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于民族文化的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探讨范文

基于民族文化的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探讨范文

时间:2022-03-08 04:11:04

基于民族文化的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探讨

《民间文化旅游杂志》2017年第12期

[摘要]来自民族地区的大学生由于从小受到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的影响,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普遍不高。但民族地区的丰富文化资源对写作教学来说是难得的宝贵资源。将民族文化资源与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结合,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就读高校当地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文化素养,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民族文化;应用文;资源;表达能力

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明确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我国各层次教育的重要内容。自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大学语文课程在全国各地高校普遍开设,也一直受到多方关注和讨论。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在《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高级研讨会纪要》中指出“在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母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母语经典及代表性优秀作品的研读,进一步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并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人文修养的提升,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健康。”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2012年12月4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提出“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作用。”“加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高等学校要科学设置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以提高语文鉴赏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建立并完善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分级分类制订高校学生和中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和测评办法,将口语表达、汉字书写纳入语文教学和评价范围。”以上所列举的文件都对培养大学生的通用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而在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或相关课程,力图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南宁学院为例,南宁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是民族地区高校。由于民族地区的语言环境复杂,学生从小受各种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的影响,学生的汉语言水平不高,所以南宁学院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必需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因此我们以南宁学院为例,探索民族文化资源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

大学语文教学是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课程。学生们中等教育阶段的学习结果直接影响了大学阶段的学习。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设置情况

根据张窑(2014)对三年级至高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人教版)的统计分析,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应用文所占比例极少,文学性的文章是基础教育所关注的焦点。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高考命题的影响,对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处理往往是弱化的。因此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文写作知识的可以说是匮乏的,也缺乏针对性的应用文写作训练,有“会写文章,不会写应用文”的情况。我国各高校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设置“应用文写作”教学环节,二是开设专门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办法二”较“办法一”可用课时相对要多一些。另外,在教学班级的人数上,很多高校采用了大班授课的方式,班级人数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上百人。所以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际开课情况、课程设置情况、班级人数等都不容乐观。教学任务重,教学条件有限,学生基础薄弱,都给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应用文写作的课堂教学反思

学生们在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的学习生涯中,语文教学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课程教学采用的多是“知识本位”和“文选加写作”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已经对语文教学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接受模式。同时,受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通常也以文体知识和写作方法传授为重点,重视各种文种的特点和写法模式的讲授及写作规范训练。然而,这样写究竟有什么“用”,写出来的文章怎样“用”,学生实际上并不清楚。他们可以识记大量的应用文写作知识点,但是却难以将这些知识用于写作实践当中。由此可见,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思考。

二、民族文化资源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与中小学生不同,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并且很多大学生非就读高校所在城市的原住民。他们来到陌生的城市求学,并将度过4年的大学生涯。这四年是他们对就读高校所在城市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也是他们对高校所在城市文化的了解过程。以南宁学院为例,南宁学院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学生大多来自广西各地,大部分学生对首府南宁有潜在的向往的心理,希望能在4年时间里深入了解南宁的文化。而南宁市是以壮族为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首府城市,居住着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仫佬族、侗族、回族等50个民族。至2017年3月,南宁市总人口755.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38.0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57.98%,壮族人口421.4万人,占总人口55.78%。此外,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长久举办地,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拥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的城市文化。因此从客观现实基础来看,以南宁市的民族文化资源作为高校写作的教学素材是可行的。

(一)民族文化资源利用的必要性与思路

2017年1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此背景下,很多高校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有的省份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设置为全省高校的公共必修课,如贵州省。但并非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内容之中。从教学实施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融入民族文化的内容。其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课时的问题。由于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厚,但应用文写作的课时有限,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对民族文化进行系统的讲授,而且应用文写作课程以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也决定了不可能在本课程授课时系统讲授民族文化。那究竟怎样才能较好的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呢?我们认为可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将民族文化作为写作对象或写作的背景材料,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使民族文化内容融入写作教学之中。

