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播学的多学科性教学范文

传播学的多学科性教学范文

时间:2022-03-18 08:42:53

传播学的多学科性教学

拉扎斯菲尔德的学术背景则是数学,这位上世纪30年代流亡美国的犹太人加盟哥伦比亚大学,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基础,通过抽样调查等方法,研究广播等媒体的受众情况及效果。他与著名的社会学家默顿等人合作,在伊里调查中提出了两级传播和舆论领袖等概念,形成了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新学说。四大奠基人的传播研究及其丰硕成果,标志着传播学在美国的产生。他们确定了以效果为中心的研究范式,开创了内容分析、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的传播学应用,为传播学赢得了来自其他学科的尊重。当然也使传播学具有了多学科交叉的特征,传播学理论正是来源于宣传学、社会学、政治学乃至于弗洛伊德的富有争议的理论。到了20世纪60年代,批判学派在欧洲的产生,不仅使传播学研究的领域得到重要开拓,而且也丰富了理论研究的面向,进一步突出了传播学的多学科性质。批判的传播学的研究,最早也发端于美国的传播实践。同拉扎斯菲尔德一样流亡美国的法兰克福学派早期领袖阿多诺等人,在30年代就对拉氏等美国式经验性传播研究十分怀疑,他们自己则运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批判理论,从人道主义关心出发,对资本主义的大众传播进行整体性批判,开启了大众文化批判的传统。

到了二战以后,尤其是60年代起,英国学者将批判性的传播研究进一步推向了深入和繁荣。一方面,他们继承了马克思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和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另一方面又吸取了欧洲社会科学研究的当代成果,如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等学科理论。批判理论使传播学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宽,此后的传播学,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兼具,既看树木又要看到森林;行政研究与批判研究争锋,既服务现实又指出了超越的维度。当然,这些重大发展、完善和普及推广,也使传播学的多学科性质达到了新的水平。传播学的多学科性质,甚至使其自身的制度化和合法性面临质疑,比如许多学者都认为,传播学不是一门学科,而仅仅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其理由是传播学多元了,但又缺乏一以贯之的主线。

传播学自身具有多学科的性质,而传播学关注的范围又非常宽泛,如新闻传播、政治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等等,这种从学科基础到学科对象的“双重多元”性质,使高校新闻传播院系本科阶段的传播学理论教学面对很大困难和挑战。首先,是学生的认识不足,对理论课的学习探讨缺乏准备。新闻院系的定位一般是应用性学科,学生报考乃至进入大学后,都以增加实战技能、为将来从事新闻实践做准备,因此心理上对应用性的采、写、编、播、摄、录、评等方面的应用性课程高度重视,对与此相关的实习实践活动充满激情,而对传播学理论等理论课程则认识不够,对各类传播现象的研究,则往往被视为畏途,或认为与己无关,从而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其次,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接受和理解多学科资源构建的传播学理论。新闻院系的本科课程大多属于应用类和实践操作类的,构成传播学基础学科的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都没有学习和涉猎。这就使学生对一些具体的理论难以全面理解和把握,也增加了授课的难度。特别是批判学派的传播学理论,对本科学生而言难度更大。约翰•费斯克在自己的著作中,将传播学分为过程学派与符号学派(3),大致对应于以往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划分。而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不仅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学习创见,也是最难以理解的学科之一,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更是如此。

第三,难以把握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全部面目。现有的本科传播学教材,重点是经验学派的理论与方法的讲授与学习。这些研究是具体的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则主要是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等,量化特点明显,与大学生比较接轨,比较而言是易于学习的。而批判的研究,则没有充分的篇幅和介绍,这就使学生可能对传播学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对传播现象的批判超越维度的养成。最后,理论与现实的对接不足。一是现有传播学理论主要产生于西方国家的传播实践,是外国学者研究的成果介绍,这使我们的学生感到隔膜,产生了距离感。二是传播实践和传播技术发展太快,使传播学理论与现实也有一些距离,让学生感到陌生和疏离。比如,由于自媒体、移动上网媒体的普及,以及新媒体内容的私人化、娱乐化,学生接触大众传媒的机会减少。这就容易导致教与学脱节,理论与现实分离的局面。与此相关的是,在国内高校新闻院系中,传播学专业多年来一直是到研究生阶段才设立的专业,本科阶段一般是不开设的。其中原因之一,也是传播学研究理论性强、对基础和研究能力要求较高。近年来,传播学专业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已经制度化了,但其内容定位则主要是公共舆情调查和受众调查等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的并不是学理化和研究性的教育。

传播学理论具有多学科性质,使该门课程的教学面对较多的困难与挑战。教学中,教师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并正视困难,引导学生重视理论课的学习,同时积极不断地寻找克服这些困难、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

第一,围绕教材,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延伸,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理解的材料。笔者讲授传播学理论课程,使用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作者是郭庆光教授。近年来,笔者在授课期间,组织学生对该教材的注释进行开掘与延伸的整理,每讲完一章,即将注释的整理工作布置给若干学生。两周以后,再将学生的整理进行验收,然后以电子版形式分发给全体学生,供大家复习和消化该章的知识和理论,待一轮课讲下来,全书所有注释都进行了整理。对外文资料还要关注和提供其中译本情况。这些注释涉及的文献材料来自于多个学科,通过熟悉这些材料,能对相应的学科、成果有所了解,尤其是有助于理解教材中涉及到的传播学理论和观点,不仅能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指导。因此成为学生学习和深化的重要辅助材料。

第二,注意了解学生的知识地图,在传播学理论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去打通新知识,掌握新理论。在这一方面,笔者首先了解把握学生的历史知识情况。传播学理论涉及到印刷术产生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知识,尤其是二十世纪初以来,传播学在与社会历史的互动中的产生和变革情况,更要求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世界史有所了解。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中学时代的历史学习,也可以结合学生大学期间的现代史与中国革命史学习,来形成理解传播学理论的路径。其次就是结合学生的新闻理论、中外新闻事业史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传播学理论的课程一般在高年级开设,此时学生已经有了新闻学的基础,应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积累,使其成为理解传播学的进身之阶。此外,要利用学生思政课中所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世界观,来理解教材中的理论角度,特别是在讲到马克思主义传播观和批判学派的理论时,要动用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打通其知识体系。

第三,采用多种方法,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延伸学习。一是为学好这一门课程,结合注释整理和教师提供的书目资料开展自学阅读。二是指导感兴趣的同学修读与传播学理论相关的课程,包括跨院系的选修课程。三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包括音视频资源进行学习和知识拓展。四是教师通过学校的网络共享教学平台,将传播学方面的新成果、观点和热点及时给同学,激发大家关注实践和学习理论乃至研究传播现象的兴趣。

作者:姜德锋单位: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传播学的多学科性教学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xwcbzz/64077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