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雷州文化及其德育意义范文

雷州文化及其德育意义范文

时间:2022-08-10 05:50:11

雷州文化及其德育意义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杂志》2014年第二期

一、雷州文化的内涵

(一)悠久的历史文明凝练成雷州文化质朴雄壮的神韵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没有人类无所谓文化。考古研究表明,“雷州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繁衍生息”[3]。由于古雷州人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面对变幻莫测的海洋、幽深的原始森林和遍地的荆棘,面对随时袭来的猛兽、瘴毒和其他各种自然灾害,为了生存,他们靠着手中简陋的工具,刀耕火种,渔猎谋生,既创造了半岛最早的物质文明,也铸就了古朴的雷州文化。考古遗址的实物显示,四五千年前,当地已有种植、饲养、编织、制陶、建筑业,也已形成了史前文化、民族和风俗。雷州文化的创始者,是生活在雷州半岛的原始社会的先民们,以及此后的俚、僚、黎族等土著部落,他们是最早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缔造雷州文化的先行者。他们创造的图腾文化如石狗文化、雷神文化等有其独创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也铸就了雷州文化古朴的神韵。在雷州文化中,雷、狗、鼓具有特别的地位和意义。雷声滚滚,撼天动地;狗吠辽远,此起彼伏;鼓乐喧天,震耳欲聋,所有这些,无不勾画出一幅幅直抒胸臆、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出雷州文化质朴雄壮的风格。这种质朴雄壮的文化,是对险恶的生存环境的精神对抗,是人与神无所顾忌的联欢,是对人的力量的奋力张扬,是对恐惧和苦难的消弭和释放,是对生存繁衍的执著追求,是对坚毅的人生态度的火热表达。

(二)多元文化交融,铸就了雷州文化开放兼容和开拓进取的特质雷州文化的历史,又是半岛原住百越族和中原汉族的不断民族融合、文化交融的历史。多处汉代古墓出土的文物证明,雷州文化既有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雷州文化吸纳多种文化渊源,其中包括土著越人的俚僚文化、移民带来的闽潮文化,南下汉人的中原文化,以及海外交往、外资移入的海外文化,由上述多种文化的交流、整合,使雷州文化成为一个既有独特性,又包含着普遍性的区域文化。如果说开拓创新对雷州半岛早期居民来说,是恶劣的环境因素使然,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自觉的文化行为。但此后的居民秉承开拓进取的精神就不仅仅是环境使然的不自觉行为,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精神追求。如书院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4]等,这些文化有其兼容性和开放进取性,从而播下了雷州文化开放兼容和开拓进取的基因。

(三)多雷的自然环境锻造了雷州文化刚烈的个性雷州多雷且异于它地为世人所公认。早在唐代房千里《投荒杂录》中便说:“雷之南濒大海,郡盖多雷而名焉。其声恒如在檐宇上。雷之北高[州]之南,亦多雷,声如在寻常之外”[5]清人屈大均也称“州名曰雷,言多雷之变也。”[5]15此为雷州的取名与该地多雷有关之印证。由此可见,雷州半岛是个多台风多雷电的地区,可以想象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对风雨雷电这种自然现象的思考与膜拜———风雨雷电有着压倒一切的气势,对人的心灵震撼,对生产生活的高度影响,使人们无可回避地要去面对它,思考它,适应它,敬畏他,崇拜它,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文化积淀的过程。风雨雷电对人的感官刺激,当然以雷为主,雷是他们的代表。所以,在这一多台风多雷电的地区,生存的残酷环境将雷的性格特征烙印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果说先民们在破解宇宙人生奥秘的过程中似乎寻找到了某些答案的话,那很自然要和雷的潜意识联系起来,从而孕育出雷文化的雏形,以雷州自称。雷文化体现出雷州文化顽强彪悍的精神特质。从“雷神崇拜”的感人场面、祀“雷首公”、“雷州换鼓”的神秘与震撼,不难看出由“雷”的特点引申出来雷文化的性格特征:强悍无敌、刚健有力。“雷文化”给人一种刚直不阿、伸张正义、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与雷有关的词也表述一种给人震撼的效果,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雷贯耳”等,“雷文化”也铸就了雷州人粗犷不羁的性格特征。