(二)基于民族文化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实例

1.以民族文化活动组织为内容搭建写作教学体系从教学内容看,应用文写作一般需讲授“计划、总结、通知、通告、会议纪要、调查报告、活动策划”等常用应用文。我们结合高校所在地举办民族文化活动,打破按应用文类别授课的惯例,根据活动进程设置相应的应用文写作任务,构造体验式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以广西为例,从2014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定每年的“三月三”全体广西公民放假两天。在这一天,全广西举办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活动,热闹非凡。教师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可将“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动作为素材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可设置拟写“三月三”放假通知,“三月三”活动方案,撰写“三月三”活动的新闻稿,编写“三月三”活动简报,最后还可以写一份“三月三”活动总结。这样一来就有效的通过“三月三”活动将多类应用文的写作训练串联起来了。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在撰写相关“三月三”的活动文稿时注意要求学生挖掘“三月三”活动的民族性、地方性特征,再根据这些特征来撰写出具有针对性的文稿。这样一来,就营造了让学生置身南宁“三月三”活动的写作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设置一些写作项目,例如:撰写某类文化传承情况的调查报告,撰写文化推广方案,或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对当地的建筑、饮食、戏曲、手工艺产品、语言等文化资源的调查,发掘与专业学习相关联的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实地调查能力和调查报告撰写能力。

2.以民族文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兴趣是写作活动最好的教师,我们以学生们生活中接触到的民族文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目前南宁市正在进行地铁建设,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文化问题,如:地铁的报站的语言问题。南宁市是一个多语地区,民众常用语言有普通话、白话、壮话、平话、客家话等。地铁1号线的报站语言采用了“普通话、英语”。而到了地铁2号线确定报站语言的时候,南宁市民提出了应该使用当地语言报站的意见,主要有用“普通话、南宁白话、壮话”等报站的意见。针对这一发生了我们南宁市民身上的事情,我们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应用文写作题目,例如:完成对南宁市民对地铁2号线的报站语言的态度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此外,南宁市地名同样也可作为调查的对象。因为南宁市的地名类型多样,既有与其他城市同名的道路,如:人民路、民主路、共和路、友爱路等,还有独具地方特点的地名,如:琅东、吴圩、那里、那了、那弄、三塘、四塘等。这些地名中的“琅”是粤语词汇,读lǎng,指河湖沿边的低地;“那”是壮语词汇,指田地;“圩”指乡镇的集市,读xū;“塘”指水塘。这几个词用作地名并一直沿用至今,虽然现在很多地方的地貌已经看不出命名时候的情况了,但这些词汇形象地记录了当地的历史风貌变迁,而且部分词语是用民族语言或当地方言命名的,如“琅”“圩”。根据不改变命名的原意的原则,我们在念这些词的时候应使用命名所用语言的读音,这样才能保持其文化韵味。我们教师可根据南宁市地名命名原因多样性的特点,设计调查题目,要求学生开展调查,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这些有关民族文化的写作训练,大学生一方面锻炼了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对民族地区生活的调查,提高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明白了语境在写作活动中的重要性,提高了根据情景灵活写作的能力。

3.在应用写作活动中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写作创新意识写作活动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过程。写作成果是个人对写作素材的创意结果。应用文是以处理各种事务为目标写作的文章。在写作应用文的过程中,材料的组织,语言文字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等都是需要写作者发挥创造性。我们将民族文化融入写作教学活动之中,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社会变迁过程中民族文化是如何传承发展,领会创新对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将创新意识融入写作活动之中。例如,在进行广告文案写作教学时,教师选取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点的广告文案实例进行讲解,讲述如何将各种民族元素在文案写作中运用,并让学生进行模拟写作训练。这就有效地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民族文化知识运用到写作活动之中。

三、小结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还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陶冶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可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即在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对推动课程教学有良好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融入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高级研讨会纪要》的通知[Z].2007.

[2]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印发《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Z].2016.

[3]张窑.从职场人士应用文写作能力的低下看语文教学的改革[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8-10.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Z].2017.

作者:农朗诗 单位:南宁学院公教部

被举报文档标题:基于民族文化的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hekezazhi/mjwhlyzz/71212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