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的思考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2-09-26 03:09:47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的思考

【摘要】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阐述贵州历史沿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摇篮,了解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进而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流失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应对流失的办法。

【关键词】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核心的精神、技艺、经验,是人类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增进民族间交流、民族情感的纽带、是维护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文化基石。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无疑,它必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摇篮,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地。

一、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的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把人的精神、技艺、经验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在18和19世纪时期,没有非遗之说,但有学者提出将世界上的口头文化传统记载下来,笔者认为,这是开始了非遗之说的源头。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定义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推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步伐,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时间不长,相对较新,1982年的墨西哥会议第一次出现“非物质遗产(patrimoineimmatériel)”的概念,2001年,首次公布了第一批共19件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1]。

二、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我国古人类时期,贵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劳动,创造着贵州的远古文化、远古文明。从春秋至清代,经过了各时期的改朝换代,各个时代的改革、变迁,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生息在这里主要有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8个民族[2]。贵州这种多民族融合为一体的地区,它的历史与变迁都有着它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使其文化、艺术独具特色,文化丰富多元,在其文化的深层里,还可以看到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变迁,以及文化元素的多样性。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类有民风、民俗、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手工技艺等。至今,贵州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侗族大歌,海龙囤土司遗址;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苗族古歌、刻道、侗族琵琶歌、铜鼓十二调、木鼓舞、芦笙舞、傩戏、安顺地戏、彝族撮泰吉、木偶戏、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戏、思南花灯戏、侗戏、苗族服饰(刺绣)、茅台酒酿制技艺、水书、仡佬毛龙节等。贵州省一、二、三、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0项,传承人有45人,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达584项[3]。

三、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原因

贵州是多民族地区,在历史变迁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发展模式,反映出各地域历史、文化、地理、风土人情等有关的物质文化,而这些物质文化中所包含的非物质文化往往被边缘化而流失。1.外来文化的影响。贵州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口大量迁入,由于这些外来文化基因的影响,导致贵州文化的大融合,这些不同文化的积累、传递、传播、融合与冲突引起了新文化的增长和旧文化的改变,一些文化会越来越强势,一些文化会逐步被边缘化,甚至是被吞并、侵蚀,导致了我们的文化内容或结构发生变化,以至于一些文化品貌、文化风格、文化特征的流失。2.重视程度不够。人类历史发展至今,已经有很多辉煌的文化遗产,许多伟大的创造因岁月的流逝而被掩埋,没有得到及时保护,导致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此外,由于经济地位、教育水平的差异,职业、社会声望、权力的不同,造成了社会阶级和阶层关系的变化,导致文化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从而阻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3.地域经济落后。由于经济落后影响了交通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流传于偏远的山区,由于山高路远,山深地僻,交通闭塞,对外传播受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人们走不出去思想就落后,导致人们无心、无力去发展、创新原有的文化,以至于原有的文化无传承人,传承人无从查找,乃至于失传,最终该文化慢慢消失。

四、如何应对贵州非物质文化流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DNA,要确保民族精神和民族特性世代相传,在全球化背景下怎样来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认识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保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的重要性,顺利应付全球化对民族文化传统和地方性知识的挑战,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贵州非物质文化传承及创新,应对贵州非物质文化流失现象[4]。1.对贵州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展开以访谈、观摩、座谈会等形式的社会调查,获取第一手的实证研究资料,为科学总结提供经验支持,预防流失于未来。2.对新采集、深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拜访亲历者和当事人,挖掘不同角色的历史当事人,如: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作为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的茅台酒还应该去挖掘它的酒文化内涵,比如茅台酒的祭典仪式、茅台酒的传说等,经过深挖掘整理后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根基。其次,2015年7月海龙囤土司遗址申遗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否还包含有其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有待挖掘和拓展。此外,贵州遵义的“赤水十丈洞瀑布”被赞誉为神州又一奇观,还有被称之为“生物活化石”的部级桫椤自然保护区赤水四洞沟,以及贵州省内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等。这些无疑包含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进一步采集、挖掘、整理。3.积极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搜集、挖掘和整理“活史料”,拓宽研究视域,深化认识与理解,提炼富有创新性的理论和方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本土化、多元化体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文化,要到实地调查,搜集、挖掘、整理具有特色的东西,因为这种“活”的文化它自始自终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身口相传这种文化传递方式从而延续下来,以声、形和技艺这种表现形式来传承,因此了解这些“活”的文化对应对非物质文化流失现象至关重要,是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健康发展所提供的有益的参考依据,从而进一步明确我们所要保护或传承的民族文化传统中的核心文化因素,重视地方文化继承、发扬、交流,促进多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和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发展,减少、降低、杜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4.有针对性地选用抢救性、生产性、整体性、立法性等不同的保护措施,以传承模式有效保护的为基础,制定出科学的规划和实施方案,让专业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结成专业性、非营利性的保护团体,共同研究和探索,促进地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保护、传承、传播。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和发展诉求紧密联系,这些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地丰富我们的历史文化宝库,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我们要进一步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时代价值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其传播的能力增强、存在的空间做大、宣传的手段多元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今的生活产生共鸣,传递、传播、保护好这些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正确认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的紧迫性,因为消失的文化与文明不能再生,这是值得忧虑、重视的问题,等到我们的子孙在将来的一天,仅仅只能从历史课本中才能查到它精神、技艺、经验的时候,这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和遗憾。

[参考文献]

[1]韩永新.论新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剑南文学,2013,(10).

[2]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省志•地理志[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3]醉美贵州.贵州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Z].贵州百科信息网,2011.12.22.

[4]祁进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可行思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

作者:万彩霞;官琴;艾虹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的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qhxlczz/72036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