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新技术对文学教学的挑战与对策范文

网络新技术对文学教学的挑战与对策范文

时间:2022-11-20 09:27:18

网络新技术对文学教学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在高校的全面普及,各行各业都对互联网技术加以开发利用,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其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一是课堂价值迷失对本课程基本价值的挑战;二是学生个性化发展对教学的挑战;三是多媒体、微课等新教学模式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基于此,本文陈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传统与现状,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互联网技术时代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要求,以期应对挑战,积极适当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网络新技术;中国现当代文学;挑战;应对策略

人类从远古走来的每一步,都伴着技术与工具的更新换代,只有那些能够处理好人与工具、技术之间关系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麦克卢汉说得很在理:“我们塑造了工具,此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weshapeourtools,andthereafterourtoolsshapeus.)[1]。中国的四大发明让华夏文明无比辉煌,而工业革命则让西方迅速崛起。麦克卢汉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断言:“我们正在退出视觉的时代,进入听觉和触觉的时代”(wearemovingoutoftheageofthevisualintotheageoftheauralandtactile.)[1]。不论其预言是否完全正确,但21世纪至少有一点确凿无疑———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传统的交际模式已经改变。可以称之为地球村时代,全球化时代、视听文明时代等等。无论是否愿意,当下的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都正在经历着全方位的转型和变革。21世纪的巨大变化在于各种工具的变化,尤其是信息传播媒介的变化。智能化的工具加上网络技术,让人们完全生活在一个媒介时代,这些媒介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到高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工作上来,也同样可以看到网络新技术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近年来,由于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及信息终端的多元化,倒逼着教学手段的革新。慕课、微课、多媒体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挑战着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亦同样受到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同时,由于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及信息获得的便捷性,学生往往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迅捷地接取信息。“在与媒介的接触中,不仅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而且潜意识中接受了媒体背后所隐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学校教育中,它己经构成了重要的隐蔽课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思考方式”[2]。如果依据梁启超、鲁迅等五四作家对小说或者小说文学的教化作用的重视,那么,当下高校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师们对上好这门课,对学生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似乎更是迫在眉睫。所以,仅仅依托于讲台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不够的,亟待变革迎接互联技术带来的种种挑战。为应对挑战,适应时展的大潮流,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模式应改革创新,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配合当今先进的网络新技术展开丰富有趣的教学,营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主张因材施教,加强师生、学生间的交流,提高课堂效率等方法来改变当前现状。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传统与现状

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在清华大学讲新文学的源流,是现代文学作为学科研究的开始。40年代,朱自清把现代文学作为中文系课程开设,一直延续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指从“五四”至今、用现代文学语言与形式,表达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和审美意识的文学,包括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中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艺思潮与运动等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相较于外国文学则更关注本土化的中国现实,相较于中国古代文学则更关注当下的发展,具有充沛的学术活力及艺术魅力。其在国内大学中文系的专业课中历史悠久,如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周作人《新文学的源流》;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钱理群等编撰《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朱栋霖、丁帆等《中国现代文学史》等。这些文学史著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文化品格,培养人才,还能对阅读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学术影响。其教学传统紧贴时展现状,兼具即时性与学术性;教学老师学养深厚,在课堂教学与学术研究方面都卓有成就,保证了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逐步推进的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方面也产生了影响。依托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的大学传统教学方式逐步向电脑、投影仪、显示屏等互联网平台组合运用的方式转变[3]。而多媒体快速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出现,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不同教学方式及教学观念借助网络平台对传统教学发起挑战。新兴教学模式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若是不推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仅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还会与社会发展脱节,落后于新时代的进程。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不仅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新型课堂模式,还有碎片化信息所裹挟的多元化价值观。大学时期是人生中思想最活跃、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学生的思辨能力逐渐由青涩转向成熟,也是对其今后的人生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时期。网络多媒体时代,高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如何秉承前辈遗志,把“文学”变成“人学”,发挥文学作用以打造健康人才呢?这需要教师们看清现实:“文字文化逐渐被电子、网络、媒体的文化所取代。媒体文化对学校教育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4]。针对互联网技术带给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种种挑战,其对应的策略具体如下:

1.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将此种精神思想建构文学体系并不断延续,发展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然而多元化思潮的到来,使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被边缘化,在文化领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价值迷失[5]。此种精神疾患不知不觉间越演越烈,重新树立民主与科学的正确价值观才能支撑学子精神,坚定人生的健康信念。强化历史意识,了解中国现当展史中民主与科学精神的重要引导作用,加强对国情的深刻认识,理解与认同民主与科学带给中国的重要精神引导及文化审美旅行。而针对大学生价值迷失的情况,树立正确理性价值观,让学生多了解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适应现代互联网技术,珍惜并传承我国传统的文学文化。

