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创新驱动发展评价与实证研究范文

创新驱动发展评价与实证研究范文

时间:2022-06-06 09:33:04

创新驱动发展评价与实证研究

《青岛画报》2018年第5期

摘要:基于创新驱动发展内涵的理解,建立基于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驱动、创新发展的评价模型,结合青岛的特点,构建青岛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15年青岛创新驱动发展指数进行实证测算,评价青岛五年创新驱动发展成绩,分析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指标体系;评价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完善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将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但目前尚未出台明确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体系。吴优、吴海建、王进富、李燕萍等学者基于各自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理解和评价侧重,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具体指标来看,更多地结合了创新能力评价、创新型国家及创新型城市评价等,局限于创新投入与产出评价模式,难以体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全过程。此外,上述研究的实证分析对于城市层面创新驱动发展的纵向评价较少,多为横向比较,然而城市间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的差异,决定了横向评价结果对于城市管理决策的参考价值低于纵向分析。

一、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与评价模型

1.概念内涵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理论渊源、科学内涵、科学评价等就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渊源和科学内涵研究是评价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王海燕[1]、张利珍[2]等研究认为,“创新驱动”源于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创新驱动阶段对应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和财富驱动阶段,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之一。2016年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3]。可见,创新驱动发展属于经济学概念,包含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诸多方面,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新境界和新阶段。对于创新,代明[4]、王蕾[5]、辜胜阻[6]等研究认为,自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以来,创新理论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创新内涵也在继承熊彼特思想的基础上被不断扩展,如今已被用于表达人类所有的创造性行为:不仅有企业(家)创新、技术创新,还有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科学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教育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等,是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2.评价模型基于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从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驱动和创新发展等四个方面评价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指数评价模型(如下图所示),将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概括为:社会投入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开展创新活动———创新活动驱动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等———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青岛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实证研究

1.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针对性、权威性、数据可得性等原则,构建青岛创新驱动发展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构成(见表1),指标选择以相对值指标为主,以绝对值指标为辅,综合评价青岛创新驱动发展情况。为保证指数测算结果的客观公正,所有指标原始数据均来源于《青岛市统计年鉴》和《青岛市科技统计报告》等官方机构统计资料。同时鉴于各指标的影响和作用,通过专家打分,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指数合成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指标同向化处理:对与创新驱动发展指数呈负相关性的逆向指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取倒数,使所有指标都正向化;其次,标准化处理:采用均值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最后,指数计算:标准化处理后数据加权计算后得到年度得分,以2011年为基准年,各年度得分与基准年对比,得到近五年青岛创新驱动发展指数。

2.评价结果与分析“十二五”时期,青岛创新驱动发展指数快速增长,以2011年为基数100,2012-2015年青岛创新驱动发展指数分别为105、114、130和148(见表2),年均增长率达到10.3%①,表明青岛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总体来看,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驱动和创新发展四个一级指标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其中,创新驱动指数表现最为突出,2015年为195,年均增长率达到18.2%,对青岛创新驱动发展指数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5%。其次为创新发展指数,2015年为140,年均增速为8.8%。2015年,创新要素指数和创新主体指数分别为129和121,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6%和4.9%。可见,“十二五”期间青岛创新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要素不断优化,创新驱动能力大幅提升,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①创新主体规模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从创新主体指数的两个二级指标来看,创新型企业指数增速较快,2015年达到133,年均增长7.4%,高校院所指数稳步增长,2015年为112,年均增速为2.9%。一是创新型企业方面。“十二五”时期,具有较高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番,2015年达到964家,较2011年增加559家,增长138%。2015年设有开发机构的大中型企业占大中型企业总数比重为24%,说明近1/4的大中型企业具有持续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二是高校院所方面。作为知识创新体系主体的普通高等院校和独立科研机构,2015年分别达到24所和54家,较2011年分别增加了2所和7家。可见,“十二五”期间,青岛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高校院所实现平稳增长,创新主体的实力不断增强。②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创新生态体系日趋完善。从创新要素指数的3个二级指标来看,“十二五”期间,资本要素指数增速最高,达到9.7%,2015达到145;环境要素指数达136,增速为7.9%;人才要素指数为112,增速为2.9%。

