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海归教师在高校适应情况分析范文

海归教师在高校适应情况分析范文

时间:2022-01-02 03:43:20

海归教师在高校适应情况分析

摘要: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数量逐年增加,海归人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为了帮助海归教师在国内高校平稳“着陆”,高校应从科研、教学和生活等方面为其搭建服务平台,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国内高校的“土壤”,以此达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海归教师;高校;科研;教学;生活

近年来,我国赴海外留学人员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归国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出国留学人员的人数已经达到60.84万人,相较于2012年增加了20.83万人,增幅为52.06%;2017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48.09万人,相较于2012年增加了20.75万人,增幅为75.89%。在留学人员中,学成后选择返回祖国发展的人员已经超过八成。[1]早在2012年12月的调查显示,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担任校长职务的留学回国人员占78%,聘任为博士生导师的占63%,担任部级、省部级教学、研究基地(中心)、重点实验室主任职务的占72%。[2]由此可见,高层次留学人才在我国科技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在海外留学人员数量不断增多、高校师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当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跟进,了解海归人员对国内高校土壤适应状况显得十分必要:一方面,帮助行政部门完善相关管理体系或规章制度。面对海外高层次人才这样的新兴群体,目前我国不少高校的相关管理工作还比较稚嫩,一切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海归教师适应状况有更多了解,就可以有效地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有助于建立新的政策体系,从而对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海归人员的思想状况,把握此群体独有的需求或思考方式,在为他们提供服务时能更加人性化、个性化。

1海归高校教师在科研、教学和生活的适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科研上,包括、课题申报、学术人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1.1归国后,海归教师发表高质量论文难度增大因学术背景、论文语言使用习惯的差异,海归教师发表文章多以国际期刊为主,而本土教师则多偏重于国内杂志。例如经济学:国内的重点学术期刊有《经济研究》,国际期刊是AmericanEconomicReview;管理学:《管理世界》是管理学领域重点学术期刊,而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是重点国际期刊。然而,海归教师在回国后,无论是把文章发表在国际期刊还是国内期刊上都面临着两难的境地。[3]1)科研生活所在地与国际顶级期刊所在地之间的矛盾归国后,海归教师在国际顶级期刊面临窘境。虽然海归教师在海外完成学业,但归国后便成为基于国内高校“土壤”的科研人员。而以“站在国内高校的大地上”的学者身份做海外前沿学术学问时,相较于那些本就身处海外的科研人员,竞争优势显得不那么明显。2)攻读博士所在地与科研生活所在地的矛盾无独有偶,海归教师在国内期刊也遭遇了困境。国内外的学术研究思维方式存在着本质上差异。例如:欧美国家毕业的经济学博士作论文,基本以数学建模为出发点,经常使用大量的数学工具。他们首先从预测的角度推导出经济结论,再考虑是否用实际数据来检验。而本土毕业的经济学博士,通常以数据为出发点,力求找出变量与变量之间的规律,这当然也要求他们的数据本身要有独特性。而面对这样的数据需求,作为对国内形势并不太了解的海归群体,取得有价值的数据也是困难重重。在思维方式存在差异的背景下,如果海归教师沿袭原有思维方式,则很难获得国内学术界的认可;如果改变已经在海外掌握的科研思维方式,尝试适应国内的套路,则丢弃了自身优势,代价极大。优质论文的发表与教师的职称、待遇、获奖等切身利益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国内外中存在的两难境地使得海归教师面临巨大挑战。1.1.2课题申报面临的困境成功申请一个高质量的课题,对于海归教师而言难度极大。诚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国家课题、甚至包括省部级课题对于本土教师而言也需要通过多番的努力才能取得。然而,在相同环境下、同等学术水平中,海归教师的课题申请难度更大。笔者在一次与某知名海归学者的访谈中了解到,在其刚学成归国之时,尽管学术成就较高,已在顶级学术刊物发表过数篇文章,却仍然在课题申请上遇到了极大困难,最终花费了多年时间才得以申请成功一项国家课题。当然,造成课题申报困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海归教师在国外学习生活多年,对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现状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知之甚少,因而在选择课题申报领域的研究方向时,有些“雾里看花,朦朦胧胧”,很难捕捉到重点。其次,国内外学术体系的差异,直接导致了海归教师对于课题申报材料撰写模式陌生。相比较而言,国内高校培养的教师早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已经接受了对课题的认知、申请方式的了解,甚至部分博士生导师会带领自己的学生一起进行课题的申请,或者鼓励学生自己申请,一切都驾轻就熟。1.1.3科研人脉差异明显由于长时间在海外学习或工作,海归教师的学术背景和工作环境有别于本土教师,因此在学术上的合作伙伴也多以海外的为主,这包括导师、学术研究合作对象、学术讨论小组成员等。而在以“关系”为导向的学术体制下,优质的人脉关系是必不可少的。[4]拥有学术圈里较知名的学术合作伙伴,会让文章或者课题具备更高的可信度。没有国内科研人脉帮助这一前提,更导致了海归教师发本土论文、课题申请难上加难。缺少优质的论文和课题,高校教师便无法取得科研经费,而课题经费的支持又是产生优质科研成果的重要保障。正因为这样,海归教师的学术发展不得不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1.2教学上,海归教师在教学语种偏好、教学形式多样性方面与本土教师存在差异

