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统村落发展策略研究范文

传统村落发展策略研究范文

时间:2022-06-22 04:44:24

传统村落发展策略研究

《青岛文学》2018年第5期

摘要:近年来,乡村一直是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美丽乡村”政策、“乡村记忆”工程等的实施,为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传统村落也在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呼吁中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发展。但是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区域联动发展转变为如今城市和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区域联动下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是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以青岛市姜山镇西三都河村的发展规划为例,探讨区域不同联动下的传统村落发展,旨在为今后的传统村落发展提供新思路,为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新对策。

关键词:区域联动;传统村落;发展

传统村落是历史悠久、遗存雄厚的村落。冯骥才先生曾指出:“传统村落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是中国民族根性的文化。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近几年“乡村游”大热的情况下,传统村落在享受到由此带来的利益的同时,部分村落也遭受到了被过度“旅游开发”的冲击。2017年“两会”上冯骥才先生的一句“村落还没有准备好”引起人们的深思,找寻如何能使传统村落健康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传统村落现存状态

1.1传统村落发展缘起

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着五千年以上的农耕历史,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但在2011年以前,传统村落未引起广大人民的重视,贫穷、荒芜、城镇化进程的加剧等原因使传统村落以每年9万个的速度消失,传统村落的消失同时伴随着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民间文化和非遗资源的消逝,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决不能丢失、失不再来的根性遗产。2012年4月在冯骥才先生的倡议下,国家四部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的保护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经过4次审批,4153个村落记录在册,每次审批进入名录的传统村落不仅数量增多而且增速变快(图1)。由此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传统村落,开始考虑如何使传统村落在区域化与城镇化的冲击下得到保护与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变迁。

1.2传统村落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1.2.1村民缺少保护村落的自觉性,价值意识薄弱

传统村落是带有传承价值、历史记忆与地域特色的独特遗产,是蕴藏着我们民族基因与凝聚力的最后家园。但是村落中的村民世代居于此,难以认识到自己村落的价值,长久的贫困与荒芜使得村民迫切期待致富,期待拆除老屋,换盖新房。村落里积淀的历史与文化也不被村民们重视,村志的缺失使村庄的历史记忆渐渐被消除。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进越发促使村中的年轻人走出来,空巢化的村落使村民们更加失去了保护的意识。当传统村落旅游兴起时,经济利益的驱使加上村民自身对村落保护价值意识的薄弱,往往使传统村落面目全非,不复存在。

1.2.2过分旅游化与商业化,部分村落忽略甚至背离了自身的历史遗存与精神文化

旅游业是能够使贫困人民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健康的传统村落旅游发展能够很好地将传统村落传播出去,既可以让人们去欣赏它,感受历史脉搏与浓浓乡愁,又可以拉动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将传统村落盘活,还能够促使传统村落得到关注进而得到更好的保护[1]。但是目前在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畸形”发展,传统村落被过度消费,上百年的明清老建筑未按照历史遗迹进行修缮,反而用不搭调的材料进行抹灰与加固以作为民宿或店铺。还未进行保护规划的村落先被盲目旅游开发,“城市公园式”的造景、“移花接木式”的民俗表演让传统村落渐渐忽略甚至背离了自身的精神文化。过分的旅游化将使传统村落陷入“千村一面”的尴尬境地,不再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1.2.3传统村落孤立发展,缺少协同,达不到预定效益

传统村落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长时间的忽视与外来文明的冲击,一度处于急剧减少的状态。在传统村落渐渐得到重视、保护与发展的今天,许多村落已将旅游业作为其进一步发展的主导产业,但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村落往往仅依靠自身资源与特点进行开发,忽略了区域内的优势资源。一个传统村落的自身资源是有限的,而发展旅游需要多重吸引力,单一的吸引力不足以使村落单纯依靠旅游业得到发展,同时过分依赖村落自身,往往导致资源被过度利用,从而出现过分旅游化的场面,进而使传统村落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反而让传统村落在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下“疲惫不堪”,发展渐渐陷入尴尬的局面。总而言之,传统村落的发展目前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存在较多问题,迫切需要多样化、地域化、系统化的发展方式指引,同时传统村落的发展需满足“保护优先、活态传承”的根本要求。下面将立足于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着重探讨区域联动下的传统村落发展方式。