2.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大学生思想渐臻成熟,有自己的主见和渐渐成熟的思辨能力,对教师的依从性也逐渐变少。他们更注重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个人自由的个性意识强烈,对大学课堂的要求也提高了,照本宣科的学习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课堂有的效率。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活泛课堂,让学生提高对课堂的专注力与理解力。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流派众多,思想丰富,可在教学过程中多思、多辩、多听,激发学习兴趣,师生与学生相互间增进自由表达,相互了解观点,拓展自身思维及思辨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效果。3.保证课堂教学的意义互联网技术多通过网络平台构建新型教学方式,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资源对传统课堂带来冲击,多所名校以公开课等开放式课程惠及学生的信息获取与接收[6]。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则区别于此种方式,可以根据各院校教学理念、各院校学生特点而具体分析,制定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且课堂教学的师生交流与学生间的交流更加直观而具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思维及集体功能,针对性和激励性教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现课堂教学的内在精神,足以应对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冲击。

三.互联网技术时代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要求

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也为现实课堂提供了很高的参考性,教师也可观察其他知名教师的教学方法而改进自身不足,通过提升自我的学问、见识,而从自身寻找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现当代文学教学更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采取多元化丰富教学方式,应用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去感受现当代文学的独特魅力。“根据新媒介传播的质量,把关系传播分为社会层面、文化层面、人际层面三个层面的关系”[7]。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不外如是:

1.从社会层面来看。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需要教书育人。在网络时代和多媒体终端多元化的当下,教师要认清自己职能的位移和作用的变化,换言之,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只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信息源。如何保证教师的信息源的有效性和权威性,需要教师真正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利用能力和专业魅力吸引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会共同营构一种氛围和情境。“情境是信息传播的产物,是由具体媒介环境构建的信息传播系统,是人们接触社会信息及与他人产生互动行为的特定形式。同时这些情境又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在主体性上统一起来,共同构成一个人的整体情境应对范式和个性化角色表现。如果一个人的情境认知出现了分裂,那这个人将无法及时合理地实现情境转换,无法应对媒介环境的变化,导致难以承担角色赋予的要求,出现人格的分裂和行为的错乱”[8]。换言之,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运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工具去应对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对学生造成的干扰,对自己教学带来的冲击,那么教师既可能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高校教学要求,也可能在学生面对网络良莠不齐的信息之时,无法及时给出最佳的参考意见和引导。结果导致教师在履行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

2.从文化层面来看,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说,网络时代,“文学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境况已经发生变化,在市场、意识形态、文化建制、学术惯性等众多因素的操控下,文学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样态、原则和秩序等,文学的属性呈现出多样化,文学的价值标准日趋多元化”[8]。网络媒介的诞生,打破以往纸媒时代的时空限制,知识的线性模式一去不返。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及阅读都发生了变化,难免泥沙俱下。因此,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去辨别这些文学的优劣。这就需要教师追踪本专业的前沿研究,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教师不能闭门造车,需要打开眼界,及时追踪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大致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即使不能做自己研究最前沿的动态,但必须关注、了解最前沿的成果。否则就可能出现教师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尴尬。尤其是面对一些似是而非的现象和问题时,这种鉴别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面对资本运作的流行文学,该采用怎样的态度,如何看待学者“触电”:“同样属于学术普及工作,人们会褒扬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或王力的《诗词格律十讲》;北大教授为《中华文明之光》系列专题片撰稿,可谓弹精竭虑,虽然播出的效果不太理想,但毕竟代表了一种方向,即学术普及工作正从书本向电视延伸,而且这种尝试大有生长的空间。”陈平原对学者“触电”尽管比一些人更为客观和公允,但也不无忧虑:“一些学者把上电视作为成名的终南捷径,所谓‘十载寒窗无人识、一夜电视天下知’,在很多高校里,学者上电视,即便不是学术毒药,也无济于其晋升职称”[9]。这种情况下,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鉴别?也是值得教师们认真对待的问题。

3.从人际层面看,信息的多元化,获取信息、资料的便捷与快速,学术研究变得更加方便,也变得更加危机重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要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有学术道德规范意识,也要求老师应该给学生培养良好的学术规范和学术底线意识。近期频发的学术丑闻,不仅是当事人受到了惩罚,也给从事科研的所有人员敲响了警钟,值得人们重视。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术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知网、万方等资料库,更要教会学生遵守起码的学术道德规范。

四.结语

总之,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现实背景下,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迎来种种挑战,受到诸如学生价值观迷失、多媒体运用、学生过于个性化发展等挑战的冲击。然而面对挑战不应畏惧,而应该正视挑战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不仅要提升自我学问及见解,引导学生树立民主与科学的理性价值观,还要适应新时展应用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多辩,学会自由表达和成熟思辨分析,让课程更有意义更有活力,要让学生具有辨识和思考能力,更要培养其学术规范意识,以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麻省理工学院版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钟启泉.对话教育: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5.

[3]余荣虎.网络新技术时代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8(1):107-110.

[4]刘正伟.媒体文化与语文教育[J].中学语文教学,2008(3):12-15.

[5]胡冬智.学生独立健康人格的培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初探[J].教师,2009(24):28-29.

[6]汤静.网络新技术时代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7):16-17.

[7]陈先红.论新媒介即关系[J].现代传播(双月刊),2006(3):54.

[8]陈晓洁.媒介环境学视阈下文学与媒介之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9]陈平原.大众传媒与现代学术[J].社会科学论坛,2002(5):4.

作者:李祖军 单位:普洱学院副教授

被举报文档标题:网络新技术对文学教学的挑战与对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szyxzz/74418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