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湿地乌鸫的繁殖生态研究范文

湿地乌鸫的繁殖生态研究范文

时间:2022-10-29 04:42:11

湿地乌鸫的繁殖生态研究

乌鸫Turdusmerula隶属于雀形目鸫科、鸫属,其分布区横跨欧亚大陆,适应各种栖息地,在中国常见于林地、公园及园林,是农林益鸟.全世界共有16亚种,中国分布有4个亚种[1].在河南省分布的乌鸫属于普通亚种T.m.mandarinus,该物种原分布于淮河以南地区,1996年前后扩散到黄河以北,目前,在新乡黄河湿地鸟类部级自然保护区是常见的留鸟.吴至康在贵州[2]、晏安厚在苏北[3]、Kentish在澳大利亚[4]、Lu在西藏[5]、周立志在安徽[6]、罗骏在四川[7]、徐玉梅在重庆[8]、黄族豪在江西[9-10]分别对当地乌鸫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但乌鸫在新乡市的繁殖状况尚不清楚,2017年3~7月,对河南省新乡黄河湿地鸟类部级自然保护区乌鸫的繁殖生态、巢址选择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并与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

1研究区域

研究地点位于河南新乡市东部封丘县和长垣县境内的新乡黄河湿地鸟类部级自然保护区(N34°53'13″~N35°06'21″,E114°13'53″~E114°52'30″),保护区东西长约70km,平均宽度约3.5km,总面积为227.8km2.地处中国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区,具有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1℃,1月平均气温-1℃,最低气温-16.6℃,7月平均气温27.8℃,最高气温42.6℃.年均降雨量604mm,无霜期235d.地貌特征为黄河滩涂和背河洼地,保护区的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目前区内仅在沙丘、河滩和一些背河洼地保存了少量的自然植被,其他大部分土地种植了农作物和人工林[11-12].

2研究方法

在乌鸫的繁殖期内,借助双筒(8×30)望远镜,在新乡黄河湿地鸟类保护区寻找乌鸫的巢,并根据发现的时间顺序将巢编号.采用定位观察法,记录乌鸫的占区、交配、营巢、产卵、孵化、育雏等习性.记录巢位特征以及巢和卵的量度,营巢树种、巢树高度、巢树胸径、巢位高度、巢下树枝分叉数,巢距干扰源的最近距离(干扰源是指:道路、农田、村庄等人为干扰的地方),巢的上方郁闭度,雏鸟的体质量及量衡度等.

3结果

3.1占区与求偶乌鸫3月初进入发情期,其求偶炫耀行为是雄鸟站在树冠顶部鸣叫,鸣声婉转多变,叫声比平时更为响亮,尾羽上下摆动、抬头、伸颈、两翼下垂并不断地颤抖.3月中旬可见到乌鸫配对,此时,雌、雄鸟常相互嬉戏追逐,随后交配.具有明显的占区行为,当灰椋鸟、喜鹊、乌鸦等进入巢区时,反应强烈,雌、雄乌鸫奋力将入侵者驱逐出巢区.

3.2营巢及巢址选择3月下旬开始营巢,营巢任务由雌鸟承担,营巢需时4~10d.共记录10对乌鸫参与繁殖,其中1对全年营巢2窝,其余均营巢1窝.巢树包括:毛泡桐Paulowniatomentosa(n=5)、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n=2)、小叶杨Populussimonii(n=2)和旱柳Salixmatsudana(n=2).巢呈碗状,底部由混有稀泥的苔藓、细树枝构成,巢的外壁由草本植物的根、茎、叶及细树枝等编织而成,内壁由茅草、毛发和根须组成,巢内垫有少量的羽毛、兽毛、细草、植物纤维等。

3.3交配、产卵及孵卵乌鸫配对后就观察到有交配行为.交配的时间多在早上7:00以及下午的2:00左右.筑巢完成后就开始产卵,多数在上午产卵,大多每天产卵1枚,少数隔日产1枚.共观察到10对乌鸫繁殖,产11窝卵,其中1对当年产2窝卵,其余9对产1窝卵.不同个体产卵日期变化甚大,最早产卵是3月28日,最晚产卵是5月16日.窝卵数为(5.09±0.70)枚(4~6枚之间,n=11),产卵期为一周.卵为卵圆形,浅蓝绿色,遍布褐绿色斑点;卵的长径(31.16±2.06)mm,短径(23.11±0.68)mm,卵质量(6.73±0.85)g(n=56).孵卵全由雌鸟承担,产下满窝卵后就开始孵卵,孵化期为13~14d,全天坐巢时间为(21.05±0.65)h.11巢共计56枚卵,出雏48只,孵化率为85.71%.

3.4育雏及雏鸟生长育雏前期,雌鸟在巢中暖雏,雄鸟将带回的食物交给雌鸟,由雌鸟喂雏.中后期则由双亲轮流暖巢,共同喂食.但雄鸟时间较短,雌雄携带食物返巢时,有明显的警戒观察行为,常在巢附近停留一段时间,待没有危险时再进入巢中.随着雏鸟日龄的增长,亲鸟喂食次数明显增多.雏鸟体羽丰满后,双亲不再暖巢.阴雨天雏鸟会在亲鸟翅下避雨.食物主要为蚯蚓、蝼蛄、鳞翅目昆虫等无脊椎动物.表4乌鸫巢址选择的主成分分类与命名主成分参数平均值命名巢树高度/m13.09±3.861巢位高度/m7.41±3.27巢树因子营巢树胸径/cm43.91±10.552巢距干扰源的最近距离/m210±55.32营巢树种数2.09±1.22人为影响因子3巢枝分叉数3.55±0.52巢位因子4郁闭度/%0.68±0.07隐蔽性因子育雏期为13~15d,成活率为54.17%.同一窝内雏鸟最早离巢与最晚离巢时间相差1~2d.雏鸟出飞后,由亲鸟带领在巢区林中学习觅食和飞翔,此时,亲鸟还会继续喂食.取4号巢雏鸟生长期测得相关数据,生长曲线如图1.雏鸟的体质量、翼长和体长增长较快,喙和跗跖在增长一段时间后停止增长,而尾羽在雏鸟出壳6d后开始长出.

4讨论

鸟类的居留型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13],1996年以前,乌鸫在河南省分布于淮河以南地区,此后扩散到黄河以北[14],目前,在新乡地区是常见的留鸟.这可能是对本地区气候变暖的响应.河南省从1951年到2015年的65年间,年均温呈显著变暖趋势,变暖速率为(0.18±0.06)℃/(10a),且1990年以后,气温急剧升高[15].新乡黄河湿地的乌鸫3月初进入发情期,3月中旬配对,3月下旬开始营巢,营巢期4~10d.新乡乌鸫的最早繁殖时间早于四川南充[7],晚于江西吉安[9-10]和重庆江口[8],各地的繁殖时间存在差异,这或许与当地气候及研究年限不同有关.巢址选择对于鸟类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新乡乌鸫在巢址选择时,巢树因子的巢树高度、巢位高度和营巢树胸径对乌鸫巢址选择影响最大,其次是人为影响因子、巢位因子及隐蔽性因子,原因可能是新乡黄河湿地属于部级自然保护区,通过长期的爱鸟宣传教育,区内居民具有良好的鸟类保护意识,使得乌鸫对人类的警惕性有所降低.

作者:牛红星1;李俊楼1;郭玉明2;冯晟林2;秦元昭2;班永田2;卜艳珍1 单位:1.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新乡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被举报文档标题:湿地乌鸫的繁殖生态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shidkxzz/72245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