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博物馆建设研究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博物馆建设研究范文

时间:2022-12-21 10:17:3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博物馆建设研究

摘要: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庞大,是一座资源丰富的矿藏,在全省对文博事业、非遗保护日益重视的环境背景下,“非遗+博物馆”的模式优势凸显,应利用好非遗资源,充分利用博物馆这一文化展示平台,让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贴近大众,进而盘活主题博物馆现有存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承。

关键词: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博物馆发展现状对策

建议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化价值的体现,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包含了搜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教育和娱乐。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升温,以及博物馆功能的拓展与延伸,这二者的相遇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在新时期,如何完善博物馆的功能和职能,如何突破传统博物馆的思路,寻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契合的展示模式,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中的活态展示体系。对这一课题的探究有助于通过博物馆这一载体,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承与发展。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信息化和文化资源共享的国际大背景下,对稀有文化资源的占有利用,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有开发的无限性、很强的再生性和积累性、多向性、环保性、低成本等特质。国外已经有不少国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主题博物馆结合起来进行开发和展示。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主题性博物馆也不断发展壮大。以西安为例,曲江新区原有和已建成的博物馆已达23家,未来几年还将达到50家,有历代灯具灯饰博物馆、西安鼓乐博物馆、古今通宝博物馆、老水车博物馆、西安花卉博物馆、红木雅居博物馆、天坛女性博物馆等系列形态各异、主题鲜明的博物馆。而曲江的最终目标,是构建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集群,打造“有建筑的地方就有博物馆,有景点的地方就有博物馆”,涵盖历史、艺术、宗教、科技、民俗、名人等不同领域的中国“博物馆之城”。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山西文物古迹众多,尤以地而文物丰富著称,人文景观独具特色。目前山西省共有部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16项,保护单位168个,位列全国第三;省级403项、保护单位723个;市级1534项,县级4010项。现有部级代表性传承人106人,省级815人,市级1855人、县级3502人。自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山西省非遗保护专项资金2.55亿元。已建成遍布全省各地的非遗文化展示场馆128个,传习所322个,特别是2017年8月山西省非遗展示馆正式开馆,山西省从此有了省级非遗宣传展示阵地。这些场所已经成为展示地方文化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基础研究工作方面,山西省现承担部级非遗研究课题6项,在全国率先出台《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存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多项等规章制度。在文化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山西省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据不完全统计,2011以来,各市、县共举办非遗培训550多次,参训人员2万余人。这些培训极大地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在抢救性保护方面,2016年,山西省承担文化部安排的抢救性记录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通过文化部评估。目前,正在开展对刘耀文(太原锣鼓)等35名部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并正逐步迈向规范化、系统化。2013—2015年,全省3家部级和14家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通过财政支持、企业自筹等方式投入资金9779万元,对核心工艺进行重点保护及复古性恢复等措施,实现了非遗活态传承。

二、山西非遗主题博物馆发展现状

目前,山西较有代表性的非遗主题博物馆有:山西中医药博物馆、老西醋博园、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本文详细阐述以上三个非遗主题博物馆,以了解山西非遗博物馆的发展模式,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1.山西中医药博物馆。

山西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于2013年12月25日,该博物馆位于太谷县,由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创办,这也是我国首个由民营企业成立的公益性中医药博物馆。山西中医药博物馆是经山西省文物局审核批准成立的专业性博物馆,是专业化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馆藏文物数量3000余件,涵盖中医药古籍、书刊,中药标本、制药器械、图片等多个类别。山西省中医药博物馆是一座以表现山西中医药历史文化及省中医院发展轨迹为主题,以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医药文化资源为宗旨,集中医药文物、药材标本的收藏、陈列和研究于一体的专业性博物馆,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博物馆。该博物馆分为珍宝馆、动植物馆、中医药技艺馆等三期工程,总投资50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为5000余平方米。先期开馆的珍宝馆收藏文物数量有2000余件,涵盖中医药古籍、书刊,中药标本、制药器械、图片等多个类别。馆内收集的展品仅仅产自山西的药用植物柴胡就达17个种类,极大地丰富了馆藏,也为参观者了解中医药史提供了更直观的途径。山西中医药博物馆分为:中医药史综合区、中药标本区、山西中医药特色技艺展示区、山西历代名医名药区和科普活动区。此外,还通过不断引进和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临时展览,向公众全面地展示与传播山西中医药文化,打造专业的文化平台,在群众中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营造了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2.老西醋博园。