2区域联动下的传统村落发展策略

2.1点面结合,彼此之间借势发展

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的传承载体,具有自己独特的吸引力。村落内传统的风貌肌理、狭窄曲折的巷道、留存上百年的古建筑、记载着历史的传统要素、流传至今的民俗民风皆为村落独特的吸引点。村落所在的区域(一般指行政区域)往往有更加丰富的资源,地域的相近使得自然资源与民俗传统具有同质性,而这些分散分布的资源由于缺少系统整合而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因此传统村落与其所在区域相当于点与面的关系,传统村落内的闲置土地资源可作为整合、展示区域内分散优质资源的平台,传统村落依靠其自身的吸引点,带动区域内相关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2]。同时区域内具有同质性的资源整合能够在不违背传统村落自身历史价值的基础上丰富传统村落的内容,增强核心吸引力。传统村落的“点”与所在区域的“面”之间彼此结合、彼此借势,能够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区域整体的发展,达到双赢的效果。

2.2相近资源汇集成群,增加区域凝聚力,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

地域的相近确定了传统村落与其周边区域存在相似的历史文化与脉络,传统村落的分布往往具有联聚性,当将一定范围内的传统村落串联整合,组成传统村落群时,传统村落彼此间的凝聚力将大大加强且吸引力与影响力会得到大幅提升。传统村落群的组建将历史文化相近又存在细微差异的村落凝聚成团,不仅可以放大传统村落的优势与魅力,增强旅游吸引力,拉动经济效益,而且“聚沙成塔”的传统村落群更容易引起政府及相关人士的关注,进而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支撑与巩固其发展。

2.3差异优势资源互补,增强区域吸引力,提升传统村落整体发展

传统村落的发展除了可依靠同质资源的积聚,村落周边差异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样可以作为推动传统村落发展的助力剂。传统村落周边的其他性质旅游资源可与传统村落作为联合吸引点,通过资源互补,产生交叉吸引力,达到1+1>2的吸引效果。通过联动发展传统村落及周边特色互补景点,可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达到最大限度利用,并极大地提升吸引力,满足游客一次行程多层体验的感受。如此既可以提升传统村落的知名度与游览量,又能达到区域一体化发展[3]。

3青岛市姜山镇西三都河村在区域联动下的发展策略

3.1案例简介

西三都河村位于青岛莱西,是一座保存有较多明清建筑的传统村落,而且是莱西市唯一的省级传统村落。在对西三都河村的保护发展规划中,主要分为保护规划和发展规划两个部分。其中保护规划的重点为保护村庄的明清建筑、历史要素、传统空间肌理,及村庄内部现存的携带有历史信息的要素构件;发展规划立足于村庄本身,着眼于整个莱西,乃至站在青岛市的宏观角度考虑村庄的下一步发展。借助村庄自身作为省级传统村落的优势,将莱西市的优质资源,例如食文化资源、非遗资源等皆汇集于此,使西三都河村作为展示莱西特色的平台,以此丰富村庄的旅游资源、扩大村庄的影响力。同时利用区域优势,首先与周边的6个部级、省级传统村落联聚在一起,组成传统村落群,提升整体吸引力和凝聚力,其次与附近的其他2处旅游景点(姜山湿地公园、华山高尔夫球场)功能互补,联动发展,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促进区域整体发展。

