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研讨孔子的礼治思想范文

研讨孔子的礼治思想范文

时间:2022-07-12 05:20:21

研讨孔子的礼治思想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2018年第0期

摘要:礼治思想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治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可取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孔子;礼治思想;礼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学派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它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孔子的礼治思想就是儒家思想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孔子的礼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孔子礼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礼崩乐坏”和“天下无道”。“礼崩乐坏”是对东周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封建社会礼乐制度逐步走向解体的描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基础,春秋中后期,由于铁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周室衰微,诸侯、卿大夫开始不甘心安于现有的状态,将王田变私田,土地开始可以自由买卖,国家土地所有的井田制逐渐解体。他们野心膨胀,不再服从周天子的统治,纷纷割据征战发展自己的势力。不仅如此,诸侯们僭用礼乐的现象也十分普遍。由此导致传统封建制度比如分封制、宗法制等遭到严重的破坏,周代的奴隶制社会正走向解体。《论语》中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当时的礼乐征伐已经不再由周天子控制,而是被诸侯、卿大夫们任意僭用。可见,那时的社会可真称得上是天下无道了。

二、孔子礼治思想的内容

对于自己身处乱世所呈现的令人唏嘘的局面,孔子主张用“礼”来治国。孔子的礼治思想是对于西周时期的周公旦推行的周礼进行了批判继承。因此,孔子对于礼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一)克己复礼当时的社会,诸侯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礼乐制度逐步走向解体,周天子的统治空有其名而无其实。诸侯、卿大夫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和无穷无尽的欲望,严重违反了当时的社会准则和规范,扰乱了天下安定的秩序,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比如,当时的季平子的歌舞按照天子的标准来,“八佾舞于庭”,孔子听说之后十分的愤怒,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因为这在孔子看来这是他们没有克制自己的内心的深处的欲望,突破了禁忌,以下犯上,违反了礼治秩序,是大不敬的,这是孔子所不愿看到并且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挽回的,所以需要“克己复礼”。孔子认为每一个人要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有的解释为约束自己能使自己品行提升,从而达到“礼”;也有将其解释为,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的私欲,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要恢复到合理化。有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孔子认为的“克己复礼”只是在阐述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而这里说的“礼”,就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现的各种礼仪规范。在《论语》中孔子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照符合礼仪标准去为人处事,而是不符合其规范标准的事就不要去做,是禁止的。“克己复礼”就是要无时不刻的约束自己的内心想法和外在行为。(二)为国以礼孔子认为治国之道是要做到“为国以礼”(《论语.先进》)。“为国以礼”的具体内容:礼是根本的国家制度;礼的范围扩大到民间,突破了西周时期周礼的一些原则。孔子曾经对鲁君说,齐国用刑罚,百姓是因为害怕触犯法条而受到严酷的惩罚,才会不敢犯事。在孔子看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只能使“民免而无耻”;如果“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能使百姓“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即孔子则认为用刑罚的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而应该用“礼”,从根本上使百姓内心知廉耻,从而他们会明白什么是是非对错,对社会有危害的事情他们便不会做,会去避免发生。但在当时这样的背景下,孔子是站在统治阶级角度所提出的治国之道,显然是存在局限性的。当时的社会,战争动乱不断,百姓民不聊生,食不果腹,普通的民众每天只能有精力去想如何才能让自己在这样的乱世之下存活下去,因此很难再有余力心中存“礼”。并且对于“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提出(《管子》),孔子也对此十分赞同,才提出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笔者认为这与他所提出的为国以礼两者的实现出现了需要协调的矛盾点。但相比之下,笔者更同意后者。物质方面的永远是坚实而难以撼动的基础,至少对于大多普通的民众是这样的。正如盛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之时,普通的民众、百姓才可以有能力的去做到内心知廉耻,并可留下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千古佳话。

