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政策范文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政策范文

时间:2022-12-05 09:16:04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政策

《中国科技论坛杂志》2015年第十期

1引言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智慧地指出:文化和科技,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纵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每次大的文化变革都和科技进步密不可分。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创造出了数字文化,形成了崭新的第三种文化形态。文化与科技的发展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带来了双轮驱动效应。科技的发展日益深入而广泛地融入文化领域,使得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传统文化产业得以改造升级,新兴文化产业业态得以显现。文化领域的科技创新拓宽和延伸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十八大报告曾强调,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科技创新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带来了不竭动力。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文化发展科技含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1]。2012年,科技部、财政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标志着中国把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融合提升为国家战略。

2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内涵及意义

文化与科技融合就是通过将各类文化元素、内容、形式和服务,与科学技术的原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有机结合,提升有关产品的价值与品质,形成新的内容、形式、功能与服务的创新过程。文化和科技融合既是目的也是手段[2],其本质是产业的融合,文化元素和科技创新有机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创造新的价值。文化与科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化为科技提供创新的源泉,科技为文化发展提出创新的动力和支撑(见图1)。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全球发展格局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文化与科技融于一体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民族文化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对文化内容、文化载体、传播手段、创作方式、生产模式等具有积极影响和创新支持,推动现代科技推动传统文化设施设备升级换代,文化与科技融合将加速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的进程[3]。三,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广度与融合深度迅速推进,为文化创新驱动力提供了隐性社会倒逼机制,使得新兴文化业态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空间和参与方式[4]。当今的文化科技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载体,诸如三网合一、多功能电子阅读器、3D电影、高清数字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等。

3国内文化科技融合政策分析

3.1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自2012年以来提出了相应的举措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见表1。另外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在保障措施中提出:建立跨部门、跨地方协调工作机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整合了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6]),具体负责指导推动工程实施等有关重大政策制定等工作。早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指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7]。2012年2月,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既要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也要加快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同年5月,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丰富文化表现形式。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方式和内容。实施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工程,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广一批高新技术成果,提升文化行业技术与装备水平。推动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加速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完善文化科技支撑体系。加大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提高文化系统信息化水平。2012年6月,由科技部会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12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提出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科技需求,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此举标志着中国的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正式启动。同年9月,《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指出要发挥与增强文化和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013年初,《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促进公共文化领域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支撑,大力推进数字文化建设,将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文化表现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2014年3月,国务院相继《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分别提出:要“加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促进创意和设计产品服务的生产、交易和成果转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产品,实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要“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增加对文化出口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支持文化企业积极利用国际先进技术,提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这说明中央高度重视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工作,始终把文化科技创新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中央和各地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了税收、金融、土地、工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配套的政策支撑体系,研究出台了一批更有针对性、更具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形成有利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良好政策环境[7]。

