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故事情境的儿童糖浆包装包容性设计范文

论故事情境的儿童糖浆包装包容性设计范文

时间:2022-10-19 10:27:48

论故事情境的儿童糖浆包装包容性设计

摘要:针对患儿服药过程中所出现的抗拒行为,探索能够帮助儿童克服用药恐惧心理、推动患儿自主服药行为的糖浆包装设计策略。以包容性设计为导向,结合儿童产品必要属性,以2-7岁儿童及其父母为主要对象,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调研,分析儿童医药类产品包装设计的市场现状,归纳总结基于故事情境的儿童糖浆包装包容性设计原则。以儿童糖浆包装设计实践为例,针对儿童服药过程中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案。以包容性设计为宗旨,综合儿童药品包装设计的功能性,教育性,娱乐性,交互性原则,将故事情境融入设计之中,以“小任务”的形式鼓励患儿进行自主服药,从心理层面为其传递爱与关怀。

关键词:糖浆包装包容性设计故事情境自主服药

引言

自2015年10月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全面二孩”政策后,我国学龄前儿童数量迅速扩张。儿童健康、早教、福祉等均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相较于成年人而言,学龄前儿童在服药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困难,其对药物的恐惧心理已成为困扰众多家长的一大问题,严重时家长还会选择强灌的形式迫使患儿服药,这无形中增加了儿童服药过程中的危险性与不适感。本次研究将从公益普惠的视角出发,以包容性设计为导向,在满足国家药品包装相关法规的前提下,通过故事情境与儿童糖浆包装设计的结合,探索兼具娱乐与教育属性的儿童药品包装设计,在行为及心理层面鼓励患儿自主服药,为患儿及其家长谋求福祉,保障儿童在生病过程中,仍具备幸福的权益,减缓患儿相对于成人而言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排斥心理,从而提升社会整体幸福感。基于故事情境的儿童糖浆包装包容性设计研究

一、包容性设计与叙事性设计释义

(一)包容性设计

包容性设计(InclusiveDesign)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英国贸易与工业部定义为“一个过程,使设计师、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确保其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最广泛受众的需要,不受他们年龄的限制”。[1]相较于无障碍设计以特殊群体需求为首要任务,常常导致设计异化,使普通人群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不便;以及通用设计以普通用户为主流群体,对特殊用户需求考虑往往不足的弊端。包容性设计的提出能够更好地兼容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之间的需求,尽可能最大化地扩展受益用户群体。[2]近年来,英美等国家对包容性设计的研究已逐渐趋于成熟,其中尤以剑桥大学工程设计中心位居世界领先地位。[3]而我国对包容性设计的研究正处在从萌芽期走向成长期的发展阶段。传统包容性设计多局限在对老龄人群以及残障人士的研究上,并且研究多停留在从生理层面解决产品或服务中的包容性。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群个体间的差异逐渐走向多元化,包容性设计的研究范围还应逐渐从弱势群体逐步扩大到全人类,从用户生理层面逐渐走向对心理层面关怀与爱的设计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正是从药品包装设计出发,从心理层面探索相较于成人而言儿童在药品使用情境中的包容性。

(二)叙事设计

叙事,即叙述故事,20世纪末叙事从文学范畴发展到设计领域。[4]叙事设计是一种以叙述呈现故事的表达方法来实现人与产品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从而影响用户内在情感,引起记忆或是联想,最终获得情感或文化的体验。[5]而叙事设计中的故事情境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产生与故事主题相关的行为动作或心理意识。以体验者的身份参与到故事之中,感受到叙事主题所表达的内涵,获得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叙事目的。而在儿童产品中,叙事设计多以儿童绘本,动画短片等形式出现。

二、设计方法探究

本研究将基于相关学术理论背景,从儿童糖浆包装设计现状、儿童医药产品包容性设计先驱案例、用户需求三方面入手进行调研,总结儿童糖浆包装包容性设计原则、围绕相关原则进行设计实践,探索基于故事情境的儿童糖浆包装设计对儿童用药以及成长过程中所具备的包容性,具体流程见图1。

三、儿童药品包装包容性设计调研

(一)儿童糖浆包装设计现状

本次随机通过京东淘宝等购物平台对国内外市场上12款较为主流的儿童糖浆进行了调研,见图2。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儿童糖浆包装设计在外观上相似度较高,缺乏新鲜感。容器多以60-150毫升棕色(为满足避光需求)规则柱状小口瓶为主,其中以120毫升居多。而在包装装潢设计上,作为儿童用品,虽然多数添加了卡通人物或动植物形象,但缺少了一定的娱乐性与交互性,不足以对患儿抗拒服药这一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二)先驱案例研究