1.2.1教学语种偏好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海归教师在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生活的经历帮助其拥有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他们通常更偏好使用外语作为授课语言。第一,海归教师在接受学术训练和交流时,以外语为主,因此,对于科研领域内的专有名词或是术语,他们常常更习惯于使用学习时的语言(外语)来表达。与此同时,有一些术语,特别是国内学术圈不常使用的那些,往往很难用一两个词语进行准确翻译。第二,不少有长时间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海归表示,回国以后,在使用中文时会情不自禁地变成“中英混用”的人。这种状况会导致与使用中文教学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探讨时,产生沟通障碍,而教学交流正是教学水平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归教师的不适很容易影响到整个教学组的工作进展,同时也阻碍了海归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在教学上的长远发展。1.2.2海归教师教学形式呈现多元化差异国内课堂常常使用照本宣科式教学,而海归教师在海外接受学术教育时,则尝试更多元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研习会(workshop),这是由几名学生进行密集讨论的集会,通常需当场作练习,如国际礼仪、站姿等。再比如:习明纳尔(seminar),通常是指类似课堂的会议,不同于一般情况的会议,主要由发言者演示,其他人听完之后再参与讨论或发问。[5]还有作报告(presenta-tion)的形式,由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与其他同学分享。有时还会配有视觉上的辅助,采用电脑演示软件。海外常用的教学方式,无论是研习会、习明纳尔,抑或是作报告,其优势在于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当然,这样的方式也有弊端,其自主学习的模式与国内主流的应试教育模式是相悖的,在学生考试成绩的体现上并不占优势。1.3生活上,海归教师在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社会体系等方面均存在不适应环境的改变往往会让人感受到孤独,刚回国的海归教师也不例外。全新的社会体验常常使海归教师感到无所适从。人际关系上,与身边人的经历差异大。尽管我国高校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数量逐年增长,但相比于高校原有的本土教职工总量而言,依然是小众群体。不同的经历和背景限制了两个群体间的交流,海归教师融入本土教师群体的难度很大,易缺乏归属感。生活习惯上,国内外差异较大。近年来,科技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国与国之间在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国内普及的各种手机支付方式、发达的物流业务、便利的网络购物等等,都需要刚“落地”的海归去了解和习惯。社会体系适应上,国内事务性的手续种类多、需要了解的信息杂,诸如教育经历相关的证明,如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学历学位认证等;社会生活需要的医保卡;学校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及联系方式;等等,这些都需要海归教师慢慢去熟悉与了解。