3.2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在市场导向、现实需求、党中央高度重视及国家政策支持等力量的强力推动下,全国各地也纷纷掀起了一场文化科技融合热潮。中国部分省市也出台了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相关的政策。北京把实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作为实现首都功能定位的重大战略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抓手。并制定了《关于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意见》和《北京市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等政策意见[8]。上海为了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出台了《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5)》。行动计划提出:一要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推动文化和科技跨行业、跨部门渗透融合,通过创新链拓展产业链,不断改造传统业态,催生新兴业态。二要坚持联动推进。依托与、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部市合作机制,发挥市级层面文化科技融合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形成推进上海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合力。三要坚持应用导向,以应用为驱动、市场为牵引,实现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的有机结合[9]。杭州市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若干政策意见》及配套措施———《杭州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杭州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杭州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创意经济。三个管理办法均从认定对象、认定条件、认定程序和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分别对示范园区、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了管理措施。武汉市《关于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用现代科技引领文化产业提升和文化事业进步,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新魅力,努力建设文化强市。提出了多项配套政策: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设立文化和科技融合专项资金,5年投入60亿元用以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二是落实税收优惠;三是完善土地供给;四是健全融资体系,设立市文化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对重点领域的科技型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五是加强孵化体系建设;六是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七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八是加强人才培养引进[10]。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七大工程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并为工程的实施提供土地供给、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工商注册、人才激励等方面的保障。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工程,探索集群式发展、创新链和产业链互动结合的新模式,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科技领军企业;文化科技创新服务工程,发展壮大文化产权交易、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打造文化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架设技术与市场、技术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此外还有文化科技企业培育工程、文化内容数字化工程、现代传播体系建设工程、培育和做强文化市场主体工程和文化科技人才培育工程[11]。湖南省建立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把文化与科技融合着重发展的产业链之一,加大对文化科技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培育力度,实施了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新的重大专项(首个专项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移动互联网产业重大专项,未来将继续设立新的专项),并把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近年来,安徽省致力于把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作为发展目标之一。2012年,安徽省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出政策组合拳助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建立了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资金支持和鼓励政策,此外还在人才激励、税收优惠、土地供给等方面给予保障。3.3国家与地方政策总体分析从时间来看,2012年以后,国家和地方动作频繁,出台了一系列与文化科技发展相关的政策,国家政策尤以2012年和2014年最为密集,地方则紧跟国家的步伐。相对而言,江苏省快人一步,早在2011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科技创新的意见》。安徽省的《关于加快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比《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早两个月出台。从政策内容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推动文化科技发展的规划、实施意见等专项政策,如《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上海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2—2015)》、《深圳关于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若干措施》、《天津市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二是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配套政策,如《杭州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示范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管理办法》、《福州部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规划》、《武汉部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年)》等;三是把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作为发展重点之一的各项相关政策,如《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八条措施》、《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本市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等。其中,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专项政策占27%,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仅占12%,而把文化科技融合作为其中发展重点的相关政策占到61%。如果说专项政策是对文化科技融合的宏观指导,配套政策则从企业、平台、园区、基地建设等方面对文化科技发展从微观层面进行促进,是文化科技融合的重要抓手,与其他政策相比,配套政策显得不足。从具体措施来看,主要围绕发挥与增强文化和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实施科技带动战略,一是推进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文化领域战略性前沿技术前瞻布局,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二是利用科技的支撑、引擎和引领作用,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调整和优化,推动新兴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三是优化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环境;四是推动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其在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方面的载体作用;此外,还有培育文化和科技融合型领军企业,培养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等。

4总结与建议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体现了创新时代的新特征,它将有助于中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应该合理有序地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杜绝盲目跟风,加快文化科技融合与资本、人才的对接,真正实现文化与科技的协调、健康发展[12]。国家高度重视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各地也纷纷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主打文化资源品牌,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新兴文化业态。除了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专项政策———工程方案、规划、措施、实施意见等外,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也已作为重要抓手被纳入相关产业政策之中。尽管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地均在全力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但文化科技融合的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仍有待完善。一是创新管理体制,统筹协调机制。针对中国现在的文化科技发展的两张皮、政府的各个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现象,国家已建立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联席会议机制,各地可根据自身情况,整合科技和文化等部门的资源,建立类似统筹协调机制,负责指导推动科技文化相关重大政策制定等工作。二是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并因地制宜。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千篇一律地从文化产业改革、文化科技规划、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角度对文化科技融合做出了部署,具体表现为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改善、人才培养、企业培育等方面,描述笼统,大而化之,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制定政策过程中,各地应紧密结合地方和部门发展实际,以需求为导向,找出发展症结所在,提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政策。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情况不一,北京、上海等地文化底蕴深厚,科技创新实力强劲;而中西部地区的当地特色文化优势有待进一步开发,科技创新实力需进一步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主体需大力培育。因此各地在推进文化科技融合的进程中,既要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也应该突出地方特色,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推行有效力的政策措施。三是完善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配套政策。虽然各地政府紧随国家步伐,制定了促进文化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政策多偏宏观,抓手不足,配套政策有待加强和优化。同时,政策多倾向于从促进文化科技产业融合的角度出发,而应该从产业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人才融合等多个角度全面推进文化与科技的高端融合。此外,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虽然中国对文化科技融合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在积极引导、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但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各地对文化科技的工作支持与投资力度稍显不足。投入多集中在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缺少技术改造、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产品研发、高新技术设备进口、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各项扶持政策。应该制定相关方针政策,切实保护文化知识产权,争取在关键领域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科技创新的保障措施,完善与科技创新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大力促进高新技术创新,发展高、精、尖等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文化产业,加快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新技术向文化成果的快速转化;加大对企业等创新主体的扶持力度,丰富文化产品数量,积极发挥消费政策的正向引导作用。

作者:颜慧超 李喜英 林洪 单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政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zgkjltzz/68327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