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少数民族高中生在社团的音乐成长范文

少数民族高中生在社团的音乐成长范文

时间:2022-08-28 09:52:13

少数民族高中生在社团的音乐成长

摘要: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后,“核心素养”横空出世,为愈发常态化的中学音乐社团活动中,学生的音乐质化与量化的成长记录,铺设了一条“有法可依”的道路。本文中,笔者针对管弦乐团的少数民族学生部分展开跟踪记录与调查,并对艺术核心素养渗透中学音乐社团的方式方法提出见解。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合奏社团少数民族学生

一、核心素养与合奏

(一)音乐核心素养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核心素养”的思想指导贯穿整个“标准”。在高中音乐即将“会考”的发展趋势下,“核心素养”为高中音乐常规教学与音乐社团的训练与活动立起了“目的地”的标杆,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这三个维度的核心素养指导着中学音乐社团的训练方向,繁衍出器乐合奏训练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在今后的十年乃至更久的国民音乐教育进程中,这三个维度将带领着中学音乐社团走向更有效,更完善,更系统的训练与学生成长。

(二)器乐合奏“新课标”中,选择性必修课包括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六个模块。纵观当代国学校民音乐教育,近十年来,校内音乐社团如雨后春笋,快速萌芽、发展、成熟。学校、家长、学生都不甘于落后,无形中“你有我也有,你强我更强”的思维模式已常态化。笔者学校的管弦乐队成立于2003年,那时整个厦门地区的中学管弦乐队寥寥无几,十八年后的厦门学校社团,几乎每所学校都成立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器乐社团,大小演出及比赛更是常态。在“课标”中,合奏模块包括五大环节:合理及切合实际的合奏形式,优秀及适合学生的作品,循序渐进的合奏训练,针对合奏作品的排练,多样性表演实践活动。

(三)二者内在联系“合奏”模块是以器乐合奏为载体,关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音乐体验、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强调表现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其一,音乐艺术通过“合奏”形式表现出来,器乐的音响效果,让学生感知音乐的审美性,在实践训练中,不断获得和提升审美感知。其二,在合奏中,音乐艺术美感和驾驭音乐情感内涵的能力得到提升,器乐演奏熟练度的提高,在社团中的有效配合,提升学生自信心,进而发挥其创造力,亦能够提升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其三,适宜中学生的合奏曲目,可以让学生逐步获得音乐风格对比及驾驭的能力,在演奏出的音响效果中,感知和理解音乐文化,达到音乐文化背景下人文内涵理解的终极目标。综上,音乐核心素养不仅仅指导中学音乐课程的必修常规课,也始终贯穿和存在于中学音乐社团活动中。

二、社团实训跟踪记录

(一)训练实况以厦门XX中学管弦乐队某次日常训练进行记录分析。本校乐队成员共65人,含新疆队员22人,60%左右的学生为基础以及零基础器乐能力。本校管弦乐队中的新疆班(维吾尔族)学生入团初期,笔者对这22人的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技能水平进行了调查与测试。结果呈现出:器乐水平中,一位学生会演奏艾捷克,一位会吹奏长笛,一位会吹奏萨克斯,其余为零基础。音乐理论知识的测验中,22位学生,仅有5位学生在闭卷笔试中合格(60分以上),大多数学生分数获得率在20-50分之间。训练周期为上下学期一学年,每周末一节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课,一节器乐课,演奏曲目为改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器乐课分为长笛、单簧管、双簧管、萨克斯、小号、大提琴,分别有校内两位老师以及外聘3位老师授课。第一学期训练完成测试结果:初期笔试水平测验题,22位学生均合格,60-70分有73%人数,70-80分有23%人数,80-90分有4%人数。器乐演奏能力中,22位学生均能较熟练演奏音阶及简单练习曲(音符市值均为八分音符以下速率),并能够与同乐器组齐奏。在乐曲风格与情感讨论中,学生能互相评价演奏中音乐情感的不足与建议,给出演奏速度与强弱的个人分析。第二学期训练完成测试结果:初期笔试水平测验题,22位学生均合格,60-70分有0%人数,70-80分有64%人数,80-90分有30%人数。90分以上有6%人数。器乐演奏能力中,22位学生均能较熟练演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并能参加大合排。在乐曲风格与情感讨论中,能分析“花儿”的新疆地域风格(社会、历史、人文影响)以及阐述乐队合奏时的音乐性缺陷(速度对比、软硬拿捏)。

