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范文

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范文

时间:2022-01-25 09:08:21

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逐渐进入了现代社会,是西方全盘化的标志,而在西方文化的传递过程中,原本封建的日本传统思想也受到挑战,男女平等开始进入日本的思维领域中,规定夫妇同姓等政策,让日本女性的地位逐渐升高,从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这些变化,本文主要通过解析樋口一叶与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点来分析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

【关键词】

文化视野;日本文学;文学作品;女性形象

在“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在享受着西方先进文化带来的全新体验的同时,也被迫修改着传统观念中的很多冲突习俗,尤其是在女性自由与平等方面,显现的更加突出,18世纪的日本也掀起了一股倡导女性自由的思想风,而这种男女地位平等的思想也带入到了当时的作品女性形象中去,《日本只女学》、《文明之母》、《贵女之友》等一系列的关于女性权利的杂志与作品相继出版,描写女性悲惨却又不屈服的一生,是为了引起社会的反思,鼓励女性的解放,当然由于当时的传统思想束缚,这种解放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解放,仍有一些封建思想贯穿在内,但是却已经足够动摇当时的传统观念,开始逐步启蒙女性解放之路。

1.从芥川龙之介的文章分析女性形象

1.1综述芥川龙之介生平与其古典文学芥川龙之介生活在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就受到文学与戏剧的熏陶,在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家庭环境中,使得芥川龙之介自然而然的走向文学作家之路。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培养从小时候就可以体现,曲亭马琴、金松门、左卫门等江户时代的作品是其小学生涯的读物伴侣,中学时期开始对日本古典小说以及汉代诗词有所涉猎,其在之后的生涯中对文学的各类作品都有所研究,例如《今昔物语》、中国古典传奇、西方经典传奇、佛教、基督教等等各类文学范畴读物。因此其文学修养不仅仅停留在古典文学层面上,他吸收各类文学的特点,并融入自己的独到见解与写作理念,表达出深邃的的思想造诣。1913年便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进行英国文学深造的芥川龙之介逐渐开始从事写作行业,从1915年第一篇《罗生门》开始,芥川龙之介开始了漫长又艰辛的写作历程,芥川龙之介使用最多的便是历史小说,因为过早的洞察人性的丑恶与自私,为了逃避现实,他躲在了自己创造的文学世界中,他借旧的材料与古代例子,探讨着古今有着共同人性的那些人,人物虽处在古代,但是却隐喻着现代人性的美丑善恶,古代的那些故事被他注入新的生命,活在了现代。鲁迅也曾对其有着高度的评价,足见芥川龙之介的文学造诣与影响力,其中对女性形象的单独研究,更是一种独特的视角去感知这位伟大文学家的思想与文学修养。

1.2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2.1《罗生门》中老太婆形象作为芥川龙之介早期的作品,《罗生门》主要是根据《今昔物语》和一些古典小说为主要材料进行的再创作文章,这一时期中芥川龙之介写了不少关于女性形象塑造的作品,例如《罗生门》、《偷盗》、《竹林中》等。其中以《罗生门》为最典型代表。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发生在芥川龙之介失恋之后,本将修成正果的自由恋爱,却因女方非士族出身而被反对,因此这篇文章的写作动机被大家广泛理解成在失败的爱情婚姻下的对现实社会中的自私与丑恶的一种抨击,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生来就体弱多病的缺失母爱的养子芥川龙之介,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有着许多的悲惨遭遇,因此其文章也大多是灰色格调的,他曾说过:“世界是丑恶的,我也是丑恶的,而偏有人说这都是上帝的安排,有时候甚至想着为了复仇神的安排而放弃生命。”就在这种阴郁的思想中,芥川龙之介创作了不少类似的自私无比的古典故事。《罗生门》主要内容是讲日本平安时期的末期,战火硝烟中一位被解雇的奴隶在走投无路时遇到一位靠在罗生门城楼上拔死尸头发制成假发变卖的老太婆,老太婆甚至称女人是蛇肉伪装成鱼肉在世上生存,于是动了杀念的奴隶将老太婆打昏,抢走了她的衣服,离开了。“老太婆”这一形象虽不是作为主角出现在文章中,却也是使得文章发生转折以及影响主人公思想变化的导火索,因此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自私”的形象又一次在这位老太婆的身上显露无疑,老太婆的形象早在《今昔物语》中有所出现,但仅有“满头白发”这一个词来形容,而芥川龙之介在《罗生门》中却有更为详细的描述,衣着上是棕色的,是肮脏丑陋令人厌恶的;在形体上用了形象的比喻,瘦的像只猴子;在细节描写上,是着重突出其眼睛的邪恶,“像肉食鸟一样红烂的眼睛”;在内心上也是拔死人头发过活,还为自己编造理由来使得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总之从内而外,老太婆的自私邪恶的形象都展露无疑,这也是小说作品中运用夸张与非写实的手法来塑造以为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特有的手法。