(四)独特的图腾崇拜形成了雷州文化神奇的表达方式自然崇拜是原始社会中宗教的最初形式。在原始群至氏族公社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自然界对人类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人类完全匍匐于自然界的威力之下。这时候,或许受到梦的启示,认为人的灵魂可以脱离躯体而独立活动。由此推及其他事物,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万物有灵,产生了鬼神的概念和宗教的意识———幻想通过祈祷、献祭或巫术的方式,来取悦主宰自然界的诸神,以达到获取生存资料、消除疾病等目的,形成了最初的宗教模式。在这方面雷州的动植物和星体崇拜,最具有地方特色。其中雷神崇拜和石狗崇拜就是雷州人敬神尊贤的一种表达。“雷神崇拜”和“石狗崇拜”是雷州文化中最具特色民俗文化。陈文玉作为本土出现的第一个名贤,就任雷州刺史后,励精图治、勤政爱民、致力化解族群纷争,使百姓安居乐业,民众尊之为“雷祖”降世,奉若神明,世代受民众供奉。雷祖降世的传说使民间以“雷”为神,形成了独特的“雷神崇拜”现象。爱屋及乌,雷州人以陈文玉屡建奇功的爱犬为呈祥灵物,形成了“石狗崇拜”文化。各家各户均塑“雷首公”(人身、鸡啄、鸡爪,拿着斧和凿,相貌可怕)当作恩主奉祀,村村建石狗像加以崇拜,在雷神和石狗面前常常红烛高烧,香火不断,形成了独特的雷神文和石狗文化。雷州雷神文化和石狗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经历着“图腾崇拜”、“呈祥报喜”、“守护神灵”等演变发展,蕴藏着敬神尊贤的厚重人文精神。此外,月亮崇拜和牛郎织女星崇拜也是雷州文化独特的表达方式,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与时俱进的发展潜能孕育了雷州文化恒久的生命力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雷州文化恒久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传统雷州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吸收中原文化的文明,以改造南蛮之地的粗野文化基因,使之成为偏远之地的钟灵毓秀之文化,从而形成雷州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而近代以来,在传统雷州文化基础上,又添加了丰富的湛江地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文化:一是爱国主义文化,如抗法斗争、抗日斗争等反抗侵略历史文化;二是红色文化:如革命老区、抗日根据地、解放海南岛战役等红色革命文化;三是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如鹤地水库建设文化、湛江农垦建设文化;四是改革开放文化,如海洋文化、国际交流文化、现代企业文化、现代都市文化等。这种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文化自发展潜能,使得雷州文化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和变革的发展能力,即使遇到像这样极端的文化浩劫灾难,雷州文化也没有遭到多大的摧残。一旦政治文化环境改良,传统文化的形式在新时代元素的培育下,又蓬勃地发展起来。当我们考察当代雷州文化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传统的雷州文化历来是湛江人民用以传承和创作文化艺术、娱乐大众、教育后代的宝贵文化资源,在当代新文化元素的加入、渗透和引领下,新雷州文化更具时代意义和德育价值,它承传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融合着近现代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成为湛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及当代美好生活愿景的代言物,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充当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六)以神奇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形式展现雷州文化的艺术魅力经历过悠久历史演变,雷州文化积淀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但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汰,有些文化形态逐步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有些却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作为文化遗产存留下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雷州文化按存续形态分,可分为已失传的雷州文化和尚存的雷州文化,这两种文化现象都以其充满神奇艺术魅力的形式为人们所传颂和追忆。雷州换鼓是一种影响较大的已失传的文化艺术形态。这是古代雷州“雷神崇拜”仪式中的一种大型“祭雷酬雷”民俗活动,以人舞天应的神秘艺术方式,向人们展示“神迹”,祈求雷祖降雨赐福。雷州换鼓以神秘、灵应著称,成为“天人互应”的天下奇观。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记载:“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却是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现今“天下四绝”之首已失传,我们只能从载于清代《遂溪县志•艺文志》的《雷祖庙铜鼓歌》中窥见其本来面目。傩舞、雷剧、雷州姑娘歌、人龙舞、醒师、飘色等,是当代尚存的雷州文化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古老、神奇而独特,尽管经历了千年岁月的洗礼,仍以其勃勃的生机顽强地生存和发展下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形态在历史长河中历尽了汰旧换新的锤炼,依然璀璨夺目,其中以雷剧艺术为代表。雷剧,初称雷州歌剧,是从雷格、姑娘歌、班本歌、打扮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戏曲艺术,经过历代艺人的舞台实践和当地剧作家的改革创新,雷剧已成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飘色艺术也堪称南国民间艺术一绝,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所谓飘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而叫飘色。这些民俗艺术,都以其艺术难度高、怪诞神奇而为民众所喜闻乐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诉说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雷州文化的精神特质

雷州文化的主调是敬神尊祖、阳刚有为、尚贤厚德、勤政为民的精神,也就是从天上的神灵到人间的圣贤的“天人合一”之精神。其表现在敬雷祀神的虔诚、雷歌雷剧唱腔的高昂、人龙舞的粗犷、醒狮的豪放、石狗吠天卫人的勇敢、“雷州换鼓”的雄伟气魄上。当代雷州青年运河、鹤地水库改天换地的伟大壮举,湛江海湾大桥的恢弘、湛江南方大港的磅礴气势等等,无不秉承着古雷州文化的精神特质。

