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德育工作的优化路径范文

德育工作的优化路径范文

时间:2022-08-28 10:18:42

德育工作的优化路径

摘要: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我国的国际竞争、公民的生活水平都与共同体意识有直接的联系,当今的国际环境是多极化、全球化,西方语境不断的渗透到各个国家,国家认同、民族共同体意识渐渐弱化,这严重影响了民族认同感,因此,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相关的德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出发,以西藏班德育工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在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对西藏班德育工作进行优化,并最终能够促进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化。

关键词:民族共同体;西藏班;德育;路径

1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内地西藏班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法

首先,应着重培养西藏班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的感知,在德育过程中,抓住感知的德育方法,因为就西藏班而言,感知是情感教育的前提,如果没有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和本体的感知能力和意识,再多的德育工作也只能是一纸空谈。因此,德育首先需要教育者抓住情感教育,这就是说,应该让学生在对中华民族的体验中去感受民族共同体意识,将这种情感的感知累积起来,也就有了德育的发展空间,内地西藏班的孩子属于特殊群体,他们从西藏来到内地接受教育,由于跟西藏教育硬件软件等方面的对比,他们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内地的认同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西藏班的学生还处于冲突期。所以说,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正是由于他们脑海中不存在国家和民族共同体的概念,所以才更加要注意对他们的思想施加启蒙性的影响,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感知德育法,在感知阶段,他们可以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学习中华民族文化,进行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教育。此外,在感知阶段应该用这种方法进行历史、地理、节日、礼仪等中华民族文化教育,这都是基于感知德育方法的教育形式。

其次,在德育过程中,应着重培养西藏班学生对国家物质、文化内涵的体验,这是在感知之后必须要实施的德育方法,这种体验方式能够很好地将德育和民族共同体意识连结在一起,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说,感知是主体对客体的内心感觉和一种主观性的认知,与此相关的就是体验,这种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体验则是西藏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而对中华民族进行一种现实性的感受,之前的感知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关于民族文化、民族意识的思想都会在现实中找到相应的落实,所以体验也就具有了很强的道德教育价值。作为情感教育理论的范畴,体验本身就具有认识论的意义,认知和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建立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就需要这种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内涵才有可能具备强大的思想基础。所以说,体验是国家认同感培育的基本前提和必然方法,我们都知道,在心理学体系中,有直觉的情感体验,就是说应该要通过直觉感知情感,比如应该让西藏班观看中国运动员荣获奥运冠军,他们就会有一种国家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就加强了他们对国家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和印象,这就是体验带来的好处,中华民族的一系列道德形象相关的情感体验,都在西藏班学生的意识中产生作用,西藏班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接受如岳飞、林则徐等爱国人士,通过这个方式对爱国英雄产生敬畏和仰慕之情,爱国之情和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就自然生成。

其三,应该对西藏班学生进行一种内化的德育方法,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无论是感知还是体验,都不过是短期间内对西藏班学生进行了一种德育工作和道德教育,但是如果想要让他们长久地记住这种民族共同体意识,那就必须要将这种意识内化到他们心里去,这种德育方法才是关键所在。因此,本文所说的进行国家认同感培育,这种德育工作其实无非就是把外在的道德行为标准内化为西藏班学生的言行,这个过程必须遵循的准则有很多,因为西藏班教育工作本身就是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并且必须要能遵循每一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状态进行德育工作,也就是说,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应把握的方法是遵循学生情感发展的阶段性和整体性规律。首先就是应该经过情感感知,在西藏班学生的情感升华后,应该积极引导他们不断地进行相关的实践,进而通过生活中的真切感受形成一种能够内化的体验和思想,国家认同感内化过程才是德育工作最需要把握的工作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无法自主选择一些有价值的事物去影响自己的人生的,这一阶段德育工作的目的就是避免西藏班学生产生对于民族和国家的负面的、错误的判断和看法,这种内化的德育方法就是引导西藏班学生树立良好的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条件。

2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内地西藏班德育工作的优化路径

首先,最主要的优化途径就是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对西藏班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迁移,所谓的情感迁移是一种心理上的、情感上的扩散方式,能够把西藏班学生的情感迁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体系之内,比如说在西藏班学生的上课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就算是这个教师用尽所有可能的让学生满意的方式讲课,也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乐趣和对知识的享受,也就是说,当学生不喜欢教师时,这种对于教师的负面情感,自然而然地就会迁移到所学的课程和所讲的知识点上。因此,在对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的德育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应该让学生对教师的思想品行、文化素养产生情感的认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和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默契,在学生中建立完全的信任,拥有一定的情感基础。这种情感迁移看似没有那么重要,但实际上是对学生的意识和思想的一种回归,这个例子就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想要西藏班的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一定程度的认同感,就必须要首先对西藏班学生进行具体可行的情感迁移,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种文化传统的归属感,这种文化归属一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和冲击,把这种民族文化认同转移给学生,在西藏班的学生中就必然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身边的人或事,那么这样一来,最终必将升华迁移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与此同时,他们也就更加能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心中就会有一种文化的、民族的自豪感,自然也就会增进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学生也就都能反思一个问题,理解一个问题,那就是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进步,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民族共同体意识。

其次,在对西藏班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树立榜样示范,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西藏班学生自身的一种思想道德标准,榜样示范法通过典型人物的优良品德,在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长河之中,找到一个或是一群能够促进他们对中华民族产生认同感的英雄形象,这是完全出自中华民族的文化和道德情感精髓,这种榜样一旦树立成功,必将能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培育。对于内地西藏班学生来说,树立起一种强有力的国家认同感,就必须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因为他们平时所接触的这方面的文化意识与形态的教育并不多,他们来到内地,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培育,德育工作也就理所当然应该从这个角度出发,要充分利用榜样示范,让西藏班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榜样,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德育工作对榜样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进而加强西藏班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发展下去,就必然能够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民族观念共同体意识。除了要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寻找榜样,更应该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来自同学、老师的榜样,这些榜样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一旦进入他们的意识形态当中,就会对西藏班的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最需要教师注意人际交往中的核心人物,这种核心人物就是集中华民族优良美德于一身的人,通过这一德育工作,就能够挖掘核心人物国家意识层面的优秀素养,对这种素养的认同,自然就引发了西藏班学生对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

其三,在对西藏班学生进行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德育工作过程中,情感陶冶也是必要环节,所谓的情感陶冶,是通过创设优秀的中华民族符号和文化的氛围环境,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在民族共同体方面的责任和意识,一旦学生的情感趋向于民族共同体,一旦用中华民族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去陶冶他们的情操,就必将在道德品质方面得到提高,这种优秀的道德品质,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其实就是中华民族意识的集中展现。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认同感的培育必须要做到和内地西藏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所以说在情感陶冶过程中,也自然就应该在充分分析了各个年龄段的西藏班学生的身心情况之后,有选择性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精神的情感陶冶。只有施加有针对性的情感陶冶,才能够培养出具备中华民族文化和共同体意识的学生,也就才有可能高效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最终促使每一个西藏班学生树立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吴晓云.内地西藏班初中德育活动实效性研究[J].西藏教育,2015(7).

[2]哈正利,杨胜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内涵探析[J].中国民族报,2017(2).

[3]龙臣.网络时代内地西藏班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

[4]韩信强.推行生活德育提高德育实效——加强和改进内地西藏班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戏剧之家,2016(3).

作者:刘永希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德育工作的优化路径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xzdxxb/71890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