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当代书法创新误区谈书法艺术创新原则范文

当代书法创新误区谈书法艺术创新原则范文

时间:2022-09-27 04:18:38

当代书法创新误区谈书法艺术创新原则

摘要:书法这一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需要对其进行创新,但同时必须把握好尺度。但是因为时代的变化,使得书法创新的标准不清晰,导致有些前卫者有机可乘,甚至肆意地曲解传统书法。从而给一些学习者带来阻碍。笔者从书法学习的具体实践着眼,将提高书写能力及适度创新作为目标,对书法发展的误区进行了梳理,探索相关规律,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创新方式,希望可以借此为书者进行创新提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当代书法;创新;误区;原则

一、当代书法创新的误区

1、抽象水墨作品失去汉字本来的结构回顾中国数千年历史,不难发现,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书法艺术都必须以汉字为基础,直到今日始终如此。汉字自诞生以来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及艺术审美感,汉字固然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但仍然遵循着十分严格的造字标准。书法发展到今天,抽象水墨作品越来越常见。在一些作品当中,作者故意添加或者减少笔画,或者拆解汉字,再将不同的部分进行组合,构成相应的画面,同时将其视为书法作品。但是这些书者显然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汉字具有自己的规范,多一笔还是少一笔,就已经不再是一个字,他们在书写的时候忽略了书法的本质:中国的汉字历经长时间发展,已经形成定俗,其造字体系也十分完备,并且足以支撑整个汉字语言体系,因此,对于创造它是排斥的,如果不考虑这一点盲目地进行创新,很容易导致交流方面出现混乱。一个字的具体含义已经决定,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以“末”为例,绝对不能念成“未”,两个字看似相近,其含义却完全不同。很多书法国展,都对作品的内容提出极高的要求,评审团会逐字进行审查,即使是小楷作品也不会例外,同时还会将有没有错别字作为评审的标准之一。如果不符合上述要求,则不是书法作品,而是属于抽象水墨作品。以画家莫奈为例,晚年的莫奈双眼失明,但是他仍然坚持凭着记忆和感知创作优美的画作。书法艺术以数千年的汉字文化为基础,两者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同时书法文化也最能充分体现中华文化。

2、书法作品和文字作品混淆不清将文字作为主要对象并进行艺术创作的作品,也就是文字作品。相比于抽象水墨,文字作品确实也具有汉字元素,但却缺少书写的过程。白砒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书写性是书法艺术区和其他艺术最大的差别,凡是缺少书写过程的作品都不能称之为书法作品。比如徐冰《鸟飞了》这一作品,就属于文字类作品,该作品通过电脑将鸟字制作成不字体的电脑版字,然后构成一个巨幅装置类的前卫作品,它确实是将汉字作为对象,并且包含了鸟字的各种书体,但却只是单调机械地进行复制,只要书体相同,造型便完全一致,缺少书写的环节。诚然,这幅作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但如果就创作的角度来看,完全就是一堆打印体,并无艺术价值可言。因为它只是单纯地复制,并不存在艺术,需要多少字就可以做多久字,并且相同形体的字造型也一样,完全可以进行量化生产。而毛笔书写出来的作品则完全不同,就算是同一个字,书写出来的形态也完全不同。毛笔书法之所以具备这一特征,是因为毛笔和其他的书写工具完全不同,毛笔主要用一些动物毛制作而成,本身十分柔软,书写者书写时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写出来的线条也就不同,既可以细如发丝,也可以粗如树枝。并且书写出来的线条富于变化,可以朝着任何一个角度出锋,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正是因为毛笔具有上述特性,因此世界上任何一种书写工具都不能替代,这也是中国书法独具特色最为主要的原因。

3、忽视书法释读作用就现今书法创作的情况来看,除了一些比较实际的作品之外,很多创作都忽略了文字这一主要内容,更为注重其他方面,比如墨法、章法以及创作格式等。但书法从诞生之时起,就与语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两者之间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如果一幅作品无法进行解读,又何谈传情达意?以《祭侄文稿》为例,颜真卿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心情十分悲痛,因此作品的一笔一画均体现了他的真情实感,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获得了后世之人的称赞。如果我们忽略这幅作品的释读作用,仍然将其内容作为对象进行创作,采用秦小篆的风格进行体现,作品的艺术价值就会荡然无存。尽管书体的形态十分优美,文章内容所包含的情感依然十分地生动,勉强将两者放在一起,不包含任何的情感,十分地理智,冰冷。只会让人觉得无比怪诞。有如一个彪悍的壮汉非要穿着华丽的长裙来展示的身材,只会让人觉得啼笑皆非。自然也没有任何的审美价值可言。如果一件书法作品缺少明确的内容,又要如何去传达所包含的情感?不注重文字的解读,自然也就变得空洞无味,只有一个空洞的外在形式,就好比一个人,如果缺少思想,没有感情,唯有一副躯壳,那和活死人也没有差别,生命自然也没有任何意义可言。现在许多展览都十分注重主题,要求参展作品的内容必须符合主题,从而突出了文字解读的作用,给创作者一个大致的方向,让创作者根据主题来抒发情感。凡是成功的书法作品,不仅应当具有艺术审美价值,此外还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价值,唯有将形式和情感完美地进行结合,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因此,书法创新也必须考虑文字本身的释读作用,在创新的同时要能传达情感。通过对上述三种书法创新误区的具体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书法艺术创新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其一,用毛笔书写;其二,本身具有解读性,只是仅仅达到上述要求,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书法创新的正确路径