游戏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发现自我和自身能力最主要的源泉。[6]儿童通常可通过游戏玩耍等娱乐行为建立自身与情境之间互动认知的关系。儿童糖浆包装设计若想从心理层面帮助儿童克服用药恐惧,推动患儿自主服药行为,还需以基础功能为前提,以寓教于乐为目标,以游戏交互为手段进行设计探究。见图3,为巴西A.C.Camargo癌症中心专门为癌症儿童设计的一款名为“超级英雄吊瓶”的输液瓶外壳包装,其借用漫威故事情境中的英雄角色为设计元素目的在于鼓励患癌儿童借助超级英雄的力量与病魔做斗争。见图4,为韩国设计师LEEYUNYE等人运用卡通动物形象所设计的一款儿童输液袋。两者均打破了原有输液产品给儿童造成的冰冷恐惧印象感,在设计中融入了一定的人文关怀,通过卡通形象与故事背景营造具备亲和感的医药产品形象,给与了患儿一定的心理慰藉。但两款输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均未突出产品设计中的交互性与娱乐属性。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认知是被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塑造出来的,人类通过“体认”的方式了解世界。[7]因此想要更好地从心理层面鼓励患儿克服用药恐惧,为患儿营造更加平等与包容的用药环境,将游儿童游戏玩耍等娱乐行为考虑在设计之中,提升儿童医药产品包装设计的包容性,将成为我们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用户调研

本次以2-7岁儿童及其父母为主要调研对象,之所以选定该年龄段样本的原因在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该年龄段为儿童已具备表象思维,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思维认知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其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8-9],因此具备一定的代表性。针对用户的调研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以问卷调研的形式对家中育有2-7岁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调研,实收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14份,被调研群体以女性家长居多。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普通感冒咳嗽周期多为2-5天,家中儿童存在服药恐惧的数值比重高达97.4%;在喂药过程中,采取过灌药手段的家长高达95.6%;曾利用过奖励机制鼓励儿童自主服药的家长占比62.2%;具备自觉服药行为的儿童占比仅为14.9%;而认为灌药过程存在一定危险性的家长占85%。以上数据均表明为患儿创造一个温馨平等的包容性用药环境,解决儿童服药难题的设计势在必行。第二次调研主要针对儿童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以访谈法的形式随机对广州、佛山、铜川三所城市中的28名2-7岁区间儿童进行了深入调研。访谈结果显示,动物类型(小猪佩奇、皮卡丘、哈喽kitty等)、机器人类型(大白、各类国内外机甲战士等)、超人类型(奥特曼、开心超人卡通片等)这三大类卡通形象得到了大多数儿童的喜爱,在针对基于故事情境的儿童糖浆包装设计实践过程中,可考虑从以上三大类卡通形象作为角色原型融入设计之中。

四、基于故事情境的儿童糖浆包装包容性设计原则

(一)功能性原则

作为一款儿童糖浆包装设计,首先要满足其基础功能属性,尽可能保证容器的密闭性与避光性,控制容器容量大小,从而保证内部糖浆液体的稳定性。除此之外,在生态环保的大前提下,以基础功能加N的形式,探索产品其他功能属性,尽可能实现包装的二次实用价值,也是当代设计师所应探寻的方向。

(二)教育性原则

著名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学前期是人类可塑性最好的时期。[10]而学前教育追根溯源是对儿童思维认知的树立与良好性格的养成,通过故事情境、任务奖励等手段对儿童进行心理层面的诱导与鼓励,不仅能够增强儿童用药过程中勇气,还能再一定程度上提升儿童的意志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以包容性为导向的儿童医药类产品包装设计中,教育与鼓励是引导儿童克服用药恐惧心理的根本属性。

(三)娱乐性原则

寓教于乐,儿童产品的娱乐属性无疑是当代设计师所应关注的重点。注重儿童糖浆包装设计的娱乐属性,保证儿童在使用产品前、中、后期的趣味性与可玩性,通过故事情境的表现不仅能够轻松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减少儿童用药过程中的不适感,更能较为直观地传达设计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在一定层面层面上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交互性原则

实物交互和社会的发展使设计融入日常成为一种趋势,提倡充分运用人类技能,关注设计的参与性和情境性。[11]以包容性为导向的儿童糖浆包装设计不止是单一的包装设计,更是构建儿童与用药环境间的良性交互关系。[12]这其中包括儿童与家长,儿童与药品之间的交互关系。在家长层面,从单向强迫输入式转向鼓励引导式;在药品层面,交互的关键核心在于对信息的输出及输入,儿童置身于故事情境中,并通过对糖浆包装的物理接触获取感官刺激和身心体验,[13]从而逐步加强故事情境对儿童心理认知的影响。导致儿童从排斥抵触到自主服药行为的改变。

