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俗体育的分布与特征范文

民俗体育的分布与特征范文

时间:2022-09-02 10:13:00

民俗体育的分布与特征

《体育文化导刊杂志》2014年第七期

1徽州各县区民俗体育的分布

1.1绩溪县民俗体育分布绩溪县隶属于安徽宣城市,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徽厨之乡”,“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绩溪县西与黄山区、歙县、旌德县接壤,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南与歙县相连,北与宣城市宁国市、旌德县毗邻。县域面积1126km2,辖11个乡镇81个村(社区),人口18万人。课题组在该县考察的民俗体育项目共计9种,占到总数的8.6%,其中除了纸龙舞外都有文献详细记载。在有文献详细记载的民俗体育项目中,绩溪县独有的共有5种,它们分别是:手龙舞、纸龙舞、破寒酸、跳旗、舞徊。

1.2婺源县民俗体育分布婺源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县,古徽州六县之一,东邻衢州市,西毗景德镇市,北枕黄山市,南接德兴市,该县辖1个街道、10个镇、6个乡,面积2947.51km2,人口36万。课题组在该县考察的民俗体育项目共计7种,占到总数的6.7%,其中有5中有文献详细记载。在有文献详细记载的民俗体育项目中,婺源县独有的共有3种,它们分别是:婺源傩舞、豆腐架、甲路抬阁。

1.3黄山区民俗体育分布黄山区是黄山市市辖区,地处黄山北麓太平盆地,西南与休宁、黟县交界,东连旌德、绩溪,东南与徽州区毗邻,西接石台、青阳,西南与休宁、黟县交界,东北同泾县相依,面积1669km2,辖1个街道、8个镇、6个乡人口,16万。课题组在该县考察的民俗体育项目共计8种,占到总数的7.6%,其中有7中有文献详细记载。在有文献详细记载的民俗体育项目中,黄山区县独有的共有4种,它们分别是:五福会、轩辕车会、婆溪河灯、跳竹马。

1.4屯溪区民俗体育分布屯溪区是黄山市的一个市辖区,其东北、东南分别与徽州区、歙县毗邻,其余均与休宁县接壤,面积249km2,人口15.6万,辖4个街道、5个镇。课题组在该县考察的民俗体育项目共计10种,占到总数的9.5%,其全部有文献详细记载。在有文献详细记载的民俗体育项目中,屯溪区县独有的共有6种,它们分别是:跳魁星、黎阳仗鼓、隆阜台阁、黎阳板龙、威风锣鼓、旱船蚌壳舞。1.9徽州区民俗体育分布徽州区地处黄山风景区南麓,是古徽州域名唯一传承地,面积443km2,辖7个乡镇、1个街道,总人口10.05万人。课题组在该县考察的民俗体育项目共计6种,占到总数的5.7%,其中有5中有文献详细记载。在有文献详细记载的民俗体育项目中,徽州区独有的共有2种,它们分别是:渔翁戏蚌、白菜灯。

2徽州地区民俗体育特征分析

2.1项目类型特征参照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可见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更多地考虑到民俗体育的外在形式。虽然民俗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但从以外在形式分类的角度来看,不可能将民俗体育视为单独的某一类,而因其外在形式的多元性,民俗体育是一种具有多元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研究认为对于民俗体育的分类应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1)民俗体育的外在形式;(2)民俗体育的社会功能;(3)民俗体育的体育因素归属。基于这3个方面因素的考虑,本研究将徽州民俗体育分为以下7类,即舞蹈类、游艺类、民间信仰类、竞技类、民间杂技类、民间武术类等。本研究通过访谈、调查、网络搜索和查阅文献,发现9个县区民俗体育项目105项,其中有详细记载的52项(见表2),记载不详的民俗体育项目53项目。对有详细记载的52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了分类(由于记载不详的民俗体育项目信息丢失太多,无法准确判断类型属性,因此不能将此类纳入其中),其中舞蹈类21项,占总体的40.3%;游艺类25项,占总体的48.1%;民间信仰类33项,占总体的63.5%;竞技类3项,占总体的5.8%;民间杂技类11项,占总体的21.2%;民间武术类2项,总体的3.8%。

2.2流变类型特征课题组对民俗体育的流变形式进行了划分,设置为3类:(1)“活态”民俗体育项目。它指近几年每1-2年或定期开展,传承能力强,深受当地人们喜爱,人们主动地、长期地、持续地都开展该民俗体育项目。(2)“边缘态”民俗体育项目。它指近十年偶尔开展或开展次数越来越少,传承能力较弱,当地人们被动地、间歇地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3)“消亡态”民俗体育:曾经出现过,但近十年人们没有再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对有详细记载的52种徽州民俗体育项目的流变状况研究表明:活态类44项,占84.6%;边缘态5项,占9.6%;消亡态3项,占5.7%。可见,有记载的徽州民俗体育项目传承情况非常好,这与当地居民以及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等原因休戚相关,但这里有3点需要说明,(1)虽然有些项目表明“活态”,但是在少数县区的乡镇可能是“边缘态”或“消亡态”,如打莲湘在祁门县历口镇的流变状态是活态的,但在歙县武阳乡和桂林镇却是消亡态,我们将它视为“活态”是因为从整个徽州地区来看它还是活态的。(2)有些项目虽然这几年开展还不错,主要是因为传承人还在,非常积极推动这些项目的开展,不过我们发现这些项目的传承人年龄都很大了,而且无传承人,也许再过些时间,传承后继无人,这些项目也许就会消亡。(3)上面数据不包括“记载不详的民俗体育项目”的信息,课题组为了科研研究的严谨性,特对部分“记载不详的民俗体育项目”到当地进行实地调查,如跳财神、梅花枪、白菜灯等,通过对当地村民访谈了解到,有些民俗体育因传承人过世或迁徙外地已无法问询,有些项目因长期无人组织等原因荒废多年,有些仅仅在文献、网络等传媒搜索到它们的行踪,最多只留下了一个“名字”,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若将这53个“记载不详的项目”算在“消亡态”这一类,消亡态徽州民俗体育项目总量为56,占到总数的53.3%,因此,总体上徽州民俗体育项目的消亡率还是非常高的。

2.3开展时间特征通过对表2显示的数据,课题组对52项记载详细的徽州民俗体育项目的开展时间进行了分析,在春节和元宵期间开展的项目共有19项(活态15项、边缘3项、消亡1项),占到总体36.5%;在端午节开展的项目共有3项,且都为活态,占到总体5.7%;在中秋节开展的项目共有2项目,且为活态,占到总体3.8%;在庙会和迎神会上开展的项目共有6项,且都为活态,占到总体11.5%;开展时间不固定共有22项(活态18项、边缘态2项、消亡态2项),占到总体42.3%。可见,虽然在不固定时间开展的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占第一位,但其它一些徽州民俗体育项目都是在节庆时开展,共有占到总数的57.7%,充分凸显徽州民俗体育的节庆特色。在众多的徽州节庆民俗体育项目中,在春节和元宵期间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最多。

作者:王凯珍冯潮余涛单位:首都体育学院安徽体育局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民俗体育的分布与特征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