1、以历史标准为基础第一,书法艺术的创新必须要以古代的标准为基础。也就是要用毛笔书写,要具有可解读性。上一章我们对毛笔的特殊性进行了讨论,由于毛笔自身的形态及特征,从而和世界上其他的笔完全不同,正是因为毛笔与众不同的特征,赋予了书法艺术完全不同的特色。而书写性也因此成为书法艺术的必然规定,就如同人需要呼吸一样不可或缺。传情达意是书法艺术作品必不可少的条件,艺术属于精神类的产物,如果缺少认知、情感以及思想,只是为了创作而创作,其艺术性就会荡然无存。第三是汉字,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书法艺术创作始终以汉字为对象,无论是古代的书法,还是当代的书法,仍然是以汉字作为书写的内容。甚至可以说,但凡是书法艺术,都无法脱离这些基本的标准,任何文化艺术在创新时,都必须先对历史有一个大体的认知,时代不断变化,政治、文化及生活也会变化,人们的审美观念同样如此,但艺术的本质却并无太大差异,它仍然属于书写艺术,只是必须要结合时代审美进行创新。由此可见,当代书法艺术即使要进行创新,也必须遵循以上的历史标准。

2、表现时代艺术气息先秦时期使用大篆是为了进行记录,当时还没有书法艺术的自觉,大篆是我国最早的官方文字,尚未进行简化,因此具有十分明显的象形特征,同时也是因为当时的造字法则尚不完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国家各个方面都开始规范化,对文字也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和整理,汉字的偏旁部首逐渐成熟,线条结构及字形都具备了一定的规律,就如同秦朝森严的等级制度一般,秦小篆结构严谨,秩序井然,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同时也符合时代审美。及至到了汉代,隶书开始兴起,书写的笔法越来越灵活,而这一时期的篆书也发生了变化,和秦小篆的风貌全然不同。从严谨单一开始变得丰富自由,在结构处理方面也更加生动,篆书的线条不再是千篇一律,开始出现变化,尤其是转折处,折笔与接笔开始变得明显。所以,汉代篆书同样符合时代审美,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清代篆书进入高度发展时期,而碑学复古之风的兴起,也使得清朝小篆具备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金石意味,例如赵之谦在创作篆书时就融合了魏碑的特点,多用方笔,看上去十分厚重,同时也更加丰富有趣。从上述三个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风格来看,都融入了时代审美风格,不同的时代,其气息也有所不同,政治、制度、文化习俗及审美取向等也不同,任何一个时代,其文化艺术都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而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都要注重符合时代审美,同时也是书法创新的成功,从而能够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并流传于世。当今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全世界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共享,中国书法艺术已经在全世界流传并且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欣赏与借鉴。书法不仅是我国的文化艺术,同时也是全世界的精神财富,因此,书法艺术创新不仅要符合时代审美,注重融合现代社会气息。但在注重形式及空间的同时,也不可忽略传统的标准。当代书坛可以说是海纳百川,但同样也存在许多陋习,在创新的同时不能盲目追随潮流,更不能为了参加展览而放弃自己应有的风格。

3、遵循公共性的群体标准标准是针对群体而设置的公共性要求,因此书法在创新时还要注重交流,书者要相互通过研究与探讨,共同制定书法的审美标准。书法艺术多元化,并不是说一个人就是一元,一个人就是一种标准,而是需要群体进行讨论与研究,任何人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任何个人的思维都是独立的,其审美倾向也不同,如果每一个人都代表一种风格,自然也没有任何标准可言,太多的标准也难以统一。因此,关于书法创新的标准,必须由群体进行探讨和制定,可以多种风格一起发展,保持不同风格的特征,例如传统类、前卫类,不同的种类给予一个评价的标准。总而言之,现代书法艺术的创新必须满足时代审美的相关要求,同时也是书法创新的限度之一。

4、技法与观念作为支撑下面我们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书法家为了追求朴实的效果,使自己的用笔显得生涩,和书法初学者由于控制不好用笔,掌握不好结构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上述两种情况是否都同样属于创新?很显然,上述两种情况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书法与书写并不一致。前一种情况是书家以传统技法为前提而所作的创新,这种创新明显受主观意识控制,并且有着一定的技法基础,既承继了传统,同时又融合了时代审美,就书法艺术创作而言,属于是一种创新。比如书法大家吴昌硕的创作的书法作品《石鼓文》,不仅有着书家深厚的积淀,同时又融合了清代的时代风貌,属于书法创新中的经典作品。而后者既无技法也没有技术理论,如同并未书写内容的白纸,自然谈不上控制力度,操纵字体的结构及形式。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就贸然进行创新,就如同要求一个从未读过书的人写出漂亮的文章一样不切实际,两者之间既有技法的差异,也有观念的不同。学习书法需要一个过程,必须先入帖,然后才能出帖,也就是先必须通过学习掌握技法,具体包括用笔、结构以及章法等,在掌握大量经验及技法之后,才能谈到创新,否则就是毫无章法的胡写乱画,只有通过系统理论培训的同时,又经过严格的基础训练,才能成为优秀的书家。由此可见,书法创新并不是人人都行,只有自身具备一定功底的人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杨云惠.浅谈当今书法可创新的限度[M].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17:5.

[2]赵鹏辉.构建当代书法标准需注重传统和关注当下[J].美术观察,2017(2):20-21.

作者:李占强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当代书法创新误区谈书法艺术创新原则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rbzzz/72054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