五、设计实践

(一)设计定位

本次设计以包容性设计为导向,在符合国家药品包装相关设计法规的前提条件下,为生病患儿寻求更加包容平等的用药环境。设计将以糖浆包装为例,参考上文中所提到的功能性、教育性、娱乐性、交互性设计原则,针对儿童用药恐惧心理,结合故事情境,让患儿在服用糖浆的过程中与用药环境产生良性的游戏交互关系,把服用糖浆变成游戏中的“小任务”,从而在心理层面对儿童产生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在完成任务后,患儿就能获得一个英雄冰箱贴,以此方式来奖励勇敢的小朋友。帮助患儿实现自主服药的同时,通过故事情境启发儿童思维认知,引导儿童树立正面社会价值观,给予其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设计表现

1.故事情节构建:基于前期对儿童用户的深入调研,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最终选定以最受儿童欢迎的机器人、卡通动物、小英雄三类角色展开设计。故事线大致讲述了一群小英雄面共同守护家园战胜入侵者的故事。具体内容见图5-6。2.包装设计:在对先驱案例的调研中可以发现,为打破患儿对医药类产品的固有恐惧心理,国内外众多设计师已逐步从产品视觉效果上展开了探索,寻求更具亲和力与人文关怀的医药产品造型设计。与之相比,基于前文所提到的“体认”理论,本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更加注重了对产品交互性与娱乐性的探索,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从根源激发儿童的社会责任感与直面困难的勇气,从而帮助儿童克服用药恐惧。而非通过单纯的外观设计吸引儿童注意力,从而规避弱化医药类产品在儿童心中的固有形象。设计以故事情境中的卡通角色为原型,带入儿童糖浆包装设计之中,见图7。考虑到儿童完成任务的周期性,将传统糖浆60-150毫升的容量改为25毫升(1-2天用量),从而适当降低“小任务”的难度系数,避免儿童因任务周期过长,产生抵触情绪或放弃心理。瓶身的刻度数值起到了提醒作用,每格为一次用量5毫升,鼓励儿童进行自主服药,并逐步完成与病毒做斗争的“小任务”。当患儿完成任务,喝完整瓶糖浆,便可扣掉卡通形象的“肚子”,获得一个小英雄冰箱贴作为奖励,见图8-9。材质方面,人物角色正面选用PP材质安全无毒,背面附加一层软磁,糖浆容器(肚子)部分选用茶棕色避光食品级PET软塑料材质,当喝完糖浆,便可以轻易的按压出茶棕色容器,成为一个冰箱贴,方便儿童玩耍。3.产品命名:本包装最终从“Cay,Love•T,小可以”等7个命名中定名为“小可以”,意为:为生病主动吃药的“小英雄们”点赞。代表着父母对儿童克服用药恐惧,自主服药的认可。

(三)设计评价

本次“小可以”糖浆包装的设计以产品功能为基础前提,以寓教于乐为根本目标,以游戏交互为形式手段进行了系列化的设计。功能性方面:在保障材料安全,满足糖浆包装的基本属性之外,冰箱贴这一额外功能属性的功能属性实现了包装的二次利用价值。教育性方面,除故事绘本内容本身对儿童的教育影响之外,“小任务”的服药形式与奖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儿童行为及情感层面的鼓励。促使儿童自主服药的同时,帮助儿童树立坚强勇敢的意志力。娱乐性方面:设计从寓教于乐出发,在糖浆包装的设计中融入了玩具属性,把游戏娱乐贯穿始终,保障了儿童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趣味性与可玩性。交互性方面:从前期绘本到糖浆使用过程再到后期的“小英雄”冰箱贴奖励机制,将故事情境带入现实,使患儿通过玩耍的形式置身于其中,从而让自主服药的儿童在获得奖励的同时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小英雄”,完成了儿童与糖浆包装之间的良性交互。

六、结语

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本次研究从包容性的视角出发,关注儿童用药福祉。儿童药品包装设计综合了功能性,教育性,娱乐性,交互性的原则,以儿童糖浆包装为例,将故事情境融入到包装设计之中,从心理层面为患儿传递爱与关怀,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患儿克服用药恐惧心理,力求为儿童创造一个平等包容的用药环境。随着该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儿童药品包装设计也会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所呈现,期待后续研究者能够更加深层次地挖掘儿童用户心理需求,从包容性设计入手,为其谋求一个更加和谐幸福成长环境。

作者:管静文 刘子熙 张浩 单位: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论故事情境的儿童糖浆包装包容性设计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jlw/bzsjyjlw/75135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