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资源利用策略研究范文

文化资源利用策略研究范文

时间:2022-10-31 09:33:11

文化资源利用策略研究

摘要:徽州区作为徽文化的传承地,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与徽商文化、众多的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而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文化企业。然而,当地利用文化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却遇到一定阻碍。因此,应传承民俗活动以提升乡民精神生活,用以义为利、诚信从商的徽商精神发展文化产业,振兴乡村经济。通过“富精神”与“富口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文化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徽州区乡村振兴的实现。

关键词:民俗文化;徽商精神;乡村产业;乡村振兴

党的报告中对“乡村振兴”这一规划进行战略部署,提出乡村振兴要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指引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推进。[1]有的学者对这一规划进行解读。产业兴旺,意味着农村产业必须更具活力与效率;生态宜居,意味着乡村在发展的同时需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乡风文明,意味着应发挥文化价值的作用,以文化人;治理有效,意味着应注重治理的效果,建设有序、高效的乡村治理格局。生活富裕,意味着应切实提高农民收入。[2]确定的乡村振兴的总目标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笔者深入徽州区进行社会调查,结合当地实际与政府文件,不仅分析了徽州区文化资源利用状况,而且探究治理之策,以期更好地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一、徽州区文化资源概况

徽州区,位于黄山之南,辖7个乡镇、54个村。该地徽文化气息浓厚、资源丰富,是古徽州域名唯一传承地。徽州区的古建筑、徽商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大量的民俗文化,不仅促进了当地休闲观光、旅游事业的发展,更为当地振兴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一)丰富的古建筑资源

古建筑,被誉为石头的史书。徽州区一共有明清古建筑1200多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文物保护单位单体建筑128个。此外,还有2个历史文化名镇,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1个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32个[3],文化资源优势明显。保存完整、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以厚重的文化气息增加了当地的人文情怀。

(二)悠久的徽商文化

徽商,顾名思义,即徽州商人。历史上的徽州,人口稠密、土地相对匮乏。迫于生计,勤劳的徽州人民将目光转向商业,投身商海。在经商的过程中,徽商摒弃传统商人唯利是图的缺点,展现出“贾而好儒”的本色,诚实守信、待人以诚。在商业领域取得成绩之后,他们通过兴建学堂、修建道路以及扶助乡里等方式帮助徽州百姓。另一方面,徽商外出经商,家中重担全系于家中女子。她们任劳任怨,维持家中生计。古徽州人这种不畏艰苦、以义为利、互帮互助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当今徽州的好人好事无一不体现古徽州精神。3.厚重的民俗文化“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由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4]民俗文化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气息,深受人民喜爱。徽州区蕴含着数量众多的传统民俗。竹艺轩的竹雕、绿茶的制作技艺、毛豆腐的制作工艺、编制斗笠以及上九庙会等活动极具徽州特色。此外,徽州民间活动跳钟馗广泛流传于上朱村、岩寺一带,于端午节进行驱邪祈福,以表达村民对国泰民安、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些历史久远、影响广泛的民俗活动让村民在耕种之余享受到活动的乐趣,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消除了不和谐的因素。

二、徽州区文化资源利用、开发方式

徽州区拥有为人所羡慕的文化资源。近几年,徽州区一方面着力复兴传统民俗、宣传古徽商事迹、开展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加大对古建筑的修缮与开发、发展民宿以及其他文化产业。

