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历史课堂教学创意设计研究范文

历史课堂教学创意设计研究范文

时间:2022-03-25 04:28:05

历史课堂教学创意设计研究

摘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问题展开教学,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与研究。教师要在问题选点、问题投放、问题表述、问题分层等方面做出创新探索,增强问题的导向性、启迪性、开放性,提升问题的助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运用;助学效果

问题设置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互动的基础。高中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复杂性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必须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问题是最好的载体。在具体设置时,教师要科学地设计问题内容、形式、呈现方式等,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剖析、争辩、优化,从而完善认知体系,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一、问题选点,启动学生认知引擎

课程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认知积累过程。深刻把握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涵、要点,这是探究型学习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要想引导学生展开有效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而问题设计中的选点则是基础。问题选点合理恰当,才能迎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教学需要,教学实效性就能凸显出来。所谓“选点”,是指问题设置的角度。课堂教学内容是展示某个知识点形成的过程,其中包含背景、过程、结论三个要点。教师要找准一个合适的教学点来设计具体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认知。学习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1“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时,这一节主要对西汉和东汉这两个朝代进行了讲述。西汉部分内容:汉高祖刘邦“与民休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开疆拓土;东汉部分内容:前期刘秀“光武中兴”、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等。这些知识点就是问题设置的切入点,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展开问题设置。如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外戚宦官交替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都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引子,积极阅读教材内容,展开知识探寻。最后,学生解决了问题,明确了学习内容,构建了知识体系。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较多,虽然知识点和历史人物已经是“过去式”,但教师在问题设置时,不能按照传统的问题设置形式,而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问题。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切准学生思维,促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

二、问题呈现,激活学生多向思维

选择好切入视角后,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将问题呈现出来,呈现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学生只有对问题感兴趣,才会生发内驱学习动力。悬念设置能够将问题快速地呈现出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中历史问题呈现时,教师要优化形式,设置悬念性问题。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尤其对新颖的问题比较感兴趣。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好奇心强、探索欲望浓的特点,将问题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的关注度自然聚焦。“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这节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从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和赋税制度三个方面来呈现。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教师没有直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而是先讲解了三国时期的选官制度,然后让学生以统治者的身份去思考问题:假如你是西晋、东晋、隋朝、唐朝的统治者,你会采用什么样的选官制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呢?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出谋划策,很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高中生的思维认知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很有主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来设置问题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了,思维度发散了。教师在问题呈现时要充分把学生的兴趣认知,并利用这一点引发学生思考。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点不同,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差异体现得格外明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将悬疑问题抛出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冲击。学生能够积极进行讨论、交流,很快就将问题的答案呈现出来,思维与文本形成高度契合,掌握了问题的本质,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三、问题表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不是直接阐释出来的,而是以故事为载体来表达哲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借助故事进行生动的表述,同时将问题寓于故事中,让学生听完故事后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知识点,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无法展现学生的个性,因此教学效果较差。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从生活经验着手,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表述。学习“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时,教师首先引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渐了解了范仲淹。为了让学生对其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范仲淹这个人物进行全面分析,并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表格,表格中罗列了范仲淹的个人信息。学生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自主搜集资料。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顺势设计问题:有人说,范仲淹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更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学生要发表观点必须以论据作为支撑,这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思辨能力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各抒己见,个性特征凸显,思维认知实现质的飞跃。要想顺利完成问题的表述,学生必须广泛搜集相关资料,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同时,趣味化、形象化的表述增加了历史学习的文采韵味,课堂学习氛围浓郁,教学维度得到了拓展。

四、问题分层,拓宽学生学习域度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指出: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凸显个性特征,最终生成历史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选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也就是说,每个人在智力发展、认知能力方面是不一样的,他们之间存在差异性。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进行分层教学,为不同的学生量身定置不同的学习方法。问题设置亦是如此。即使在高中阶段,每个班级也会存在学优生和学困生。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单一,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这样的问题设计无疑是低效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对问题进行分层设计,从而拓展教学维度。“清朝的鼎盛与危机”这一节涉及的内容较多,难度系数适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前,要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看清朝的电视剧,对清朝的历任皇帝也比较了解。尤其是一些学困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对清朝历史却了解得很多。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项:康乾盛世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具体有哪些内容?清朝中期出现了哪些危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危机?众多选项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思维支撑。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至少会选择两个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然后进行剖析、讨论、交流,最终形成独特的认知,学习域度得到了拓展。教师设置的问题有难有易,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进行问题分层之前,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教师必须精准把握学生的学力基础、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其次,给出多元化的问题选项。施教时,为了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往往会设置一两个思考问题,这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提供更多的问题选项,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自主选择,这才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在高中历史问题设置时,教师要注意相关变量,从问题选点、问题呈现、问题表述、问题分层等方面展开探究。问题选点即教学切入角度,合理恰当的选点能够快速启动学生的认知引擎,激活学生学习探索的内在动力。问题呈现的形式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直接影响,对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积极影响。让学生参与问题设置并引导他们展开具体表述,这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契合了学生的个性特色。教师设置契合性强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认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童永川.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探究性问题的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9(9).

[2]丁慧敏.优化问题设计,促进高中历史深度学习[J].中学课程资源,2018(6).

[3]张书敏.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

作者:刘鑫 单位:四川省什邡中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历史课堂教学创意设计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