1.2.2《手绢》中母亲形象说到日本就不能不说日本独特的“武士精神”,而在一般意义上的武士精神是只有男性才拥有的,而芥川龙之介一反常规的将武士精神放在以为伟大的女性身上,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女性的行为方式,芥川龙之介希望通过这种传达来表现自己对过分追求勇敢坚毅的武士精神的批判与不认可。文章讲的是一位大学教授在研究着武士道精神时,曾经一位学生的母亲来拜访,安静、平和甚至是面露微笑的将自己儿子的死讯告知教授,教授对这一反应有些不解,在无意中附身捡拾掉落物品时发现那位母亲的手在颤抖,紧紧攥着手绢差不多要撕碎了。这一细节就是本文的重点与中心。本来教授是在对武士道精神在女性中体验的一种由衷敬佩,但是在深思过后却对这种精神的开始产生怀疑,这种残忍的坚毅对人性是一种抹杀。虽然芥川龙之介在文章中对武士道精神尽量的去解释其存在的必要性与正确性,但是在大篇幅的描述之后却在一位母亲的举动中都显得那无力与苍白,人就可以感受到芥川龙之介想要传达的武士道精神中偏执、打压人性的消极一面。文章中对那位母亲的描述是很详细的,衣着上穿着黑色礼服,衣着考究,胸前细细的衣缝上有着菱形翡翠的带扣;言语行为上是清晰恭敬有礼的向教授做自我介绍,坐下后两只手是重叠着放在膝盖上的。这些细节都凸显出这位夫人高贵的气质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在谈及自己儿子死讯时的平静不禁令人怀疑她对感情的冷淡,然而当看到隐藏在膝上的紧攥着手绢的手时,一切都又是那么令人心疼,连最真挚的感情都要隐藏,这是一种残忍的对人性的一种束缚。而后世读者却对这一母性形象有不同的看法,更多的则是包容与理解,三好行雄在对其作品的评价中这样写道:西山夫人是美丽的象征,虽然作者将夫人的悲痛用以手绢来代替的演技有些做作,但它本身却是美好的。从单纯的文章内容来看,西山夫人是一位令人仰慕的知识性的坚毅女子,在外表美丽下依旧有一个疼爱儿子的慈祥的一面,尽管在社会背景下不得不被可以掩饰,但这种真情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2.从樋口一叶的文章分析女性形象

2.1樋口一叶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2.1.1士族女性樋口一叶的文章中士族女性形象的代表作为1895年出版的《十三夜》,作为母亲、妻子、女儿三种角色的阿关有着士族女性的悲惨遭遇,樋口一叶的文章中往往会有一些被封建家族制度束缚却又有着反抗精神的女性,在自由的追逐中她们往往会遭到更猛烈的阻击,因为在家庭中男性的绝对地位与权力,阿关代表着着一类的女性形象最终在抗争中走向失败。文章的开头就是以阿关忍受不了家庭的束缚而离家出走开始的,阿关的离开是代表着她要开始寻求真正的自我,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当然这是一次失败的行动。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阿关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女孩子,在婚姻上没有自己的发言权,只有父母之命与媒妁之言,在外人看来,嫁给上层社会的阿关是幸福的,因为有了金钱与社会地位,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阿关的孤独与痛苦,丈夫的咒骂、殴打,冷言冷语的嘲讽甚至不如一个丫鬟,甚至还在外面拈花惹草。而想要顺从丈夫得到一点关怀的阿关却被丈夫指责“家庭不愉快的根本在于妻子”。阿关一直以来的坚持与忍耐都是为了孩子、父母、家族。整整七年,在这种折磨下的阿关最终选择逃亡。这部作品虽有着小说特有的夸张成分与善恶的突出描写,但是确是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的一个真实写照,传统观念中的逆来顺受,父母之命都是无法违背的,而丈夫在家庭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地位尊卑似乎是天生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忍耐是当时士族女性最为普遍的做法,而最终阿关的出走却是象征着一种反抗的精神,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士族女性在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与孤寂,纯洁善良的人也会因此变得世俗与丑陋。命运的琢磨让士族女性的生活变得空虚,这就是《十三夜》想要带给读者的讯息。

