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时代的探索式英美文学教学范文

网络时代的探索式英美文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2-05-09 04:25:25

网络时代的探索式英美文学教学

《欧美文学论丛》2013年第0期

摘要:英美文学课程肩负着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双重任务。英语专业的根本在于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英语思维的扩展,而文学能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网络时代的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更加欠缺,因此探索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亟不可待。本文指出课堂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人文性,引入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并利用影视作品来辅助教学。教师应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英美文学;网络时代;探索式教学

英美文学课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英美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理解、鉴赏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虞建华教授指出:“外国文学是学好外语难以回避的途径。”[1]由此可知,文学课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课堂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注重人文性,引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并充分利用影视作品的辅助作用,探索网络时代的文学课教学。

一、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课堂应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于英美文学课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课堂的组织者。由于文学课是大班教学,互动性不强,部分课堂活动无法展开。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重心仅放在讲授知识点上面的话,课堂趣味性会减少很多,同时也体现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系统性讲授文学背景、文学理论及批评手法等,然而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整个课堂变成了教师独白。教师讲得吃力,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效果不尽人意。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学习成为被动接受,机械性的过程。由于文学课程课时有限,教师课堂上不可能给学生大量阅读时间,课堂上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教给学生阅读分析文学作品的技能,并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分析文学作品。课后阅读任务布置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应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给予其充分的自主权,不要求学生阅读同一部作品,回答同样的问题。例如,学完英国文艺复兴这一章后,可让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相关戏剧、诗歌作品。学生也可选择阅读培根的散文,或者将相关影视作品与名著结合起来。阅读不仅是简单的阅读,而是任务型阅读。学生在阅读之后须完成一定的任务。可撰写读书报告对作品写作风格、主题、人物形象刻画等进行评价,也可写读后感,发表自己的观点,抒发情感。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故事情节进行缩写改写,甚至尝试戏剧诗歌散文创作。同时鼓励学生记录经典名句并背诵喜爱的句子表达方式。总之,无论阅读本身还是阅读任务,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应利用好多媒体及网络资源。传统的学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学生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也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文学资料,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等对知识进行筛选,有助于思考问题,提升对文学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还可打破传统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沟通交流,互相学习。

二、注重人文性

笔者所教班级选用教材是将文学史和作品选读结合在一起编排的。这种先讲文学史再进行作品分析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重心放在教师讲解上面,对学生的参与度要求不高。教师一般先介绍时代背景、文学流派作家生平,然后分析其作品特点,最后再节选教材上的选读进行分析。由于课时限制,课堂往往头重脚轻,留给作品赏析的时间不够。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兴趣,甚至误解了文学课的本质。学生把文学课当成一门死记硬背的课来学习,部分学生学习心态比较功利,认为上文学课的目的就是提高英语专业八级成绩和考研成绩。带着这种心态上课,文学课的性质就变了味。英语专业的全称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这就意味着英语专业的重心分两块:语言和文学。然而,在如今浮躁的年代,很少有学生能静下心来读读名著。学生将大量时间花在考级和拿证上面,却忽视了英语专业的精髓。语言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通过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对英语的领悟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因为在文学的民族宝库中蕴藏着民族语言的精华。[2]在这种形势下,文学课更应该注重人文性的培养。课上课下都应该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并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英美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反复的主题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爱情,20来岁的学生对爱情是很憧憬的。教师课堂上可多选取与爱情相关的作品。学习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诗歌《一朵红红的玫瑰》时,可以请学生上台朗读,体会诗人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同时也可结合中国古代的爱情诗来讲解。例如李商隐的《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以及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在,人们对爱情的追求是亘古不变的。学习莎士比亚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可将其与中国文学巨著《红楼梦》、《牡丹亭》等作对比。通过让学生阅读爱情文学作品,可以增强其对爱情的认识,培养正确的爱情观。英美文学课注重人文性的培养,还应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方面。英语专业毕业生与其他专业毕业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应具有良好的中西文化修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因此,英语专业学生有必要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化,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学贯中西的人才。而文学正是文化的深层次内容。文学作品是英美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了解英美社会不同时期的各个方面,增强对英美文化的了解。