2高校海归教师适应国内科研、教学和生活环境的相关对策

2.1科研上,采用的应对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2.1.1学校要对科研团队人员结构进行合理布局高校合理布局科研团队的人员结构,可以帮助还处于适应期的高校海归教师快速跟上国内工作的节奏,使其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在高校教师学术背景愈发多元化的今天,即使在同一个科研团队,老师间的情况往往也各不相同。若团队中的每位教师都能发挥其特长,那么团队力量便可增强。若团队成员分别在不同国家留过学,则有利于团队的学术研究在视野上的拓展,比如在文化研究中,有时需要对多国的情况进行对比。假如学术团队中的老师来自多个国家,甚至可以掌握多种语言,那么就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多便利。若团队成员分别处于学术水平的不同阶段,则有利于团队学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团队中资深的学者往往可传授经验给资历较浅的青年海归,从而让学术经验和科研优势得到传承。2.1.2学校要对科研团队经费结构进行合理安排学校在安排科研团队经费时,要充分考虑到海归教师这个特殊群体,而科研团队在把控好科研经费的同时,应给新入职、还处于适应期的海归教师一定的可自由支配的经费。海归教师,特别是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由于对国内环境不够熟悉,常常表现出“害羞”的状态,当经费使用程序繁琐时,很可能出现“不好意思用”“不好意思麻烦领导签字”的情况,这个时候学校就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政策,扶持刚来的海归教师。2.1.3推行论文与课题之间的兑换首先,从工作业绩考核上,允许课题与论文进行兑换。例如:一个省部级课题相当于若干篇C刊或者SCI三区论文;反之,若干篇C刊或者SCI三区论文等于一个省部级课题。当然,由于课题种类多,包括了省部级、国家自科、国家社科,等等,而且各自的申请难度不一,因此,在具体实施的论文和课题兑换的标准上,需要由权威专家进行商议平衡。为了保证论文与课题之间的兑换产生效力,学校还可以在应用范围上进行多个方面的通用兑换,如职称评审上,随着近年江苏省职称评审权的下放,在职称评定上高校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度,学校可依据海归的独特性,充分考虑海归教师的职称晋升问题。此外,在以学术为重要参照标准的评优评奖中,也应该突出海归教师的独特性。其次,学校要积极搭建帮助海归教师申请课题的平台。由于海归教师在课题申请上相比于本土毕业教师缺少经验,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专家讲座、举办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增加海归教师对于课题申报的认知度,从而帮助他们了解课题申报要求、提升课题申报的成功率。

2.2教学上,让海归教师充分利用其特有优势,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在国际化的当下,熟练掌握外语能力显得愈发重要,特别是在学术研究上,如果可以熟练运用双语,则更具竞争力。相较于本土教师,海归教师的外语水平高,特别是听说能力普遍优于本土教师。此外,经过长期的海外专业训练,专有名词掌握的数量较多、较地道。因此,学校要鼓励海归教师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开设纯外文课程教学。2.2.1通过课堂分享国际化视野海归教师不仅掌握了外语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国际化视野,在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国外的思考方式;同时,海归教师还可以把在海外接受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应用在国内的课堂上,比如习明纳尔(seminar)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互动的机会,让每一个知识点在讨论中变得更亲切,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是情景再现的教学形式,把所需教授的知识点回归到我们日常的情景之中,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

2.3生活上,给海归教师提供服务平台,多方位给予关怀

有效的平台可以为海归教师在生活上增添极大的便利。人际关系上,学校可多举办团队建设活动、海归交流沙龙,让海归教师有机会互相认识。[6]生活习惯上,学校可以为海归教师开设日常知识的小讲堂,分享手机支付、网购、物流等实用知识。社会体系适应上,学校可以整理制作小手册,把海归教师刚“着陆”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罗列其中。海归人才对高校的意义非凡,在科研上,他们带来海外先进思想,以及拓宽国际化的视野;在教学上,不仅提供纯外文教学,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还可带给学生先进的专业知识,懂得使用海外视野、发散思维方式,可启发学生,丰富课堂内容。因此,国内高校要充分做好让海归教师平稳“着陆”的工作,及时了解海归人才状态,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使海归留学人才尽快地适应国内环境,从而让其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金鲁克.这5年,教育开放筑新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EB/OL]

[2]陈景收.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海归教师比例已占多数.人民网[EB/OL].(2012-12-13)[2018-05-11].

[3]阎光才.学术共同体内外的权力博弈与同行评议制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1).

[4]曹聪.中国的“人才流失”“人才回归”和“人才循环”[J].科学文化评论,2009(1).

[5]孙琇.德国“习明纳尔”对美国大学建立初期历史学专业化的影响[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4:691.

[6]朱佳妮.“学术硬着陆”:高校文科青年海归教师的工作适应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7(5).

作者:季逸伦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海归教师在高校适应情况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njdxxb/72548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