(一)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以提升村民精神风貌

优秀的民俗活动能传承至今,定有其独特魅力与价值。它的背后蕴含着一套完整的乡村生活规范与要求,潜移默化地将活动本身的信仰、价值传递给村民。因此,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是乡村振兴的“前锋”与先行者。近几年,徽州区通过兴办文化馆、建设文化书屋,传承徽商精神、开展文化活动,逐渐提高当地民众对乡村文化的认同。乡村民风得到改善。1.兴办文化设施公共文化设施的属性决定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目前,徽州区政府一共修建了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7个乡镇文化站、4个农民文化乐园。其中,文化站主要负责文化活动的开展、政府政策的宣传以及技术的宣传推广。徽州区文化设施的完善使得村民在农闲之余有一个交流沟通的场所,村民精神生活得到满足,社会治安明显改善。其次,当地丰富的徽商文化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当地淳朴的民风与村民朴实的性格。2.开展文化活动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缺少乡村文化,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百姓精神面貌难以维系,精神失去依托。徽州区认识到文化活动的重要性,逐渐走出一条复兴传统民俗与创作时代精品相结合的道路。第一,复兴传统民俗,激发村民心中传统的公序良俗。首先,恢复了上九庙会纪念忠臣良将的巡游活动。忠诚爱国、坚韧不屈的中华传统美德进一步展现。此外,当地还有许多像跳钟馗、柳翠娘、抬汪公等历史久远、影响广泛的民俗活动。其次,在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徽州区不断继承传统文化活动的精髓与实质。结合当下社会现状,徽州区正在谋划创作2个新的文艺精品:以脱贫攻坚为题材的《脱贫攻坚在路上》以及蕴含黄山毛峰采摘和制作技艺在内的《富硒十八弯》。在这样富有乡村文化气息作品的熏陶下,百姓得到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去恶扬善。西溪南村的“正气银行”正是当地淳朴乡风的一个缩影。正气银行,即对当地村民所做好人好事进行记录、赋分,每隔一定时间为善者可以到当地指定的超市兑换物品。3.兴建村史馆,传承文化村史馆记录本村历史,使本村历史得以世代传承。村史馆的修建主要归功于当地的政府与乡贤。以千年古村落——蜀源村为例,它建于南宋时期,历史悠久。在徽州区文化局、乡镇党委以及村干部支持与帮助下,当地乡贤依据当地族谱,以事实为依据,真实还原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兴建村史馆,对提升村民自豪感、凝聚力与向心力,提升当下中国人应对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以及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大文化资源的开发以繁荣乡村产业

1.政府促进乡村产业发展2009年以来,政府累计投入资金8亿元,对14个重点古村落、160幢古民居、16大类177处古建筑进行保护利用。[3]同时,紧跟国家步伐,在申请国家资金对古建筑进行修缮的同时,大力发展民宿经济,让传统民居留下来、活起来,实现文物保护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呈坎古村落列入全国3个文物保护样板工程。该工程计划分三期完成,一期完工九栋,二期八栋及三期修复工程今年开工。通过国家资金扶持进行修缮,原本破落、濒临倒塌的古建筑,在内部功能、设施与开发利用方面发生质的变化。在充分挖掘特色后,徽州区成功创建了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点,带来了游客与效益。游客的到来又进一步推动民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完美结合不失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2.企业、社会组织投身文化产业徽州区充分利用当地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富裕村民口袋,助力乡村振兴。首先,徽州区现有茶园面积51630亩,“三茶”认证茶园面积50410亩,“三茶”认证率达到97.6%。[3]悠久的种茶历史与精湛的技艺相结合,使徽州的茶文化更具特色。其次,徽州区的蜂产业独具特色。2017年,全区养殖蜜蜂12.1万群,蜂产品1.1万吨,蜂产业产值达2.72亿元,同比增长14.3%。[3]在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下,蜂产品的品牌知名度逐渐提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产业逐渐形成。再者,徽州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着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它深深地吸引了中外游客和收藏爱好者。许多与“三雕”相关的企业在此经营、生产,促进当地的就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三、徽州区文化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制约古建筑开发利用的因素大

徽州区拥有众多的古村落、古建筑。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天灾人祸使古建筑的保护任务繁重。目前,徽州区的古建筑仍需继续维修与保护。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资金投入,但相比急需修缮与维护的古村落、古建筑的数量,显得杯水车薪。其次,徽州区创建了古建筑保护利用示范点,但建筑格局呈现千篇一律、利用方式单一、特色业态少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古建筑的开发与利用。最后,古建筑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限制了古建筑的修复。徽州古建筑的保护利用离不开传统的工匠以及专业技术人才。虽然徽州区一些乡镇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展开合作,寻求科学的修缮,但受时间、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合作效果大打折扣。资金与人才的缺乏显然成为制约古城修复与发展的障碍。

(二)手工艺技术传承困难,民俗活动影响力降低

首先,从理性角度讲,人们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喜欢从事经济效益高、工作轻松简单的职业。其次,受传承时间长、对徒弟悟性要求高等因素的制约,文化技艺的传承日益艰难,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虽然政府加大了对传统技艺的保护,但徽州手工艺技术人员青黄不接、濒临失传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更好地促进文化技艺的传承,值得我们深思。再者,徽州区虽然有众多的民俗活动,但受场所、时间等问题的制约,参加人数少。每个村的农家书屋都逐渐投入使用,然而很少有人去读书学习,农家书屋的使用率偏低。