中国四大名醋之首的山西老陈醋,从古至今一直以品质卓越、口感上佳而著名。东湖醋作为山西老陈醋传统品牌的代表,更是将其创新发展到了有史以来的巅峰,在全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都远近闻名。2013年6月,东湖老陈醋成立了山西福源昌老陈醋有限公司,建成了“华夏第一醋园———老西醋博园”,醋博园位于晋中市榆次区108国道旁,园区占地面积12766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4054平方米,其中可供参观旅游的“华夏醋园”面积仅传统工艺展示已达60%以上。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食醋行业或者说是酿造食品行业唯一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既保护了传统技艺,又形成了行业特色。醋博园将人类最早形成的醋文化进行整理、吸收和发扬光大,将山西老陈醋乃至中国醋的文化历史打造与国际接轨,将传统与现代、饮食与健康、知识与趣味完美结合。形成了知识养生、智慧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的新概念和以制造业为主的新型养生体系,通过“识五谷,会饮食;知五行,守规律;观五色,学养身;品五味,健脾胃;润五脏,能长寿”的健康理念,引导人们注重健康的同时提供更加健康的产品。老西醋博园建造了气势恢宏的薪传园,以传承“敬天法祖”和光大山西老陈醋酿制技艺为中轴思想,通过“如在”献殿、“敬天法祖”正殿及“天生一水”、“尔为盐梅”、“神而化之”、“亲民至善”、“既济薪传”五大展室的图片、实物等,向中外游人阐述了东湖人尊重天象地貌、尊敬传统法典规章的敬仰遵法理念,系统地将东湖醋文化与地域、历史、民俗、工艺及实物融为一体,展现出部级传承人带领新一代东湖酿醋人薪火相传的执着和拼搏精神。老西醋博园针对性地建造了醋疗养生体验馆,该馆依照中华文学精髓五行与五谷、五色、五步工艺和人体五脏对应而建设“老醋自然养生园”,该项目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展示东湖老醋的工艺、原料与人体养生哲学原理的奥妙所在,让来宾与游人在亲身体验的感受中,充分领略东湖老醋工艺的自然养生之道,亲眼目睹东湖老醋工艺、原料与国学文化的密切关联,亲身吸纳和感受东湖老醋的味道与气体对人体穿透健身、祛毒防疫的功效回归自然,更是获取知识、得到方法、修悟身心和酿造长寿的地方。

3.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

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又称平遥唐都推光漆器博物馆,建于2011年8月,是平遥推光漆艺文化产业创意园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面积及相关配套建筑近4万平方米,位于著名旅游胜地平遥古城东大街94号,毗邻清虚观、文庙、距明清街日升昌150米。推光漆器博物馆主要收藏、展览具有艺术和历史价值的中国漆器珍品和平遥推光漆器最高水准的大师精品。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由展销馆、精品馆、珍品馆、明清建筑群体验馆、明清家具馆组成,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漆器的历史沿革、文化、艺术与成就。展馆中汇集了多彩兼备的宋元漆器,千文万华的明代漆器以及以时代为主题的当代漆器共1.28万件。截至2017年10月,博物馆已成功举办了六届中国(平遥)漆艺博览会,受到了国家、省、市、县领导和部门的高度评价,年接待游客达到80万人次。2016年,平遥唐都推光漆器博物馆被评为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目前,在平遥煤化集团努力下,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逐步建设成为了一个集“生产销售、展览收藏、研发设计、旅游观光、创业孵化、漆树种植”于一体的唐都推光漆器文化创意园。并初步形成了“一馆一园七大基地”(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漆树种植生态园、传统手工制作基地、文化旅游商品基地、全国工艺美术院校实训基地、大漆使用推广基地、漆艺文化学术交流基地、4D奇幻文化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总体布局,累计投资达1.23亿元。中国推光漆艺博物馆已成为平遥旅游的新亮点。游客除可参观各地漆艺大师的精品漆器外,还可观看平遥推光漆器工艺流程的现场演示。通过这一形式,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平遥推光漆器艺术内涵。

三、成熟非遗博物馆的特色与亮点

博物馆是优秀传统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的展示地,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质资源、核心要素和发展动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也是一座资源丰富的矿藏。在国家对文博事业、非遗保护日益重视的环境背景下,“博物馆+非遗”的模式优势凸显,应利用好非遗元素,揉合博物馆文创衍生品的优秀设计,开发具备文化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受大众欢迎的文创产品,进而助力于文博事业、非遗保护,以及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1.以“人的活动”为核心的叙事策略。

传统博物馆是以“文物藏品”为核心理念,博物馆的所有功能包括收藏、展示、教育、研究都是围绕着“文物”而进行,而非遗博物馆应突破传统博物馆以“文物”为中心的展示理念,秉承以“人的活动”为核心的理念。这是一种与特定文化相适应的叙事策略,用传承人、艺人“说话”,将精湛的技艺和精彩的表演呈现给观众,而传统的“文物”展品只是起背景烘托的作用。发展成熟的非遗博物馆在非遗活态展演项目中应涉及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间音乐、传统戏曲、曲艺等门类,甚至延伸至民俗、传统舞蹈等门类,全面、立体地展现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现非物质文化的多元文化面貌和价值观,实现博物馆由“以文物藏品为本”向“以人为本”的理念转换。