(一)礼神文化———敬神尊祖的敬畏之心敬神尊祖是雷阳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历史上雷州半岛古为蛮荒之地,瘴疠之乡,恶劣的自然环境,使生活在雷州半岛的先民们产生了对神灵的敬畏心里;对于外来移民,在历尽艰辛万苦,移居到雷州半岛后,神灵的护佑更是心灵深处的冀望。这种礼神文化在雷州文化中有其独特的表现形态,如每年正月十二到十五的游神活动,不仅普遍而且世代相传,其规模之宏大,重视程度之高是不可言喻的,普遍受到当地老少的喜欢。敬神的思想如今在一些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上表现也较为突出,如游神活动中就有神灵附体说法,游神时神灵会附在神汉身上,双眼无神,还用一根粗银针,穿过脸颊而不流血,拔走银针不留疤痕。虽然政府担心民众会借风俗习惯的名声,大肆宣传封建迷信思想,但由于长期存留于人们生活中的风俗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地方政府对于迷信色彩方面的表现也只能引导而已。

(二)雷阳文化———阳刚有为的进取精神[6]雷州半岛居民主要是闽南人,为了养家糊口,克服重重艰险来到雷州半岛,在这块荒蛮之地,为了生存,他们散发着自立自强,开拓进取,阳刚有为的精神,这正是“雷阳文化”的可贵之处。1903-1934年期间,在政治动荡,民不聊生的困境中,雷阳书院矢志不渝,培养了600余名学生,在当时文化教育极端落后的雷州半岛创造了奇迹。雷阳文化阳刚有为的先进思想,不仅体现在古朴的书院文化内涵上,还表现在当代湛江的社会文化建设上。可以说是雷阳文化推动了雷州半岛人不断开拓进取,为当地人素质的提高,逐渐摆脱荒蛮愚昧的落后状态作出了贡献。

(三)书院文化———尚贤厚德的重教育人理想书院文化特指以雷阳书院为代表的雷州传统教育文化。雷阳书院建于明末,兴于清代,在书院发展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师长,其中最著名的有陈瑸、陈昌齐和陈乔森,被称为“雷阳三陈”,他们是雷州书院文化中的优秀代表,雷阳文化的命名与书院文化有着很大关系,“雷阳三陈”曾在雷阳书院传道授业,为当时的教育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后人为了表示对先人的尊敬和对先贤的推崇,用具有地方色彩的地名来纪念他们。书院文化与敬神尊祖密切相连,具有尚贤、重教、厚德的特质,这主要是和当地的人杰为本地人做出了极大贡献,后人始终谨记他们的功绩,并且用来激励和教育后代子孙有关。为了激励人们能够谨记先贤的品行,湛江各地政府纷纷建立各种名人遗迹,如雷州的“雷祖祠”、“二公祠”,徐闻的“贵生书院”等,这都与当地人们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和崇尚美德分不开。

(四)民间信仰———多元文化的信念追求雷州半岛地处祖国大陆南端,是古代百越民族聚居之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百越古族与中原汉族移民不断融合、演变、发展,形成了雷州半岛地区独特的民风习俗,展示出一种特异的具有神秘魅力的信仰崇拜:其中有石狗信仰、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雷神崇拜、妈祖崇拜、海神信仰、冼夫人崇拜等等。当地民众的民间信仰是多元的,甚至相悖而和平共处。例如,当地人对石狗的信仰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石狗崇拜经历了由“图腾崇拜,呈祥报喜,守护灵神到司仪宠物”的演化过程,是当地民间信仰的载体。

(五)廉政文化———勤政为民的价值观念雷州半岛自古以来就散发一股勤政为民的风气。陈文玉担任雷州刺史时,施行德政,发展生产,大筑州城,保民安全。因此,在他去世后尊之为“雷祖”。陈瑸更是一生清正廉洁,勤政爱民,被康熙皇帝称为“清廉中指卓越者”,跟海瑞、丘浚合称岭南三大清官。陈昌齐一生公正廉明,他在病逝前对他的儿子说:“我只有‘清白’留给你们!”。历代谪居雷州的“清官”也给当地带来了勤政廉政文化,寇准、李纲、苏轼等宋代“十贤”留存的“谪官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雷州的政治文化,雷州古今流传有一歌颂寇准的歌谣“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欲得天下宁,须除眼中丁”。雷州文化的勤政廉政文化是以陈瑸的勤政为民的廉政思想为核心,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不断发展。这一勤政为民的廉政思想被世人代代歌颂着,也被一代代名人雅士所继承和演绎着。

三、雷州文化的德育意义

雷州文化蕴含着德育内容,它们不仅在雷州半岛文明起源的过程中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以及在雷州半岛社会进步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对湛江的人才培养也具有积极教育意义。

