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师生关系哲学基础与实践思考范文

师生关系哲学基础与实践思考范文

时间:2022-02-15 08:39:24

师生关系哲学基础与实践思考

一、视阈:解释学“理解”理论视阈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二元对立中,教师以自我强势主体取代学生的弱势主体,把本应由师生二者通过交往、沟通、合作、对话而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边主义行动”,导致和谐的师生关系难以建立,学生难以对教师加以认同。哲学解释学“理解”视阈下,师生关系超越了传统主客二元对立的主体理念,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交往关系;在这种交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完整的精神整体而相遇,进而相互理解,同时也发生自我的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理解者并不是这一过程主体,被理解者并不是被看作对象去加以分析和认识,不是谁控制谁或者谁强行把意志强加于另一方,而是共同达到理解、沟通和承认;最后,二者构成相互存在的意义关系。理解不但使师生交往、对话成为必然,而且能使师生间构成一种新型的关系——“我—你”型师生关系。

二、视点:理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哲学基础

以“理解”为核心的哲学解释学是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哲学基础。哲学解释学的理解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阐释,打破了传统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结构,使人们从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思维结构中解放出来,重新反思人这一复杂体的地位以及重新建构自我与周边的关系形态。进而引导当下教育哲学观的反思与变革,帮助人们对以往的师生关系进行重新探讨和阐释。

1.建立“我—你”型师生关系的基础——“理解”。在哲学解释学的理解视阈中,师生间的关系冲破了或超越了过去那种“他—他”型,以对方为对象性的师生关系,而建立起新型的“我—你”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以精神和生命整体而存在,而不是某种行为的发出者或特定结果的指向,学生获得的不是某种行为的特定结果,而是精神与生命的拓展。“我—你”型师生关系强调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是者作为完整的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谐和顺达,教育教学就真正地成为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和生命对话的活动。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帮助学生获得充分的身心发展,把学生只看作完满的人,使学生实现精神和谐完整的发展。教师的帮助是发自内心的,凸显可人之生命的张力,并且使之完全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教师真切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的独特价值及自由。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以“理解”为视阈的“我—你”型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生的关键点是他们之间精神的相交和贯通,而这正是人之为人的根据所在。

2.解释学哲学理解根基——人的精神。解释学的哲学理解主要是基于人的精神,其认识和把握不再是一种对象性思维关系,不再是把理解作为认识的工具和途径,而是以一种共主体性思维建立人与人在语言交往中形成的精神沟通,相互理解的关系。胡塞尔曾说过:“在我们的时代,我们在任何地方都强烈的需要对精神的理解。”可以说,人之为人,就在于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精神是人的理解与生活的成就,它赋予人以创造性。精神脱离不了人生,人心与人生无二也⑥。在受教育的历程中,人的成长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精神的成长,教育培养人就是培养人的精神,精神建构是教育的绝对使命。精神使人的生命展现,变成有目的的创造性的生活。由于精神,人才能知道自己,才能问为什么,才能有理性的思想,才可以充实、更新自己、才有生活的体验,才有反思,才有人格。正是基于精神或者说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海德格尔才说,理解是对人“存在意义”的把握,理解即存在;在理解视阈之下,“我—你”型师生关系才能以共主体性为基础,在交往对话中去体悟人的精神、价值以及人之为人的意义。

三、归真:理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路径

哲学解释学的理解实现了师生观的转向,为摆脱传统师生观困境提供了可借鉴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哲学解释学的理解视角对师生关系进行重构,还可以推动当代师生关系理论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师生观。笔者认为,师生文化的外在体现的必然归宿是师生关系,理顺师生之间的文化冲突,首先要打破传统观念的围宇,创新师生关系观念,即在“理解”这一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新型师生观。要革除诸如惩罚和监督等手段来管理学生,荡涤掉以牺牲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生命趋向为代价来换取教育教学的社会价值。事实上,师生关系乃是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生活关系”,它反映了学生与他人交往也仅仅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师生交往的本质是教师个体精神与学生个体精神在教育场域和空间中相遇,教师本人的个体精神对学生精神的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影响。正是因为师生关系对生活的体验性形成了对个人精神发展的教育性。在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精神生命的理解和沟通中都获得新的体验,获得精神的位移扩展,双方都接纳对方,形成了双方之间的生命对话。

2.民主对待学生,实现新型的“我—你”型师生关系“。理解”视野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领域,是一种“我—你”关系,这种关系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应是一种“对话”关系。所谓“对话”,是指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上,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的方式⑦。教师与学生的“我-你”的师生关其实是一种共享,共享精神和价值生命等,共享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精神的东西;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向学生完全打开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以自己的完满精神世界和创造性才能来影响学生的精神完整性和发展性。在“我—你”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绝不把对方看作一个客观存在物和实现其各自目的的工具,而是看作平等互信的个体的必然存在,师生关系是相互的,同在一场域的,在这个师生关系中,学生和教师是完全作为真实的完整的人在灵魂上的碰撞与交流,各自的情感理智等都完全展现在各自面前,参与到对话之中,双方都在理解中获得了精神沟通。

3.打破“边界”,创设师生“对话情景”。笔者认为,对话是师生之间的教育交往的主要方式,通过师生的真正对话,从而形成师生间精神的真正相互作用,使其在精神层面获得真正沟通。在对话式的相互作用中师生双方敞开了自己,接纳了对方,师生面对面的交谈,共同卷入活动之中,同时又把自己投向对方,获得理解和沟通。教育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二者是互为主体的关系,因而双方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是绝对平等的,在教育对话中,双方相互承认,相互赋予平等与尊重,相互肯定。在对话中,师生双方建立的是自由、关心、宽容、平等和帮助的关系。在对话中相互敞开的无限的探索中,在平等这一条件之下,双方的精神都接受对话的荡涤,对话本身就促进了双方精神的发展。从这个意义来说,对话本身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时也是教育自身,并且,对话还展示了精神探究的可能性,因为“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⑧。

总之,师生关系的对话与沟通涉及学生的眼前与长远、知识与技能、身体与心理、爱情与婚姻、理想与职业、就业与择业等方面,对增加学生生活经验、整体理解世界与生活和全面了解社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教育对话,既让学生领会了教育的意义,又理解了生活与生命的价值,同时认识了自己的独特性,进而获得完整的精神世界。以上这些都是师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哲学解释学的理解理论是理解性教育理念,是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哲学基础。

作者:姜荣王海林单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人事处处长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学生处

被举报文档标题:师生关系哲学基础与实践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xdzxzz/63859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