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学校现象的认知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学校现象的认知范文

时间:2022-09-26 03:39:13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学校现象的认知

核心提炼: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可部分转化为课程形态:融入学科课程,开展活动课程,建构实践课程,形成隐性课程。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叩问和表征生命成长的本质,可从文化标石、学校经典活动、学校环境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着力。学校要启迪学生智慧,使之具有良好的道德倾向和行为,培养向社会学习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进行一代又一代培养人的学校现象,通过年复一年的长期积淀,有的因不断传承而固化,从一定意义上看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特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属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界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社区、群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我国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明确其范围: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风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遗产的共性特质,也有自己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1.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性、无形性。它依托于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以口传心授为延续方式,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和技能。2.仍处于存活状态的文化遗产。非遗是世代相传下来的历史的活的见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仍然存在着,是活的生长着的文化,世代相传、活态流变性是其主要特征。3.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非遗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淀下来的,往往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具有群体性、地域性特点。当今世界各国因文化、地域等不同,对非遗还在进行积极的实践研究。这里我们就具有非遗属性的学校现象进行探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的学校现象

(一)校徽校训校歌校徽是学校标志之一,主要作用是分辨人员、留存纪念和通过图案、文字介绍学校的性质和学科。师生佩戴校徽也无形增加了纪律和行为约束,体现学校的人文特征,给人形象特殊、深刻的感觉。校训是学校的灵魂,是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体现学校的办学方向、原则与目标,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校训也体现了学校办学传统,是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的凝练,它作为一个标尺以激励劝勉师生发展。校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内的号召和激励、对外的形象展示和宣言,既反映教育者的理想、要求、愿望,又有受教育者的感受、追求和心声。一首好的校歌具有鲜明的特色,并反映时代精神和历史印记,是个性与共性、历史与现实、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具有明责、励志、抒情等教育作用。学校的地理位置、教师、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设施设备也会不断更新,但校徽、校训、校歌一般不会变化,并以声音、形象口传心授,传承性更强,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影响更为久远。

(二)教师职业精神教师职业精神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协作、职业奉献等,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直接表现为一种职业作风,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主要特性是团队协作,除强调团结外,更多表现为一种科学性,重视优势互补,重视对个体软性资源的优化整合。教师职业精神源于教师的特殊劳动。教师劳动属于精神生产,劳动成果主要体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犹如承担着先天赋予的一种神圣使命,是在培育人、塑造人,归根结底是在用爱塑造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无论教师劳动的精神成果、职业作风的潜移默化、团队协作中软资源的优化整合,还是用爱来塑造世界的教师职业精神,都是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并积累的,在历史长河中自始至终具有活态流变性。

(三)传统节庆活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活动增加了体育节、音乐节、科学节、读书节等,更有与当地风土人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纪念,如地方戏曲、祭祀、方言俚语等,也有与文化历史人物衔接的精神解读等。拥有这些资源的学校,都力求以各类表现形式,达到对自然、先人或历史怀念与敬畏的教育目的。

(四)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文化传统等资源开发的,具有多样性、选择性的课程,它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实际操作、问题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校本课程大多属于综合实践性课程,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主要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问题来组织教学。校本课程可从最具地方色彩的戏曲、年画、剪纸、泥塑以及传统体育活动等入手,也可采集气候、珍稀动植物、矿藏等自然资源,还可从列入双遗文化遗产的建筑物、纪念馆或文物保护单位学习入手,进行相关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再开发。重视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的学校现象,不但有助于加强学校特色活动的研究传承,发展“一校一品”的学校品牌形象,而且有利于更好发挥教育的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功能,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盎然生机和持久魅力。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

学校现象的价值评估发现。纵观现代学校,大凡有历史积淀者都会寻根。民国时期的县长,大都为学校题写校训。这些文字既是书法的欣赏,更可结合时代精神解读其意义;这既是学校遗产,更是精神的传承。沉淀。在英国威尔士的贝尔小学,校长可以给来访者拿出自建校(1820年)以来的校长与学生品行谈话记录,简直让人震惊。在日本,校长室大都挂有历任校长的照片和任职时间,称得上是“镇校之宝”,而这在他们那里属于普遍现象。我国一些名校的校史馆也是如此,一幅幅精美的图片、通信、贺词等,既是学校历史的折射,其沧桑感更令人肃然起敬。传承。教育的一大作用是传承。狭义的传承是学校历史、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广义的传承是教育对象的知识传承。目前,文化传承对校长没有刚性的教育条例要求,只能看校长的认识和修养,但不管怎样,对先辈的敬畏和继承是必要的,如果一味抛弃,总归是学校的失落和学生的悲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两千多年前荀子在《劝学篇》告诉我们的道理,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一个“积”字说尽古今事,能看见多远的历史,才能走向多远的未来。

作者:谭克 单位:绵竹市紫岩小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学校现象的认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rlwhycbhzz/72037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