(二)落实核心素养1.审美感知学生在齐奏与合奏时,愿意主动阐述分析所演奏的不足之处,和自己对乐曲本片段的音乐色彩体会,说明合奏的音响效果,带给学生感性的体验,进而上升到理性的解读。在二次合奏中调整与提升演奏水平,说明音乐审美感知对实践能力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结合教师对乐曲的口头介绍与分析,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音乐艺术特征。2.艺术表现体现在器乐实奏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和大合奏,不拖乐队后腿,学生在家时候的练习显得更加主动与自觉。笔者对几位乐队同学的家长进行过了解,准备第一次合奏排练的这个星期,学生在家的自我准备非常充分,每天放学会花平均30分钟练习。那么量变到质变,艺术表现力增强,合奏音响效果更契合。尤其在弱基础和零基础的学生中,艺术表现力的增强培养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就感。3.文化理解识别《花儿》这首乐曲的所属类别与艺术特征,让学生知道自己所演奏的是什么样的音乐,将中国与西洋交响乐区别开来。由此,学生带着对乐曲的文化特征的理解去演奏,能将情感表现更加准确,亦能够在合奏音响感知中理解中国音乐文化。

三、中学音乐社团落实“核心素养”建议

(一)审美感知提升艺术表现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形式,审美能力的提升,决定了学生在社团音乐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在新“课标”中,审美感知指对音乐艺术的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等维度的感官体验,音乐是声音表现的艺术,音响效果在学生耳中、脑海中形成“感觉”。这种“感觉”,决定了学生器乐演奏的主观能动性。在社团排练中,老师要带领学生用听力去感知音乐美,并引导学生获得相对客观、正确的审美感知。笔者的社团在初期联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将原曲让新疆学生聆听并分析出不同乐句不同段落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应当如何去感悟和把握。在感知评鉴的交谈中,体验音乐美感,领悟维吾尔族音乐的异域风情。在审美感知的过程中,老师将调式、和声、音区、力度等音乐要素进行分析,得出感知与音乐要素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从而进行到学生器乐水平的艺术表现维度。

(二)相辅相成的艺术表现与文化理解社团中学生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器乐演奏与合奏呈现出来,在“花儿”的训练中,笔者发现,新疆学生一部分能有较明显的艺术表现力,体现在演奏时的“肢体语言”,比如跟随音乐律动身体,闭着眼睛演奏等。笔者在每一次的排练前,会找一段艺术表现力强的视频给学生品鉴,初期学生由于害羞不自信,难以展现出表现力,后期学生对作品的熟悉以及获得的审美感知,让学生不自觉呈现出合宜的表现力。在合奏时,学生们会相互模仿表现力,不再像初期那样“干瘪机械”,体现了集体表演中的协作能力与团队精神。所以,社团老师要观察和指导学生在演奏中的艺术表现力。通过艺术表现,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对于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的提升起实质作用。在训练“花儿”时,新疆学生一部分可以相对准确阐述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相当于有一些人文内涵功底,并且可以影响其余新疆生与汉族团员。演奏艾捷克的团员,对其本民族的音乐相当熟悉,在演奏时呈现出了维吾尔族女孩独特的音乐表现力。所以笔者认为,艺术表现与文化理解是相辅相成的。教师须在社团训练中,对学生灌输作品的人文内涵,同事观察学生的表现力变化,让作品演奏更加趋于完善。

四、结语

在当下国民音乐教育中,社团活动分量快速加大,需要老师研究与落实“新课标”的终极理念,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次的活动中,从而改善在应试教育下国民音乐素养相对薄弱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王浩汀 单位:厦门集美中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少数民族高中生在社团的音乐成长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xnmzdxxb/71890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