采用缓坡率,便于施工后的植被恢复。通车后的海满一级公路的取弃土场目前已成为草原景观的一部分,施工痕迹荡然无存。

坚持质量第一,树立让公众满意的理念

公路不仅应有安全耐久的实体质量和高效方便的功能质量,而且要可以满足审美要求的外观质量和为沿线居住人群提供方便、降低负面影响的社会质量。

外观质量不仅体现在细部构造尺寸上,还体现在公路与环境的融合上。本项目上跨主线的结构物仅有互通立交匝道桥5处。桥位处地形平坦开阔,因此要求结构物外观自然简单。此5处匝道桥在中央分隔带未设桥墩,一跨跨越主线,上部为预应力混凝土斜腹板箱梁,外形简洁轻盈,桥墩采用独柱墩,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行车视线的割裂感。社会质量体现在公众满意度和公众参与度上。公路建设应把握社会服务的原则,提倡公众参与,增加前期工作的透明度。本项目加强外业调查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征求当地居民意见,共举行了两次公众参与调查会。沿线居民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如下:

(1)沿线牧民多位于线路的左侧,牧场位于右侧,希望留有牛羊通道及打草车通道。

(2)在沿线有水的地方,有较多牛羊通过,为避免交通事故,建议留有动物通行通道。

(3)夏季雨量较大,雨后经常泡路,建议留有足够的涵洞。

(4)本地地下水位高,通道易积水,行人行走不便,建议考虑行人的行走安全。

(5)为保护湿地,建议湿地地段不设平交路口、防止车辆下线。针对公众的意见,在设计上采取以下措施:确定通道净空时,参照了通道出入的农用机械尺寸,确保在农用机械出现的地方每隔1km至少有一处通道能通过大型农用机械;放牧路段,保证通道的密度和净空,方便放牧和打草车通过;通道和涵洞的数量在行人集中地段和草原地段适当增加;通道内两侧设高于行车路面的人行道;取消湿地路段的平交口设置。

这些设计措施充分考虑了公众的意见,得到了公众的支持,因此项目进展顺利。投入运营后的海满一级路也因为吸收了公众的意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本项目与俄罗斯接壤,为口岸公路,沿线所经旗、镇以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等游牧民为主,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总体设计中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融入民族特色。服务区、收费站房屋的造型以欧式为主,融合了当地居民的欣赏习惯。沿线风景优美,为保持道路景观,正确引导道路使用者,增加了公益性警示标志的比重。因此,行驶在海满一级公路上,能感受到浓浓的草原风情和独特的民族气息。

坚持合理选用技术标准,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

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的精髓是灵活设计、创作设计。由于环境具有地区性,技术规范中的指标选择和运用也应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在海满公路设计中,路线一方面要改善提高旧路的各项技术指标,另一方面要尽量利用旧路,使公路在保障基本运输功能的前提下,能完善原有景观设计,与周围景观相协调。项目在一些主要指标上完全遵从,在一些次要指标上依照实际,不过分追求高指标。如本项目出现15.166km的长直线。如要避免长直线,将以降低旧路利用,增加环境破坏为代价。设计中考虑长直线可能带来的行车单调问题,在纵段上加以消弭,纵段随地势起伏,冲淡行车的单调感,增加行车的安全性。细节处理最能体现设计人员的构思和创造力。海拉尔河河网发育,是主要产流区。海拉尔河大桥全长488m,采用16m~30m连续箱梁,交角125°,桥墩采用实体墩。由于季节性的冻融,会有大块流冰撞击桥墩的危险,又考虑到桥梁设计水位较高以及河水漫流的因素,设计时在所有桥墩面对上游方向均设置了破冰棱(以两块25mm厚钢板做成锐利的迎冰面),以削弱流冰对桥墩的作用。这一举措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也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创作构思。本项目部分软土地基位于湿地地段,由于表层为流沙,无法开挖基坑,采用碎石垫层强夯的处理方法,既满足了处理深度要求,加快了施工进度,又避免了抽排水对湿地环境的破坏。此处置方案作为“内蒙古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高寒湿地公路软基处治技术研究“的依托工程,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和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并编制了地方规范: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强夯置换墩复合地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15/T474—2011)。

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

公路系统是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评价公路时,要将公路放入到公路-自然-经济-社会的大系统中考虑。在公路建设中,往往出现一些短视行为,片面追求降低建设初期成本,却造成运营和养护成本偏高,尤其是对公路建设给环境带来的长远损失估计不足。本项目通过由内蒙古交通厅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国道主干线绥芬河至满洲里公路海拉尔至满洲里段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对项目穿过区域做了充分细致的环境影响评估,就穿越二卡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做出专门章节论述。设计时参照公众参与的调查结果和环境保护建议在结构物设置上体现人性化和对环境影响的最低化,并考虑运营期的恢复作用。从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看,这些做法无疑会使后期的运营和养护成本将会大大降低,并将延长工程服务年限,降低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提高道路服务能力。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公路沿线的主要景点,既要保证其实用功能又要求能够与周围环境相配合,还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考虑当地实际地形限制,尽量减少拆迁与征地。同时还需要降低营运费用,尽量使匝道直接,减少运行里程。因此本路全线5处互通立交本着简洁实用、造型美观、保护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考虑到本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交通量相对不大的特点,互通的线形都比较简单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陈旗互通及满洲里互通都采用只有一条半定向匝道的简易互通形式,起点处的海拉尔北小型枢纽互通采用的也只是半苜蓿叶形。线形简单有利于驾驶员对互通式立交的运行识别,不易引起错路运行;直接比绕行更能减少运行时间,节省营运费用。扎赉诺尔互通形式为单喇叭,将原扎满一级公路作为互通立交的一条匝道,由于原路为直线,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绕行距离,节约了人力财力。

问题与建议

本项目在运用新理念的过程中,存在片面化和深度不足的问题。譬如过水桥梁锥坡全部采用浆砌片石护砌,从外观效果来看,过于突出。可将设计水位以上部分设计为空心砖植草,加强景观效果。另外,本项目在施工阶段对环境影响较大,体现在施工扰动,环境污染和对动物的驱赶作用,虽然是在施工结束后可以恢复,但恢复措施必须到位,否则直接影响到运营。如何贯彻执行勘察设计新理念,如何提高设计人员之外的人员对新理念的认知水平,将新理念的效用贯穿道路的整个服务年限,也是需要探讨和完善的问题。

结束语

“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勘察新理念突出体现在人性化上,目的是强化公路的服务特性和使用特性。在勘察设计过程中自觉运用新理念,积极拓展新理念无疑将会推动交通行业在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更丰硕的成果。海满项目实施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满足人的出行需求上,也反映了设计人员在探索新理念方面的努力和成绩。

作者:周红萍单位: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新理念在一级道路设计中的运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daolushejilunwen/62001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