(三)文化产业规模有待提升

徽州区文化资源丰富,产业化发展水平却与得天独厚的资源数量反差较大。据统计,2017年全区共有文化企业138家,文化产业增加值9.22亿元,占GDP的16.46%。[3]从数据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低迷,文化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这与当前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当前,徽州区有实力的徽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企业与企业之间产品差异度大;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全国著名品牌;企业分散、联系不紧密,集约化程度低,文化产业规模有待提升。

四、徽州区文化资源利用路径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徽州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虽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采取相应对策,发扬传统徽商精神,加强顶层规划、引进技术人才以及加强文化企业的合作交流,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定会提前实现。

(一)合理开发,明确政府定位

第一,在利用乡村资源的过程中,徽州区应根据古建筑的开发难度、本身特点进行阶段性划分。第一,在保障古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保存古建筑的本来面目。保留古建筑历史风韵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在此之外,积极申请国家资金、吸引民间资本的注入,拓宽古建筑保护的资金来源。第二,针对古建筑千篇一律的特点,徽州区政府应进行顶层规划。在推动传统民居向现代民宿转化的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以判断与甄别,禁止盲目跟风,千篇一律。当然,针对当地的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给予税收、房租等政策优惠。除此以外,徽州区政府应该明确自身定位、尊重市场规律,不干涉具体业务。第三,谋求与重点大学的合作,积极引进相应专业技术人才。政府短期内可以采取外聘的方式聘用高校的技术人才给予专业技术指导。这样既能有效规划设计,又能减少政府开支,好钢用在刀刃上。其次,与清华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暑假社会实践基地亦是寻求科学修缮、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良策。

(二)技艺传承科学化、学术化

针对一些传统手工艺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况,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当地高校资源,聘请传统手工艺传人担任客聘教授,进行针对性、科学性的讲解与传授,使传统手工艺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传。其次,创新、变革生产技艺,寻求传统手工艺科学发展。比如在一些雕刻产品中,我们可以用计算机记录产品的比例、图案,然后将其复制、雕刻,降低产品价格,形成产业化发展,增加竞争力与影响力。再次,创新手工艺创作技法,将现代科学技艺融入到传统手工艺生产之中,找到与当代先进理论的结合点,给传统技艺以新的内涵与生命。针对村民热情度不高的现象,徽州区政府应该各司其职、上下一心,做到劲往一处使,提升村民的参与度。首先,徽州区文化委员会负责区文化节目的组织、编写、制作、巡演、修改等一系列工作。在文化作品的创作上,文化委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创造符合新时代农民特色的文艺产品。其次,村干部加强学习,不仅要做好“上传下达”的本职任务,更要脚踏实地花心思研究本村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的问题,逐渐掌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方法与思路。在村民空闲时,以文化艺术节、比赛或座谈会的形式组织村民参加文化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村民给予奖励。这样能激励更多村民参加活动,丰富村民的生活,提升活动的知名度。

(三)在弘扬传统徽商精神的同时加强创新

针对文化企业发展总体实力弱的问题,企业自身应以传统徽商为标杆、以义为利的同时,紧跟市场变化、加强技术创新并扩大产品宣传。具体而言,第一,在经营过程中以诚为本,做到童叟无欺、货真价实。同时,深入挖掘传统徽文化的精髓,赋予产品以新的特点。第二,进行市场调研,探求消费者喜好。文化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必须调研市场。根据消费者喜好、文化差异以及经济接受能力生产合适的文化产品。第三,加强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文化产品的宣传对产品的销售、市场的占有具有重要影响。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以及报纸等传统宣传途径宣传产品的同时,创新产品宣传方式。企业应关注并参加重要活动、重大赛事,扩大宣传。第四,重视人才的引进与技术的创新。随着消费者经济能力的增强,对文化产品的要求也随之苛刻,文化产品的更新换代逐渐加快。因此,要通过引进人才、创新技术来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意,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最后,徽州区缺乏影响力大的文化企业,与文化企业分布分散、独立经营、单打独斗的经营方式有一定关联。因此,经营业务相同的文化企业,同一产业链下的文化企业可以通过产业联合、集聚或者组建合作社的形式来扩大市场、共用区域基础设施来降低成本。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更离不开乡村产业的振兴。我们应继承徽商文化中优良品质,积极发展健康的乡村民俗活动、文艺活动,改善村民精神风貌,促进和谐乡村建设。其次,发挥徽商艰苦奋斗的品质,繁荣乡村产业,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只有根据当地特色,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规划,实现以文化人与产业富人相结合,才能让乡村实实在在地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2]刘合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8,39(3):25-33.

[3]徽州区政府.徽州区关于《关于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专题调研报告》的报告[R].2018.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

作者:林飞单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化资源利用策略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