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体验哲学中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范文

体验哲学中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范文

时间:2022-12-20 09:42:08

体验哲学中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

摘要:本文在体验哲学的理论框架内讨论了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将体验哲学的核心思想与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有机结合,提出了教学理念“国际化”、教学实践“真实化”、交流培训“常规化”、科研工作“规范化”、师生交流“常态化”、教师自省“科学化”等实施方案。

关键词:体验哲学高校英语教师角色转换操作机制 

高校英语教师角色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体验哲学以注重教师个体主动性体验为出发点,为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和转换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一、教师角色的科学阐释

教师角色分析是以特定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情境为基础,对教师的身份做出描述、总结和提炼。不同的流派都对教师角色做出了不同的理解。行为主义认为,教师是课堂活动和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设计者。人文主义认为,教师是帮助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促进者。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学生探索知识、建构意义的组织者。然而这些理论都有生长的特定土壤,未必完全适合我国国情,两者国情上的差异性是导致完全照搬他人经验而碰壁的根源。自古至今国内外教育界对教师的定义是多样的。总体来说,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学主宰者、课堂活动组织者、教学示范者、学习效果评价者、学生活动监控者、语言研究者、教育者、评估者、教学活动反思者。Gardner&Miller又将教师定义为辅导者、评估者、资源开发者、组织者等。袁小陆提出3“E”高校英语教师核心角色,即Electrical(熟练掌握电子信息技术),English(语言研究者),和Educator(教育者)。成晓光教授提出,真正有效的教师应是其教育理念和教师信念反思者。由此可见,教师角色与时代背景是息息相关的,其角色定位具有动态性特征,教师角色内涵不断升华。由于身处不同时代,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高校英语教师应立足本国国情、教情,依托教育改革的大背景,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二、体验哲学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体验哲学是Lakoff&Johnson1999年提出的。他们将涵盖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体验”作为核心和标志,彰显了语言学习与交际的内涵,并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蕴含“语言人文性”的特征。体验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此处的经验可理解成自身感觉动知系统、情感结构等;认识主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等。从体验的角度来看,感知(包括身体的运动)与认知具有相同的神经系统。即,决定感知、运动和身体操控的机制同样会决定我们的认知行为和推理过程。体验哲学的三原则即核心理论: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心智的体验性:心智是基于身体经验,意义和思维基于身体经验的,这是体验哲学的核心。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就是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形成的。包括我们认知推理过程中的典型活动———概念推理。体验哲学所强调的心智的体验性与高校英语教学有着密切的关联。高校英语教学也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体验过程。在将英语作为母语以外的语言学习和教学中,学生通过体验激发潜在的意义与概念、认知与心智、推理与想象;教师通过体验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的真实心理、有的放矢地实施有效的授课、及时科学地总结教学经验;可见,英语教学是师生间互动的、双向的、平等的体验行为。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认知机制,关注教学效果的高效高质的输出,又要让自我的内在体验得到合理开展,并有效地施用。认知的无意识性:体验哲学认为,人类是在无意识的认知状态下习得语言的。这也解释了不同的学习个体对同一客观事物同时具有相同的和不同的体验结果的客观规律,同时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在语言表述上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提供了理论支撑。在这一层面上,教师角色担当体现在深刻体会认知无意识性对于学习个体在语言习得中的体现,有意识地创造接近真实的语言浸入环境,让学生在完全浸入的环境中无意识地认知语言,达到语言潜入的境地。思维的隐喻性:源于修辞学的隐喻被哲学家们加以新的应用———认知方式。体验哲学认为人的抽象思维是隐喻的,这种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层面的,更是泛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思维和意义来源于这种隐喻的抽象认知,思维的隐喻性更合理地解释了语言的本质。隐喻具有体验性和自发性,教师在首先进行隐喻体验概念化的知识的基础上,用再次加工的隐喻将抽象化为具体,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在体验哲学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应该具有体验性特点。总的来说,教师作为个体,其学习、生活、教学活动等都体现了体验哲学的三原则。具体来说,教师的角色体验性表现如下:第一,教师的备课和知识储备过程就是真实的心智体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熟悉每个知识点、与此相关的背景知识等,并能够将知识点和背景文化知识无缝链接。第二,教师的课堂讲解要遵循思维的隐喻性原则。教师应用概念隐喻的原理于教学中,将复杂抽象的概念隐喻性地讲出,并应用于习语、谚语、文化现象等隐喻性表达。第三,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要遵循体验哲学的原则及学生心智发展和认知我意识性的特点,创造相对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通过多种授课途径,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沉浸于此,使其心智体验得以顺利开展,在无意识状态下获得语言认知。第四,课程结束后的教师反省阶段中的活动,也运用了体验原则。教师将课堂中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等在头脑中再次体验,最终形成教学经验。经验的形成基于体验。第五,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决定了教师在不同教学阶段、教学环节中担当的角色具有动态性特点。这种动态生成的体验性,既是教师在教学中遵循的原则,又是体验哲学对个体真实内心的尊敬和认知。第六,教师的科研过程也是哲学体验的过程。整个科研过程包括文献阅读、实际教学经验积累、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付诸实践、教师的反省、教学方法的调整、论文的书写等一系列活动,都是教师体验的过程。

三、教师角色转变的操作机制

高校英语教学具有交际性、实用性、近真实性等特点,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角色定位已经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思考适时地转换角色。根据体验哲学的理论框架,结合高校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实际,本文提出以下操作机制,供参考。1.教学理念“国际化”。高校专业英语教师要始终保持敏感性,始终跟进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模式,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理念框架,使其教学理念保持国际化。教师不断在新的、国际化的理念指导下,完善学生主动性学习的人文认知机制,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认知体验。2.教学实践“真实化”。在具备理念国际化的前提下,教师应突出教学实践的真实性。即,选择较真实的语言输入资源,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教学手段,营造真实的语言学习氛围,真实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等。3.交流培训“常规化”。教师担负着传递知识的任务,但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只有让自己的知识储备足够强大,才能足够给养给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定期与业内同行进行切磋和交流,要积极地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加专家讲座和培训班等,使其知识、能力等在交流学习中获得提升。4.科研工作“规范化”。教师承担教学研究课题项目及撰写论文等,都是教师在授课之余沉淀自己很好的途径。通过踏实地研究,教师能够在科研中获得更加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更规范的教学方法,并用以指导教学,使其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相互促进和提升。5.师生交流“常态化”。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一种在线建构的体验过程,其体验性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教学体验活动实现的。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和谐互动、矛盾解决等都是在师生间的体验基础上,通过教师调整和学生配合尽可能完成和解决的。因此,师生间要增加有效互动和沟通,使得师生间的交流常态化。教师通过沟通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动态,这样彼此间心灵体验将更有默契,更有利于构建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6.教师自省“科学化”。教学方法和活动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预先设计安排的,其有效性、科学性等既要通过学生的反馈获得,又要通过教师课后的反思获得。教师有效回顾课堂上的教学环节、气氛和活动形式,科学地评估教学效果,反思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之处,这是将教师自省科学化的过程。科学化的自省过程有助于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组织课堂等层面获得实质性的进步。体验哲学为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转换提供了理论框架,在该理论框架指导下的一系列相关操作机制为教师角色定位的实施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教师在该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实施角色定位,必将有效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成晓光.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法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4).

[4]袁小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01):126-129.

作者:杨秀梅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体验哲学中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zgzjzz/72499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