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数据下的地震信息播报范文

大数据下的地震信息播报范文

时间:2022-04-16 05:02:11

大数据下的地震信息播报

《内陆地震》2017年第4期

2018年2月12日18时31分,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9.37度,东经116.67度。地震发生后2分钟,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于18时34分完成了消息推送,地震速报微博也同步自动了速报参数,截至次日中午单条微博阅读量4415万,累计互动近16万人次。中国地震台网的合作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也同步进行了自动和定向推送,包括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网、微博、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腾讯新闻、阿里大鱼、手机百度和百度地图等,其中像央视新闻客户端进行了全网推送,触达用户高达7200万,1分钟覆盖1亿网友的公共服务能力再次得以呈现。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很多媒体已经开始探索机器人写稿并应用于各种领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形成新的挑战。但是真遇到如地震这样的突发事件,政务微博的关注量是最高的,转发量是最大的,评论中语言都是正向的,例如祈祷、平安、救援等。大数据为地震灾害救助提供了精细化、动态化的预警方案设计。当地震来临,公众希望得到更多的背景信息,中国地震台网为此开发了地震新媒体的机器人,可以自动产出十多项内容,比如某地发生地震了,公众亟需的海拔、热力人口图,周边的历史地震、历史地震分布图、村庄、乡镇、县城、天气等信息,5秒钟就可以实现信息输出。

一、以人为中心

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包括上海、南京、成都等大半个中国都有震感。2008年传播地震消息的是电视台,地震部门用10分钟的时间写出消息简讯传给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才能口播出去,观众知道消息时已经过去半个小时。所以地震部门、地震台网这几年在新媒体上做了很多的工作,目前有地震速报的APP、地震速报微博,还有云平台开发的网站。而地震台网的客户端和云网站全链条是没有编辑的。地震一旦发生,产生地震波传到地震台站,地震台站记录以后传到区域网络中心,再传到国家中心,我们的系统立即实时监控处理,发到平台,平台不用做任何审核,通过今日头条等新闻客户端,直接推送到用户的手机上,全链条是全自动的。如近期重庆市武隆区2017年11月23日17时43分发生5.0级地震,发生5.0级地震时,地震局监测是4.6级,中国地震台网与今日头条实时链接,今日头条是精准定向的,一开始第一时间把4.6级的信息推给重庆的80万用户,后期人工复核是5.0级,今日头条用智能分析把5.0级推送给全国两千万用户,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形态。现代传播方式无论发展到什么状态,新闻工作、系统工程工作、地震工作最重要的还是围绕人。每当比较大的地震的时候,第一个关心点就说这个地震当地有没有人,有多少人?2008年汶川地震8.0级记忆犹新,但是2001年中国还发生过一个8.1级的地震,那次地震在昆仑山西口,只是震中500公里都没有人。所以那次地震就被当成纯粹的自然事件,对人类没有影响。2012年4月2日上海发生1.2级的地震,“上海”发了一条微博迄今为止都是转发量最高的,因为对人有影响的事用户才关注。所以地震的大数据也是以人为中心。

二、权威

地震发生后,地震新媒体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大家分工协作,包括热力图自动和手动绘制、关注网友评论,包括震情和灾情反馈等,以及多平台内容编辑、消息与推送等。地震速报微博除了自动的地震参数外,还了多条由机器人产出的地震相关背景信息,如地震人口热力图、多比例尺震中位置、震中5公里范围的村庄、20公里内的乡镇及分布图和周边县城及分布图等。地震发生以后人们的诉求是关心当地有没有人,有多少人。政府有一个人口户籍数据,户籍数据在中国大经济背景下不准确,现在流动性非常大。这时候我们要通过手机确定人数,我们绘制了手机代替人的存在的人口热力图,人越多颜色越深,人越少颜色越浅。(图1)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九寨沟地震,地震本身伤亡非常轻,但是震中周边有酒店,山路的滚石造成了一定的伤亡。这个震中周边20公里是2万人,有一个乡镇。公众关心周边有没有更大的集聚。经核实景区晚上9点关门,景区里没有人,所以我们迅速地把地震一级响应变成二级,事实上证明这个是很准确的。当我们拥有数据后,最后一步就是机器人写稿。新闻消息写作有一个格式模板,就是几点几分哪里发生什么事。但是对于地震信息大家的诉求就是能不能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内容。机器人就是这样丰富我们的内容。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的基础数据来自于互联网,系统运行在云计算平台上,通过地震新媒体对外服务,对接互联网平台实现广覆盖。如新华社客户端、央视客户端、今日头条、企鹅号或者百度地图。机器人的自动写稿的速报参数有十三、四项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六到七张,直接拿出来媒体可以当新闻图片,机器人都可以自动绘制。机器写稿就是几百字、几张图、几秒种、几亿用户,自动对接。比如2018年1月20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4.8级地震,分解一下:有一个标题;一个参数(图2);一个热力图(图3);三张震中分布图(图4),我们的要求是第一张图看到县,第二张图看到镇,第三张图看到村;三张对应的地形图,包括海拔,时间等信息;周边乡镇距离图(图5);历史地震(图6);震中介绍。

三、积极回应

地震新媒体团队时刻关注网友评论,及时上报网络舆情动态。比如2月12日18时31分的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地震,当天晚上8时左右,网友们除了报告震感外,也开始出现了多种关切,如为什么发生这次地震、今晚有没有余震、能不能回房间睡觉,之后又出现了多个版本的地震谣言,尤其在微信朋友圈传播甚广。我们及时和专家团队沟通,在得到授权后第一时间了明确的地震预报会商意见,该趋势判定意见极大安抚了网友们的焦虑情绪,这条消息得以极其广泛传播。针对网络上出现的多种谣言,我们通过地震速报微博及时进行多次辟谣,辟谣的内容在多个互联网平台进行联动传播,有效遏制了地震谣言的后续影响。

四、协同工作

地震新媒体除了自身的公共服务外,2月12日晚还和“北京”微博矩阵,人民网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客户端、今日头条辟谣团队、微博辟谣团队进行了密切协作,使得地震部门的权威消息得以更大范围的传播。地震新媒体平台的地震速报参数和相关图件被全网引用,通过地震速报微博权威包括辟谣等内容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天天快报、一点资讯、凤凰新闻等采用并二次传播,很多客户端是全网推送,使得这些权威消息及时稳定了社会情绪,有些遏制了谣言的传播。2月12日晚,仅地震速报微博就了15条相关微博,截至2月13日中午,累计转发4.4万次,评论6.9万次、点赞13.5万人次,总阅读量9500多万,接近1亿人次。地震信息播报,更多的是通过技术、通过网络,通过新媒体的服务形态服务于更多的用户。地震台网是政府部门,生产全部的地震消息,把消息出去服务于大家。不论用户安装的是什么平台,我们都可以把地震信息快速、准确地发送给全国用户。有句话说媒体人不是到达灾区就是在去往灾区的路上,但人即使再快也赶不上机器写稿的速度,如果到不了现场又特别想知道现场的破坏情况,现在就是依靠网友和大数据的力量了。

作者:侯建民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数据下的地震信息播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nldzzz/71344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