3.2不同角度的区域联动策略

3.2.1传统村落与行政区域内的文化资源联动

西三都河村现保留有较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具有传统空间肌理的街巷空间,树龄600余年的黑檀古树和200余年的古松柏以及龙华河古河道,传统资源丰富。莱西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与食文化资源,其中非遗资源包括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莱西秧歌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莱西砖雕等,食文化资源包括众多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名吃。通过整合莱西的非遗文化资源与食文化资源,能够作为吸引客流的重要支撑。西三都河村凭借自己作为省级传统村落的优势,可作为展示莱西资源的平台,通过自己的名声“以点带面”,带动整个莱西的发展;莱西通过自己的众多资源“以面推点”,支撑和巩固西三都河村的吸引力与影响力。莱西市与西三都河村作为“面”与“点”相辅相成,彼此促进,通过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将资源利用进行最大化,达到地方与区域的共同发展。

3.2.2跨行政区域传统村落群联动

西三都河村周边区域内分布有青岛部级、省级传统村落7个(青岛共10个),彼此之间联系密切,皆为海商文化时期遗存下来的传统村落(图2)。但村落之间又各具特色,其中西三都河村在历史上为通往金口港的重要过往村庄,村内遍布客栈,属于典型的商埠文化村庄,且抗日战争时期于本村爆发了著名的三都河战役,老建筑遗留的枪眼沉淀着战役文化。雄崖所村以海防文化闻名,村内至今保存有海防时期的城墙,极具纪念意义。凤凰村以仕官文化为特点,而且村内现保存有清朝三品官员的宅邸,村民们崇尚读书、喜好读书,至今村内路边仍然随处可见读书的老人。李家周疃村内的李秉和庄园代表庄园文化,体现了当年大户人家的繁荣景象。西栆行村与南里村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代表村落,至今传承着上千年的农耕文化,具有历史意义。当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组成传统村落群时,传统村落的特色资源优势被放大,村落文化在得以传承的同时作为旅游发展的主要吸引力,既扩大了传统村落的知名度,又增强了传统村落间的凝聚力,同时提升了传统村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2.3传统村落与周边特色旅游景点互补联动

西三都河村作为传统村落,拥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及传统风貌的街巷肌理空间,战役历史为村庄增添了革命特色,极具观赏与体验价值。而村庄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有2处风格各异的旅游景点,分别为姜山湿地公园和华山高尔夫俱乐部。姜山湿地是以城市湿地环境为特色的集休闲、度假、居住、会议、办公多位一体的湿地保护生态园区,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成功在此举办,极大地提高了湿地公园的知名度与吸引力;华山高尔夫俱乐部于2004年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主要经营36洞高尔夫球场、公寓、别墅、餐饮娱乐等,消费人群涵盖市区及周边以及韩国。西三都河村位于2处景点之间,且距离姜山湿地公园12.6km,距华山高尔夫仅有1.6km,便利的交通为三者的联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图3)。湿地公园、传统村落、高尔夫球场3个旅游景点各具特色,三者作为互补景点联动发展,扩大了目标游客群,增强了吸引效果。通过将三者串联成便捷的旅游线路,使游客们来此既享受到自然休闲风光,又体验到传统村落风情,一游多体验,从而使村庄和2处旅游地的资源达到利用最大化,不但提升了村庄的综合效益,而且促进了区域的进一步发展。

4结束语

城镇化与区域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大形势下发展传统村落是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区域化对于传统村落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传统村落的特殊性使得其发展要以保护为先。合理的区域联动式发展既符合区域一体化的大形势,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传统村落的发展,且能够将传统村落的发展融入区域的发展,集约资源、整体利用,创造多样化的产业,提升区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4]。在目前传统村落面临空巢化、过度旅游化等问题的情况下,可考虑结合传统村落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域联动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圆刚,程静静.乡村旅游与区域发展的联动研究:以徽州古村落为例[J].中国外资,2012(10):185-187.

[2]周晓娟.城乡统筹视角下的上海村庄产业发展规划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4(3):28-34.

[3]吴丹.城乡统筹背景下旅游产业导向型村镇规划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4]贺培育.找寻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视角:评《“大湘南”旅游圈的构建与区域联动模式选择及实现路径研究》[J].经济地理,2016,36(4):208-208.

作者:聂琳琳;李兵营;史宏祺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传统村落发展策略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qdwxzz/71554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