(一)利于道德教化雷州民俗文化是一种原生态的民间社会生活模式。社会生活先于个人而存在,并影响和决定着个人的文化意识。雷州民俗生活方式培育着一代代雷州半岛人的乐观、豁达、坚忍、粗犷的文化个性,这便是个体成长的文化基因。雷州文化潜存着丰富的道德教化思想,民间礼仪也蕴含着鲜明的道德价值引导。如民间生活习俗中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礼仪习俗中的尊老爱幼、敬老敬贤、相互帮助;民间故事中所表现的扶贫济困、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等,当他们自幼就参与这种民俗文化活动时,其文化习惯就是他的习惯,其文化信仰就是他的信仰,其文化不可能性就是他的不可能性,这说明民俗文化对个体的教育和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雷州半岛传统民俗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所在,是永不枯竭的民间德育资源。

(二)培养民族意识雷州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因为民俗文化中蕴含着族群意识,具有唤醒民众民族认同的功能。民族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民俗文化,通过强化民俗传承有利于培养民众的家乡观念,陶冶民族审美情趣,提升优良的道德境界,培育热爱族群的和谐精神。例如,雷州文化的傩戏、雷歌、传统节庆民俗(如春节团圆年夜饭、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赛龙舟等)都蕴含着浓郁的族群意识,是雷州半岛人民千百年所传承积淀下来的丰厚遗产,对塑造民族性格、凝聚民族情感起着重要作用,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

(三)培育和谐社会精神“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之一,雷州文化不讲征服自然,而强调要顺应自然天理,讲求天人感应。如陈文玉、“雷州换鼓”等神话传说,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这与我们现代所提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完全吻合的。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雷州文化中的节庆文化也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例如,雷州半岛最为典型的传统节日———“年例”,正是人们感受族群和谐文化的好时机。“年例”是雷州半岛民间特有的祭祀文化,它伴生着各种民间艺术表演,以博取和讨得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年例”对农民的和谐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增强了农民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又如,雷州文化的民俗节庆活动是湛江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和谐精神的一种重要形式。尤其是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鬼节、冬节等这些传统节日里,充满着中华民族的和谐精神,这些流传千古的优良和谐文化正是学校德育的天然教材。

(四)弘扬教书育人美德书院文化特具有崇教尚学,修德育才的精神品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崇教尚学,传承文化。当时的书院作为民间教育机构,在办学和教学形式上具有可贵的自主权,是真正的“学者治校”。书院重视学术交流,允许通过相互探讨争辩,以兼取诸家之长相互促进。雷阳书院是雷州半岛文化教育活动的中心,又是学者研究学术和进行艺术创作的胜地,他们的活动使雷州府城成为雷州半岛的文化中心,被称为“天南重地”。书院文化的“崇教尚学,传承文化,培育英才”传统对当代教育影响深远。二是修德育才,甘当人梯。雷州半岛远离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相对中原内地,文化比较落后,为了提携后学,他们发现少年英才便不惜代价培育养护。陈瑸年少时,就被几位恩师“目为大器”,“教而兼养”。陈乔森执教书院期间,非常注意教学方法,所授的课程十分受学子的欢迎,由于他的教育有方,培养出来的学生青出于蓝,先后中举人、进士的为数不少。今天湛江的教育成绩斐然,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精英人才,这与书院文化的传统影响不无关系。

(五)建设廉政文化雷州传统廉政文化以陈瑸的廉政思想为代表。陈瑸生活于康熙年间,是雷州半岛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著名的清官。他一生宦迹遍布北京、台湾、四川、湖南等地,政绩卓著,留下大量诗歌文章,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陈瑸是按照儒家的政治标准修炼成的清官典范,用他一生艰苦卓绝的努力,实践和诠释了封建社会的“六廉”思想: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从而也为当代的廉政建设留下了良好的廉政文化:陈瑸的“贪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名言成为今天廉政教育的宝贵思想财富;陈瑸的简陋故居成为人们最好的廉政教育基地。

(六)促进特色德育建设雷州“红色文化”对湛江特色德育建设具有促进意义。雷州文化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当代又添加了极为丰富的湛江地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它包括以抗法斗争、抗日斗争为代表反抗侵略历史文化;以革命老区、抗日根据地、解放海南岛战役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以鹤地水库建设、湛江农垦建设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文化;以海洋文化、国际交流文化、现代企业文化为代表的改革开放文化。雷州文化中的“红色文化”是一种宝贵的当代德育资源,这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湛江教育界建设特色德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乡土课程建设的重要素材之一,它对于教育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培育爱国主义情操,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具有亲切而直观的现实性和实效性。

作者:林春杨耀明陈小波单位:湛江师范学院通识中心湛江第一中学廉江中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雷州文化及其德育意义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zjsfxyxb/65160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