三、孔子的礼治思想实行的措施

根据统计,“礼”字在论语中出现过74次,可见孔子对于“礼”的重视以及对于当时出现对于“礼”破坏的现象是深恶痛绝并且是想要尽全力去挽回的。孔子为了要挽回这种局面,针对自己提出的礼治思想,他也提出了可相应配套实行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正名”,即正礼治制度之名。所谓“名”,就是体现在礼治制度中那套等级名分。名是一个十分久远也很古老的文字,它也见证了中国文字的进化和发展,甲骨文、金文中都有出现过它的身影。有言:“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除此之外,还有“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名。”(《左传》)孔子在《论语》中对正名也有着自己的态度。子曰:“野哉,由也。君子如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刑法不(《论语.子路》)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正名的实际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从字面上理解,即身为君主你应该好好统治天下,身为臣子你应该忠于君主,身为父亲你应该照顾家庭,身为儿子你应该孝敬父亲。从更为深入来理解,按照礼治的要求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即每个人要明确知道自己所处的地位,在家庭中,在社会里,在工作岗位上,在集体中,你是应该干什么的就相应干好什么,各安其分,恪守本分,不要越位,不要僭礼,不要做不属于自己本职范围之内的事。这种宣扬的固定式的等级思想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安定。然而,按照孔子的等级名分思想,正房第一个生的男孩子就是最尊贵的,就是将来要继承大统的,所以他相应得到的也就会越多。那么,其他人也许就会感叹自己已经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了。孔子又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样看来,就像是生死有命,富贵也只有看命了。当然这个富贵是有很大范围的理解意义,包括地位、财富、权势等,并非只适用于古时候的分割财产上。等级名分的存在,是不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而且有才之人也很难有平台和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和能力。但是,当时争夺王位的皇室子嗣实在是有太多,他们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可以不择手段,相互争夺,甚至不惜手足相残。这个正名,还是能够缓解这种残忍局面发生,但之后慢慢就会呈现它所有的弊端。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正名的具体表现。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并且要恢复这种君臣父子的等级秩序,国家才可以得到治理。的确,等级名分确实可以作为行为规范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是,这种等级分明照这样看来,不知不觉会出现固化的趋势。长期以往,不仅会让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失去斗志,失去创新意识;更有甚者,不甘于此的人可能会发动战乱,影响社会安定,更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四、对于孔子礼治思想的评析

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样一个战争不断、毫无安定可言的乱世,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是对于秩序的恢复。“礼”就像是一种社会伦理、行为规范,强调人对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的遵从,从而可以教化人性,使其内心以礼存之。这样想通过人心、道德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想法确实是很先进的、很文明的。更重要的是,等级秩序的构建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混乱的社会秩序,保持社会安定。然而,礼治实现的可能性在当时那样的背景下,显然是难以实行的。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礼崩乐坏、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已然是来势汹汹,不可阻挡。诸侯们都在想着如何才能富国强兵,如何通过强硬的军事实力成为一统天下的霸主。“礼”这种带有仁义道德性质的主张富于较强的人情味,在他们看来毫无强制力是并不适用的,也不符合他们实际需要的。从孔子自身来看,他的主张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角度所提出的,维护的是统治阶级利益,很难适用于广大的人民大众。并且他也没有看到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社会功能,是受阶级局限制约的。从礼治思想本身来看,这是从人的内心出发,是以道德来作为保障,不具备强制性,太过于理想化,而人的欲望又是无穷无尽难以满足的。所以综上所述,礼治思想实现的现实意义较小。孔子的礼治思想历经了上千年,可对后世的影响依旧是很大的。他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看来是超前的,当然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后世对于他的思想的评价理应是客观的,既要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同时也将对现世产生新的思考。时代在不停地进步和发展,孔子的礼治思想对于后人而言,仍然具有很大价值的借鉴意义。由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我们应该将孔子提出的礼治思想,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更好地应用到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社会,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的安定与美好。

[参考文献]

[1]程祥徽.孔子言语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35(04):152-155.

[2]张培国.孔子礼治思想浅析[J].管子学刊,2002(03):63-67.

[3]张培国.孔子的礼治和德治思想浅析[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36-41.

[4]谢丽娜.孔子礼乐治国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作者:李欣妮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研讨孔子的礼治思想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