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族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思考范文

民族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2-08-06 11:21:10

民族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思考

《民族教育研究杂志》2014年第三期

一、民族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力度不够有些民族高校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缺乏相互制衡,存在较多漏洞。例如,岗位责任制缺乏实质内容,存在因人设岗和一人多岗问题;关键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没有形成制度保障,未严格执行关键岗位强制轮岗制度;业务流程控制不完善,预算管理缺乏规范,资金浪费较严重;缺乏对于采购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违法违规的风险很大;校内资产重购置、轻管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得不到保证;建设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容易给贪污腐败行为创造机会;债务管理不够严谨,没有制度规范,潜在风险较大;经济合同管理不受重视,合同的审批、订立、履行、保管等工作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由于现有管理体制、人事制度等的不完善,使有的民族高校对违反制度人员的惩罚力度不够,内部控制的约束力不强,管理制度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首先,各级领导未能严格遵守制度,常出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情况;其次,部分教职工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影响制度的执行;再次,一些部门不严格按照制度开展经济活动,甚至仅有事后审核,没有事前审批。

3.信息传递机制落后民族高校的管理机制沿用事业单位的层级管理模式,经济活动按照部门职能分块管理,信息传递主要通过自下而上的汇总,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较少,信息相互割裂,缺乏关联。在这种金字塔式的信息传递模式下,每个部门只负责自己业务范围的信息,对于全校整体信息的把握不足,信息的掌握是片面的、分割的。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监督和牵制,容易造成管控漏洞。5.内部监督落实不利虽然民族高校设有内部审计部门,但受人员编制和部门职能的限制,所起的监督作用较小。内部审计工作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忙于常规审计,很少开展专项、重点审计及宏观审计;缺乏管理审计和前瞻性、创造性的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在监督和控制方面力度不够,缺乏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审计查找出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整改落实。有的民族高校内部监督大多是事后审查和监督,被动发现问题,不能事前及时预防和制止,主动消弭贪腐的隐患,规避风险。例如,经济责任审计采取“先离后审,审任脱节”的形式,属于事后审计,真相只能通过现有资料来还原,不免陷于被动,容易变成走过场,流于形式。

二、完善民族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1.领导班子需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民族高校要建设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参与,但最重要的还是校领导的重视。内部控制是一个涉及学校所有经济业务和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相互协调,离开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无法完成的。同时内部控制不是机械的规章制度,而是动态的管控行为,是对现有管理模式的升级改造。有了校领导支持的内部控制,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内控规范》第六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1]要求单位领导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树立内部控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推进《内控规范》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民族高校领导需要正视经济风险的存在,树立风险防范的意识。学校应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每年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系统的风险评估,结合风险承受度,制定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在内的风险应对策略;校领导和各部门必须重视风险评估结果,并将评估结果和风险应对策略落实到决策和日常管理之中,实现风险的有效管理控制,避免重大的经济损失。

2.构建全面预算体系,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内部控制的方法包括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管理、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其中预算管理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不仅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内部控制环境的直接表现,是进行单位经济业务层面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全面预算具有规划、协调、控制、激励、评等综合管理功能,是集合了资金、业务、信息的集成管理模式。单位可以通过构建全面预算体系,依据内部控制要求重新梳理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实现对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民族高校实施全面预算,可以为内部控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平台。全面预算体系充分体现了民族高校的发展目标和资金支持,并将相应的责任和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直至个人。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结合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整合起来,建立适合民族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全面预算体系中,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是核心之一,有效的绩效管理是全面预算落实到位的有力保障,是全面预算权威性和预算控制刚性的基础。按照《内控规范》的要求,民族高校需要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3.优化业务流程,健全内部控制措施内部控制的特点是“未病先防”、“关口前移”,将经济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不能从事超出风险范围的业务。民族院校要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健全内部控制措施,使所有经济活动都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同时应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重点关注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控制等方面。民族高校实施《内控规范》需贯彻全面性、制衡性、适应性等原则,尤其是要在业务流程中落实制衡机制,在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要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重点需要在四个方面落实制衡性原则:(1)建立议事决策机制,避免“一言堂”、“一支笔”;(2)落实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和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3)加强不同部门和岗位间的沟通协调,确保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4)加强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拒腐防变的信念。

4.加强信息沟通,提高信息化程度民族高校应当按照《内控规范》的要求,“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2]将学校的教学、科研、财务、人事管理等信息系统整合在全校统一的信息系统之下,根据《内控规范》的要求设计经济活动的各项流程,并嵌入统一的信息系统之中。将学校各个信息管理子系统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之下,不仅可以整合各个部门的信息、提高信息归集使用效率,还可以通过不同来源信息的相互印证、加工处理,加强部门间的相互监督和牵制,消除因信息分割造成的管控漏洞。嵌入内部控制流程的信息系统的使用,只需按照系统的提示操作就可以标准化地处理相应的业务流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减少各部门之间的推诿,通过信息系统的记录能够明确相关责任人,信息与沟通工作可以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和常态化,消除手工管理模式下的人为操纵因素,规范日常管理工作,将学校领导从繁琐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处理重大问题和进行战略决策。

5.强化内部监督,建立奖惩制度民族高校应当加强内部监督,以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良好运转。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以及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等,及时发现问题,并提请校领导改进。民族高校还需根据审计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对发现的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和运行中的问题,及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民族高校应根据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的结果,对执行内部控制成效显著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奖励,反之,则进行惩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应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工晋升、调岗等的依据,充分体现学校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对部门和个人的约束力。

作者:贺永革单位:中央民族大学财务处

被举报文档标题:民族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mzjyyjzz/65117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