2.将休闲娱乐功能提升到一定高度。

在西方发达国家,参观博物馆是市民休闲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种文化传统与社会风俗。而我国博物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宣教”功能的实现和提升,却忽视了生活水平提高后观众对于精神领域、对于文化休闲的需求。成熟非遗博物馆是用鲜活的活态展示和相应的静态陈列向观众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传播非遗文化,一定程度上实现其“宣教”的功能,不仅如此,非遗馆还要为观众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文化空间。例如,在非遗博物馆中设立的茶馆就是一个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场所,在这里,观众可以点一壶茶,免费欣赏戏台上的曲艺或戏剧表演,尽情享受休闲娱乐时光;剧场是另一个休闲场所,观众在这里可以欣赏非遗3D片以及各类非遗表演。非遗博物馆的手工技艺类活态展示能够实现展、销一体化,人们在欣赏工艺技术类非遗展演的同时,可以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非遗产品,体验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消费,实现消费娱乐。

3.艺术表达趋向通俗化、平民化。

一直以来,博物馆作为艺术作品的收藏和展出机构,难以打破艺术与生活的二元对立情形,博物馆“殿堂化”、“神圣化”,观众与艺术品的距离遥不可及。新博物馆理念倡导艺术的生活化,艺术家回归公众,艺术作品最大限度地与社会和公众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间的艺术,生在民间、长在民间,存在、发展于人民的生活之中,虽然因展示与保护的需要,民间艺术被搬进了博物馆,仍要最大程度地还原它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实现生活与艺术的统一。在非遗博物馆中开发工艺技术类活态项目,这样就能够打破艺术与生活的二元对立,让观众直接接触艺术作品,观众与传承人或大师可以直接对话交流,这样博物馆不光在学术层面,也在大众层面体现了文化遗产的价值。

四、对策建议

1.调动传承主体的能动性。

目前山西省非遗的生产性保护还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同时由于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医药本身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生产性保护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加强保护主体的引导与传承主体的参与。其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活动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比如帮助他们开拓与高校互助合作授课的平台、提供非遗产品销售的渠道、举办丰富多彩的与非遗传承有关的节日,比如设立“文化遗产日”、在电视、网络上帮助传承人宣传非遗产品等。非遗文化是真实地存在于民众生活中的流动的文化形态,非遗文化的传承主体是谁、他们做出怎样的努力直接决定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非遗产品质量的保证,因此非遗主体的参与十分关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为传承主体提供一定的经济收入,这是一种双向互益的保护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在生产性保护的过程中,要区分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的作用:政府不是传承的主体,并不直接干预传承,而是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负责做好组织、引导和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传承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

传承人是非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源泉与动力,非遗传承人培养环节的完善就是要使他们的传承行为得到规范,使他们承担的使命得以明确。就从目前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来看,首先需要拓展非遗传承人培养的来源途径。例如,由于晋作家具制作技艺不仅要求传承人完整掌握披麻、髯漆等晋作家具的制作技艺,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晋作家具制作技艺的传习中心一一唐人居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在传承人培养方面就拘囿于时代环境影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因此,应该拓展非遗传承人培养的来源途径,可以相关职业学校的木材、家具制作技艺、美工等专业联合起来,强化专业素养的同时加强文化素养的提升。此外,仅凭口传心授技艺难以达到更好地传承效果,还应对晋作家具制作技艺进行系统的整理,根据老艺人们的经验将晋作家具制作技艺汇编成册,以便新艺人学习领悟其中的核心技艺。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能够流传至今,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都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一贯的、恒久的核心技艺,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相关的培养环节则是保持这项核心技艺经久不衰的原动力。

3.组建专业性强的文创团队。

优秀的文博非遗创意开发,必须具有丰富知识的设计人才。台湾地区的非遗文创产业发展较早,特别是在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上,有不少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例,不仅定期举办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研习,甄选文创产业相关之研发设计团队,规划美学感知、文化创意、院藏文物及其数字加值应用等研习活动及互动课程,还提供台北“故宫博物院”资源及教育训练的平台,将创意成果及文化创意资产,转化为实际之生产或运用,藉此提升博物院相关文博创意产业的质量。组建一支合格的非遗文创设计人才,不仅要具备文博常识,还须一定的文化涵养,更要有纳古通今的无限创意,同时应注意避免生硬的,或触碰文化禁忌的,甚至完全背离文化审美的设计。要弘扬传统文化元素的生命力,打开山西文化创意走向世界的通道,就必须建立山西自己的非遗文博创意设计智库,来培养优秀人才,集思广益。随着非遗保护的纵深发展,山西高校、研究机构参与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非遗智库”也正在形成。应形成博物馆、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的非遗文博创意培训,培养“博物馆+非遗”深度认识、设计能力,激发积极性,用教育智库推动文博非遗创意衍生品的深度开发。非遗智库联合博物馆文创产业,能更好地为文创人才提供理论、技术支持,营造良好环境,着力吸引和鼓励文创产业领军人才,促进山西非遗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跃.文创在博物馆邂逅非遗之后[J].中国博物馆文化产业研究,2015(12)

[2]方云.试析“博物馆+非遗”模式下的文博创意衍生品开发路径[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11)

[3]王萍,康丹,刘敏.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昂普(RMP)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4]黄智燕,李伟华,曾清清.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博物馆类型研究[J].安徽建筑,2018(3)

作者:侯晓斌 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博物馆建设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qsyjzz/72506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