2.1.2劳动女性有着鲜明风格的劳动女性形象当属樋口一叶在1894年发表的《大年夜》一文中的女主人公阿峰。劳动女性的出现首先就意味着社会地位的低下,从对她的家庭的描述就可以充分看出,不幸的人生活往往会更加不幸,且不说家徒四壁的简陋房屋有多凄惨,阿峰7岁时父亲在一次给雇主修理仓库时失足而亡,9岁时母亲病逝,之后的阿峰便跟着舅舅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舅舅在病倒之后生活也变得艰难起来,无奈之下的阿峰恳求财主做了女奴。这并不是悲惨的全部,而是悲惨的开始,作为女奴的生活注定是惨淡的,因为地位的低下,做苦重的家务劳动是必须的,而听太太们的辱骂与虐待也是常有的,而朴素的阿峰却希求着自己可以在吃苦、勤劳、坚强之后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功劳,然而这些都是幻想罢了,勤快的阿峰非但没有让太太们有一点的怜悯,反而会因为一点点的小失误而被谩骂殴打,因为将水桶损坏,也会被骂很多不堪入耳的言语,而阿峰则依旧活在自己的理想当中,这种逆来顺受的劳动妇女形象是当时的一个写照。而社会的冷漠与隐忍让阿峰终于在一个除夕之夜爆发了,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阿峰看来却是冒险而冲动的,因为在除夕想到病困交加的舅舅,所以偷偷的拿走了东家的两元钱,这种铤而走险的自我堕落,却让人更加的同情。阿峰由一个任人欺辱的女奴最终沦为小偷,因为生活所迫而被逼迫变为一个堕落的人,为了两元钱铤而走险,劳动女性的形象无疑是社会最低层人民的代表,当阿峰由“善”变为“恶”的时候,大多数人关注的却是他是为了病困的舅舅,同情心反而增添了许多,这种堕落的结局也让读者唏嘘不已,因为似乎这种结局是正常的,因为生活的太多苦难加在一个地位低下的女奴身上,没有家庭教育,没有温暖呵护,似乎最终作为一个两元钱的小偷已经是非常难得堕落了,“美、丑、善、恶”虽说是一种评判标准,然而在特定环境下却又不得不混为一谈,樋口一叶的这部作品很明显是在对女性有所关怀并站在救赎的立场上去创作的。

2.2分析樋口一叶作品中女性形象设定背景因素

2.2.1社会文化背景因素随着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的逐步渗透,女性逐渐进入谈论的话题,1889年更是在文学上吹入了女性作品的潮流风向,一批文学作家纷纷开始以女性作为主角与文章的中心,着重对女性现状以及传统文化中国对女性的不公平进行批判与深思,他们要求男女平等,提倡女权主义,鼓励女性走出闺阁走入社会,拥有自己的一份权利与地位,多读书,接受教育,在自我修养的提高中加强素质的提升,女性也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有着思想与自我价值的另一类人群,她们不比男性做的差,虽然在大多数的文章中都更多的是以抗争的失败悲剧结尾,但是仍旧是有抗争的一代思想,而樋口一叶在这些作家中更突显的是她的那份理智与深刻,她并没有偏激的将女性作为至高无上的主角,而是也让男性也拥有话语权,在双重矛盾中进行抗争,更具有实际意义。

2.2.2作家主观因素樋口一叶出生在一个武士门第中,因为父亲是农民身份,因此从小樋口一叶就在地位低下的生活中度过,在明治维新之后,武士思想逐渐被逐弃,因此樋口一叶也失去了最后一层保护屏障。樋口一叶从小喜爱读书,涉猎范围也非常广,虽然其母有着传统女子不应读书的观念,但是樋口一叶还是在努力的汲取书本上的知识,在睿智的思想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写出了值得回味的经典文章。从两种日本文学作品的分析虽不足以将当时整个时代的特征完全体现,但是却从中可以看到当时写作大环境下的思想潮流,在传统日本文化中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没有自由,没有权利,没有人权,女性往往被男人当做奴仆一样的对待,而思想解放的潮流给女性带来了更多的希望,而思想最直接的体现便是文学作品,带有真实性与想象的作品可以很好的体现当时的生活环境,同时在作品中展现需要表达的思想,《罗生门》中拔死人头发的老太婆令人厌恶,是罪恶一方的代表,《南京基督》中的宋金花因为生活而沦为妓女,是受压迫的一类女性代表……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给了女性许多的不幸遭遇,这也同时让作品中的女性有了抗争的冲动,虽然这些抗争或是失败或是最终被生活打败,但这些都代表了思想的一种启蒙与突破,是时代潮流的痕迹,这些描绘着日本女性生活的作品,在描述着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将日本文学推向了另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江功艺.明治时期日本女性作家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

[2]方萍.樋口一叶的文学——浅析樋口一叶文学创作中的特异性[J].日本问题研究,2013.

[3]刘立善.日本文学的伦理意识——近代作家爱的觉悟[J].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13.

[4]水田宗子.女星的自我与表现[J].叶伟渠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5]王向远.王向远著作集第3卷.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J].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6]张如意,温容姹.从南京的基督中解读芥川龙之介对中国社会的认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3.

[7]张文宏.桔子中芥川龙之介的明与暗[J].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红河学院学报,2010,12.

[8]丁瑞源,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理论建构与历史演进[J].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9.

[9]黄华.权力、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判[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王延红.从《十三夜》看樋口一叶的女性观[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

作者:冯时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wxyczz/68628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