三、引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作为专业外语院校,女学生人数居多,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文学课对学生人生的启发作用。尽管学生都是90后,但是社会上男权思想也很严重。部分女生抱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不愿意吃苦耐劳,踏踏实实工作。在这种环境下,教师有必要在文学课堂上灌输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文学课教师承担着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任务。如果教师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当然,课堂上也得考虑男生的感受。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并不是将男生对立起来。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女性在人类历史以及社会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男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女性,打破男权至上的观点,树立起男女平等的意识。从英国文学作品《简爱》和《傲慢与偏见》能窥探出19世纪英国人的婚姻观。当时女性社会地位比较低,经济上不独立,因此在婚姻选择方面非常注重男人的经济条件。同时女性主义思想觉醒,部分受过教育的新女性开始追求地位平等、灵魂上有交流的伴侣。了解当时英国人的婚姻观对当今大学生婚恋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学习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教师应将女性主义批评与女权运动区分开来,避免用偏激的观点来指导文学阅读。纵观英美文学史便可知女性作家的数量远远少于男性作家的数量,作品数量也比男性作家差一截。这与女性地位低下,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出版作品受限有很大关系。因此早期的女性主义批评主要为女性读者对男性作家作品的批评。从女性的角度来阅读男性作家作品,很容易发现对女性形象不公正的刻画。女性通常被简单划为天使型女性和妖妇型女性。天使型女性满足了男性的心理期待和审美意向。她们温柔贤淑,逆来顺受,富有自我牺牲精神。《李尔王》里的考狄利娅就属于这一类女性。而《驯悍记》里的凯瑟琳娜与华盛顿•欧文《瑞普•凡•温克尔》中的温克尔太太属于恶毒聒噪的泼妇形象。在库柏的拓荒文学作品中,女性的角色和活动都只占很少一部分。这与当时女性的活动主要在家,处于从属地位的社会现也属于这种类型的女性。还有一些男性作家在作品中鲜有女性形象。女性作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现得更为明显。从早期女性作家如奥斯丁、勃朗蒂和乔治•艾略特等人的作品中已经能看出女性主义的觉醒。20世纪早期,伍尔夫提出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于传统作品中把女性形象天使化或妖魔化的现象,她认为这实际是男性社会歪曲女性的一个例证。因此,伍尔夫提出了女性意识的重建问题,包括扩大自身生活空间,不断丰富生活体验,以及建立女性自身的价值理念等。在其名著《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她呼吁女性拿起笔来“写各式各样的书,无论题目是多小多大都不要犹豫,写作是对你们自己有利的事,对整个世界有利的事”。[3]

四、重视影视作品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运用

大量文学名著被搬上银幕,这对学习英美文学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材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所涉及作家作品的不同来选择电影在教学中使用的比例和方法”。[4]例如,学习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诗歌时,可播放讲述济慈与其女邻居爱情故事的电影《明亮的星》。电影名改编自济慈同名十四行诗BrightStar。赏析该首诗歌的时候,可让学生同时观看电影相关片段,通过诗人与女孩的爱恋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人济慈与爱人芬妮之间不因生死阻隔的爱情。学生亦可模仿电影中的诗歌朗诵片段来朗诵诗歌。诗人与爱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对于憧憬美好爱情的大学生来说甚是感人,很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不落入英语诗歌难懂枯燥的俗套。学习美国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的时候,教师可采用电影导入的手段。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关于诗歌的电影。电影中基廷老师在课堂上高声朗读惠特曼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诗歌原本是悼念遇刺美国总统林肯的。林肯总统在诗中被喻为带领美国人民驶向自由港湾的老船长。而影片中,“船长”一词被赋予了多义性,它成了基廷老师的绰号和惠特曼精神的代名词,亦喻指对“自由”的呼喊。通过观看基廷老师课堂朗诵诗歌片段,教师可给学生设问:“老船长在影片中象征了什么?”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就影片中基廷先生的形象进行分析,指出老船长是自由的象征,随后进入诗歌赏析阶段。影视作品还可与文学术语名词解释相结合。学生普遍认为文学术语枯燥难懂。如能将电影与文学术语有效结合,名词解释记忆将变得容易许多。由于距离现代社会太遥远,英国中古文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其中有几个必须理解的词条,例如“圆桌会议”和“骑士精神”。如果按部就班地讲解,学生未必会理解透彻。教材节选的材料是英语韵文浪漫诗的杰出代表《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其题材属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传说系列。它以巨大的艺术表现力反映了骑士制度的理想,是中世纪封建贵族文化的精髓。尽管名气很大,学生却认为没意思。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要其理解诗中体现的骑士精神不太容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一件棘手的事情。这时教师可选择电影《亚瑟王》来辅助教学。影片中的亚瑟是一群骑士的首领,他第一次提出用圆桌开会,以彰显平等的理念。学生通过观看电影,能够直观地感受骑士精神,即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诚实、公正和灵魂。了解了骑士精神,对《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中的故事情节就容易理解。

五、结语

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英语专业毕业生不仅应精通语言,更应了解英美国家文化、文学与社会。“文学试图揭示人类自身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关于人类生存意义与价值的深刻内涵大多深埋在文学作品里,以隐喻、密码等象征形势隐藏于文学作品里。”[5]英美文学课肩负着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双重任务,应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弘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与审美观念。

参考文献:

[1]虞建华.“致知”是一种最高的学习[J].郑州大学学报,2002,(5):8.

[2]方平.欧美文学研究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M].王还,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128.

[4]梁钫.论电影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理由、原则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11,(5):65.

[5]林燕平,董俊峰.英美文学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2,10.

作者:张洁平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商务英语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网络时代的探索式英美文学教学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omwxlczz/71417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