一是人才要素方面。反映人才储备指标的百万人口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实现小幅增长,由2011年的3.31增加到2015年的3.54万人,2015年青岛高等学校在校生数达到32.2万,比2011年增加3.1万人;反映创新人力资源投入强度的每万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保持年均4.1%的增速,2015年达到83.4人年。二是资本要素方面。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84%,较2011年增加0.3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4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7位;企业R&D投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35%,比2011年增加0.21个百分点;天使投资基金总数达到11只,基金总额超过11亿元。三是环境要素方面。“十二五”期间,反映经济基础和实力的人均GDP由7.6万元增加到10.3万元,固定宽带互联网接入率由74.89%提升至100%。综上可见,“十二五”时期,青岛在人才要素、资本要素和环境要素方面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善。③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活力。“十二五”时期,创新驱动指数增长态势迅猛,年均增长率达到18.2%。从创新驱动指数的3个二级指标来看,2015年,创新驱动发展指数达232,实现年均23.4%的快速增长,开放创新指数为185,年均增速16.6%,制度创新指数为166,年均增速达到13.5%。一是科技创新方面。2015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3件,是2011年的3倍,比全国平均水平多8件;每亿元R&D经费技术合同成交额较2011增长1.69倍;百万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37.27件,是2011年的2.18倍;每万人科技论文数为24.86篇,较2011年增长53%。

二是制度创新方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审结量达到1172件,“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7.7%;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获所得税减免额达到22.95亿元,是2011年的2.75倍;简政放权使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新创办企业数量超过7.5万家,是2011年的3倍多。三是开放创新方面。2015年,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数达到17个,占全国总数的3.2%,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共有126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设立项目,较“十二五”初增加近30家。可见,“十二五”时期,青岛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制度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开放创新水平不断提高。④创新发展成效显著,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十二五”时期,从创新发展指数的3个二级指标来看,辐射引领指数增速最快,2015年达到180,年均增长率达到15.8%,提质增效指数为153,年均增速为11.2%,结构优化指数为114,年均增速为3.2%。一是结构优化方面。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11年的38.95%增长到2015年的4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113.42亿元,保持全省首位排名;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12%,较2011年提高3.61个百分点。二是辐射引领方面。万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1年的0.021增长到2015年的0.082亿元/万人,翻了两番;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9.65%,比2011年提高2.58个百分点。三是提质增效方面。“十二五”期间,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1.08提高到16.44万元/人,万元GDP能耗由0.25降低至0.16吨标煤。表明“十二五”期间,青岛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辐射引领能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

三、青岛创新驱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虽然青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速较快,但在副省级城市中仅排第10位,与排名前三的深圳(5582家)、杭州(1883家)、广州(1864家)差距较大,因此亟待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围绕产业发展梯度培育初创期、成长期和壮大期等各类科技型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重点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而从11个二级指数来看,人才要素指数年均增速最低,不足3%,主要是高等院校和研发人员数量增长缓慢。因此,一方面,聚焦中科系、高校系、央企系和国际系“四条主线”,加大高端研发机构引进建设,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另一方面,围绕青岛创新发展的需求,加大“顶尖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水平人才团队引进、培育力度。提升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能力。“十二五”期间,创新发展指数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结构优化二级指数增速缓慢,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仅比2011年增加2.0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0.1%,而深圳、苏州占比分别达68.0%、48.7%。因此,一方面,靶向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建设海洋、高速列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十大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另一方面,提升创业孵化服务能力,强化技术转移服务,优化创新服务生态体系,进一步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郑秀梅.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内涵与评价[J].中国软科学,2017(1):41-49.

[2]张利珍,秦志龙.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4):83-90.

[3]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新华网[Z],2016.

[4]代明,殷仪金,等.创新理论:1912—2012———纪念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首版100周年[J].经济学动态,2012(4):143-150.

[5]王蕾,曹希敬.熊彼特之创新理论的发展演变[J].科技和产业,201212(6):84-88.

[6]辜胜阻,李洪斌.创新驱动战略的五大特征和五大机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9):9-12.

作者:蓝洁;王志玲;吴宁;厉娜;刘瑾 单位: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创新驱动发展评价与实证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qdhb/71499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